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3 L! z( r% k i
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 (Linn.) Pall.),
: I8 }" ?& B, ]+ X. m9 q
豆科(Leguminosae)
草木犀属(Melilotus)
$ T& M; `" U& {* Q/ B' d- v; Y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一种优良的绿肥作物和牧草。
8 z, k( F, u7 L F2 [- R
亚科蝶形花亚科
; r5 A- p" s3 O5 B 起源与分布 草木犀在世界上已广泛分布。草木犀属约有20~25种,见于中国的主要有以下6种:
* Z0 a8 r. O, m1 n! ?
①白花草木犀(M.albus),二年生,20世纪60年代广泛栽培于北方各地(图);
4 z1 }; g8 b6 ]4 c& {* x! i
②黄花草木犀(M.officinalis),二年生,原产欧洲,西藏、四川地区有野生;
* X9 g; s5 u1 h1 G! N" d③香草木犀(M.suaveoleus),又名野草木犀,多为一年生,原产四川等地,抗逆性强;
" e I5 M, q# S$ P* { ④细齿草木犀(M.dentatus),又名无味草木犀,一年生,原产地中海,饲用适口性好;
- @; q; T$ `. q
⑤印度草木犀(M.indica)。一年生或二年生,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用作稻田冬绿肥栽培;
( T4 J$ i) c) `6 J% m, l⑥伏尔加草木犀(M.volgicus)。原产苏联,20世纪70年代引进中国试种。
) V4 u+ U; _( @3 c! P栽培的其他一年生白花草木犀和黄花草木犀,均系二年生的变种。
3 i8 |4 [ G8 c
形态和特性 世界各地栽培面积最多的为二年生白花草木犀。其根系发达,越冬的主根成肉质,入土可达2米以上;
3 T) ^/ ]6 C. @* B* X" c
侧根分布在耕层内,着生根瘤呈扇状;根系吸收磷酸盐能力强,有富集养分的作用。
+ y E4 p8 ~& ~8 A' n" l$ o# r茎高1~3米,圆柱形中空,易分枝;三出羽状复叶,中间小叶具短柄,小叶椭圆形或矩圆形,
* p: G. R) P& D: K3 E- Y边缘有细齿,托叶先端尖。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梗,着花30~60朵,白色。蜜腺发达。
5 R- B6 B* f6 D+ O) s1 J$ V9 U9 e$ h7 u/ V荚果倒卵形,无毛,每荚有种子1粒。种子肾形,黄褐色,种皮坚硬,
4 G5 c! U0 {: U" ~
千粒重1.9~2.5克,对土壤要求不严,pH6.5~8.5均能生长良好。耐旱,
/ d7 [- p4 m( u. }土壤含水量10~12%时,种子即可萌芽,在年降水量300~500毫米的地区生长。耐寒,
0 A+ w+ P: P( }, s; v! U; s U5 R
形态和特性 世界各地栽培面积最多的为二年生白花草木犀。
8 b& L* ]( o! |7 j8 N9 d& y, C; v其根系发达,越冬的主根成肉质,入土可达2米以上;
. ?( S9 Y& B* q" h. d侧根分布在耕层内,着生根瘤呈扇状;根系吸收磷酸盐能力强,
' @( t: R: G3 k4 J# C* [0 _有富集养分的作用。茎高1~3米,圆柱形中空,易分枝;三出羽状复叶,
: m, I' F2 j' _& d; \. L/ E* ?. C中间小叶具短柄,小叶椭圆形或矩圆形,边缘有细齿,托叶先端尖。
6 M6 e$ G5 f' ]! h* L7 a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梗,着花30~60朵,白色。蜜腺发达。荚果倒卵形,
9 c8 K% v" L' z9 c4 H( w: K2 w4 |) I L- w无毛,每荚有种子1粒。种子肾形,黄褐色,种皮坚硬,千粒重1.9~2.5克,
" I7 f8 R/ z, n3 k4 J; L: `! v
对土壤要求不严,pH6.5~8.5均能生长良好。耐旱,土壤含水量10~12%时,
