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5|回复: 6

[转帖]乾隆碑发掘经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1-4 1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乾隆碑发掘经过。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的碑刻有二。其一,在永定门外燕墩。据[清]于敏中等编《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九十,《郊埛南》记载:“燕墩在永定门外半里许,官道西,恭立御碑台。恭勒御制《帝都篇》、《皇都篇》。其制,砖为方台,高二丈许。北面西偏门一,以石为之。由门历阶而上数十级,至台顶,缭以周垣。碑立正中,形方而长,下刻诸神像,顶刻龙纹,面北恭镌御制《帝都篇》,面南恭镌御制《皇都篇》,均清、汉书。”此碑至今保存原貌,与上述记载相符。

    其二,埋藏于先农坛墙外京青食品厂院内门房地下。据悉,该碑原处天桥十字路口西北方的“斗姆宫”内,民国时有人将它移至先农坛东北外坛墙下,后又移至先农坛内坛东北角,因历久风尘,埋地下。经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专家们多年探索查找,于1995年初春发掘出土。该碑由碑顶、碑身和底座等部分组成。其中碑身为146平方厘米截面、高320厘米的方形石柱。
4 k- \0 k) | i8 N& },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4 14:44:32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都篇注释:①唐,即陶唐氏,传说中夏代以前以尧为领袖的远古部落,相传居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虞,即有虞氏,其首领舜为尧的继任者,相传居于蒲阪(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但是,据古史传说和考古资料来看,尧、舜时期,由于洪水泛滥,旱涝无常,他们的居地一直处变动不居的状态,据唐朝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越州余姚县,顾野王曰:‘舜后支庶所封地也,舜姚姓,故云余姚’”,“越州余姚县有历山、舜井,濮州雷泽县有历山、舜井,二所又有姚墟,云舜生处也。及妫州历山、舜井,皆云舜所耕处”。这说明舜的活动史迹有三处,即浙江余姚、山东雷泽和山西妫州。史树清先生据上述记载和河姆渡遗址发掘情况,提出河姆渡遗址姚墟说(参见史树清《鉴古一得》第189-191页,学苑出版社2001年)。《史记·夏本纪》说:“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也许正是由于当年南方洪水肆虐,导致了尧舜部落从浙江余姚到山东雷泽再到山西妫州的迁徙。由于频繁迁徙,都城建设不具规模,缺乏准确记载,所以这里说他们“都有地而名不著”。

    ②夏邑即夏朝的都城,据史书记载共有三处:始都阳城(今河南登丰东),后迁斟□(登丰西北),再迁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另外,考古发掘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一般被认为是夏朝所留。

    ③周京即西周镐京,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西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东岸)。

    ④“在德不在险”,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系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起的重要观点。据该书记载 :“(魏)武候(携吴起乘船一引者)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⑤金瓯,原指盛酒器。比喻疆土完固。《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⑥这里主要是指西周镐京、东周洛邑(今洛阳)、汉唐长安(今西安)和明清北京。

    ⑦轩辕,即黄帝。《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唐司马贞《索引》引皇甫谧曰:“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

    ⑧涿鹿,地名,在河北西北部桑干河流域,汉置涿鹿县。该县东南有涿鹿山,相传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即此。

  ⑨丰镐,丰亦作沣,指丰京,西周文王时建于沣水西岸;镐,指周武王时建于沣水东岸的镐京。此两京均系形势险要的战略要地。

  ⑩洛,即洛阳。西周末年,虽然周天子据有镐京这一战略要地,但由于不修德政,对天下横政暴敛,遭到诸侯国和少数民族的反抗,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导致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即位,迫于诸侯反叛和戎族攻击,东迁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此时周天子权威逐渐衰落,很多诸侯国已各自为政,不能如期朝贡,使周王室在政治和经济上日益受制于诸侯,并最后走向了灭亡。

    (11)建康,即古都南京。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今南京清凉山设金陵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公元229年,孙权把都城迁至秣陵,第二年改名建邺。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改为建康,东晋、南朝皆都于此。一堑,指长江。此句意思是说,由于东晋、南朝的汉族统治者狭隘的民族政策,虽据有长江天险,仍无法阻止羯、氐、羌、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割据状态。

