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20|回复: 40

我痛且困惑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10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北京人,从祖父一辈算起至今已有七代了,在北京的居住史(可追溯的)少说也得有二百多年。可以说是老北京人了。

1 ~. c+ {& a; N8 N( ^+ ]- z# G

然而,我这个地道的北京人近来却越来越困惑:何谓北京人?

8 l1 D/ T" K) W, q2 P3 Z7 p5 G

北京人定义的内涵我想无非是:出生在北京有北京正式户口或落户北京有北京市正式户口的居民。说着虽然拗口像绕口令,但我想强调的是,北京人之所以是北京人是有着历史的渊源或特定的因素的。说白了,就是根在北京,这就是根本的含义。

9 k" @0 E9 z! C0 P% ~

可如今摆在面前的事实是:全国各地的人只要愿意扎在北京混,谁都可以成为北京人。用现在的逻辑来说,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凭什么你北京人独享,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北京生活成为北京人。以此类推我想可以这么理解,在全国包括香港、澳门,统统打破地域定制,无地方人口管辖,放任无序自由发展。那么甘肃呢,还有青海、西藏也是全国人民的为什么不能到那里去定居,这问题太傻了。那些鬼地方太穷,避之不及,去那里,有病啊?那中南海好,为什么不去在中南海里定居,成为那里的主人?

, {# c0 d$ J7 ?' a4 g5 T B

——落脚北京

4 s% i. A4 e# A

——把父母接来享福

& A' m$ r' J4 E# e2 M

——后代变成北京人

" G# _' \" N; H, X" u9 m

目标——北京。

; L$ R6 `: H/ J: p% v

来吧,都来吧,不是早就有那口号吗——北京欢迎你!进军首都——成了全国所有“有识之士”的梦想。

# T+ D7 k$ U( b6 Y3 g9 E

当然,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实现美好理想,提高生活质量属于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可中国有十几亿人,北京有多大的地盘可以容纳这么汹涌疯狂的人潮大迁徙?谁测算过北京有多少资源、能源能够供多少人消耗?谁来关心北京这片空间究竟能够容纳多少人居住为生存的底线?谁来保护原住民的权益?

, d+ d1 m1 g' t! x6 j

水源紧张了,涨钱。电力紧张了,涨钱。住房紧张了,涨钱……真正的北京人处境尴尬无奈。

" t- {! ^: ?4 v/ c% b

我困惑,北京难道已经不是北京市民居住的城市了?北京市一般百姓怎么能够抗衡全国各地精英们的挑战与冲击。这会使我想起清朝入关时的情形,内城百姓被武力驱除城外,悲嚎之声不绝于耳。因为入主中原的满族八旗新贵成为皇城新的主人了。这时产生此种联想似乎不恰当。可作为原住民的北京人与生俱来的权益的的确确被侵害了。当你一觉醒来,你的楼道、你的客厅、甚至你的卧室都住上了陌生人,而他们不是来做客的,而是要长期住下去。而你自己却受到了威胁,你自己要被从你居住许久的家园被排斥,请问轮到你,你会做何感想?

9 Y) y, ~6 H$ ~0 `8 t3 k- W

你祖辈上留下的房地产,被所谓的拆迁改造掠夺,给你14万抢收你一间房,且不管你是有房契的私有财产,还是公房出租都是这个价格。限期一个月你搬走,至于你搬到何处,对不起,管不着。不搬就起诉你,断水断电,强制执行。小百姓哪见过这阵势,老老小小谁来保护,即使挂起国旗,又能怎样。唯有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地滚蛋作鸟兽散了。

" D9 l) v9 W( t# @# U

我过去的一个老邻居姓王,老头儿一辈子老实巴交,见人只会憨憨地笑,和谁都没红过脸。拆迁苛刻的条件让这老实人都愤怒了,王老头儿曾信誓旦旦的放话:“誓与房子共存亡。”这可能是这老实人一辈子说的最豪气也是最狠的话。可与开发商交锋还没真正开始,王老头儿就心脏病发作,猝死了。没几天,家里人就屈从开发商给的条件搬走了。王老头真与房子共存亡了。可悲的是,此共存亡,非彼共存亡,“出师未捷身先死”这种死法不是老头儿意愿中为维护公民利益的抗争,而是没上阵就先被气死了。

1 m' i- `7 n6 r4 B

更可恨的是开发商这帮断子绝孙的混蛋们得便宜卖乖。他们为庆功到海南旅游玩出发前还对他们践踏的屁民做出了不屑一顾的评价:“这帮傻逼,原以为他们难缠,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被打发了。”

: Y/ X9 N( ?' k2 e# m2 `% q7 f1 S

北京平民百姓何去何从?

, x% x# G( h) x# c, F

被拆迁的屁民攥在手里拆迁款的数目,在原地只能买得起一个卫生间。被迫出让祖业产的钱少的可怜,即便少的可怜,其中还屈辱地沾满亲者痛,仇者快,自相残杀的血与泪。

& g3 T- z; h# P% ]- e' ]

屁民命贱,好活。出四、五环寻找出路后还会不争气地自我安慰:“这里空气好。”屁民不敢发牢骚,还未抱怨自己的窘境,就会招来群起攻击。你北京人怎么了?你北京人最没本事。我们外地人一撤,你北京就会瘫痪,你们北京人就没法活了。

}; g/ f( b: d

真是天大的笑话!我真不明白,这个地球上谁离开了谁活不了啊?更何况受到侵害的是无权无势广大屁民啊。他们从来都不是既得利益者。对于北京的建设与繁荣,北京市民责无旁贷,他们投身参与并且全力付出,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祖辈苦心经营给儿孙留下仅有的一点私有房产地产。但是,他们得到了什么?真正享受到的实惠是什么呢?我看不到,我说不清。

7 u' `3 p* @9 a0 i4 T: b" I8 F! v

四十岁前,我相信有公理,四十岁后,我质疑。什么是理?四十岁后我才明白了(属于醒腔慢的):理就是力。权力、势力、财力、能力……,甚至是资历(当然这个历和那个力不同)但在某些时候,资历就是理。同样属于拆迁户,人家凭借着资历就占据着所有的理。

/ E& P- c5 x; o$ @* h' H

前不久,听一个朋友聊起,石景山区,有一个××花园小区,大兴土木建住宅,工程一直如期进行,然而,在一幢设计好的楼座上,就有一拆迁户不走。给二百万拆迁费不走,涨到给二千万补偿仍然不走,开发商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据知情人讲这个拆迁户是个老红军,没人惹得起。给老头儿逼急了,一个电话,过去的部下就会派一个班的军人来给老头儿助阵。老头儿放言:就是不搬,除非我死了。同样的豪言壮语其结果不同。开发商不是怂主,要不也没本事在那儿开发建设,可是对付这个倔老头儿就是没辙。相同的时代,都是老头儿,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什么是理,这就是“理”!

