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51|回复: 16

民国初期之袁世凯墓园(安阳)--袁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2-27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国初期之袁世凯墓园(安阳)正式称谓是“袁林”。

' r1 [- \& ]( W6 p

 

, Z6 ?3 K; G ]0 x7 T

我只是觉得不够确切。

f4 [; M/ a3 t/ J

 

* Q7 h/ K" G5 Z N

[转帖]

% u5 H9 X ?0 i- w d% w

 

1 f2 a" }$ r/ w( q8 D3 Z K0 {- s
3 }6 y* M! u) A9 Y$ j: t W' Q
$ h- n8 R/ i+ s 0 R( I* t' E9 T5 T; e* ` X9 S7 {5 _1 }+ H; s. N/ l& }" E( |! [
关天茶舍』袁陵凭吊
9 V& I5 q4 F5 f+ P: m6 g


( |" Y4 k; I* K; `; g

, W( R- ` ]# p' c% O' o/ N N0 \7 c6 j# R# Q( ?# }4 ], Q0 E s5 ?; Q2 J8 u1 T( {+ o+ G. _0 P. V# b5 \
作者:才大气粗 提交日期:2005-7-18 9:01:00 访问:458 回复:14

! g; b7 C( y- i Q) a( x* o* o
$ J+ \& {0 H- e
    袁陵凭吊
   袁公世凯,河南项城人,历任清季要臣,中华民国总统.生前叱咤政界,人所共知.袁公生前之事,匹夫匹妇非之者甚重,然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公实乃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治世之能臣,第一流的行政管理人才.他大小政务一把抓,事必亲恭(似乎不符合现代管理学原理);其为人,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不治私产;虽妻妾众多,但不湎于酒色;对于诗词歌赋,也颇能吟上几句,但不搔首弄姿,以咏吟自傲;总之,公生前所好,惟抓权秉政,纵横捭阖,确是个行政管理专业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大楷模.袁公逝后,葬于安阳洹水河畔.我数次旅于安阳,惜时之仓促,未能吊拜项城,确有憾焉.今年暑假回家,小栖安阳,遂游袁陵,一偿夙愿.
   袁陵位于安阳北郊,我折了三条小巷,问了两次路,才穿过层层的半城市半农村的民居,到达袁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宏伟而古朴的牌楼,六根水泥柱撑起五个门(也不知是否称做"门"?)乍一看,觉得这牌楼和开州的古牌楼没什么区别, 可 仔细一看,才晓得这袁陵的牌楼,只是采用了古之"形",它的骨干是水泥的,而中国传统的牌楼,却是木的或石的,所以看起来怪怪的.不过令人啼笑皆非和吒舌的,却是懒洋洋的躺在六根柱子上的几行宋体大字: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等标准的无产阶级话语,注视良久,不禁哑然,一惊这无知群众见逢就插针,见墙就写字,在袁的墓前伴以毛主席的名讳,不知袁公于地下,当作何感想?哭耶笑耶?二惊这袁陵竟能在文革期间得以保存,殊不知当年多少古迹遗产,都在文革中烟消云散了.当年古德诺教授说当时的中华民国,国民尚无享受"共和"的智识,抛开民族和阶级感情,亦觉古祖师决非妄言也!
   走过牌楼,便到了袁陵的前院,这里绿树成荫,芳草满地,但似乎是后植的.到是十分安静,有些象中南民院的那个小园子,不过这里要更静些,因为连鸟叫都没有,可能是北方少鸟之故吧.这前院之中,分别立着两根石雕龙柱和一些石狮石虎,没有霸气,十分的笨拙可爱.尤其是那一对文官武官的石雕,矮矮胖胖,似玩偶一般憨态可鞠.是因为项城身材不是很高,所以为其塑文武官员时也不宜太高?果如是,又何必呢?大丈夫立世,最关键的是才高地位高,拿破仑,希特勒诸公,皆非身长之人,然其放的屁,亦贵于姚明矣.前庭快过尽时,遇一碑亭,红墙灰瓦,跟个庙似的,四面墙上都有一古式拱门,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够看到石碑上的大字:中华民国总统袁公世凯之墓.碑上的文字,是当年袁策封的"嵩山四友"之一的徐世昌所题.据说袁公死后,举国皆哀,可见公虽逆历史潮流,而国民不负公也.
