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0|回复: 3

三游清东陵[15][含2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0-16 0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K& Q( e- N2 x' J+ E


9月24日的计划是:

2 A$ A' z# K7 G, A" C$ |


游走孝陵神道(景陵神道入口以北段)——谒孝陵——谒孝东陵——游走景陵神道——谒景陵——游景陵皇贵妃园寝(双妃园寝)——游景陵妃园寝。

' a4 I2 ~) Y8 o- g+ Q* J

 

9 R0 p, j% @& _) C% x8 W

 

L, {4 \' f1 V

续前文。

3 n& ^6 h# W1 L2 Q

 

- o Z3 q/ S' X' I' Q1 h


现在的时间是10:00.

2 [' H, q/ |2 ?1 y

 

6 O- T) D7 z. l+ _3 x

我沿着孝东陵神道向东北方向走,去谒孝东陵。

5 i/ O; b4 }' m) X0 ~$ ^0 b( [

 

* a) k: V% M! t9 P: U

 

, i9 M& k2 r( n& ?, L: h

 

) J) [% |1 { Q! _" a" L+ X

 

9 l" `% A+ x5 R$ ~% `

[转帖]:        孝 东 陵

2 c( x. G; d4 ^2 G( \

 

! y. l7 D! H& z3 `0 w


孝东陵为顺治帝孝惠章皇后的陵墓,还葬有7个妃子,及4个福晋和17个格格。

. F! R2 m+ N) n2 c! e

      
孝东陵位于孝陵东侧1.5公里处,这是清朝修建的第一座皇后陵。

& w8 g+ l4 [, \% J9 v9 d- v

 

; l6 o7 F+ p& Q9 |7 v2 @8 @! E

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帝的祖母孝庄皇后去世时,仁宪皇太后即孝惠皇后刚47岁,身体十分硬朗。

) V; b4 l9 l, m1 b( A" O

但康熙帝决定给仁宪皇太后单独建陵。

# e. s- U2 n) _/ N# G6 h3 E6 h o

陵址选定在孝陵的东旁。

& i {/ I7 S6 X. |, L5 r* V& {

经数年施工,到康熙三十二年基本建成。

) g! X: o" O& N6 P( F7 r# K

陵寝建成后,并没有立即命名,只称“新陵”。

# g# T z' s! I7 m/ X2 B4 {! t

 

7 O3 |0 @: x# u i

这第一座皇后陵的规制的主体部分仿皇帝陵而建。

/ x( x) Q# R5 D) k. ^% V

陵寝前部建有一路三孔拱桥,东.西朝房,东.西值房,宫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大殿。

) i2 I0 U- D6 C( w6 e

陵寝后部建有陵寝门,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围墙,神厨库等。

2 t# ?1 H$ E2 \, F, G) m# W

 

! q* O% G x7 Y% K& _4 ]

孝东陵为后世清代皇后陵确定了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 C0 u0 h7 F& b0 [: ]% G# j( s