, c) l4 D T4 A

谁横谁就是理。再牛逼的人,枪顶着你脑门子你也说不出理来,强者说的是才是理。不服你试试?

0 w# P3 q `8 Q) x- G1 U. `0 c

投机分子们在利欲熏心的驱使下,利用手中的权势,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圈地、开发、盖楼,炒房,一时间,全北京见缝插针的盖起了如雨后春笋般的高楼大厦,放眼望去,北京发疯般的进行“文化自杀”,条条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胡同在不可挽回的消亡。堂堂古都毁灭性地逐渐演变为开放的房地产交易大市场了,成了全国人民的住宅宿舍了——当然前提是你得有钱,不管你的钱来自何处。那么没钱的呢?也眼热啊。可光眼红没用,于是,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弄钱,甚至铤而走险,谁管钱的来路正当与否。反正这个社会除了钱,用东北人的话讲:“别的什么都不好使”……

: d. Q, t2 K. n, M& }

我是北京人,可我常常感到心痛,我活着的感觉像漂泊者。在北京我除了拥有十几层楼高处的一小角还属于我的狭小空间外,我与街上行走的外来人几乎没什么区别。我悬在空中郁闷,我思念我的“家”,可我又怕触动我的伤疤。我没有这个城市主人的感觉,因为我的根被薅了。在我父母生我养育我的那块土地上,强势者野蛮的驱赶走了一切,先是把这精神家园变成废墟,然后,冷酷地建起了大楼在高价售卖——被剥夺的不仅有我们的物质财富;还有属于我们的精神寓所,只留下被欺辱、被伤害者的愤怒。

[7 T8 ?- j& g& u

作为弱势的北京屁民,我唯有躲在我固守着的还属于我的小空间里,为我,也为我的兄弟姐们、我的老街坊邻居宣泄一下心中的不满。

# t( e0 B r, v% c$ h- a6 ]& p

我不管公理何在,我诉说心中的不平——这是我的权利。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0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想知道清朝进北京时候,是怎么把内城居民轰走的。后来看了顺治朝的实录,终于明白了。顺治实录卷四十,顺治五年八月十九日.

! p c$ X$ E3 d" X& Y% e

 

3 R0 c4 C* ~% d6 P# F, O0 Z

 

8 I+ T# |- H7 K: A" ^/ A8 ^

        辛亥,谕户部等衙门:京城汉官汉民原与满洲共处,近闻争端日起,劫杀
   抢夺,而满汉人等彼此推诿,竟无已时,似此何日清宁,此实参居杂处之
   所致也。朕反复思维,迁移虽劳一时,然满汉各安,不相扰害,实为永便。
   除八旗充投汉人不令迁移外,凡汉官及商民等,尽徙南城居住,其原房或
   拆去另盖,或质卖取价,各从其便。朕重念迁移累民,著户工二部详查房
   屋间数,每间给银四两。此银不可发与该管官员人等给散,令各亲自赴户
   部衙门,当堂领取,务使迁徙之人得蒙实惠。六部、都察院、翰林院、顺
   天府及大小各衙门书办吏役人等,若系看守仓库原住衙门内者,勿动;另
   住者,尽行搬移。寺院庙宇居住僧道,勿动;寺外居住者,尽行搬移;若
   俗人焚香往来,日间不禁,不许留宿过夜。如有违犯,其该寺庙僧道尽视
   轻重问罪。著礼部详细稽察,凡应迁徙之人,先给赏银,听其择便,定限
   半岁,岁终搬尽。著该部传谕通知。

$ L; O# I; j( s( n% K' V2 d% a

 

$ }$ }- x: Z. X' l6 |! u5 ?" t4 y4 H4 G

再看雍正修坟地时候的拆迁政策《雍正八年四月二十日,朱批“户部奏请太平峪红桩之内拨换田、房,迁移寺庙一切事宜题本》

/ u" l5 f* x$ r- i4 E

 

' j0 b0 P5 `, B8 z+ ]7 ?

风水地内所有民间田亩按其升粮科则,照应得之价,加倍赏给。已经播种者,俟其收成后再令交官。

& ?1 z; J. m8 ?/ ?! _' L( }9 ~

村庄庐舍,悉照房屋间檩,加倍先给银两,俟其将迁居之处收拾周备,再令搬移。

) \+ b- j) Y9 d, W9 E3 X3 r

各村舍所种树木,亦著给与价值。

x; y, n: y) L n. y% ?

一应寺庙于风水地红桩之外,照式官为盖造。如该寺庙有香火田地,亦著将新建寺庙附近地亩加倍拨给。

, W; ]% A! {$ s. H; C) E

至所有坟墓,悉照地之大小,从厚赏给地价,俟卜有平稳之地,再令迁移。

8 a, r5 x0 E1 f% W5 U7 E, L

务使民间从容宽裕,各沾实惠。其应需各项价值,悉于内库支领。

0 i+ z- ?: G: Y: h7 P


. y# I/ L' Q2 w2 x1 x8 X2 Y* r2 B w

遴选贤员,实力为之。

3 Z) m5 e6 `1 L! o

务令小民均得利益,宁多销算些钱粮还使得。若令小民一人含怨,日后朕闻之,卿后悔不及也。

. G- [' _5 q, p' @# O

朕恐地方官员阳奉阴违,仍有扰累民间之事,应再行申饬。著该督抚等时时留心察访,俾属员敬谨遵奉。倘稍有不遵谕旨之处,朕必访闻,将督抚一并从重治罪。

- {/ J" C2 u1 M, d4 m! v8 W9 V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鼠狼下耗子 ——  一拨不如一拨, ; f; A" s Q. \

 

4 |) p2 F( E% h9 q' T% Q

      世事动荡草民苦,生逢乱世百姓哀

; y' O5 f8 e( f1 P/ W, ^8 T( C* d4 J

 

6 }& u* [1 {/ H1 D h; u7 i9 a! c: R

 

' `1 r; f. r$ ^2 V, @

谢谢老盘子佳评!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0-12-10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势所趋,顺其自然;盘主所说,再次重演。
    其实心痛大可不必的,我拍了两天的北京胡同,曾经有网友问我感觉,我只说了两条:胡同里的古建确实很美;大杂院的百姓居住真差。我没住过胡同,没想到城里胡同居住如此之差,从百姓居住条件讲,我百分之一千的拥护改造,但从保护讲,又希望大杂院保存下来。
    我曾经问过不少60岁以上的住在胡同的老北京:老北京拥挤的胡同住宅该不该拆?答案一致:早该拆!
    这里就有了如何保留老北京胡同文化和解决居民居住拥挤不方便的难题。咱们可以呼吁,决策在政府。不过我觉得政府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只有“”了。要不您出个好招。
发表于 2010-12-10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同感,北京已经没有了,以后请叫这里“首都”!

