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55|回复: 8

介休石屯源神行宫2008年和2011年的照片对比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2-14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又顺路去了一趟08年去的介休石屯的源神行宫;这个地域性很强的明代小庙,在山西的浩瀚古建文物中显

3 s0 P/ I& }2 l0 _

的异常渺小,和不被重视;只是县级文保单位;虽然是明代的木构,并有着非常漂亮的明代琉璃构件;但这些

# p& n' }7 @1 h5 g# y: d

在琉璃之乡的介休,并不突出;至今是被村政府管理,展示闲置,作为仓库,也算保护,可惜没有修缮;无意

( J4 L0 B. |/ F: t+ f* R

中的探访,突然发现和08 年比,居然大殿的琉璃脊剎以及整条琉璃脊居然全部破损殆尽了,只留下西侧的螭

/ R5 d7 P) F _1 t# `+ O _

吻孤零零的立着,有些心痛,毕竟是明代的琉璃原件啊,问过看门的老人,说一年前因风大而毁掉的,为什么

7 L3 K+ T2 w0 K4 X

没有些保护措施呢?我没有问老人,问了也没有用,
     看过现代仿造的琉璃,即便在这个以琉璃见长的琉璃之乡,琉璃的造型和烧造工艺远不如古人;可以说是

4 ?* f6 ?& s- w' ^$ r8 Q5 v

毁一个少一个,但愿亡羊补牢;唉!可杯可叹啊!

, Z. N" H) W/ o8 Z; `6 U) q7 ^. b/ `1 v

 

8 g% @9 _( d( Z; k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2-14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 X- V+ {4 R- }3 z! O

这个真美!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门是座清代改建的呆坐戏楼形制,虽有破损但和两年前无异

. d- W- E) W& X6 s0 D( s# i

 

# C4 K+ F9 U/ r; K+ E

 

介休石屯源神行宫2008年和2011年的照片对比

介休石屯源神行宫2008年和2011年的照片对比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比照片;

: ~/ B" l0 i \/ ~. u1 O# V

     08年时,只是西侧正脊琉璃破损,东侧螭吻破损;脊剎和东侧琉璃脊还很完整,

7 S, { U9 d, D4 c9 }: ^

造型繁复,颜色艳丽; 脊剎重檐攒尖顶立于亭台底座之上,

6 e/ w8 i2 ^6 e9 d; `

     2011年再去的照片,只有西侧鸱吻还在,中部脊刹和东侧鸱吻,以及整条琉璃

; b& ]/ T/ E3 F: Y

屋脊全部破坏,脊刹的破损部分还在屋檐之上。

0 f, z8 r2 |3 t. s7 f- u% A

 

1 E, v: ~- I5 ^6 v" p; r+ C

 

9 H% n& Q7 c( J

 

介休石屯源神行宫2008年和2011年的照片对比

介休石屯源神行宫2008年和2011年的照片对比

介休石屯源神行宫2008年和2011年的照片对比

介休石屯源神行宫2008年和2011年的照片对比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带了长焦镜头,拍了残留下的西侧精美的琉璃螭吻;

可惜08年没有这个镜头,当年的脊剎也没有细节照片留下

介休石屯源神行宫2008年和2011年的照片对比

介休石屯源神行宫2008年和2011年的照片对比

发表于 2011-2-14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便在这个以琉璃见长的琉璃之乡,琉璃的造型和烧造工艺远不如古人”

! X& K. ]3 e' N" ^% W

其中一个原因,旧时掌握秘方的窑主,亲自配料,造成绝后,每一代都是过继兄弟的儿子继承窑主。

2 p' M2 t* e7 F, S' j) N

因为秘方有毒。现在使用无毒配方,质量就是不好。

5 U2 x. y& P7 G: y! g/ z9 f8 z

这是琉璃赵告诉我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破损的脊剎残片,还保留在原位置

5 ?5 ^4 j( g+ ]( U0 z9 x! J# I

 

6 u6 `6 v8 \1 P) n8 q# a

 

介休石屯源神行宫2008年和2011年的照片对比

介休石屯源神行宫2008年和2011年的照片对比

发表于 2011-2-14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在没有人拆它。好东西多了,就不稀罕了,美国一个百年的木头马车,还珍若拱璧呢。
发表于 2011-2-14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些距离北京并不太遥远的珍贵的山西古建,我们普通爱好者对其关注度也并不比当地有关部门更多,主题论坛有时会使人的视野变得丰富并狭隘,山西的木构精品很值得系统的观看、欣赏,而不是本位主义的视其为外省的人文风光而走马观花,有时候文物保护是要从爱好者的自保开始,目无全牛的“钻犄角爱好者”是很可怕的,支持帖主长久以来带给我们的山西古建筑介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4 21:15 , Processed in 1.19347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