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 v6 C4 ~) x, J$ f) w6 c
昨天在本版读到颐和吴老的帖子《这个栏目撤了吧!》感触很多,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想吴老说的应该是气话,是恨铁不成钢。平心而论,《抗战文化研究》专栏开办以来,业绩尚可,目前只是人气欠旺。我从中读到了包括吴老在内的诸位网友的精彩文章,增长了抗战历史知识。我以为抗战历史是近代北京(北平)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应当受到《老北京网》的关注。“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者依托东北地区,对华北地区及北平加紧实施侵略部署,对我军民不断进行军事挑衅,北平地区的我国军民在“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就已经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抗日洪流之中,直到1945年北平光复,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如今,凭吊抗战遗迹,缅怀先烈,更思牢记历史,奋发图强,是我们每一位珍爱北京历史文化的网友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衷心希望更多的网友关心支持这一专栏,使之越办越好。 # I* o3 P( Y5 d9 B1 w( a7 t
# z e5 T$ g% [8 |# S4 |行胜于言,我今天就不揣浅陋,奉上一篇关于东厂胡同日军监狱的拙文,抛砖引玉,错讹之处还请诸位网友批评指正。
+ `; h1 n. j" c" ]7 ^; O + H: g/ R' S* ^0 b& a
# h5 O$ [' _; b' N4 j3 @
) `+ b% g6 k. S6 N- U" q北平沦陷以后,日军为了镇压我国军民的反抗,拘押抗日志士,在城郊建立了多处监狱,据史料记载,仅目前东城区范围内自北向南就曾分设有炮局陆军监狱,北大红楼宪兵队监狱,执政府北支司令部监狱和东厂胡同监狱。
; D) Y2 \$ E% U1 R) V$ n3 Y! ]2 t " d' J( H" B s7 W! H) h
东厂胡同日军监狱旧址,位于现在胡同中部南侧的28号院内,东临富强胡同。今年1月10日,我踏着残雪来到这里。这已是我第二次前来探访,前一次是在去年冬日的一个黄昏,由于当时天光越来越暗,没有留下照片。 m2 Z+ a) j C$ J5 F
2 r- d: W) V4 O# q
东厂胡同28号日军监狱旧址
东厂胡同28号,不容易引起注意的院门。 ; D; [6 D; ^9 n
+ c, `1 e. E4 ~( t9 D# @! p
东厂胡同28号日军监狱旧址
东面的院墙紧邻富强胡同,沿墙有一排附属平房,这组平房从形制上看很像车间或厂房。
) ]9 Y: U2 |: K" I- ]- o9 d , X2 S. f( ?: I2 o
东厂胡同28号日军监狱旧址
* C1 I$ W2 g" C% t' A9 m斑驳的西侧院墙,似乎可以印证沧桑的历史。 ! s, C2 H- E3 |9 q7 Y
: E$ v( p. [: F 1 W4 ?# b# \+ V9 b: K& o
院内的主要建筑由大致呈凹字形的三栋二层灰砖楼房组成,凹字的开口在南侧,除此之外,在楼房外围的东面、南面和北面还有附属平房。西部和北部的两栋楼房连体,呈反L形,在作为连接点的西北角,一层有一个狭窄的入口。
d" q4 ?' F4 G, A
东厂胡同28号日军监狱旧址
很明显入口后来经过改建,凭空截出一间房来,使本已狭窄的走道愈显逼仄。
$ d- C+ `# O1 S2 [/ u
( K9 P* M, ]7 Y, ]) q7 L# V
东厂胡同28号日军监狱旧址
院中由南向北拍摄,可以看到北面的楼顶设有烟囱。 ( j6 {6 K; s' r6 l
- q0 l$ Z* t+ @2 r! g : C! N3 a% K, U% `. K