: ]0 U' g5 Y7 d2 H. C) l

 

发表于 2010-12-10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人都涌向北京,为什么?在北京生活真这么好吗?拿我现在居住的城市(石家庄)和北京比较:北京收入(公职)和我们几乎一样,房价却高5倍,这里普通公务员的住房在北京都算大户型了。北京交通拥挤,上班开车一小时的有的是,这里市区快速路平时90公里,一般道路40公里,上班超过20分钟的很少。北京蔬菜价格比这里贵20%,游泳、滑冰、乒羽球、健身价格都是这里2倍以上........。为什么我们这里的年毕业生都往北京跑?

发表于 2010-12-10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不打算说什么,看完楼主这个帖子我觉的必须登陆顶一下,您说的太好了,每句话都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谢谢您!
发表于 2010-12-10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3 j5 n$ X" h# v7 C) q- k6 d

我想说一下6楼,先说下,话不好听您包涵。您发表过很多关于古建文物的帖子,但是一旦不局限于古建本身,您的观点就怎么看怎么带出一股49年进城的古怪味儿,我也无法形容49年进城这种香型到底什么味儿,只能说您洒的水儿比较类似。
对胡同的评价,您每个字都很有道理,充满了无懈可击的道理,和痛心的老北京人一比,您显的理性,冷静,卓尔不群!
但是,您缺了一样东西,感情。就是您没有和北京筋骨相连里的感情。您看北京,和您考察其他地域和文物一样,也许有保护态度,但绝无痴恋之情。

]8 y6 @: l3 [: w c2 e: r

我祖上定居北京起码300年,远的不说,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过胡同,我的父母住过胡同,我自己住过胡同,条件差,是的,真的差。但是说起胡同我父母有无数美好的回忆,说起拆迁却无不感慨痛惜,姥姥晚年行动不便却一直惦记回她的老平房.。我自己未来最大梦想就是重返平房生活!我不用象您一样满大街扫听,我天天守着身边的60岁以上老北京。
可是您问的“老北京”却能个个和您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真是很难得,您最好和他们拜把子欢庆一下,弹弹高山流水。

0 s+ m4 \2 w' ]+ X: F6 S- d5 e7 [5 I

2楼想表达的不是您理解的“重演”,您的理解力选择性钝化。

/ p7 t( _$ N( @4 ]9 L: h5 n

 

* i4 u) T$ F9 L

【政府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只有“拆”了】

, w' d e. v: d+ N! S/ f# t# b

 

8 f5 W' L, D6 q, l/ c" q4 Y G( v

政府“想过”解决办法吗?您的意思是它们一直在努力万般无奈才不得不拆?擦屁股也不能这个擦法!

! B7 z& p5 F5 C: L, ]2 l0 K) c

 

发表于 2010-12-10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安德路在2010-12-10 13:24:00的发言:
3 p4 Y1 [5 J% J5 O, Y

作为弱势的北京屁民,我唯有躲在我固守着的还属于我的小空间里,为我,也为我的兄弟姐们、我的老街坊邻居宣泄一下心中的不满。

) D7 r5 ?% ], O2 u. }4 m

我不管公理何在,我诉说心中的不平——这是我的权利。

: v* Z6 _! E# W- t5 O# }6 K. S

还有更冤的呢!

- n# `& F r; W' T% V3 _& j

 

% X+ A% g f0 S* }

现在,随着地铁的修建,以前千把元一平米的远郊县楼盘,现在也过万了。

9 n: ]1 g% _) I* @. _

仔细想一想:这些房子涨钱了,理由是交通改善了;交通是谁改善的?政府改善的;政府修交通的钱是哪里来的?是百姓交的税款;那么,房价高了,掏空了谁的口袋?还是百姓。

' K% C- A1 l. m4 v8 p

 

8 Y3 ^# H. x" O1 X) l* e* C

如果是开发商自己掏钱修交通,自己再赚房钱,天经地义。

8 f+ O- b4 Z; X

现在是百姓花钱,掏空了自己的口袋。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发表于 2010-12-10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悬在空中郁闷,我思念我的“家”,可我又怕触动我的伤疤。我没有这个城市主人的感觉,因为我的根被薅了。在我父母生我养育我的那块土地上,强势者野蛮的驱赶走了一切,先是把这精神家园变成废墟,然后,冷酷地建起了大楼在高价售卖——被剥夺的不仅有我们的物质财富;还有属于我们的精神寓所,只留下被欺辱、被伤害者的愤怒。

+ a1 T' ]2 F @3 {' h7 h J) U

 

0 ?2 h5 Q* h3 f* @* N# p3 |9 S$ {

 

" Z$ Z& J/ B& A# _/ s) |

说得太好了,虽然我不是北京人,但我一直为北京被毁掉的文化忧心,越来越感到商业社会的极端和残酷,一群品德低下没有信仰的钱奴,跟着几条恶狼四处奔突,北京和北京人还能怎样?而外地人在北京,一样是被欺辱者,因为是区域差别和城乡差别把人们赶出了故乡,流亡之人赶走流亡之人,如此而已。

发表于 2010-12-10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哀。

0 W9 Y# a0 [! a7 [2 W! ^* K7 @

我感觉到被驱逐出家园的悲哀。

! x8 H# T8 a# Q# V! H4 M7 U

我没有故土,没有家乡,所以一直不明白拆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以死相拼,这次我理解了。

发表于 2010-12-10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东城人民在2010-12-10 15:23:00的发言:
$ Z" w$ s% f0 b

同感同感,北京已经没有了,以后请叫这里“首都”!