一、皇后陵不建圣德神功碑,石像生,龙凤门(或牌楼门),五孔拱桥,神道碑亭,二柱门,哑巴院。

& n7 o. e# k. {; \

二、皇后陵不建三路三孔拱桥,只建一路三孔拱桥。

5 R% P f0 B7 k/ M) ]) }5 `' I

三、皇后陵隆恩殿前的月台上只设鼎式铜炉二座;月台上不设铜鹿,铜鹤。

% r$ Z6 K3 p2 Y1 A1 L. [

四、皇后陵的神道与自己丈夫陵的神道相接。

! @0 y8 r" `, P/ ^

五、皇后陵必须建在夫君陵的左旁或右旁。

; `6 j# B0 A! J) ^

六、皇后陵的命名方法:有皇后不与皇帝合葬在一陵而自己单独建陵的,命名时,都按陵寝与皇帝陵的相对方位命名。

* R. j; B z6 z( M' e6 N

七、皇后陵的瓦的颜色与皇帝陵的一样。

& W2 o' N/ C" s" r y* v; @

八、皇后陵的神厨库,东.西朝房,宫门,配殿,大殿,陵寝门,石五供,方城,明楼的规制与皇帝陵的基本一样。

7 v0 |" j) D- ^4 t' J& Y* W5 e

九、皇后陵的陵寝门前不设玉带河(只有孝和皇后的昌西陵例外,陵寝门前有玉带河一道)。

( X' }0 S( E! m9 P

十、皇后陵的宫门也称“隆恩门”,大殿也称“隆恩殿”。

+ x8 F4 l0 B# Q, ?% W

十一、皇后陵的地宫,宝顶小于皇帝陵。

1 K4 x' Q& N3 e3 M, V! ~% p& J

 

$ R: |& |( X6 \: O; F

 

8 S# V" a/ w: g7 u# J

仁宪皇太后入葬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二月二十一日,礼部专为孝惠章皇后的陵寝命名一事,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本章:

+ U6 y- J$ `6 X- N

“古来帝、后有不合葬而自为陵者,俱就方位定名。今孝惠章皇后陵即在孝陵之东,不必另立陵名。臣等恭拟‘孝东陵’字样,仰候钦定。”

" X7 E6 k2 b' v


康熙皇帝认为这个名很好,便批准了用这个陵名。从此称孝东陵。

3 W0 P: T# d% Y: H: E

 

& E# ]# k! S0 J6 }, I( k


孝东陵有三个特点:

; l+ [& R) {+ F# z

1.皇后和妃嫔葬在同一座陵内。

% J, N5 G/ Z) L$ o2 H! }% Z

  28名妃嫔的宝顶分列孝惠皇后的宝顶前的两侧。每侧14座,分成纵向两行。

2 q! S l/ K% X+ d

  宝顶不是横向排列,而是纵向排列,带有关外妃园寝遗风。

) t; L5 m, j: A

2.孝东陵后院全部铺墁澄浆砖。

' d1 c- X4 @, d& K5 Y5 |5 v

3.孝东陵院落极为宽敞,即使皇帝陵也不能与它相比。

* M+ E5 X9 b7 ~! d

 

% d! I+ h* O) q( F! \# G3 f6 |

 

8 D C! ~* q4 }1 q5 D

因为孝东陵毕竟是第一座皇后陵,没有前例可以借鉴,所以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

: Q) F: q: ^9 L

如:

) ?' i& `( Y3 r8 Q, V: H

1.没有设立下马牌;

3 Y' D! e+ `* X. M

2.方城两侧没有面阔墙;

, G# K% d# R# w, x" a* Q1 y! N/ u3 x

3.将28位妃嫔也葬到了这座陵寝内,形成了皇后陵兼妃园寝。

6 [/ i# _' N) c9 M

 

, P* J. Y; n3 g* ~% ~; ?( h


这些不足之处,在营建后来的皇后陵时都得到了改进。

# n" i7 X; V, Z/ I0 z) V' z! U

 

0 \0 H5 P8 L8 ^: v! ]4 S

......

6 E4 r, s! }! O' X6 h$ \

 

3 f" n% J* r2 _

 

: t4 t/ {6 h. e5 O& o, h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 G+ _! D4 q3 h

 

* q6 O5 X, E0 A# B9 C4 C# a

 

1 z0 y' n8 o' `

孝东陵的文保碑难觅踪影。

& y4 {) ~8 X/ U4 `- \ v N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 K+ n! @5 a$ N: N

 

3 u- p# U) v8 V, V) C+ P

 

+ g" y6 h# I! J0 |5 B# J

 

8 M& L R6 y: n* q$ ]1 m

 

, J. a, b# p! k) _! e) b: {2 _& g6 M

孝东陵的神道在五孔桥北与孝陵主神道相接。

E# z. y$ g; M) N4 E) ^5 y" @& g

 

1 m9 A- W4 H$ b0 C) b% C3 j l" @

 

6 s5 ^4 ~" J' t

 

o2 |( u/ @2 w6 K8 c, }

孝东陵没有下马碑,神道由西向东,折而北上。

# w2 T! A0 _$ G5 f" p

 