; d: W* V2 v8 q4 m种子即可萌芽,在年降水量300~500毫米的地区生长。耐寒,
5 b1 }; N+ E- v- z# Z" h9 K4 U
出苗后能耐短暂的-4℃低温,越冬芽能耐-30℃的严寒。
# B$ Y, G7 m5 p4 x' f7 Q* b/ q2 Y
耐盐,在含盐量0.3%的土壤上能正常生长。生长速度快,第1年冬前根系生长迅速,贮蓄养分较多,
/ v2 p X. S! R( C! u
并在根颈处形成越冬芽;第2年丛生的越冬芽萌发抽枝后,植株生长加快,
# Z/ c# ?' ?' ^6 o$ o3 Q# T( o
中国华北地区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的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日株高可伸长10厘米以上,
& m% h9 q4 P% v* ?( K% g9 ?夏季开花结果,植株木质化。不耐潮湿,在低洼易涝地区生长不良。 草木犀
栽培 草木犀硬子占50%左右,播种前要进行碾磨处理。飞机播种时,通常做成丸衣种子(包一层泥土和肥料)。
: T( v* B" N$ u; S
中国北方早春顶凌播种或冬前播种有利出苗;东北地区8月以后播种会降低越冬率;
6 f$ k. r; q+ b6 b8 O* C南方则春秋两季均能播种,一般以条播为主,行距30厘米左右。
% c- Q, \- i- {0 u( n1 a0 P2 X" h9 w
每公顷播种量(去荚壳种子)15~22千克;播深不超过2.5厘米。
! l, [9 x0 Q0 t9 P# c* g在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可大幅度提高鲜草产量。出苗后1个月内注意防治金龟子等虫害和杂草的为害。
5 p r" d$ y* p8 V
第1年一般在重霜以后收割,这时养分转入根部。
- @" Y9 e0 Z/ _ B; n2 E0 s第2年在现蕾前收割,以利再生,留茬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
, W: c3 n8 A( U3 Z
春播草木犀当年每公顷可生产鲜草15~37.5吨,第2年开花前每顷可生产鲜草22.5~75.0吨。
* ^/ F7 G, B" {0 w+ I9 k
无限花序陆续开放,果实成熟不一,留种时一般待中下部荚果有65~70%由深黄色变暗绿色时即可收获,
+ C3 w$ \! U# a& H h; y每公顷种子产量约370~1100千克。
! s: [* R. N' s7 _ 利用 鲜草含水分80%左右,氮0.48~0.66%,磷酸0.13~0.17%,氧化钾0.44~0.77%。
% n8 e. u- y( f2 z- g5 l
生长第1年的风干草,含水分7.37%,粗蛋白17.51%,粗脂肪3.17%,
7 D! L; T* D8 {" i# L' i* N4 ^粗纤维30.35%,无氮浸出物34.55%,灰分7.05%,饲用时可制成干草粉或青贮、
4 J' r( c5 y* k5 N
打浆。但牲畜开始时不喜进食,需逐渐适应。贮藏或调制时如有霉烂,
; c/ {; C, b% d/ S, D/ k- F; F( g植株内含香豆素就转变为双香豆素或出血素,牲畜食后会中毒,
) `+ ]' I4 E7 o# H但香豆素含量因种而异,如二年生白花草木犀含香豆素的含量就高于细齿草木犀。
1 a$ ~1 b/ C7 a* @白花草木犀第1年在重霜后收割也有利于降低香豆素含量。直接在草木犀地放牧,
4 \* ]4 E- f. k( ]) x9 G牲畜摄食过多易发生臌胀病。草木犀根深,覆盖度大,防风防土效果极好。
7 R* F+ f; K" y) }6 V N
草木犀还是改良草地、建立山地草场的良好资源。在低产地区与粮食作物轮种,
0 G& |. k- {/ Z C( _9 l9 {
可以大幅度提高全周期产量和经济收入;在复种指数高的地区可与中耕粮食、棉花、
- n" a% i5 y4 `油料等作物间套种植,生产饲草或绿肥。又因花蜜多,还是很好蜜源植物。秸秆可作燃料。
8 J% K( _% w1 e6 \/ U w由于草木犀具有多种用途和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特点,被誉为“宝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