3 k6 s! Q1 X+ g% S* |+ ]+ {5 m0 C

 

还是叫“首堵”更贴切吧,人堵,车堵,心更堵!
发表于 2010-12-11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0-12-11 12:03:00的发言:
, }# T3 X$ ?- _/ R% M3 `

吴老与花茶的分歧其实归根结底是一个如何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胡同生活的问题,看看今天的胡同和平房院落,有几个是真正一门一户的?一个院子恨不得塞进去几十户人家,即便这院子过去是多么精致,多么漂亮,现在在膨胀的人口和私搭乱建中都会让人感到难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人也不会觉得舒适。那么拆光了盖楼就好了?大家就都改善居住环境了?现在似乎就是这么干的。如果有一天。等内城全部胡同院落都拆光了。那老北京还能剩下什么?

( Q- I! W5 Z# [$ m! y% P/ g+ X0 l

那么是怎么造成这个局面的呢?说白了,还是几十年里国朝的政策造成的。剥夺私人产权,让更多人拥入院落的是谁?任意而为,拍脑门办事,盲目建设工业城市的是谁?错误规划,搞大而全,毁掉古代北京城市格局和众多古建筑的是谁?修圈套圈的环线,宽马路的是谁?无度发展机动车的是谁?毛主席早就教导了:政治是个纲,纲举目张!正是因为这种种错误政策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如果这个政府真的想保护传统文化,他首先从现在开始就不要任意拆毁胡同和院落,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评估院落现状,然后理顺产权关系,将其中居住的过度人口用资金补偿的方式迁出。原则是明确产权,走的给钱,留下的掏钱,非搬进来的掏大钱。将私搭乱建拆除,传统建筑维修翻建,改建和完善现代生活所需的卫生和通讯设施。不过,我们的政府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这样既麻烦也不会给官员们带来什么好处。修复一件青铜器费时费力。修好了也不能卖,只能给人看,而融化掉铸个水龙头既省事,还可以卖钱。在这样的政策和执政理念内,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是空想。

, e, X( e ]- U- h

您总结的真好,说到了问题的实质。如果一个政府从根儿起就不是要为民谋福,那无论改与拆都是百姓的悲剧。

" I% d+ q1 o. Y0 T4 h" M5 a3 f

老胡同平房面积都不大,算出来的拆迁款就是直接把老北京人赶出五环,并且那点钱还未必够买一个挨近垃圾填埋焚烧厂或者火葬场的破楼房,更不用说里头的猫腻了。所以我绝不相信老北京人会在这个问题面前头脑简单的异口同声下结论:早该拆!
老北京网聚集着这么多的老北京人,何时见过异口同声一片“拆”声。事实上,在政府的疯狂掠夺下,有二环里小面积私房的老北京人抗拒拆迁,房子再小是私房,自己的,拆了家,人漂到哪去?老北京人的根让人拔断了,一甩甩在花圃外头自生自灭,难道会一致抚掌称快:早该拔?北京人是老实,可不是Sb

. x, A4 r" |3 D0 a& B

蜗居里头钉子户老太太的话是一本真经。

- j: [+ n- v" _- L2 p3 Q

改也好拆也好,人民需要的是切实的生活改善,但是如果政府的出发点连根儿烂了,那百姓们的思考呼吁就是放P,只会让上帝发笑。

发表于 2010-12-11 1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S3 B4 l! M' f0 i [' _

 

* r& q/ k+ i, S' |: R8 m, t9 p

             我就迁移的更远了,望着一江春水,思念我那老北京的小胡同!

发表于 2010-12-11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的确是一次大规模北京城市人口的迁移运动,这是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大家都没有预料到的必然。外迁的主体必然是弱势的原住民,而内迁的主体当然是这个时代的新贵。

6 F3 e2 U9 g) x- Y8 w6 q

当年我们大家都传唱的那首歌词早就预示了今天:“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如今我搬迁到五环以外,还真的体会到这一点。

# g O0 i5 i1 S3 i# j) g9 { z: G

美好的愿望和发展的结果,当然会有差距,不过我们二百年的原住民也好、三百年的原住民也罢,我们也进化进化,学会适应新的环境。“悬在空中”有悬着的好处,我每天都站在凉台向城市方向张望,那二环三环四环五环逐次升腾而起的一道道浊气,不一会儿就把眼前这座城市就变得模糊了,我时常为自己不在这污浊的怪圈之中生活而感到庆幸。

+ ]. j' J, V" c( N9 X7 v0 M. D3 g

惟有自己心目中的老北京永存!

; s- d& B9 d* o( o8 |

 

发表于 2010-12-11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与花茶的分歧其实归根结底是一个如何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胡同生活的问题,看看今天的胡同和平房院落,有几个是真正一门一户的?一个院子恨不得塞进去几十户人家,即便这院子过去是多么精致,多么漂亮,现在在膨胀的人口和私搭乱建中都会让人感到难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人也不会觉得舒适。那么拆光了盖楼就好了?大家就都改善居住环境了?现在似乎就是这么干的。如果有一天。等内城全部胡同院落都拆光了。那老北京还能剩下什么?

/ j. k& j& T* i$ h$ w7 e. \; d

那么是怎么造成这个局面的呢?说白了,还是几十年里国朝的政策造成的。剥夺私人产权,让更多人拥入院落的是谁?任意而为,拍脑门办事,盲目建设工业城市的是谁?错误规划,搞大而全,毁掉古代北京城市格局和众多古建筑的是谁?修圈套圈的环线,宽马路的是谁?无度发展机动车的是谁?毛主席早就教导了:政治是个纲,纲举目张!正是因为这种种错误政策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如果这个政府真的想保护传统文化,他首先从现在开始就不要任意拆毁胡同和院落,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评估院落现状,然后理顺产权关系,将其中居住的过度人口用资金补偿的方式迁出。原则是明确产权,走的给钱,留下的掏钱,非搬进来的掏大钱。将私搭乱建拆除,传统建筑维修翻建,改建和完善现代生活所需的卫生和通讯设施。不过,我们的政府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这样既麻烦也不会给官员们带来什么好处。修复一件青铜器费时费力。修好了也不能卖,只能给人看,而融化掉铸个水龙头既省事,还可以卖钱。在这样的政策和执政理念内,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是空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2-10 15:38:00的发言:
     大势所趋,顺其自然;盘主所说,再次重演。
    其实心痛大可不必的,我拍了两天的北京胡同,曾经有网友问我感觉,我只说了两条:胡同里的古建确实很美;大杂院的百姓居住真差。我没住过胡同,没想到城里胡同居住如此之差,从百姓居住条件讲,我百分之一千的拥护改造,但从保护讲,又希望大杂院保存下来。
    我曾经问过不少60岁以上的住在胡同的老北京:老北京拥挤的胡同住宅该不该拆?答案一致:早该拆!
    这里就有了如何保留老北京胡同文化和解决居民居住拥挤不方便的难题。咱们可以呼吁,决策在政府。不过我觉得政府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只有“”了。要不您出个好招。
$ h! I/ }9 q0 p

同意您说的平房改造,我感同身受,那种拥挤的居住环境早就该解决了!可现在的问题是谁受益了?您没看明白我要说的是什么?