站在院中向四周环视,西部和北部的楼顶上都屹立着砖砌的烟囱,从外观看不像后来添建,说明当初设计就有取暖设施,而东部的一栋,楼顶没有烟囱,外墙上的烟洞皆是后开,另外整栋楼位置居中,被其它建筑所包围,我由此推断这里有可能是监狱。
0 w" p1 A- Q0 ]( U4 p
V* k% b% o5 ?4 Y4 x0 U
东厂胡同28号日军监狱旧址
东面这栋楼房疑似监狱牢房。
1 a+ F1 j/ F, j6 a8 { ) I2 I- p4 \) u9 H2 V; k3 @% c0 _
( d$ U3 T0 I+ l# P% q东面的楼房共有西北侧和东南侧两个入口,进入前者后,二层堵着楼梯装有防盗门,封死了去路,一层沿楼道向南刚走几步,即闻得犬吠,因恐被袭,未敢贸然深入。无奈转到东南口,进入后先是一个极小的门厅,继之是狭窄的楼道,光线极暗,走道的另一侧可能就是刚才的止步之处。靠西尽南是两间改装成厕所的小屋,面积至多2、3平米,依次向北的其它几间都锁着门,内部结构未尽端详。 ! \; y" Z! Y. y4 r1 E7 H
9 q* N+ e1 ~& q' Y5 u+ `
西楼未进,北楼上、下两层仅向楼道内窥探张望,其间漆黑一团,不知有无走廊灯,一股阴森的戾气扑面而来。
* G9 L3 j1 S: P4 C+ b6 j+ h# c " D, h$ Y$ k E8 i0 _7 ]9 Q
一路下来,并没有看到明显可以断定是当年监狱的遗迹,怀疑有一部分牢房可能设在地下室,但没有找到入口。这里由于早就开始酝酿拆迁,出入者一看就是赁房而居的外地人,估计难有知情者,因此也没有向他们询问。 3 [5 p" V, x( W; n; [. h! A; m
4 f# V' l5 H; y* j- `. J; s有关东厂胡同日军监狱的文章网上可以搜到很多,所有文章几乎无一例外都要提到方军的报告文学《我所认识的鬼子兵》,书出版于1997年,副标题是《一个留日学生的札记》,是作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负笈岛国,课余打工时结识一些原侵华日军老兵,相熟之后,完成采访后成书的,当时颇为畅销。 _/ J$ a! T- y( V
) Q* ^5 `3 v8 v# o$ t
东厂胡同28号日军监狱旧址
作家方军的《我所认识的鬼子兵》,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畅销书。
1 ?4 Z+ q E6 q6 _3 r/ K! J
% Q# U4 R/ Z' \& D5 V4 ]
5 s! a* y. ]- Z, ^: {在这本书的第一章《人肉馅饺子》里,主人公“老鬼子”山下曾经是东厂胡同监狱的监狱长。在他与作者的交谈中特别提到了原国军29军步兵4师的机枪营长,河北人,保定军校毕业,少校军衔,但未留下姓名。这是一个铁骨铮铮的中国汉子,敌人严刑拷问,打断了他的双腿,继以威逼利诱,但没有从他口中得到一个字,最终决定执行枪决。行刑之前,他向山下提出两条要求,一是一定要穿那件尽管已经十分残破的国军少校军装,“老鬼子”回忆道:“再一个就是要站着死,面对枪口……”“老鬼子”敬佩英雄,答应了条件,由于少校双腿已断,只能改为坐着执行,由担架抬赴刑场。时隔几十年后,“老鬼子”喃喃地说:“把他抬出去的情景,我至今鲜明的记得,他看了我一眼,并点点头,……,这是人生最后的安详、平静……”。
! [* U# D. R& f" q% p, F- V5 n8 n , ~ }) [: a1 _/ B8 ?# D4 y/ `
方军这本书我曾反复读过几遍,但每次读到这里,都会情难自抑,热泪盈眶。正是无数这样的中国军人,出生入死,舍身取义,才换来抗战最后的胜利,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值得我们后世永远敬仰。 ' b* p3 t4 t. `- K$ x
3 K$ c' w0 n# ^ b( w我回过神儿来,向着假想中的监狱-东面的楼房,向着心中志士的英灵深深地鞠了一躬……
- @5 p0 M- h7 p
$ r; K# e8 s* \, `7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