   走过碑亭,就到了中庭-景仁堂.这中庭更是广阔,松柏掩映,两侧又加有奇树.很有阴森之感.原来这里是供祭拜者休息的地方.景仁堂是个正室,进去一看,里面陈列的全是殷墟出土的一些文物,如青铜鼎、甲骨文之类。我对这些一窍不通,也看不出什么乐趣来。只是要出门时,偶一侧目,发现门口角落里有一堆小的骷髅,头骨只有一个大苹果那般大小,嘴张的特别大,显然是死前在极惨的挣扎,这骷髅透漏的不是狰狞,而是惨烈。一看介绍,原来是殉葬的小奴隶的残骸。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仅从书本上吟读,实难体会老夫子说这话时心中郁结的悲愤。今日见这惨骨,才油然而解。人类的历史,真是他妈的血淋淋的历史!在这些小奴隶的残骸之前,再去讨论什么人性善或人性恶,实在是多余。人性是恶的,绝对是恶的!景仁堂的二个侧室,则用图片展示了项城发迹的过程。原来项城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不读死书,科场稍一受挫,便投笔从戎,加入了当年中国行政管理大师李鸿章的麾下,并很快得到赏识。不过,项城行政管理学的启蒙老师,是他的叔叔袁某。此人一生在宦海遨游,经验之深自不待言,他将毕生之经验倾囊授予项城(侧室展示了一帖字,内容便是袁叔公从政心得的一部分)这对于项城行政管理思维的启蒙,确有莫大之功焉。后来项城窃国,所运用的也正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斗争方略:养敌、逼宫和摊牌。抛开成见,其实这一战略及其结果足以与英国光荣革命媲美,都避免了流血嘛。只可惜,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太重技巧,而忽视了对历史大势洞察力的训练。袁公窃国之后,便觉这所窃的“共和国”实在不好玩,诸多力量合法掣肘,很没有效率,还不如恢复帝制痛快!百年之后,我们再看称帝这一历史事件,未尝不扼腕叹息。袁若不称帝,则终身大总统一职定固若金汤(孙等人无力与之抗衡),做一番振兴华夏的伟业也不是不可能。但是百年之前的袁公,是在中国封建官场的“酱缸”中浸泡了几十年的老咸菜,又怎能意识到民主共和的大势?共产党学者云:历史局限性!
   总体看,这中庭景仁堂,是完全采用了中式建筑模式,红墙绿瓦,正室面南背北,二侧室侍立左右,古意盎然。可是穿过后门,迎面迩来的却是墓台的另一番气象。墓台的大门,是完全采用了欧式模式,乳白色的大理石柱硬生生的把两扇大铁门卡在中间。铁门之上,有一大宪章标志,颇似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上的那颗八角星。上面刻有日月、龙虎、星辰,不言自名的显示了墓主人尊贵的身份。仔细想想,当时也确实只有袁公这个封建与共和都经历过的人才才能配此标志。孙公文、黄公兴虽亦伟大之人物,但在行政管理的才干上,殊难与袁公匹敌。从完全的中式世界一下子硬生生的切入西式世界,视觉上还真有些不适应。这园陵的布局,正象极了那个时代,从几千年的帝制,猛的成共和了,过度时间没个屁的长,这国家岂会不乱?据说当年孙文创制共和,是以美国的总统共和为蓝本的,在总统共和之下,总统权力很大,国民党人不甘心把权力拱手让人,故在孙中山让位给袁的前夜,由那个天真的才子宋教仁设计出了临时约法,这政体一下子成法国式的内阁共和制了,权力大部分在内阁,总统和虚君差不多。试想在中国几千年的一元权力结构中,乱世枭雄谁能忍受法国式的共和?即使美国建国初期,总统权力也是很大的。宋教仁在一个没有民主传统和土壤的中国,欲用一民主制度约束和大幅削减袁的权力,何其愚也!于国于民,也没有什么好处。更何况在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总统也确实要有一定实权才能保证效率。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如果一开始就采用比较成功的美国式共和,再少一些党争,中国的历史,或许会是另一番新气象。我们民族的悲哀,就是民族的兴衰时常系于一人、几人之身,不亦怒发冲冠乎?
   走入这大门,便看到了袁世凯之墓,在一米高的墓台之上,圆柱型的墓合安详的躺着,墓合周遭的十二个石狮也很恬静的蹲着。这墓冢,真是十分的谦虚和内敛,没有一丝丝骄气。记得去年游岳麓山,遇蔡锷将军之墓,其墓合如刀锋一样傲然耸立,与其名“锷”真是万分匹配。而袁公的墓,浑然没有野心,到出乎我意料,可能是大志若无志了。站在陵前,恍然若梦,隐约知道躺在面前坟墓中的,正是当年中国一位超一流的行政管理大师,一个从小不读死书的奇才,一个受李鸿章赏识的干将,一个在转型时期的弄潮儿,一个窃了共和的大盗,一个试图搭上帝制末班车的悲剧人物。。。。。。
   袁陵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东西方极生硬的结合,象极了那个混沌的愚昧的困惑的痛苦的时代。在历史的转型中,项城是个风云人物,也是个悲剧人物。两千年帝王专制的 政治传统,决然不会转变于旦夕之间,因此他纵想做个真正的民主大总统,不但他本人没有这样的智能条件,他所处的畸形时代,也绝无实行民治的基础。但他在茫然中选择的帝制在那个转型的时代,也没有了土壤,真是历史大势的捉弄!在这人世间,只有平庸的人,既不被人赞,也不被人骂。项城自1915年称帝,至今90年,90年间,天下匹夫匹妇莫不非之,辱之一无是处,但这又何妨项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历史会给项城一客观公正的评价!
/ i* w% `: e6 E
 