) _; a( a$ L O$ S" }$ o

他们这种拆迁改造,(让我们曾经幼稚过)不是改善北京市民的居住条件和北京城市合理规划;他们真实的目的是打着旧城改造的旗号,或者说幌子,利用开发来进行的新的一番掠夺,掠夺原本就生活很苦的原居民仅有的利益!!!

% ~3 v q: F3 e9 T3 y- i& x8 I, X0 m

建国以来,政府从来就没有找到一条该如何解决人口增长所带来居住问题的渠道!特别是计划经济年代,工资结构里根本就没有这一项,工资只是勉强解决温饱,住房问题一直是由国有企事业单位统一考虑解决,包括养老、医疗等项,大杂院里的居民也没有出这个范围。

- d/ D, m2 R, P8 F' w8 W

那个年代有谁有钱,有能力自己解决住房?除了省吃俭用的农民。城市居民居住问题积重难返,多年来演变成您串胡同看到的那种局面,谁都看的明明白白的。我的招,不是什么招,是起码的愿望和合理的要求,即你先安置好原居民,别伤害他们原有的和应得的利益!

+ M. |- P& Y; m% V( C7 o

和谁呼吁?呼吁什么?一百口锅米,80多口锅里的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了!说句糙话:还有蛋用!

' Y. j+ i* x# \6 u8 I& h" |8 N

现在白塔寺一带,原定拆迁,后来不拆了;让原居民也掏一部分钱,进行改造,好事吧?你高兴的太早了!改造完的房子还没住热,又来新点子了,你们做好准备准备搬走,西三旗一带已经给你们在建安置房,这里的平房重新改造,另作他用。你想回来?你回的起吗?再新建四合院不是给你住的了。“茉莉花岂是喂牛的。”

/ d0 r+ j) p& K5 p8 S

您有时间可以到那里去转转,还有新街口豁口原总政文工团排演场一带,看看那儿新建的四合院,挺漂亮的,可谁在住?谁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凭着什么赶走别人,自己在那里享受?他们身上有鳞?您别说还真是有!!!

" S& U0 \, H( y: Z: @7 I* U3 @

——冷漠,拒人千里之外!早已没有了北京味道了,你能感觉到的惟有金钱至上的残忍!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鸵鸟在2010-12-10 16:19:00的发言:
5 r8 k( j: n9 ?) r1 O6 J0 ~

还有更冤的呢!

3 z$ {* b9 X3 \, f, b# ^ w3 F/ B3 j

 

7 h. l$ o; N+ E& [! p; E3 ~0 D+ w

现在,随着地铁的修建,以前千把元一平米的远郊县楼盘,现在也过万了。

& E7 ]6 k2 f& f2 F3 D* X) r

仔细想一想:这些房子涨钱了,理由是交通改善了;交通是谁改善的?政府改善的;政府修交通的钱是哪里来的?是百姓交的税款;那么,房价高了,掏空了谁的口袋?还是百姓。

# o; a3 h1 x. V0 { `

 

# T0 P* I' z$ Y* ~* m; i

如果是开发商自己掏钱修交通,自己再赚房钱,天经地义。

, r4 |; I5 e1 }1 _

现在是百姓花钱,掏空了自己的口袋。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 q; v) S6 l3 U8 J7 Y+ S

说得好!!!

发表于 2010-12-11 0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六块五的花茶在2010-12-10 21:43:00的发言:
d* G5 u+ ], x6 h+ ?8 j0 R; b6 y 8 v5 V, n/ F; G9 h( I9 s+ x r/ w( M) v

 

. F6 X* P" y# _" A

我想说一下6楼,先说下,话不好听您包涵。您发表过很多关于古建文物的帖子,但是一旦不局限于古建本身,您的观点就怎么看怎么带出一股49年进城的古怪味儿,我也无法形容49年进城这种香型到底什么味儿,只能说您洒的水儿比较类似。
对胡同的评价,您每个字都很有道理,充满了无懈可击的道理,和痛心的老北京人一比,您显的理性,冷静,卓尔不群!
但是,您缺了一样东西,感情。就是您没有和北京筋骨相连里的感情。您看北京,和您考察其他地域和文物一样,也许有保护态度,但绝无痴恋之情。

# _7 k9 S1 L) n/ M! k* u

我祖上定居北京起码300年,远的不说,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过胡同,我的父母住过胡同,我自己住$ i/ Z8 _) M5 R/ x0 ~. Z 过胡同,条件差,是的,真的差。但是说起胡同我父母有无数美好的回忆,说起拆迁却无不感慨痛惜,姥姥晚年行动不便却一直惦记回她的老平房.。我自己未来最& Y/ H; D3 I9 m% D1 l 大梦想就是重返平房生活!我不用象您一样满大街扫听,我天天守着身边的60岁以上老北京。
可是您问的“老北京”却能个个和您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真是很难得,您最好和他们拜把子欢庆一下,弹弹高山流水。

7 q2 z. Y! K& i7 T! `

2楼想表达的不是您理解的“重演”,您的理解力选择性钝化。

+ a) b, V- } u: ~- g

 

4 J/ L* w, q9 [

【政府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只有“拆”了】

8 a, T6 B2 x& h, b$ F; { d7 }, W

 

: K1 M. |* A% A6 g& `) [7 a4 s

政府“想过”解决办法吗?您的意思是它们一直在努力万般无奈才不得不拆?擦屁股也不能这个擦法!