    (12)冀方,即北方。冀,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西全省,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西部。天府是指物产富饶,形势险峻的地方。《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三国时,蜀国都城成都亦被誉为“天府之国”,即取此意。乾隆称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为“天府”,亦取此意。

    (13)极,指房屋的中栋。《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这里指尧、舜时期所建的早期都城。

    (14)河即黄河,济乃济水。《尚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据《水经注·济水》,济水源出河南济源县王屋山,其故道本过黄河而南,东流至山东,与黄河并行入海,后下游为黄河所夺,惟河北发源处尚存。

    (15)居庸,即居庸关。

    (16)东吴,三国时的吴国,因皇室姓孙,亦称孙吴。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鄂(今湖北鄂城)汝鄂为武昌,称臣于曹魏,魏封其为吴王。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吴国,不久迁都建邺。占有今长江中下游,南至福建、两广及越南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280年为晋所灭。东吴系指我国东南沿海富庶地区。

    (17)秔,粳的异体字。我国栽培稻的一个亚种,米质粘性较强。上述两句的意思是说,北京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经济交通便捷,可以通过京杭大运河把南方的稻米顺利地运往京师。

    (18)丕乃大也。式通试。廓,开展,扩张之意。两京,指北京和沈阳。

    (19)金汤,金城汤池之简称。金以喻城之坚固,汤喻沸热不可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大清垂国百余年关键在“德”,朕欲兢兢业业以先世德政勖勉,使大清基业发扬光大,传之永远。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都篇原文:皇都者,据今都会而为言,约形势则若彼,详沿革则若此。盖不如研京十年,练都一纪,鸿篇巨作,纂组雕龙。若夫文皇传十首之吟;宾王构一篇之藻。节之中和,固所景仰;归于暌遇,亦用兴怀。俊逸清新,古人蔑以加矣;还淳返朴,斯篇三致意焉。

惟彼陶唐此冀方,上应帝车曰开阳

轩辕台榭虽莫详,职方有幽无徐梁

要之幅员长且广叶,山河襟带具大纲。

列国据此士马强,可以雄视诸南邦。

辽金以来始称京叶,阅今千年峨天阊。
                   
                    地灵信比长安长。

玉帛奔走来梯航,储胥(11)红朽余太仓。

天衢十二九轨容叶(12),八旗居处按界疆。

朱楼甲第多侯王,槐市(13)陆海(14)无不藏。

富乎盛矣日中央,是予所惧心彷徨(15)。

乾隆十有八年岁在癸酉孟夏月御笔(此处有圆、方两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都篇注释:①文皇,指唐太宗。唐太宗逝世后,谥曰文,故谓文皇。《十首之吟》指唐太宗所作《帝京篇十首并序》。参见《全唐诗》卷一,《太宗皇帝·帝京篇十首并序》。

    ②宾王,即骆宾王(公元640-?)唐婺州义乌人。高宗末为长安主薄,以言事得罪,贬临海丞。文明(684)中,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则天,骆宾王参与起草讨伐武则天檄文,文锋犀利。相传武则天读檄文,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后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不知所终。骆宾王诗文俱佳,与同时王勃、杨炯、庐照邻齐名,称四杰。《旧唐书》有传。“宾王构一篇之藻”指骆宾王所作 《帝京篇》,参见《骆宾王集》。

    ③中和,儒家中庸观念,不偏不倚、宽猛相济、政治平和之意。

    ④蔑,在这里是“无”的意思。

    ⑤帝车,指北斗七星。《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开阳是北斗星中第六颗星的名字。此句的意思是说,由陶唐氏开辟的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上方正对着开阳星的位置,因此北京具有作为帝都的吉兆。