: L/ P: t& a$ F

 

% o5 [/ T4 r- ]- [# ]' O" n5 o. e


我沿着孝东陵神道向东北方向走。

& _3 I# |) `1 ^+ I


 

6 q! q$ I% c0 A( J1 D: F4 m/ s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 s6 Z, [1 g5 k$ w1 D6 L7 _' { s

 

$ B: G+ H- S6 T; c

 

0 ~6 `& u5 b1 ~& y3 ]* ]

 

- B& s7 V0 z, n. X* u

一路三孔石拱桥东北为神厨库院和井亭。

. S A" Q( e+ z# V

 

! Z9 ~* B: Y) O/ M


神厨库院内仅存南.北神库。

9 J, i3 a9 n& X5 g6 A

 

4 B" Z" r. y# X" i% Y0 x3 k8 J- R7 M

 

1 M( q$ Y6 r5 M8 e

神厨库院外,南面的井亭无存。

/ H' @) c4 G* G1 T- Z; g


 

5 N- W' o. e3 \' O L0 p* |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 k8 _: \4 y# {: I. q

 

$ P+ z& d6 F4 F4 M0 q7 Z1 @


 

5 k- v, _" b8 F4 I) m

 

# Y* l2 z; @( d d! K4 ?

孝东陵最前端的建筑是一路三孔石拱桥。

0 E: B+ i* T$ f1 M( Q" ~6 G

 

[9 a: N1 X; E8 M5 Z( g9 \3 T, X

西侧石平桥2座,一座为9孔,一座为3孔。

& p! ]3 t, k' p' P

 

. e4 I' ] D4 _7 K7 f; w

 

: ~1 w1 W" y7 w8 X6 G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 s# ]- v! m; k1 ~/ c4 X) X

 

$ x& {1 |# Z+ Q1 ?

 

. b, N% K) d0 L! Y* U

西侧的9孔石平桥是清东陵内孔数最多的桥。

, f( t$ V( Z) O y9 b3 ^1 Y

 

; ]7 `# c, x7 `% ?" y6 l

 

: d& Q7 x N* f


我在家时功课就没有做细,西朝房后面的三孔石平桥漏拍了。

7 P9 A/ f% N: j

 

3 Z) j: S5 ~8 w; L: l

 

6 k) n+ o' T8 h& ?0 i

 

! B/ Z- n5 Y1 B! s/ `# |) a2 i U

孝东陵没有神道小碑亭。

4 i% s* k9 T6 a9 P' r4 c% z$ r


   
一路三孔石拱桥北即东.西朝房。

& t F) h D% N# H4 A5 l# S

 

: S( {$ t2 \& L7 @& v( B

正北面是隆恩殿。

0 ?$ ?2 b4 M; w% o% \8 q+ U


 

+ ?, ]( m* W4 {; G4 _# ^

三游清东陵[15]

三游清东陵[15]

0 e: i0 x1 m9 |# ]$ T4 t- V6 I

 

5 b" l1 B$ j7 x$ z

 

/ c# Z% w. p2 ?- {+ }: L) j: ^8 d

 

7 Z8 G3 W! c7 n+ Z" ^! [8 x$ {

孝东陵现不对游人开放。

, p6 o! w( i' R2 ~

 

8 ^4 ?0 d% J. e! J Z

 

2 k. [1 D q: W


待续。

6 L( c9 X, p# H' Q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7 0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开放就没人,没人保护的还好点儿,我这次去赶时间没到这里来,下回补上,谢楼主图片
发表于 2010-10-18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拍的真细啊,介绍的也细。

" P( \ N% y, u" ]- @

 

P* W2 {* q3 s( s

西朝房后的平桥我也没注意到,那九孔平桥太壮观了。

4 r5 @+ G& I. J0 { M/ _

 

' N' b; D8 A6 O+ Y6 e5 V

神厨库南墙外的井亭还有遗迹,起码井沿子和基础驳岸还有,就是距离南墙很远,还在玉米地里,非常不好找。

发表于 2010-10-16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好看真好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4 00:32 , Processed in 1.12006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