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99|回复: 22

[原创]结合国图拓片为祁家村失名残清墓碑正名[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4-20 1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祁家村在海淀四季青乡。附近有黑塔村、四王府、瑞王坟等村落。如今面临拆迁,已是四面惨象。记得白皓先生曾经发过一个帖子,有一张图包含了一块只存下半部的清代墓碑,但当时由于碑上字迹不甚明了,无法考证其具体所属。我在拍摄过此残碑后,也仔细研读了碑文,发现有御祭碑之风,但也不排除为墓碑。于是寄希望将这残存碑文对比国图的碑文拓片,也许会有结果。今天按此法查找“七王坟搬家”一贴的残碑碑文时,竟无意发现了这块祁家村清碑的真实面目,令我十分惊喜。现将此碑之提名与拓片、实物对比呈上,与诸君共同探讨。此碑为“追赠一等伯左都御史拉布敦碑文”,看来确为墓碑无疑。国图拓片记录其地点为海淀区梆子井村。梆子井村的村名如今已经消失,但村址应该位于黑塔村东不远,故而此断碑如今在祁家村出现也属正常,至于如何流离至此,还需更多探讨。拉布敦其人为御史,具体履历清史稿应有传,这还要麻烦元吉查找,附录于后了。至于用此法寻找“七王坟搬家”一贴中的残碑主人,恐怕也要凭借运气的眷顾了吧。

" z3 h5 G+ l# U

 

1 W+ [7 L+ q( [, r5 e

[原创]结合国图拓片为祁家村失明残清墓碑正名

[原创]结合国图拓片为祁家村失明残清墓碑正名

, t8 k+ Y2 V+ b5 a* o* g3 ]; K

国图拓片,可以看到清晰碑文“英风俨在”“晋一等以荣封”“之策效敌忾而尤”等句。

: K& E0 X0 t+ \2 Q" Z# Y

[原创]结合国图拓片为祁家村失明残清墓碑正名

[原创]结合国图拓片为祁家村失明残清墓碑正名

[原创]结合国图拓片为祁家村失明残清墓碑正名

[原创]结合国图拓片为祁家村失明残清墓碑正名

[原创]结合国图拓片为祁家村失明残清墓碑正名

[原创]结合国图拓片为祁家村失明残清墓碑正名

通过此三张实物图,不难看出与拓片碑文毫无二致,可断定此碑之下落。

" l4 C" [3 l; @

[原创]结合国图拓片为祁家村失明残清墓碑正名

[原创]结合国图拓片为祁家村失明残清墓碑正名
碑文首题“追赠一等伯左都御史拉布敦碑文”

" Z4 j% F0 L* U. r

 

% ]/ W. T, W& P

以下为元吉功劳,拉布敦列传:

( K+ h/ p( I% b4 ?


* e' O7 Z) S4 p0 P' P, f

阅读完拉布敦列传,可见其人之刚烈勇猛,与叛贼奋战,竟至肠委于地,实为壮士!而其墓碑今竟至扑地于此,真大憾也!!希望此残碑可以受到保护,以光此一为维护我国对西藏主权之完整而殉国烈士之遗风!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4-20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kao,五版你太牛了,佩服s了
发表于 2010-4-20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 F9 k& f. J- N

老五到了出成果的时候喽,恭喜!

发表于 2010-4-20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厉害了。
发表于 2010-4-20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五,牛大了你,万里之外还能考出这个。看来火山灰没啥影响
发表于 2010-4-20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厕所旁边那块吧.
发表于 2010-4-21 0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贺老五斑竹揭示了此块残碑的渊源,活儿细啊!看来不是四统碑之一了~
发表于 2010-4-21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0-4-21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图网上检索,得到清代海淀区谕祭碑拓片19张、诰封碑拓片47张、墓碑拓片更是多达339张。
可想而知,通过把残碑文字和拓片文字相对比来寻找碑主人的这一过程是多么艰巨繁重,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版主居然能完成,实在是牛人啊!

3 S4 h |3 w1 p' n+ a2 Z- n. w6 {

 

: L, E/ n' |; w

不过,如果能找到拓片所刻文字的电子版,那么为类似残存石刻正名的过程将简单许多。请教各位高人,国图有没有这样的电子版呢?

发表于 2010-4-21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每次看见碑之后最兴奋的,莫过于这是个自己认识的人物,有种在大街上遇到明星的感觉,那次去看博霁的就是。收获最大的就是帮老五同学查满汉名臣传和国朝耆献类征以及国朝三百名人录,顺带着能认识好多平时注意不到的人物,也就是清史上的“精英阶层”,也就是著名的elite class,对比下传记和碑传或是《雪屐寻碑录》里的碑文也是研究人物必备的工作。
* Y6 C! f5 i1 T2 z话说,阿思哈尼哈番,精奇尼哈番,阿思哈哈番这些赐爵,加记录和加级,简单谥法,清代官制这些东西,专业搞清史的未必人人都说的出,但是坟协里面大家都知道,谢谢碑了就得。' c' o7 d$ w& `
* k2 d8 ]" p# u
然后,楼主下次把满文也照上吧,双语教学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br0012在2010-4-21 21:20:00的发言:
/ v7 k7 b+ g1 m2 C3 M

在国图网上检索,得到清代海淀区谕祭碑拓片19张、诰封碑拓片47张、墓碑拓片更是多达339张。
可想而知,通过把残碑文字和拓片文字相对比来寻找碑主人的这一过程是多么艰巨繁重,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版主居然能完成,实在是牛人啊!

