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35|回复: 59

可爱的小鸟![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5-25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刚加入论坛,试发一图。新拍的小鸟,不知叫什么?请指教!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错了,这个是新拍的,也不知叫什么名字?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发表于 2010-5-25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色的少见。

发表于 2010-5-26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我得好好查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是开春时在植物园拍的,再发一张同期拍的。前两张压缩的小了点,来张大一点看看效果如何,请同好者多指教!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一张上周拍的。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发表于 2010-5-26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友的照片分别是灰鹡鸰的正面图,还有就是红胁蓝尾鸲的雄鸟亚成体,第三张是和红胁蓝尾鸲差不多时间到北京地区的北红尾鸲这两种鸟现在已经离开北京了,最后一个很像是棕头鸦雀(这个我没把握)上周我们在北京记录到红喉歌鸲和蓝喉歌鸲(蓝点额,红点额)注意不是我一个人是好多北京观鸟会的鸟友在野外不同的地方记录到的考虑到它们被鸟贩子炒到几千元一只我就不公开发现地点了,现在伯劳,柳莺,黄鹂已经过来了,上周我们在北大和圆明园看到了黑枕黄鹂,四声杜鹃,大杜鹃(只叫两声),,,
发表于 2010-5-26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鸟种:红胁蓝尾鸲   学名:Tarsiger cyanurus   英文名:Orange-flanked Bush Robin   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   分类:雀形目、鹟科、鸲属   描述:体型略小(15厘米)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亚种rufilatus的腰、小覆羽及眉纹亮丽海蓝色,喉灰色较重。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叫声为单音或双轻音的chuck。声轻且弱的churrr-chee或dirrh-tu-du-dirrrh。   分布范围:繁殖于亚洲东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迁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黑龙江;迁徙时经华东至长江以南、台湾及海南岛越冬。亚种rufilatus繁殖于青海东部至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及西藏东部,于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越冬。   习性:长期栖于湿润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处。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发表于 2010-5-26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 X. |9 t/ r6 G' u' Q


灰鹡鸰

" E1 K$ Y# K! ~

 

) y" C. f+ v1 N


物种信息
  中文学名:灰鹡鸰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鹡鸰科   中文属名:鹡鸰属   中文俗名:马兰花儿、黄鸰、灰鸰   拉丁文名:Motacilla cinerea   拉丁文目名: PASSERIFORMES   拉丁文科名: Passeridae   拉丁文亚科名: Motacillinae   拉丁文属名: Motacilla   拉丁文种名: cinerea   英文名:Grey Wagtail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Tunstall,1771
[编辑本段]形态
  全长约19cm。头部和背部深灰色。尾上覆羽黄色,中央尾羽褐色,最外侧1对黑褐色具大形白斑。眉纹白色。喉、颏部黑色,冬季为白色。两翼黑褐色,有1道白色翼斑。与黄鹡鸰的区别在上背灰色,飞行时白色翼斑和黄色的腰显现。雌鸟似雄鸟,但颏喉部白色,黑褐色具大形白斑。虹膜-褐色;嘴-黑褐;脚-粉灰
分布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中国繁殖于东北至华中以及新疆西北部,越冬于长江上游至华南南部,迁徙时普遍见于东部地区。
习性
  栖息于海拔在400~2000m的山区、河谷、池畔等各类生境中。停息时尾羽不停的上下摆动,飞行时呈波浪式,两翅一展一收。繁殖期在5~6月,每窝产卵4~5枚,卵淡黄色、灰白色或棕灰色,有斑或无斑。   叫声:飞行时发出尖声的tzit-zee或生硬的单音tzit。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t: J5 T0 E" }. E# q