# d- u* y5 T! E: Q$ j# X2 i
 
3 L1 ~$ s7 s0 j
 
' c8 Q. Q8 `6 j0 _* `0 y
 
% R% ]9 I( e- B. O( k
 
0 q, Q/ Q) b* M1 f. L* h



/ [! r8 _0 M5 d, ^( X

 

4 m1 q' V2 v; }2 ~+ c1 T9 r

 

8 W6 M* j/ g# E4 Z9 v& U0 h/ k4 z

 

5 n% ?1 m" |( F6 r! o9 S8 a

据称袁林周围设六座界桩:

; L& V6 W0 o# D- h. O0 d


' B1 F" S2 p h

 

8 x, ` g9 y5 q6 l

 

) f, p0 [& \& O( ]

 

" x5 l/ a6 f: M) p4 [

        袁 世 凯 墓 园

# t1 N; E/ U5 f8 h

 

% k5 ?4 z7 b' ]/ H; z3 G9 A

袁世凯墓园占地139亩,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

1 F9 d! m8 D0 ]8 ^

布局以神道为中轴线,南北绵延约两公里。

5 {: n) j- ~0 c3 R4 v

最南端为一大照壁。采用中国传统的硬山顶、绿琉璃瓦规制,长六十余米,内侧满饰砖雕图案。

1 D1 S3 j3 v$ \, o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砖雕照壁:

+ p+ A8 t% l3 y" p

 

# p$ x% K) }3 ]" Z


1 h# }+ f. o! F3 q

 

' q6 e9 X8 R8 i/ |/ h

 

- W/ D, a8 Q- {6 s

 

) k" z3 t4 j5 @# q, c) t ` y

照壁以北是神道:

! I7 p! ?9 t1 n; L





( P9 W- u9 |$ @

 

. {: a9 B: H& ~' R" l5 C* A2 d2 g

 

. y$ f) ~0 O: o) N/ R2 G4 G6 x

 

; v3 f0 t3 d$ h! n# b

经糙石桥、青白石桥,有一六柱五楼冲天式牌楼。

, F: \& p. `. H6 ]0 w, Q& }: I

此牌楼为铁筋洋灰石子筑就,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罕见:

! [1 y) W# C8 { P8 U. y






4 f# H O9 Y$ X3 Z

 

9 _0 f; i, Z/ m8 X+ l# P

 

3 i/ J$ t6 k& Z$ C; _

 

3 Z1 n( x. x: J1 Z3 k" K3 Y# H) e

牌楼两侧,汉白玉质的望柱和石像生相对而立:

