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恭喜, - p5 g& n' X) J& Y) f( U( |
好友拍到狼蛛科的和瓢虫科的真是难得! / m1 z6 ?- |3 _7 z- H( T
突然想起有人问过我们大家平时见到的臭大姐的学名,它是是麻皮蝽
[讨论]拍花时偶然拍到的小虫子
- K* G4 i7 Z' X$ { K9 S3 I8 {0 ^名称: 麻皮蝽 # Q8 |4 v5 @- K' A6 Q* ]/ Z9 k
别名: 臭大姐、黄斑蝽象
" T: P( W* [$ z' A+ a+ w9 w拉丁学名: Frthesina fullo & [( {5 V. C8 ~; W. \
分类地位: 半翅目, ' z- x8 o/ [0 _2 A
蝽科 # P% r8 b* Y* w+ S' ^6 }
寄主范围: 梨、苹果、杨、柳、榆等几十种 果树和林木。... 麻皮蝽(Erthesina full (Thunberg)),别名黄斑蝽、麻蝽象、麻纹蝽,
+ I9 o9 V/ j+ O属于半翅目,蝽科。在分布于内蒙古、辽宁,陕西、四川、云南,广东、
6 y* S4 u/ R+ a* y7 k: y海南,沿海各地及台湾,黄河以南密度较大;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缅甸、 2 o/ Z1 |4 V- B3 e" d8 g
斯里兰卡及安达曼群岛。
/ [: |% ]7 Z9 W6 d. X寄主有苹果、枣、沙果、李、山楂、梅、桃、杏、石榴、柿、海棠、板栗、 9 l2 P! F+ D. y4 f2 \. B% x
龙眼、柑橘、杨、柳、榆等及林木植物。
\( ~; `* G" D5 f刺吸枝干、茎、叶及果实汁液,枝干出现干枯枝条;茎、 * q2 e2 t/ R# z% G3 ?0 y
叶受害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提前脱落;果实被害后, 2 b _2 p6 l7 z4 e$ R1 b, P
出现畸型或猴头果,被害部位常木栓化,失去食用价值,对产量及品质有很大损失。 _2 V$ Z: M" m) W5 N
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20.0~25.0 mm,宽10.0~11.5 mm。 ' F( w; w/ A& {2 p# V6 |/ Y
体黑褐密布黑色刻点及细碎不规则黄斑。头部狭长,
; Y5 G/ K8 N1 c/ V# L- O侧叶与中叶末端约等长,测叶末端狭尖。触角5节黑色,
4 v* S* w! l, e第1节短而粗大,第5节基部1/3为浅黄色。喙浅黄4节,末节黑色, $ s, P, m7 ^0 Y: V [ [9 n
达第3腹节后缘。头部前端至小盾片有1条黄色细中纵线。
: Q' d+ p1 P3 u T前胸背板前缘及前测缘具黄色窄边。胸部腹板黄白色,密布黑色刻点。
' ^) B5 Z0 X4 f# h# h各腿节基部2/3浅黄,两测及端部黑褐,各胫节黑色,中段具谈绿色环斑, % z: n0 I5 L1 h r
腹部测接缘各节中间具小黄斑,腹面黄白,节间黑色,两例散生黑色刻点, ! e/ B/ c; g0 a. @" Y' y
气门黑色,腹面中央具一纵沟,长达第5腹节。 7 C8 h4 a% {2 x
卵:灰白块生赂呈柱状,顶端有盖,周缘具刺毛。 2 c* w% G$ [8 l3 D1 u2 ]
若虫:各龄均扁洋梨形,前尖削后浑圆,老龄体长约19 mm,似成虫
2 G! R9 ^! ~4 d. H1 f) a0 R" L,自头端至小盾片具一黄红色细中纵线。体测缘具淡黄狭边。 , o. p8 @8 B4 l8 C+ C. G& V
腹部3~6节的节间中央各具l块黑褐色隆起斑,斑块周缘淡黄色,
# Y) b3 Y4 g( h. b& V上具橙黄或红色臭腺孔各l对。腹侧缘各节有一黑褐色斑。喙黑褐伸达第3腹节后缘。 生活史及习性 此虫河北、山西1年发生1代,江西2代,均以成虫子枯枝落叶下、草丛中、
1 f9 B: w e# p) f' D' U& s树皮裂缝、梯田堰坝缝、围墙缝等处越冬。次春寄主萌芽后开始出蛰活动危害。 4 g: e( F9 ?+ G3 R: [
山西太谷5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此时可见到若虫,
8 t7 J% Z& B6 V7~8月间羽化为成虫。据江西南昌报道:越冬成虫3月下旬开始出现,
9 {; U: e1 C# i" `3 Q! m( p4 o4月下旬至7月中旬产卵,第1代若虫5月上旬至7月下旬孵化,
/ T9 u( v5 f+ C8 o' ~1 E8 r& n6月下旬至8月中旬初羽化;第2代7月下旬初至9月上旬孵化, : |3 }; \+ H) W: e) o1 ^$ n% W
8月底至10月中旬羽化。均危害至秋末陆续越冬。
8 Z" L$ E; @, ?! A成虫飞翔力强,喜于树体上部栖息危害,交配多在上午,长达约3h。
0 Z' z: V9 A4 _. ?, B+ ^具假死性,受惊扰时均分泌臭液,但早晚低温时常假死坠地, $ |9 T! T+ M/ q* P
正午高温时则逃飞。有弱趋光性和群集性,初龄若虫常群集叶背,
& H1 V4 b. s8 A& Q2、3龄才分散活动,卵多成块产于叶背,每块约12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