- X: Y; B( t2 N- t; r

 
+ Y" [- Y5 E4 ~) }$ l9 Z& |

7 Z7 ~, r7 u9 i


7 R3 {1 e# W5 ]* k0 I/ _3 m

4 M1 T: y! T& i* l3 s) d

   ' l4 z0 U) b( M0 k ; C4 p( P" S. u7 @& o你对我的评价和讽刺无所谓,不知伤到你那根筋了?哪个住大杂院的人不想改善居住条件?住进楼房的哪个原意回到大杂院去?说对胡同的感情只是留恋楼房中所没有而胡同存在的一些东西罢了。就像现在有人怀念老毛时代的物价、社会治安等一样,但是谁也不想回到那个时代,也是不可能的,历史不会倒转,胡同改造也是一样。你发牢骚、抒发对胡同的感情可以,这个平台就是做这个的嘛,牢骚、感情谁都会发会写,但是如何解决“拆与改”的矛盾你还是回避没有谈。我更相信让你回大杂院你也不干的。当然回到自己的四合院那时另一回事。

    盘主说的顺治入关,清走城内汉人,现在将城内百姓清除二环、三环甚至四环以外,这不是历史重演吗?!如何理解力钝化呢?我为何要拜把子庆贺,还弹弹高山流水?我一退休老汉干嘛要为政府擦屁股,不知你为何空穴来风恶语暗箭伤人?

3 e3 ]2 i5 U Q- \/ j4 ~

        不希望对我的回帖引发争论,辩论道理可以、恶语伤人禁止。



发表于 2010-12-11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2-11 7:48: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六块五的花茶在2010-12-10 21:43:00的发言:
, V0 ^& P0 s- A8 O0 @7 {) e

 

2 p# N* q8 a* b W! B0 ?1 t

我想说一下6楼,先说下,话不好听您包涵。您发表过很多关于古建文物的帖子,但是一旦不局限于古建本身,您的观点就怎么看怎么带出一股49年进城的古怪味儿,我也无法形容49年进城这种香型到底什么味儿,只能说您洒的水儿比较类似。
对胡同的评价,您每个字都很有道理,充满了无懈可击的道理,和痛心的老北京人一比,您显的理性,冷静,卓尔不群!
但是,您缺了一样东西,感情。就是您没有和北京筋骨相连里的感情。您看北京,和您考察其他地域和文物一样,也许有保护态度,但绝无痴恋之情。

" }$ r) B1 `: _; I% S3 }

我祖上定居北京起码300年,远的不说,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过胡同,我的父母住过胡同,我自己住过胡同,条件差,是的,真的差。但是说起胡同我父母有无数美好的回忆,说起拆迁却无不感慨痛惜,姥姥晚年行动不便却一直惦记回她的老平房.。我自己未来最大梦想就是重返平房生活!我不用象您一样满大街扫听,我天天守着身边的60岁以上老北京。
可是您问的“老北京”却能个个和您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真是很难得,您最好和他们拜把子欢庆一下,弹弹高山流水。

$ G0 ~1 |) [& \, F( ^

2楼想表达的不是您理解的“重演”,您的理解力选择性钝化。

4 ?2 }6 d% w; l5 j! Y4 Q

 

. o: L- J$ K M

【政府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只有“拆”了】

1 R7 C. i7 L; e

 

" E7 f6 s# D( b$ A9 O' c' f

政府“想过”解决办法吗?您的意思是它们一直在努力万般无奈才不得不拆?擦屁股也不能这个擦法!

* C- K R5 C& |, A2 w, U

 

1 r# C. ~6 u6 W, @


h; ?- w# c: ~( z$ j% j

    你对我的评价和讽刺无所谓,不知伤到你那根筋了?哪个住大杂院的人不想改善居住条件?住进楼房的哪个原意回到大杂院去?说对胡同的感情只是留恋楼房中所没有而胡同存在的一些东西罢了。就像现在有人怀念老毛时代的物价、社会治安等一样,但是谁也不想回到那个时代,也是不可能的,历史不会倒转,胡同改造也是一样。你发牢骚、抒发对胡同的感情可以,这个平台就是做这个的嘛,牢骚、感情谁都会发会写,但是如何解决“拆与改”的矛盾你还是回避没有谈。我更相信让你回大杂院你也不干的。当然回到自己的四合院那时另一回事。

* l3 j3 w3 A1 F

    盘主说的顺治入关,清走城内汉人,现在将城内百姓清除二环、三环甚至四环以外,这不是历史重演吗?!如何理解力钝化呢?我为何要拜把子庆贺,还弹弹高山流水?我一退休老汉干嘛要为政府擦屁股,不知你为何空穴来风恶语暗箭伤人?

% z5 z- U* a* Y- i

        不希望对我的回帖引发争论,辩论道理可以、恶语伤人禁止。

7 A( q' p0 B! o% o: Q' ?* K; Z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037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C, Q0 l. l) o+ O


不管是拆是改,如果实心想维护百姓利益,办法一定有,如果改做不到,如果拆成必然,那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诚心诚意给与民众最大利益!就如2楼要说明的真意:解决同样问题,历史没有重演,而是这一拨远不如那一拨!

) a0 d+ N4 @$ U- c$ L7 z, z

您没住过胡同,大街上扫听悠闲拍拍照片和经历过无法无天拆迁的切肤之痛没有可比性。所以您能轻描淡写说出【心痛大可不必】,北京人在拆迁失去的太多了,远不止那点文物!不心痛?这种心痛恐怕已经蔓延到90后一代北京孩子了!

$ I" B* }" k N8 R% k

不好意思,不知道您是退休老汉,我到此为止,和您再继续探讨对我来说无意义,更主要我不想乱了楼主的好帖。8~

发表于 2010-12-11 0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忍了吧,谁让北京是首都,全国人民都向往!
发表于 2010-12-13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住在贾家胡同,都拆10年了,也没有拆走。现在是拆也拆不走,改也改不好。看看那新建的楼盘,例如:陶然亭的畅柳园,说是回迁房,那个公摊真叫大,说是53平的房子,抛去公摊,就剩30多平了,还没有我家的平房大呢。看看那个楼板,薄的让人害怕。户型简直就是z字,更别提什么南北通透了。整个小区住着无数人,连一颗大树都没有,顶多有几颗野草。在看看我们家的平房,首先是三进的院子,院子里枣树、槐树,3棵,都是上百年的。房子是前出廊后出厦的,房高5米吧,虽然现在是残破了些,可是那是经历了100多年的房子呀。门埻、雕花都好着呢。也逃不开拆迁的厄运,那我也不愿意住进多快好省的危楼。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昕昕在2010-12-13 0:52:00的发言:
我住在贾家胡同,都拆10年了,也没有拆走。现在是拆也拆不走,改也改不好。看看那新建的楼盘,例如:陶然亭的畅柳园,说是回迁房,那个公摊真叫大,说是53平的房子,抛去公摊,就剩30多平了,还没有我家的平房大呢。看看那个楼板,薄的让人害怕。户型简直就是z字,更别提什么南北通透了。整个小区住着无数人,连一颗大树都没有,顶多有几颗野草。在看看我们家的平房,首先是三进的院子,院子里枣树、槐树,3棵,都是上百年的。房子是前出廊后出厦的,房高5米吧,虽然现在是残破了些,可是那是经历了100多年的房子呀。门埻、雕花都好着呢。也逃不开拆迁的厄运,那我也不愿意住进多快好省的危楼。
2 V3 m& }6 T8 f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拆与不拆的真正意义在于是否有利于他们自己包括开发商,而绝不是从城市建设和你住户的利益去做考虑!

