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81|回复: 9

[原创]请教俩问题[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9-13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元大都酒吧街东头发现一旧门,一酒吧大门两侧有一篆字楹联,不认识,请各位指教。另,这门儿外侧有一门闩,这是为何,甚为不解。请指教。谢谢!

[原创]请教俩问题

[原创]请教俩问题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9-16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城

中秋将至,该到金城孙女家看望了。

[原创]请教俩问题

[原创]请教俩问题

发表于 2010-9-13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握月担风、且留后日,

, ~" g- d& o6 G6 q& \

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发表于 2010-9-13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现代的不伦不类版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食烟火斋老师!敢问此楹联出处。

发表于 2010-9-13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7 e H% ~# z( G

这个不是门背后的门插关,而是门外侧的用于上锁的插关,

0 k7 v: I# X, s

9月11日我们在白塔寺东夹道拍记时候,我站在一个门口讲故事的时候,那个大门就是这样的。

$ S: p- P( G1 x5 I" ?; t* h$ @

 

' x( d& G% K- Z0 p) Q

一,此处有凸台,限制插关向右极限

1 @/ J) B7 B" H6 v1 D

二,此处有凸台,限制插关向左极限,以防脱落

! ~% r( f. j0 m8 f

三,此处当有透眼,插入锁梁

! T% g+ v4 t# U7 N

四,上锁示意图

[原创]请教俩问题

[原创]请教俩问题

发表于 2010-9-13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b1 V3 e u, b/ U- X5 M

一:落款:“清  金城  句  京华  崔志强  书”

$ L* ^0 `# F: `8 Y0 r5 S/ F- ^- `% j

志强二字合体,清人墓志已有先例,是诚不欲常人辨识也。然小技不难大家。

% r& z6 u" i/ o @

二:崔志强,字苍岩,北京人,一九五三年八月生。号水墨樵夫、梦华堂主、受戒胡子、二百芙蓉斋等。研习书法篆刻艺术二十余年,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及国际交流展。并多次参加代表中国书法界最高水平的书法篆刻作品展赴海外展览,并多次应邀到日本、韩国及欧洲参加学术交流,作品也被许多国内外博物馆和被公私收藏。其书法先从汉隶入手、继而改工篆书、行书和草书。书法风格雄强姿肆、粗犷豪放,线条变化丰富,极具感染力。篆刻初宗秦汉、后学明清流派,对吴让之、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风格的学习用功颇深,食古而化,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刀法和艺术风格。

. L. c* _+ s' ^& ^/ [# _

崔志强作品被收录出版的有:《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崔志强》,《当代著名篆刻家十人字典》、《北京七人印集》等和各种名人录、书法篆刻作品集。

) M9 X, u/ L* ?! k& ]

崔志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评审委员、全国篆刻展评审委员、北京印社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杂志社副社长

. X) u3 o8 Y9 H% W8 a; N

三:金城(1878—1926),又名绍城,字巩伯、拱北,号北楼。祖籍浙江吴兴,即今天的湖州,又自号藕湖渔隐。斋名“逍遥掌”。出生于北京,是近代著名的学者、书画家。

8 `. Y1 B. [# ?4 r( J* K0 ]

金城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天性喜爱绘画,没有老师传教,就在家里临摹家藏古代名人画迹,到后来所临字画几可乱真。山水花鸟皆能,兼工篆隶镌刻,旁及古文辞。曾负笈英伦5年,在伦敦铿司大学习法律。毕业后远渡美、法诸国,研究法制及美术。1905年回国,后在北平任官职。历任民国国务院秘书等职,曾倡议筹设古物陈列所,即故宫博物院前身。1910 年他创立了闻名遐尔的中国画学研究会,著名近代画家马晋、陈少梅、田世光等皆出身于他的门下。1920年5月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金城主持日常会务。从此,金城由一位政府官员变成了课徒教画的画学导师、敬业的画会组织者和艺术活动家。1926年,金城病故于上海。

9 N5 u% G) M4 d% h# P: H: x

四:崔志强是名人吗?应该是。但是名人说话亦非上谕。

* W4 @) W- {! q% Q9 P' u+ N# F2 \

其实这幅联语,并非出自金城,只是由金城书写过而已。原文见于唐人冯贽《云仙杂记》:“虞松方春,以谓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曲江春宴录》”。

5 u% W8 @1 U4 C3 y4 p

当然关于冯贽是否唐人,《云仙杂记》是否冯贽作品,尚有别议,此非本处所当论矣。

发表于 2010-9-13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上的东西不懂,但这门是古门制式;

( O1 d) `! L$ g! t

 

( A0 y; T/ [+ I @( t2 f3 P

有否在北京流行过不好说,反正北京明清后没有这种样式的。

2 ?" Q% c5 h3 Q t' I! l

 

' I7 m7 Q+ u: ]! A7 @

山西某些地方还残留有类似的古门。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0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长见识!非常感谢各位前辈指点!!晚生有礼。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我关于那门的构造有与您不同的判断。补图一张。

[原创]请教俩问题

[原创]请教俩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6 17:42 , Processed in 1.14441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