* _: I% U" h, j5 w; b/ P


7 [; ]" E& G: i$ Q1 F) s% V$ N! z7 T

 

2 V# ^5 G1 Y' R5 {

 

% X! L- ~2 x9 S1 N9 l3 c

 

0 C2 X* v. G7 A1 G8 F+ V

望柱,耸立于基座之上,高一丈五尺,柱身六面,满饰皇帝专用之“十二章纹”:

3 n% N. w5 X# c P, _" ~" M


2 {& u; |0 t; `8 U! N, e

 

1 i* E# t+ x5 ^0 Z

 

2 C; L0 i# i* Y2 D0 S' @# M: [3 h

 

8 E% Y& \4 {$ `

石像生则独具时代特色。

+ K1 g/ ~1 Y( }8 R

真人大小而略胖,装束为袁世凯执政时期式样。

$ ~, S: k! m$ `6 |

文官头戴平天冠,着祭天礼服,袖手肃立,仪态恭谨;

" i& l* o4 n$ j* ~3 o

武官着北洋军服,手握军刀,仪态威武:

: r, E' n# N$ i8 J' R9 N( S+ @

 

) R0 p: f) E4 X* [) h






0 r" ^( S5 K- Q; t+ _' i

 

1 _2 q$ F/ u+ A- q0 Y8 R

 

/ b5 W$ l; d- I p2 l

 

( T5 O& j8 A! n u0 G3 c' P

向北为碑亭,面阔三间,亭内有石赑屃身负高达5.5米的墓碑。

2 _: P3 i4 \: x5 ^4 ^& T! w0 m6 }

墓碑雕刻蟠龙数条,正面则镌刻徐世昌手书之“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

j9 J8 I8 n* Y% {4 ~& y


; t9 N9 ]. y% h* o, b1 t/ I/ X

 

( E9 b. |% R' Q" b

 

0 B5 P& V9 N; R) W. H# m

 

& {1 ?9 [7 e# v- ^) @8 O2 B2 C

碑亭以北为堂院,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 V' a& H8 Q! _# a7 `

堂院大门面阔三间,单檐绿琉璃歇山顶,其门板上有七排七列的铜门钉,低于帝制的“九横九纵”级别。

/ V) q; `3 l5 l+ o5 u0 u, @$ b

堂院由四合院式建筑包围,居中坐北朝南为景仁堂。

' v5 m/ r; g1 d. r' d. K5 V

景仁堂用于祭祀袁世凯。

6 {- E7 B ~4 i& Q" Q

堂内设供桌、灵位及袁世凯生前衣冠剑带;

' Y7 v; k4 F# M2 p/ L" p

东、西配殿组成则作为官员的休憩场所,陈设相对简单:

0 p3 e! ^* Y$ `4 b( G8 a: J; I

 

# P2 Y" a( Z. I% v" Y8 W+ [# w' H+ W








" W* w) o$ h" a- q0 @+ z# C+ b

 

7 D( ]7 d3 F* `; Z; F

 

s, w h; h, l; _

 

/ l: {2 m5 z" B4 a6 q- [3 C0 `$ @2 ?9 l

堂院后即为墓庐。

* z0 K( d: b9 }2 u1 s, ^

此处建筑颇具西洋风格,与前面的中式建筑形成对比。

5 D& y) {+ A" m6 j* U0 N* Y

墓庐前是“山”字形铁门,镶嵌在罗马式白石柱间。

l0 m7 p" B5 p

铁门以浑铁铸成,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中心仍为十二章纹。

4 D+ G7 f3 ^0 x+ p+ K

墓庐圆形,以青石砌成,高8米、周长60余米。周围有十二尊石狮环绕,气势威严:

# [) m6 \/ i7 {: ^' x, I






. E8 n5 l$ W- e, a8 L# Y* a

 

# z' ^7 h3 a0 c( I

 

; G4 V9 c' a& [4 J( V) Y8 _0 `


墓庐圆形,以青石砌成,高8米、周长60余米。

: f4 e1 \( m, _( \5 k1 \/ z

 

/ @( f/ k' H3 `! U k

周围有十二尊石狮环绕,气势威严:

' |3 U1 V# v4 C/ G

 