前不久我和老北京网的好友们还看到白鹡鸰,黄头鹡鸰也是很漂亮的,白鹡鸰在北京是留鸟(全年可见的品种)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发表于 2010-5-26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扛炮打鸟!怎一个爽字了得!!!!!!中毒了
发表于 2010-5-28 1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模特经纪公司是为各大时尚杂志提供平面模特的服务机构,我们主要以模特经纪、商业演出、演员经纪、艺人宣传、商业摄影为主要业务。我们活跃在国内时尚界的各个舞台上,并且同时还为各大影视公司、各大杂志社、美术院校、摄影艺术家、画家、演艺中心等提供模特和特型演员。由于业务发展所需,现面向社会直接招聘兼职或专职平面模特。无须任何报名费和押金。
要求:
*人必须在北京,男女不限
*脸型是尖脸瓜子脸或者小脸者优先。
*身高不限,但是女孩最好是正常别太胖的,因为人上镜之后通常都会稍微显胖些。
*如果是男孩最好是有点肌肉的或者比较壮的,如果没有偏瘦型的也是可以的。
*请不要打电话,先加我们的QQ号码,
*主要是我们得先看照片,生活照和艺术照均可
*当我们觉得合适的话,会主动联系你的。
*有意者请先加我们的QQ号码QQ:1216930363
加QQ必须注明:应聘帅哥或美女
发表于 2010-5-27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说,我们也看到黑头鳾在一个洞筑巢,但看的人太多还没有规矩靠得特近,我半个月以后去已经弃巢了唉,人不能过于打扰繁殖期的鸟它们已经够忙的了
发表于 2010-5-27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麋鹿在2010-5-27 21:09:00的发言:
! b! B4 R* [8 n( t" n+ h% K& j

谢谢树人版主的鼓励!

( Z" A7 X7 ` V F% J- o" x( d' [

从你对北红尾鸲的描述中感觉这个应该是雌北红尾鸲,对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371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J+ {8 I$ i* m, z \8 J- J

哈哈是的!看它的翅上的白道对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红尾鸲的女伴?

谢谢树人版主的鼓励!

- f0 p9 S' d9 t% b

从你对北红尾鸲的描述中感觉这个应该是雌北红尾鸲,对不?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头鳾是4月初在植物园拍的,当时发现了两个黑头鳾的窝(树洞)。现在不知它们是否安好?
发表于 2010-5-27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呀!好友竟然知道北京观鸟网的标识鸟黑头鳾shi!果然这里藏龙卧虎!牛人倍出!好友可知为啥北京这麽多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单单选它为标志吗,好友可看他的地理分布图,全世界单单北京不,算上华北的些点地头才有它这点地面,图在北植照的吧好图!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1 i. C# L7 n f7 f: }9 l


黑头鳾

" V0 M- d/ q- B) H3 ]. o# l9 a

  黑头䴓(Sitta villosa)   俗名松树儿、贴树皮、桦木炭儿。   比普通䴓体小,头顶黑色、眉纹黄白色,分布区亦较普通䴓范围小。生活在北方低山至高山的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中。鸣声似“维-儿,维-儿”或“仔-仔,滴-滴”。在树干上的活动能力及方式与前者皆同。繁殖期自4月下旬-5月,营巢于树洞中,能自己啄洞,也能利用啄木鸟的洞穴,巢材亦为多种树皮,并敷以兽毛及鸟羽等,每年产卵一窝,每窝产4-9枚,卵呈白色、朱红色,紫红色斑点多集于钝端,卵径为15-17×12.5-13毫米,重1.5(1.2-1.80克)。亦具有修巢能力,能衔泥土修整洞内壁使其平整。孵卵期15-17天。育雏期每天每窝平均喂雏达215次,食物为鞘翅目、金花虫、步行虫、胡蜂、鳞翅目幼虫、膜翅目和双翅目幼虫等。所食昆虫占总食量的50-90%以上,以食害虫为主,故亦同样保护着森林。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以后我还要和大家一块多多学习交流啦! Bs6ysEQ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植物园的明星

感谢版主,您知道的真多,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 ^) k/ d# X0 _$ ?& L7 O7 t3 i

再发一张,据说是北京观鸟爱好者的“宠物”。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发表于 2010-5-27 0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R: H7 @/ J4 p9 n& J! }! c

    哈哈!这个栏目真好!有花,有鸟 ,有动物。收藏起来做素材!画花鸟画...[em64]

发表于 2010-5-26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名:棕头鸦雀   拉丁名:Paradoxornis webbianus   英文名:Vinous-throated Crowtit   雀形目   鸦雀科   全长约12cm。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   栖息于中海拔的灌丛及林缘地带,常结群在灌木荆棘间窜动,在灌丛间作短距离的低飞,觅食时叫声嘈杂。夏季多在山地。冬季迁到山坡草地、芦苇丛或者苗圃中。其食物主要为昆虫,也有野生植物的种子。4~7月繁殖,营杯状巢于灌木的树杈间,每窝产卵3~5枚,谈蓝色至兰绿色。   分布于自东北至西南一线向东的广大地区,为较常见的留鸟。   生活习性:棕头鸦雀成对或成小群活动,秋、冬季节有时也集成20或30多只乃至更大的群。性格活泼而大胆,常常在灌木或小树枝叶间活动,一般都短距离低空飞翔,不做长距离飞行。常边飞边叫或边跳边叫,鸣声低沉而急速,较为嘈杂。一种
可爱的小鸟
发表于 2010-5-26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1 H% |: Z+ [" j6 N' I( H2 M

