|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5|回复: 2

北京传统文化消失的具体日期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13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r3 `3 X& ]. l

北京传统文化消失的具体日期fficeffice" />

" D3 \) {5 `$ m9 ?. \

——论北京的一副大门对联被拆除

/ N( p- t7 w P4 s& |) \6 P

 

& ~9 U$ x+ m2 g1 z% p, w6 C9 B+ G

北京市海淀区稻香园南里社区的西门,是一座用铁架黑漆做就的大门,上面半圆形,有一行金光闪闪行书大字 “稻香园南里社区”,在大门两边原来矗立着一副高约ffice:smarttags" />四米,宽约半米的木制红底白字的对联,上面写着:

5 |/ x# W: f( s; D$ t

图便宜,请另谋它路

1 T8 j6 E) o. g- V2 N$ {

找车位,您莫入此门

1 b; o2 c# i1 D; M, v( c6 D9 a

这是一幅对仗比较工稳,音韵也算协和的对联。我猜想它一定出自一位喜欢诗词类传统文化的老者之手,要说这个创意倒也新鲜有趣,但显然有些措辞冷悍,也可能是由于该社区长期以来受到外来停车的困扰,因此才出此下策,其中也难免有作者的卖弄成分。不过我到是挺欣赏这样表现形式的。明白昭告,勿谓言之不预也。借助一定语言艺术,亦庄亦谐,也算不得伤害什么人,历史上以这种形式表现一种诉求的例子,所见多多。

) z [; s7 F1 M

最近经过那里,发现这幅对联不见了,门旁立着新做的牌子:外来车辆请勿进入。

/ u$ j$ |6 B' U- ^. H

我看到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衰亡。有人会说:你说的不对,朝阳区劲松里那边的社区每栋楼门都制作了极文雅的对联,不都保留的好好的吗?我说:那不是真正传统文化的反映,那只不过是故意制造出的、试图恢复传统文化的尝试——是好心人的主观意志产物。真正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融进人们日常生活实际中的,往往是一种主动的、自发的,非刻意的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别看上面极力叫喊重视传统文化,实际上已经把传统文化置之高阁或放到祭坛上去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制造少数人垄断传统文化的局面,他们把传统文化变成僵尸,或者像张艺谋那样把传统文化变成可以随意利用的元素。

. x$ ~: h# {" Z4 w; B

可以想象,那副对联的作者本人是不会主动去拆除的,广大百姓也不会提出必需拆除的要求,一定是在政府影响下,觉得这幅对联有损“和谐”,而且在习惯了当今官腔人看来不伦不类,于是,自有积极分子动手将其除掉。

0 p- J. E0 A1 k8 L

请记住这件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实际就如同最后一只藏羚羊被杀害一样,海淀区稻香园南里社区的西门对联被拆除,北京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标志消失了。时间201110月,在北京市政府提出北京精神的日子里。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边停车是太费劲。
发表于 2012-1-24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社会很浮躁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5 06:24 , Processed in 1.13344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