0 \8 {6 g7 r* S7 B+ w7 V- J0 g% M

 

6 k$ I5 B( o' I$ W



: A/ Z9 h" j# u& |$ C

 

" v1 I( ~9 U9 q

 

# h( S, t k: X# N# O& C4 \

文革年间的标语,四十年后成了文物:

* L5 y9 |% D$ [) ]# J1 O3 ]

 

0 ?& Y) b6 H; y+ `! {( P8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2-27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总统中,还是比较喜欢孙中山的风格。
发表于 2010-2-27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袁项城次子克文(号寒云),有讽谏其父帝制自为诗,虽版本众多,但作为点睛之笔的尾联相同:

- x3 M" M% ?! }& |

 

- L' q; ~) a2 U9 o" }! B# o6 P

[版本一]

0 I4 `% P+ k' e% z9 \4 N

乍着微棉强自胜,阴晴向晚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西落骄阳黯九城。
驹隙存身争一瞬,蛩声警夜欲三更。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 z- Y% Z y; g5 o0 L& X* v% H

 

7 u& ?% C+ L1 u7 H+ v

[版本二]

' M4 u- ^. s# S* m

乍着微棉强自胜,荒台古槛一凭陵。
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苍崖梦欲腾。
几向远林闻怨笛,独临虚室转明镫。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9 }8 K% h; I2 |/ C j

 

4 c# U1 E$ x: N1 [3 v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竟是一语成谶

发表于 2010-2-27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2-28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10-11-15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发表于 2010-11-16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棂星门竟然修在了石像生的前面.怪异
发表于 2010-11-21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枫影斜渡在2010-11-18 21:19:00的发言:
5 C: `8 x1 l* x) p, E; 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227163023042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1 F: Q" r, f" w9 D

 

4 T$ H% }! l/ P) q" {9 o+ z, A0 Y

 袁林石五供上面的深色祭物部分是青铜的?还是铸铁的 ?

. H5 R& z1 k. F

不管是什么都可能拿去炼钢了

发表于 2010-11-18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初期之袁世凯墓园(安阳)--袁林

民国初期之袁世凯墓园(安阳)--袁林

w4 E! G1 _3 e; d- V1 }0 r

 

' J, W# R# v6 ~" i/ [- {# D

 袁林石五供上面的深色祭物部分是青铜的?还是铸铁的 ?

发表于 2011-1-5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像生中文官的造型似乎还是以弘宪朝的法服为标准。

发表于 2011-2-8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支持
发表于 2011-7-24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安阳的,支持!
发表于 2011-8-5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称帝一事,首先得罪的是他的老部下。这是最失败之处
发表于 2011-8-5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枫影斜渡在2010-11-18 21:19:00的发言:
# y4 L3 ]1 Z1 F

 袁林石五供上面的深色祭物部分是青铜的?还是铸铁的 ?

7 S# c3 z+ F) Y3 ]# W {4 f

 

b) a4 S% ~7 E, d. x; g

怀疑是和清西陵的几个陵寝类似,香炉上面是用黑色石头做成,不是金属。

发表于 2011-8-5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10-11-16 10:47:00的发言:
棂星门竟然修在了石像生的前面.怪异
/ Q& X: s7 v! j3 r$ Z) E

 

& x1 {- P; q1 b8 M9 J3 {. W

虽然这门和东陵西陵的棂星门形制一样,但位置上看,这是一个神道牌坊的位置,

5 V5 G- ]+ L8 O; C' \- [

 

. _/ D/ o% z' B6 p2 V

估计是当作一个神道石五牌楼来用的。

发表于 2011-8-5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照片推知,石像生之眼珠应该是上了色的。由九王坟、肃慎亲王墓等驮龙碑赑屃与螭首见,其眼珠也是上了色的。是否由此可推知,石像生、螭首、赑屃等物原来眼珠都应该是上色的,只不过露天放置的颜色已经褪去,碑亭内的还颜色尚存呢?因我见九王坟螭首高高在上,而眼珠有颜色,若是破坏之人所为,为何恰好只涂其眼珠?所以现在感觉应该是以前就上了色的。
发表于 2011-10-5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可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1 04:00 , Processed in 1.175295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