北红尾鸲(俗名:灰顶茶鸲、红尾溜),属于鹟科鸫亚科红尾鸲属,雄鸟眼先、头侧、喉、上背及翼黑褐色,翼上有白斑,头顶、枕部暗灰色,身体余部棕色,中央尾羽黑褐。雌鸟除棕色尾羽及白色翼斑外,其余部分灰褐色。嗜食昆虫,均为害虫,除极少是益虫。

) M. j% \* X3 }% B

 

& t" O- D, k6 Z

  中文名:北红尾鸲   拉丁名:Phoenicurus auroreus   英文名:Daurian Redstart中 文 名:北红尾鸲   俗 名:灰顶茶鸲、红尾溜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雀形目->->->鹟科->->鸫亚科-->>红尾鸲属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是   经济用途: 嗜食昆虫,除极少是益虫,均为害虫。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国内繁殖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南部、宁夏、青海东部和南部、甘肃西北部和西部及东部、四川、贵州、云南西北部和西部以及西藏南部,越冬于长江以南,包括四川南部、云南南部、西藏南部、香港、台湾和海南岛等地。
国外分布
  国外繁殖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从贝加尔湖西面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往东到远东和萨哈林岛,往南到蒙古和朝鲜。越冬于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北部、老挝、越南和日本。
动物简介
  全长约15cm。雄鸟眼先、头侧、喉、上背及翼黑褐色,翼上有白斑,头2010年拍摄于福建省闽清县顶、枕部暗灰色,身体余部棕色,中央尾羽黑褐。雌鸟除棕色尾羽及白色翼斑外,其余部分灰褐色。   栖息于山地森林、灌丛地带,常立在突出的枝条上,尾上下颤动。取食昆虫及植物种子。5~7月繁殖,在树洞、墙缝、石缝中筑巢,窝卵数以6枚居多,卵淡绿色、浅红色或白色并密布点斑。   该鸟是食虫鸟,有一个短健的尖嘴。特别嗜吃昆虫,凡是所能见到的昆虫一律消灭。该鸟非常勤劳,天将亮就开始捕虫鸣唱。清晨早餐之后,雄鸟常常站到巢区一个最高处,引颈高歌,歌声婉转动听。表示了雄鸟对雌鸟的欢迎之意,也表示这块地盘是它的领地,向同性警告。   该鸟喜在墙洞筑巢,所以可以悬挂人工招鸟巢箱,让它为幼树林消灭害虫。   该鸟因形态漂亮,叫声婉转,经常遭人捕捉。但它喜欢蓝色的天空,绿色的田野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入鸟笼,就不吃不喝,很快死去。因此人们不要任意捕捉杀害它。同时对在村庄附近的鸟和巢卵也要加以保护。   迁 徙: 北红尾鸲在我国主要为夏候鸟和部分冬候鸟   生 境: 北红尾鸲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谷、林缘和居民点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丛中,尤以居民点和附近的丛林、花园、地边树丛较常见,有时也沿公路、河谷伸入到大的森林中,但亦多在路边林缘地带活动,很少进入茂密的原始大森林内。   体 型: 体重♂14-22g,♀13-20g;体长♂128-159mm,♀127-157mm;嘴峰♂10-13mm,♀10-13mm;翅♂67-78mm,♀63-78mm;尾♂52-74mm,♀54-71mm;跗蹠♂20-25mm,♀20-25mm。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食性