. v, q# B2 s' o, W

 

: u/ C% {/ U$ J! R x! S d

不过,如果能找到拓片所刻文字的电子版,那么为类似残存石刻正名的过程将简单许多。请教各位高人,国图有没有这样的电子版呢?

( q" e% i, t2 ?% \

您好,我还真是碰巧了,因我以前一直认为其是御祭碑,故而忽略了许多墓碑,昨日偶然找到的~不过就算逐个检索,缩小范围侯,只搜索清代、海淀区的墓碑御祭碑,工作量到也不算很艰巨。

发表于 2010-4-22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遗憾的是,现在手头有关碑刻的资料太少,只有国图的数据库和《雪屐寻碑录》。

/ r! q" b' P: S! \ F

 

2 F6 N( V6 V# W7 @+ P

国图的数据库没有电子版的,只有扫描图片,但可以通过关键字、地名等检索,进一步缩小范围,再一一查看,工作量不算太大。

# ~& z! [7 l3 p) x0 x" z7 O

 

, d; y2 T1 X f0 Q) @3 O

《雪屐寻碑录》有电子版,可以用关键字检索,工作量几乎为0。

4 c& S( {6 [0 T4 H4 R" m

 

3 B4 w, @ R: K- J

但无论是国图还是雪屐,在浩如烟海的碑刻中,收集到的也只是一部分,一些碑刻的考证真是非常困难,也许,真的需要一些运气。

! c7 K( f% I7 M

 

3 |. X, B: q2 r2 {) g( x

七王坟大坝上的碑文,粗查了国图和雪屐,仅有类似,没有相同的,期待更多的线索出现。

发表于 2010-4-22 0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确实很强!做学问就应该有此精神,学习。
     梆子井和祁家村相隔不远,祁家村在梆子井西面,国图拓片地点是否有误或者当时祁家村亦称梆子井也未可知。当然移碑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发表于 2010-4-22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这个好啊
发表于 2010-4-22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ifree23在2010-4-22 10:34:00的发言:
, B7 t) l1 Y; Z* B
QUOTE:
请问帝京这个有榫眼的一面是碑的上部还是下部?
# |2 ]1 D0 V8 i. t8 m c; M. @7 s

% V) ^; t0 ~( c4 j4 o

   应该是下面的。

发表于 2010-4-23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间铃音在2010-4-20 17:15:00的发言:
kao,五版你太牛了,佩服s了
& ^" E+ }: c0 q+ U' D

发表于 2010-4-23 0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帝京子民在2010-4-22 23:15:00的发言:
, M9 m: H" J( s. { n3 p

   应该是下面的。

" X, s( ~/ |! `& }4 l L% ~

 

\" E7 }! [9 b

这个我也有点儿看不明白,碑头肯定是没了。但通常榫头在碑上,榫眼在座上,而且这个有三个榫眼?也许根本就不是榫眼?

发表于 2010-4-23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鸿章也曾经当过一等伯的,这个一等伯按功劳算来不低了
发表于 2010-6-30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谢您了,这曾是我家的祖坟中的一块碑,其他的拓片现存在首都图书馆中
发表于 2010-7-1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玛奇朵漂浮在2010-6-30 23:06:00的发言:
太感谢您了,这曾是我家的祖坟中的一块碑,其他的拓片现存在首都图书馆中
+ v" v- L: v& M$ w

您祖辈是?能否给详细说说.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玛奇朵漂浮在2010-6-30 23:06:00的发言:
太感谢您了,这曾是我家的祖坟中的一块碑,其他的拓片现存在首都图书馆中
" ?. G8 ]8 o+ S2 E) U/ o6 B- H

您家祖坟好像听您说过是四统碑的总督锡尔达家族墓地?那这块碑似乎不是您家祖上的。那片地方有好几个姓氏的满族贵族的祖坟地,比较混乱,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玛奇朵漂浮在2010-7-11 12:44:00的发言:
0 l; k+ [( q7 p7 Z( I

您错了,拉布敦是锡尔达第六子,他的后人现改姓为“成”,也是我们家的一只后裔。我是锡尔达三子的后裔,改姓“董”。

% e) M0 G' G$ n, p$ a3 p0 w

噢~原来如此~学习了~那您若方便,应该联系有关部门,将此残碑保护起来,毕竟是一件历史文物,应该受到妥善安置。

发表于 2010-7-11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错了,拉布敦是锡尔达第六子,他的后人现改姓为“成”,也是我们家的一只后裔。我是锡尔达三子的后裔,改姓“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6 10:34 , Processed in 1.18212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