发表于 2010-12-17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SIZE]
9 C4 I) S. ]  Q& k; n[BR]  6 M/ C) Y0 Y/ V7 G% i& h* Y
[BR]    楼主的祖辈是200多年前来北京的,那大约是乾隆年间吧。不知道当初那些祖辈在顺治年间就来北京的人是否也视楼主的祖辈为外地人、为潜在威胁者;更不知道当初那些祖辈在嘉靖年间就来北京的人是否也视在顺治年间才来北京的人为外地人、为潜在威胁者,依次类推,有点像绕口令。7 u5 c. _" B) v, q7 l9 v! {# C
[BR]外地人为什么来北京?其实从实质上讲,他们是来首都。如果定都在西安,大家就会去西安。因为首都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发展、更有保障的生活。外地人争相来北京并不是这些年才有,恐怕从几百年前就有,只是数量从未像现在这样庞大。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通更加方便了,而不是人的观念有什么大的变化。$ o* r0 F# z, X. d! q3 }
[BR]    目前,中国对首都的投入是巨大的,这是其它任何城市不可比拟的。但是,一些北京人却并不希望这样,他们宁愿过以前的生活。如果换做我,我也是这样想。我们国家搞城市建设是不会咨询市民的意见的,至少99%的城市是这样,领导意志、行政命令代替了一切。6 r) g% u+ `  g. [# f, n$ E
[BR]每当看到一些类似赶走外地人的留言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可能因为我就是个外地人吧。一个国家的公民是可以在这个国家自由迁徙的。如果仅仅因为拥有北京户口就拥有了一些特权(例如高考),仅仅因为出生在北京就油然而生一种高贵感并称周围地区的人为乡下人,那么我觉得我们离现代文明太远了。(以上内容只针对发表过这种言论的人,我更愿意相信他们说的是气话)) e* V; ]: m' L% K" r
[BR]    这是一个肆意践踏公民权利的时代,拆你的房子当时不关你任何事,你只需要拿着补偿款走人就可以了。北京某区开发一个商场,区政府出面将不搬走一个居民拘留,拆完后再把你放出来。北京成现在这个样子并不是因为官员都是外地的,也不是因为来了很多外地人。而是因为公民的权利和财产好不神圣,可以任意侵犯,是因为政府的权利大无边,官员的行为不受约束。官商一勾结,拆你的房子并不是难事。在毫无约束的情况下,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谁都有可能去拆城。今天还保护北京城的人,如果明天给他权利,给他利益,后天他可能就是拆城者。喝酒不醉是因为喝得少,见色不迷是因为摸不着。人性是恶的,要通过法律来阻止。在当下的中国谈法律,太奢侈。
3 d  }3 o  n- u; g9 q2 z' p[BR]    可以预见北京的胡同会一天天的减少,老北京人会一批批的离开他们的居住地。这也是我这个乡下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实在不忍心看到近千年的北京就这么彻底没了。" ?' |! w  _8 S: Y* i' U1 V( }0 c
[BR] 
发表于 2010-12-23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地方的旧城改造都存在相同的问题。老话说故土难离,这里就有个情感的东西在里面。

' g* Z9 e3 Y+ o/ h) O

 

% a, C$ S& S6 D/ }6 D

楼主这样说“北京人定义的内涵我想无非是:出生在北京有北京正式户口或落户北京有北京市正式户口的居民。”。看了这句话我心里挺不是滋味,您道为何?按这个说法,我没有北京户口也没在北京居住的北京人已经不是北京人了(又像绕口令)。呵呵,其实没北京户口也没什么,现在户口不户口的还真当不了什么,没北京户口我就不是北京人了么?在岭南这个地方,我遇上很多来玩的北京人,毫不相识,可相遇的那一刹那,他们听到我的口音都会说“你是北京人”,我都是很高兴的回答“对,在这遇上老乡了,真好”。我真的很殇的是回北京再也找不到小时的那些大宅院了,多好的大宅院啊(当然还有很多的东西)。飞了?消失的无影无踪!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在建都时将“北平”恢复称为北京,为什么不不用“北平”这里的讲究想来大了去了。可“北京”已经变得不认识了,或许叫“新京”合适些?

3 W4 v- }& Z. C2 }; k# t% ]

 

4 P/ C0 M, w3 c

其实颐和吴老六块五的花茶的本意都是为了北京好,看他俩的名字就知道他们对北京的感情有多深。我觉得大家伙儿都有一种很纠结的情怀在里面,只是在表达的方式上不同而已。真的别伤了和气,这是咱们北京人最在乎的一件事。

9 s& V2 v- N% y, ~( T8 k. z

 

) Y2 m% X* b9 V# s

特喜欢15楼西城老乡的那句话--惟有自己心目中的老北京永存!

: V( a. f- C. {; S4 o% S$ a

 

% A# M& d' U# b) u ]7 o% I

 

发表于 2010-12-22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北京既然承受了“首都”的盛名,就要承受独有的痛苦,拆与不拆,我们这些小民是决定不了了的。看着传统的建筑一点点减少,都会心痛,这种心痛程度不是定居北京多少年来决定的。时代的大背景如此,老北京的躯壳一点点遭破坏,老北京的记忆也会一点点被蚕食,可能发展本身就是破坏性的吧。
发表于 2010-12-31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天坛暖洋洋 麻雀也可人

辛酸

0 M. q' i: N3 P, G _

拆城运动自打民国,

6 O) F0 U8 E$ q

自打50年代

+ B$ u W2 l5 A' ]/ g- V, P, u

自打60年代

2 I+ c. h: K, Y. H% G4 m

早就开始了

$ v; |( e: \4 t# h& u

只是拆迁百姓的祖屋,私宅还是近来不久的事情

( Q1 L4 D. S6 ?, f8 S8 E

整个的规划随心所欲

: S* ?3 l% j& d; d' O1 c

走一年算一年

$ r$ f8 n6 i$ Y3 v0 g

积重难返了

) ~. p! r) E4 _1 s6 L% a) J8 E7 V

索性来个一推六二五,统统砍光

- {9 _7 l, t) d# S! H8 k

重新分配,分配的资格就是钱

5 ?# Q4 q) ?/ e- h; Z( x9 T$ A! r

 

: J8 W6 q5 K+ g! h4 B6 f7 a9 J- _ P

 

发表于 2010-12-31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天坛暖洋洋 麻雀也可人

没人考量你的是否原住民

) J. e7 m, {4 _% D0 H/ Z

没人在乎你祖上几代定居北京

. c& s8 u3 a Z6 O

你想扎根,回迁?