  主要以昆虫为食,据赵正阶 (1975) 在长白山通过对成鸟胃的大量解剖和通过对幼鸟扎颈取食的方法得知,北红尾鸲在长白山几乎全以昆虫为食,仅偶尔吃蓝腚果等灌木浆果。其中雏鸟和幼鸟主要以蛾类、蝗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成鸟则多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成虫和幼虫为食,种数达50多种,其中约80%为农作物和树木害虫。所吃食物种类,较常见的有螟蛾科、金花虫科、蝽科、蝗科、蝇类、蟋蟀科、虻、瓢虫、天牛科、飞蝗科、夜蛾科、石蚕科、叩头虫科、襀翅虫科、叶蜂科、蚁科、隐翅虫科,以及步行虫、叶甲、金针虫、尺蠖等。
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敏捷,频繁地在地上和灌丛间跳来跳去啄食虫子,偶尔也在空中飞翔捕食。有时还长时间地站在小树枝头或电线上观望,发现地面或空中有昆虫活动时,才立刻疾速飞去捕之,然后又返回原处。繁殖期间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距巢80-100m范围内活动,不喜欢高空飞翔。每次飞翔距离都不远,一般是在林间短距离地逐段飞翔前进。性胆怯,见人即藏匿于丛林内。活动时常伴随着‘滴-滴-滴’的叫声,声音单调、尖细而清脆。根据声音很容易找到它。停歇时常不断地上下摆动尾和点头。
繁殖
  繁殖期4-7月,北方稍晚些,一般多在5月初才进入繁殖期。4月中下旬即见有求偶行为,雌雄红尾鸲彼此相互追逐,或雄鸟站在树枝或电话线上,不断地对着栖于附近的雌鸟点头翘尾地鸣叫,当雌鸟应声飞至跟前时,雄鸟点头翘尾得更厉害,而且两翅半举和下垂,脚亦不停地动着。这样持续一会,雌鸟便起飞,雄鸟立刻追上,彼此一上一下追逐于低空。营巢环境多样,除大量营巢于房屋墙壁破洞、缝隙、屋檐、顶棚、牌楼、废弃房屋等人类建筑物上和邻近的柴垛等堆集物缝隙中外,也营巢于树洞、岩洞、树根下和土坎坑穴中。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树皮、细草茎、草根、草叶等材料构成,有的还掺杂有麻、地衣、角瓜藤、棉花等材料。内垫有各种兽毛、鸟类羽毛、细草茎、须根等。巢的大小为外径8-14cm,内径5-9cm,高5-10cm,深3-6cm。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每个巢营造时间6-10天。北红尾鸲有强烈的领域行为,在繁殖期间若有别的红尾鸲和其他有威胁的鸟类进入巢区,则雌雄红尾鸲立刻飞至跟前鸣叫不已,并不时发出‘咕、咕、咕’的声音,直到外来红尾鸲和其他鸟类离开为止。巢区的大小一般距巢80-150m距离,在80m内从未发现过同时有两窝繁殖。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通常1天产1枚卵,每窝产卵6-8枚,以6-7枚居多。卵鸭蛋青色、鸭蛋绿色和白色等不同色型,均被有红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卵为钝卵圆形或尖卵圆形,大小为18-20mm×14-16mm,重1.8-2.1g。最后一枚卵产出后的当天即开始孵卵,孵卵全由雌鸟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当发现有人在窥视它时,则立刻变换警戒地点或隐没于附近丛林中,当人走至巢前,则又突然飞出,紧紧跟随人的身后和头顶鸣叫,并不时发出‘咕、咕、咕’或‘滴、滴、滴’的声音,有时甚至有俯冲搏斗之势,直至人离开。雌鸟在孵化期间亦甚恋巢,特别是孵化后期,有时人到巢前亦不飞。孵化期13天,1年繁殖2-3窝。雏鸟晚成性。刚孵出的雏鸟体重仅1.2-1.3g,体长32-37mm,全身除头顶、枕、两肩和背有少许纤羽外,全身赤裸无羽。雌雄亲鸟共同育雏,对一窝4日龄4雏的全日观察,每天从3:30天一亮就开始觅食喂雏,直到19:30左右黑天为止,每天喂食时间长达17小时,喂雏次数达218次,其中雄鸟喂食115次,雌鸟103次。雄高于雌,但据后期的观察则是雌高于雄。每天喂雏最频繁的时间是早晨4:00-7:00,尤以5:00-6:00喂食频率最高,下午则是13:00-16:00时,尤以13:00-14:00时喂食频率最高。每次喂虫1-2条,有时多达4-5条。经过14±1天的喂养,雏鸟即可离巢。

; ^8 A# A: j+ B& Y8 A

 

4 ^) c+ Y: }1 r2 b) }! Y, l

 