    ⑥职方,系《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的一篇,作者不详,大约成书于战国,是我国古代重要地理著作。幽,即幽州,徐即徐州,梁即梁州,皆古九州之一。关于古九州,史书说法不一。《尚书·禹贡》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周礼·职方》所记,有幽、并,而无徐、梁。关于幽州,该书记为“东北曰幽州”,包括今北京、河北北部及辽宁南部一带。《尔雅·释地》所记,有幽、营,而无青、梁。这里“职方有幽无徐梁”是说以今北京为首府的幽州自古就是我国北方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

    ⑦指辽南京和金中都。

    ⑧阊,即阊阖,传说中的天门,亦指皇宫正门。天阊,指北京。

    ⑨疑此段上句缺落。原因盖在乾隆,工匠岂敢漏刻?下句意思是北京乃人杰地灵之宝地,比汉、唐长安城更适合于作国都。

    ⑩梯航,指登山之梯和航海之船。也指登山与航海。这里是说北京是玉帛汇粹之地。此句典故出自《汉书·食货志》,其中描述“文景之治”的富庶景象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11)储胥,原意为木栅藩篱之类,作为守卫之用。这里指盛粮食的粮仓。这句是说,北京是万物珍宝汇粹之地,皇家太仓里存粮丰盛,朽烂了也吃不完。

    (12)天衢,即天路。衢是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通显之地。天衢,指京师。轨,指车两轮间距。古代各国车轨间距不一,故秦始皇搞“书同文,车同轨”。九,泛指多样化。这里是指清政府在对待各民族政策上,不搞整齐划一,能够兼容并蓄,团结了汉、蒙等民族,靠满、蒙、汉八旗来巩固统治、保卫边疆。

    (13)槐市,汉长安市场名,在城东南,以其地多种槐树而得名。这里指北京的市场。

    (14)陆海,旧指关中一带。《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朔进谏:“汉兴……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注曰:“高平曰陆,关中地高故称耳。海者,万物所出,言关中山川物产饶富,是以谓之陆海也”。这里是说北京百货汇集,市场繁荣。

    (15)这句是说,尽管大清政权巩固,京师繁荣,如日中天,但乾隆帝仍心存警惕,彷徨担忧,表明居安思危之意。乾隆的担忧颇具远见,他逝世以后,“康乾盛世”也随之结束了,清朝开始走向逐渐衰落的下坡路。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下旧闻考的谬误:四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的《帝都篇》和《皇都篇》。汉文部分与《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九十,《郊埛南》所录《帝都篇》、《皇都篇》文字基本相同,唯结尾处有“乾隆十有八年岁次(在)癸酉孟夏月御笔”字样,其后有乾卦圆形章和隆字方形章。另外,碑中《皇都篇》“阅今千年峨天阊”句的“年”字,《旧下旧闻考》误录为“载”字;“八旗居处按界疆”句的“按”字,《日下旧闻考》误录为“安”字。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都篇,帝都篇拓本_______

, t) C& R2 n% Q& C# x

 

zP9Ayttc.jpg
# D+ A9 p; b. F% H. R
[此贴子已经被掌柜于2011-11-4 14:55:2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都篇原文:帝都者,唐虞以前都有地而名不著,夏商以后始各有所称,如夏邑、周京之类是也。王畿乃四方之本,居重驭轻,当以形势为要。则伊古以来建都之地,无如今之燕京矣。然在德不在险,则又巩金瓯之要道也。故序大凡于篇。

天下宜帝都者四,其余偏隘无足称。

轩辕以前率荒略,至今涿鹿传遗城。

丰镐颇得据扼势,不均方贡洛乃营。

天中八达非四塞,建康一堑何堪凭(11)?

惟此冀方(12)曰天府,唐虞建极(13)信可征。

右拥太行左沧海,南襟河济(14)北居庸叶(15)。

会通带内辽海外,云帆可转东吴(16)(17)。

幅员本朝大无外,丕基式廓连两京(18)

北京顺天府盛京奉天府

我有嘉宾岁来集,无烦控御联欢情。

金汤(19)百二要在德,兢兢永勖其钦承。

乾隆十有八年岁次癸酉孟夏月御笔(此处有圆、方两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3 12:27 , Processed in 1.13183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