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32|回复: 17

定陵地宫两个侧室为何要留出连接墓道的门口,就是今天进入地宫入口处[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0-24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定陵地宫两个侧室为何要留出连接墓道的门口,就是今天进入地宫入口处

定陵地宫两个侧室为何要留出连接墓道的门口,就是今天进入地宫入口处

定陵地宫两个侧室为何要留出连接墓道的门口,就是今天进入地宫入口处

定陵地宫两个侧室为何要留出连接墓道的门口,就是今天进入地宫入口处

定陵地宫两个侧室为何要留出连接墓道的门口,就是今天进入地宫入口处

定陵地宫两个侧室为何要留出连接墓道的门口,就是今天进入地宫入口处

定陵地宫两个侧室为何要留出连接墓道的门口,就是今天进入地宫入口处

定陵地宫两个侧室为何要留出连接墓道的门口,就是今天进入地宫入口处

定陵地宫两个侧室为何要留出连接墓道的门口,就是今天进入地宫入口处

定陵地宫两个侧室为何要留出连接墓道的门口,就是今天进入地宫入口处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4 1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定陵考古发掘报告和书籍资料上看,多数学者认为定陵五室玄宫的左右配殿,是停放合葬皇后棺椁的地方。

; K) J2 V9 d# Y( j

 

& r1 E3 j3 }# X7 j/ k3 k7 A

理论上入葬配室的棺椁,应掘开每个配室的独立墓道,单独入葬,这是因为:1、中室与左右配室的门洞很矮很窄,皇后棺椁难以通过;2、也可能是出于其他礼制的考虑,陪葬人员入葬时不宜掘开主墓道。

: X3 |$ c5 F) x8 P; q6 z4 U3 C

 

7 I- k v \( `5 W, G* y

但定陵地宫实际情况是帝后同处后室,一个解释是由于当时朝中接连出状况,帝后和新君接连崩逝,一片混乱,入葬时来不及掘开配室墓道,只能把主墓道掘开一起埋了拉倒,赶巧了;还有一种说法是配室只是礼仪性建筑,根本就不是葬人的。以上哪种解释对呢?等13陵其他陵墓发掘了,就知道了,不过,现在看,在咱有生之年,似乎没戏,哈哈。

& L; ?$ }* |! E* c

 

发表于 2010-10-24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bj2010在2010-10-24 13:33:00的发言:
+ z9 n9 i5 V+ t0 z$ D" O+ b! U+ n

定陵地宫墓道并不是直的,十三陵其他陵的墓道口可能也不在明楼正下方吧。

5 P" c: D* p* ?7 |! G- o

 

0 A7 @' j/ ]; o2 ~4 v0 R! i/ F" V

按照定陵地宫侧室的设计,似乎预留出的墓道门离宝城外墙更近,其附近是否也有方便入葬的隧道门或指路石之类的设施。若没有,入葬时挖开墓道找墓道门岂不是很费劲?

4 @5 [; O' m; ^3 L8 ~3 S2 J

墓道之所以是弯的,是因为地宫距地面太深,墓道弯向一侧是为了降低坡度,以方便梓宫进入。

% K) N& [4 D, ~

而清陵距地面浅,就用不着弯曲(当然清陵造墓人也不知明陵的深度及墓道有弯)

2 q: X9 I9 I8 n# A

 

& p" F/ o) Q: ^* h/ z! g+ U

根据定陵形制看,其他陵的墓道也应是弯的。但中轴线都是对正的。

发表于 2010-10-24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bj2010在2010-10-24 13:33:00的发言:
3 d7 w8 [# m& z2 L; C

定陵地宫墓道并不是直的,十三陵其他陵的墓道口可能也不在明楼正下方吧。

& L2 Y1 _+ X \! o

 

, k# k8 E7 ^, f5 |

按照定陵地宫侧室的设计,似乎预留出的墓道门离宝城外墙更近,其附近是否也有方便入葬的隧道门或指路石之类的设施。若没有,入葬时挖开墓道找墓道门岂不是很费劲?

1 S" F3 [- U3 Y2 V' [; J7 K

 

+ `7 U& @7 \4 {8 y; D* `, h1 Q8 R

玄宫配室隧道是有痕迹的,在宝城后部左右内侧,有发现“左道”、“右道”字样,现尚存拓片,应是通往左右配殿的隧道入口,不过目前没有发掘,隧道具体情况不明。

% t' ?- \7 T ~, J9 |

 

; v& N. q6 e) C& ?" l" [

另外,后室棺床上有三个金井,这就对“仓促入葬、帝后不得不同居后室”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也许本来就是这么设计的,配室就是空室,但配室棺床上也有金井,所以问题现在还有争议。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后面进入地宫感觉很深约6层楼,实际上从前门进入也就是3、4层楼的深度,后进前出是感觉不太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陵地宫墓道并不是直的,十三陵其他陵的墓道口可能也不在明楼正下方吧。

0 b' w& |* H! Z

 

; C3 B; g# {( u% \" q" [

按照定陵地宫侧室的设计,似乎预留出的墓道门离宝城外墙更近,其附近是否也有方便入葬的隧道门或指路石之类的设施。若没有,入葬时挖开墓道找墓道门岂不是很费劲?