% d) f, ?6 l3 a+ o- ~

好友这两种鸲的拍摄地点是不是在忍冬科(金银花类)的小灌木枝上!我老是在这样的环境看到他们。。。

发表于 2010-5-26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olin在2010-5-26 22:58:00的发言:
扛炮打鸟!怎一个爽字了得!!!!!!中毒了
5 z. U3 f( u$ x0 q( [

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4005.6或-500头加佳能D70或1D4!!!!!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发表于 2010-5-26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宣大总督在2010-5-25 23:46:00的发言:
9 B! {8 h. A2 `0 r- \' M0 I9 f0 X( Z8 y& ]

蓝色的少见。

! e; _/ i/ ~! O: [1 @

那你就可以想象我在野外看见蓝喉歌鸲雄鸟是激动的心情了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我看见的比图还要蓝的多!!!!
发表于 2010-5-26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友加精以示鼓励照的不错,特别是棕头鸦雀比较少见的!希望大家都以观鸟照鸟为爱鸟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2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收获!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发表于 2010-5-29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友真不错,您也照到黑眉苇莺了,我今天在南奥体湿地的地点也照到了苇莺看到了你拍的黑眉苇莺不过我没有照下来,倒是看到了东方大苇莺并拍了下来回头您也来交流交流吧

/ j. L( \. X! f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 T0 j$ g& d$ R' C$ { `

7 t7 P. _' Y: _0 ?" R/ a+ R

  鸟 种:黑眉苇莺 Black-browed Reed Warbler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3厘米)的褐色苇莺。眼纹皮黄白色,其上下具清楚的黑色条纹,下体偏白。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色浅;脚-粉色。 叫声:示警时作沙哑的chur声。叫声为尖声tuc或尖声zit。鸣声甜美多变,包括许多重复音;不如芦苇莺那般尖响。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至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河北、河南、陕西南部及长江下游。迁徙时见于华南及东南,部分鸟在广东及香港越冬。偶见于台湾。 习性:典型的苇莺,栖于近水的高芦苇丛及高草地。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发表于 2010-5-31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呀!这这这不是大名鼎鼎的乌鹟weng雀鸟天生高警觉,它们的天敌太多了,地上的蛇,兽,天上的猛禽,更可怕的的两脚的畜生,卖钱还砍树毁环境连小虫都要给紫灯死绝了。。。 3HjfYDHP.jpg
fPLAaB8K.jpg
eXo7qgnw.jpg
nUaRLaEy.jpg
" S$ c) \: S, i6 i

 

/ }( F8 C# b' E: p6 X

乌鹟

6 T" g) `2 }. d. ]

  鸟 种:乌鹟 Dark-sided Flycatcher   鸟种描述:描述:体型略小(13厘米)的烟灰色鹟。上体深灰,翼上具不明显皮黄色斑纹,下体白色,两胁深色具烟灰色杂斑,上胸具灰褐色模糊带斑;白色眼圈明显,喉白,通常具白色的半颈环;下脸颊具黑色细纹,翼长至尾的2/3。诸亚种的下体灰色程度不同。亚成鸟脸及背部具白色点斑。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活泼的金属般丁当声chi-up, chi-up, chi-up;不似褐胸鹟粗哑。鸣声复杂,为重复的一连串单薄音加悦耳的颤音及哨音。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及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迁徙至中国南方、巴拉望岛、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于华南、华东、海南岛及台湾;rothschildi繁殖于陕西南部的秦岭、甘肃东南部、青海东南部、西藏东部及四川,越冬于南方;cacabata繁殖于西藏南部。甚常见于常绿林及林地,高可至海拔4000米;在低地越冬。   习性:栖于山区或山麓森林的林下植被层及林间。紧立于裸露低枝,冲出捕捉过往昆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六鸟情不太好,好像是受到过惊吓,鸟儿对人特别警觉!

可爱的小鸟!

可爱的小鸟!

发表于 2010-6-1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夏侯鸟,不好说了应该还可以拍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鹟如树人版主描述的那样,栖于较为稀松的林间,停留在裸露的低枝上,冲出捕捉过往昆虫,如果不受干扰的话,捉完虫子还会回到原位,对拍摄极为有力。在蹲守拍摄的过程中,发现乌鹟有一个极为漂亮的空中悬停,有几次拍摄的机会都没有抓住,回来后还遗憾不已,不知下周是否还可以看见?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传说(布谷鸟-春天的象征)和现实(杜鹃鸟-狡诈、凶残)差距咋这么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0 10:41 , Processed in 1.23120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