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虎先生的清东陵系列,各陵若是单独表述的,则您原图编号1837.——编号1857.实为清孝陵神道的建筑。
! |- q7 [0 K8 }5 f5 R% ` 3 o$ z$ M6 r6 b6 K7 s
/ {, O% S# P/ l7 d2 T) d由编号1857.七孔桥北的清景陵神道入口(今环陵公路与清孝陵神道南侧交汇处)以东开始,才是清景陵陵区。 : x: f% D! k2 e' S- k" F- H
4 t/ n5 x$ L7 C
/ O5 [$ k6 u# ^- ]9 S0 ^
[原创]清东陵---景陵(康熙帝)
7 \! j5 O- v. ^9 `/ N' d6 P - M2 I4 V6 D# W+ b
- f; G# X& e8 s
您编号1839. 大碑楼是顺治帝的清孝陵神功圣德碑楼。
4 ]! o% {& R$ s! h
7 r$ `0 U: e7 c) n0 @ # A# \( m! [+ d- x8 D% D t
: n" ]- ~% X( _1 R+ l- q[转帖]:
4 t0 @* m; ^9 J6 R+ [
* ~. q- e7 V# B! j0 C) g6 C M' @ 景 陵 3 V. W6 A- g: h& g. z
4 |+ k; o) m: `6 o' a
景陵为清圣祖康熙帝的陵墓,位于孝陵东2.5公里处。 景陵的神道在七孔桥北与孝陵神道相接。 东行300米后北折,第一个建筑即圣德神功碑楼。 ! O; R" g6 z# X% q0 k E7 P q% D
" c7 a' a# \2 t$ p) _% s. [
自康熙开始,本着“祖有功而宗有德”精神,改称圣德神功碑,因碑文太长,故分作满文和汉文双碑。
9 G" P% w$ h4 E# P+ }
( N; i6 p: R5 _这是第一座双碑,此后雍正、乾隆、嘉庆皆如此。
1 T7 w; ?3 q, @/ S# v* i/ i & ]9 V B A7 k2 H
道光开始,清朝不断割地丧权,所以都没有立圣德神功碑。
2 ^' u& b8 u h- ~- A8 S
: }- s3 x# b. Q/ A3 p) j而明代帝陵除了最后的亡国之君外,都建有神功圣德碑,但除长陵外,都没有碑文。 ( c' N" `4 ` d( |, k; `
景陵大碑楼1952年遭雷火,上部碑楼不存。
: c* [8 `& [/ x) _4 p
! D" J# c9 O5 N' `
9 S! ~; Q* U0 U1 \1 q+ n3 e/ q " h' D" e H1 m: O7 y4 b: O
( ^; n/ R, M; \
, o0 Z4 Q& u& ]* k; J
这是已焚毁的康熙帝的清景陵圣德神功碑楼: - H; }- a/ f$ g9 d& x+ H
[原创]清东陵---景陵(康熙帝)
[原创]清东陵---景陵(康熙帝)
[原创]清东陵---景陵(康熙帝)
[原创]清东陵---景陵(康熙帝)
[原创]清东陵---景陵(康熙帝)
[原创]清东陵---景陵(康熙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