发表于 2010-10-24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门是象征性的,70年代我曾扒门缝看过,门里面就是黄土山体

- {! z) f$ A/ D+ J; z% M- H4 W, N; [7 }

至于帝后同处后室。70年代时,我曾询问工作人员,他说是由于侧室通道窄,皇后的棺椁进不去,只好改葬于后室。

' q9 v( a3 c/ e2 y0 v" Z3 V4 h! H

如今的侧室门是近年来挖开的(为了疏散游客)

8 J; T5 t/ t; U9 O8 n' \4 u9 |

 

* c+ d* v: y$ L1 f) y8 A

顺便说一句,让游客从侧室门进、正门出是不合适的。不明白的游客进去后一时弄不清地宫是怎么个结构。

发表于 2010-10-24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再说一句,我认为发掘后把原弯墓道填死,改为旋梯进入是不合适的,应让人们看到墓道的原貌

9 p) p( ^5 Q8 p+ t( V) |# }% C/ Z3 x

当然,当时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防雨和防水。

1 }) V V( G" L! ]. ?0 `, `% d

若按现在的技术和经济条件,完全可以保留原墓道,上设遮雨棚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墓道原貌是砖隧道还是露天的两边砖砌护坡的墓沟,若是隧道,则入葬比较省事,只把墓道口打开就行,里面是空的,若是墓沟,就费些劲,要都得挖开才能找到地宫入口

发表于 2010-10-24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这只能说是前代的礼制承袭问题。会不会因为英宗以前的殉葬的妃嫔不够等级,不能地宫正门进入,才设计了这个出入口进行连接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陵防水是不错,不知其他陵怎样,由于还没发掘,无法肯定明陵整体防水都不错。

5 a% P2 g% A6 Y

 

$ Y" l( Y' h H0 ^

现在定陵里面安了空调,还有抽水管,可见一经发掘,就把地宫防水平衡破坏了

3 |1 A4 Z) ]3 R) J u8 ^4 P. z

 

8 V$ c+ X& A$ n/ z! S$ u2 o

一些清陵打开后里面都是水,抽水就得花不少时间,地宫墙壁和门上有很深的水泡过的痕迹,是不是埋得浅防水性能就差,清陵地表也是修了排水设施的

发表于 2010-10-24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bj2010在2010-10-24 16:35:00的发言:
: V. l5 j' T6 z" |

说明地宫的防水性能非常好,质量比清陵高出几个等级。

" m6 w( U; _" E, X

…… 

9 o7 [6 w& ?; L1 R# s+ Z5 s0 A! o

清光绪陵因为建造年代较近,地面排水设施相当完善。

* J5 [8 G" m3 V8 R

而明陵未见排水设施。由此更可见它防水措施的优良!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皇帝和皇后不同时下葬,先葬了一个后墓沟填土吗,还是等都葬完再填土。
发表于 2010-10-24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墓道原貌是露天的,两边用砖(石)砌成的一道沟,不是隧道。入葬前墓道保持原状,入葬后则填满土

7 I! C+ _. F& P* q5 R$ o

因此,挖掘定陵时光清理土方就用了近一年时间(一则那时没什么机械,全靠人力;二则考古发掘也不能用机械)

发表于 2010-10-24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不可能填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地宫的防水性能非常好,质量比清陵高出几个等级。

8 Q; e& I5 a5 j- I( ^ l

 

6 }- w( u) d% z" z, k

“是谁放置了指路小石碑?用意何在?,至今不详。若如你所说,那最后封堵时为什么还把碑留下,那岂不是给后人指路了吗?”

+ W; B! h0 M. M7 m+ m

 

3 E/ D& x- V. ^7 `

可能现实最后一次的封堵在当时并不是计划中最后一次封堵,两个侧室是空的,说明以后还要放东西,侧室也预留了墓道门,由于不可知的原因造成这最后的封堵。

发表于 2010-10-24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那不可能

: O& A) d; `4 b- T: g1 k7 r2 n

至于积水,有人在看管,完全能处理(只是一点雨水)

& m6 [6 I7 C4 D1 T# \7 B

 

7 u3 @, p6 T6 R; J

是谁放置了指路小石碑?用意何在?,至今不详。若如你所说,那最后封堵时为什么还把碑留下,那岂不是给后人指路了吗?

/ K7 C) t u1 {. [& n

 

8 t" h. _( F% }* ?; H$ {

我们这里说的恐有积水是墓道封堵之前

- y, }2 X9 p2 e9 S

纪录片是封堵墓道多年后,再挖开时拍的,有一点水,但那是地下水渗透,不是雨水(填土后再也进不了雨水)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墓沟要是和地宫一样深,而且露天,不怕积水吗,若墓沟积了不少水,想必也会渗入地宫中,从新影拍的记录片看,地宫当时基本没有积水,所以我推断有一个入葬后至少地宫门外面一段是回填一部分土的,其余墓沟可能不回填,否则就不会有指路石了。若非要说有一段墓沟不回填,也不大合理,既然知道墓沟方位了,为何要刻“隧道门”三字,所以我认为不管是葬一个人还是都葬完,每次下葬完都全部回填,下次下葬再都挖开,封建社会几乎不计人力成本,不嫌费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0 12:49 , Processed in 1.15513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