" u# P$ P2 N# g$ h0 }/ T8 m

钱呢?

. c. [7 @ u# z0 N6 b% m

一朝新贵在你的宅基上登堂入室

8 [6 h) l; m0 i' k1 Z3 K! c* }; D

心安理得的新主人

8 w: ~2 x$ d( _! i7 k# P( g

高尚四合院。

4 |" g: W4 r6 V- d+ f) } e

 

7 v9 O* P: ]$ z- Q6 s" ^ J4 F

50年代,私产私房归公,一风吹的褫夺了私有权利,没给你一个大子吧?你还巴不得的赶紧拱手相送,唯恐被戴上冥顽不灵的剥削阶级帽子,变成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文革用语)

/ K' q" M9 r. |; |* \" }

大义凛然的“剥夺剥夺者”列宁讲的。

# R' F- i$ L" o/ {7 D7 X

房产主,徒有虚名,还受到批判和监督劳动,殃及子孙。

3 w; R8 |% c# _3 f7 h. k+ `6 Z

私房住进了穷哥们,无偿的,还美其名曰,就近监督改造。

$ C# z( C- O2 ~1 o; o

好不容易盼来物归原主,可是租户可不买帐,依旧住着,繁衍后代。

4 y5 p3 ^) U/ I1 w" s

遭遇拆迁,租户和私搭乱建的趁机获得利益,

}$ V+ w6 A6 \% V* n7 b* q3 e

一次新的资源配给,新的洗牌。

' L9 p9 H- h% l6 l" V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紫滃在2010-12-23 11:07:00的发言:
- D* v$ J( }5 w$ o: |$ q9 S- Q

很多地方的旧城改造都存在相同的问题。老话说故土难离,这里就有个情感的东西在里面。

5 {7 f# U$ F/ X) Z% d

 

1 t0 d/ R0 b, u, ~* |

楼主这样说“北京人定义的内涵我想无非是:出生在北京有北京正式户口或落户北京有北京市正式户口的居民。”。看了这句话我心里挺不是滋味,您道为何?按这个说法,我没有北京户口也没在北京居住的北京人已经不是北京人了(又像绕口令)。呵呵,其实没北京户口也没什么,现在户口不户口的还真当不了什么,没北京户口我就不是北京人了么?在岭南这个地方,我遇上很多来玩的北京人,毫不相识,可相遇的那一刹那,他们听到我的口音都会说“你是北京人”,我都是很高兴的回答“对,在这遇上老乡了,真好”。我真的很殇的是回北京再也找不到小时的那些大宅院了,多好的大宅院啊(当然还有很多的东西)。飞了?消失的无影无踪!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在建都时将“北平”恢复称为北京,为什么不不用“北平”这里的讲究想来大了去了。可“北京”已经变得不认识了,或许叫“新京”合适些?

5 g$ {& `! O# \% x& _

 

6 x+ o' G+ R }3 h9 p9 L J

其实颐和吴老六块五的花茶的本意都是为了北京好,看他俩的名字就知道他们对北京的感情有多深。我觉得大家伙儿都有一种很纠结的情怀在里面,只是在表达的方式上不同而已。真的别伤了和气,这是咱们北京人最在乎的一件事。

# P( j7 a4 l/ A$ B; u5 _+ g

 

; b, a* z3 l( O" L

特喜欢15楼西城老乡的那句话--惟有自己心目中的老北京永存!

7 P/ p( `5 U: Y+ s6 V4 n+ R

 

6 m( I( V3 T2 D- H) v# p' x/ v7 J

 

! D8 t" M( P! w7 \

如果有哪句话让你感觉不舒服,我真的很抱歉!我实在不想给已经是伤痕累累的北京人造成痛感,哪怕是一点点。

/ N0 C3 K% S! a- Q4 Y

说实话,北京人的概念真的不太好定义,您说的对,比如本人的叔伯三姐当年支援大西北,去了银川,连人带户口现在还在那里,难得说她不是北京人吗?去年三姐回京探亲,临行挥泪告别,悲切地言道:一走近50年,北京已经没有我们的位置,回不来了!孩子大人的生活都在银川那儿了,可我想给我在北京的爹妈游游坟(扫墓),我都做不到。今天回去,还能不能再见面,就难说了……

1 ? C2 ?; W! ?9 a) B8 h5 ~

老北京心中永存,权作自我安慰吧!

发表于 2010-12-31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安德路在2010-12-31 10:57:00的发言:
! y# s* a6 C" O$ c: W6 N

如果有哪句话让你感觉不舒服,我真的很抱歉!我实在不想给已经是伤痕累累的北京人造成痛感,哪怕是一点点。

" P$ f5 X+ w* c1 ~6 I; n" o. D

说实话,北京人的概念真的不太好定义,您说的对,比如本人的叔伯三姐当年支援大西北,去了银川,连人带户口现在还在那里,难得说她不是北京人吗?去年三姐回京探亲,临行挥泪告别,悲切地言道:一走近50年,北京已经没有我们的位置,回不来了!孩子大人的生活都在银川那儿了,可我想给我在北京的爹妈游游坟(扫墓),我都做不到。今天回去,还能不能再见面,就难说了……

( O+ ^# G" `3 n0 v

老北京心中永存,权作自我安慰吧!

. |1 k! s3 X! I. R8 M. w: _7 @

朋友,看了你的回帖我流泪了,现在还在流。特别能体会三姐的感受,祝她在银川一切都好!也祝在北京的朋友一切都好!现在还好,每年我都能回去几次,现在还跑得动。北京也有房,比三姐强点。虽如此,可一说到回北京,我心里就像长了草,扎的生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7 11:53 , Processed in 1.23732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