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揖唐(1878---1948),安徽合肥人,光绪三十年(1904 年)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殿试高中二甲第五名进士,被授予兵部主事。可说是满腹经学,著有《今传是楼诗话》并补辑《童蒙养正诗选》,后又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学习法律,被当时誉为 学贯中西的双料进士。 8 S! x: P, g/ M; [1 @- I- a& m
1 r/ W- Q8 {1 H9 R- U8 w
1940年6月王克敏下台后,王揖唐被任命为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内务署督办。王揖唐就职后,先后两次去日本,他参拜了靖国神社,叩谒天皇裕仁,奉献大批中国名贵古玩书画以示忠顺;归国后曾写诗抒感明志,其中一首诗称:
% s) g0 d, r3 b; R! g: @5 [0 v
( x( p$ f2 ?& n ~' f3 u八纮一宇浴仁风, 4 z6 j; v) f8 N9 ^
旭日萦辉递藐躬。 # q: O) [6 T% O5 ]+ t9 f6 c
春殿从容温语慰,
+ n/ n/ t8 a% B& E- s/ P外臣感激此心同。
( e$ ], ]7 g E0 ~7 t ; c" @2 i4 q5 s! Z. J; Y9 A# F
诗的开头即对日本军阀征服世界的迷梦加以由衷的赞颂,接着表露了对被接见的感戴心情,奴颜媚骨溢于言表。最后自称“外臣”,简直是“纳表称臣”,申明了甘心作奴才到底的心志。他还组织成立了“华北防共委员会”和专为日本掠夺资源服务的“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并自任这两个组织的委员长。是华北政务委员会中“三巨头”汉奸之一
/ |3 t# v- s f0 F0 F ) Y5 ~7 ]9 ^% ?4 b- F
王逆任会长的“华北防共委员会"三年内在华北连续搞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长期的毁灭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制造了“无人区”和大量惨案,疯狂掠夺物资和劳动力。
3 m* S" _3 }, M8 L其中一次使用兵力千人以上至万人的“扫荡”达132次,万人以上至7万人的27次,一次屠杀千人以上的大惨案有11起。1941年1月,日军“扫荡”丰润潘家峪,将全村男女老幼驱赶到一个大院内,集体枪杀1300余人,制造了有名的“潘家峪惨案”。 1 j! k& G% c2 _6 @9 `4 o
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的大“扫荡”中,残杀和抓走群众5万余人,整个冀中地区是一片“无村不带孝,处处闻哭声”的凄惨景象。华北政务委员会规定“自1942年12月2日至8日,配合大东亚战争一周年纪念活动,使本次运动达到最高潮”(指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就在这期间发生了滦南潘家戴庄大惨案,1110名同胞被屠杀(其中有孕妇60人,婴幼儿30多人)。
! x2 q" M T& [7 v' H0 w这两年日寇在华北地区强征民夫4500万人次,抓捕青壮年运往日本和伪满做苦工的达289万人(大多有去无回)。在日伪占领的城市,警车的呼啸声和深夜抓人急促的打门声,令人不寒而栗。
: ~4 B; b5 L6 f7 m- f 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在沦陷区大搞封建复古,利用“国学”儒家思想大肆奴化民众,当时唱的是文言文的《卿云歌》(被作为伪国歌),伪币上印的人头像是孔子的画像。日伪每年都要进行祭孔活动。学校中把原来的“公民”课改为“修身”课,其内容全是宣扬封建礼教的。将新文化运动中被猛烈批判的儒家文化大张旗鼓的摆上台面,颇有重演1916年将孔教演变为国教的味道。伪政权还成立国学院,以研究国学为幌子,对青少年进行奴化教育。
8 c' C9 S- K9 q( ] 在华北众汉奸中,对日寇极其驯服忠顺且为害最大者,当属王揖唐,华北人民无不恨之入骨。王揖唐贪污暴敛,兑藏黄金,广置房产。王克敏指使部属指控他“贪污渎职,废弛公务”。日本侵略者感到不能再指望王揖唐来完成建设“后方基地”的任务,于1943年2 月9 日将其免职,改任汪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虚职。王揖唐在去职时发表演讲,还无耻地说:“华北为大东亚建设中心,应担负起兵站基地之任务,把人力物力、精神总力供献给日本。个人无论在野在朝,均为大东亚战争而努力。”
! `0 o' @4 w' y, }8 W T: W 王揖唐这个恶贯满盈民愤极大的大汉奸在日本投降后,被国民政府逮捕,在法庭上他百般抵赖,装病卖傻。1948年9月10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在姚家井第一监狱处决。在其歇斯底里的呼喊声里身中七弹而毙命,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7 u9 ?* y" P$ t# M' X$ }; b3 V # ? x( S* I/ a. I
' S, w) e9 _* K- `2 V3 y* T王揖唐签署的文件。此时他是北洋政府安福系的首领。尚未叛国 6 O0 }# c2 j9 |2 ?( C0 R5 u
4 Q/ X/ d( I, J# b

' u* {% G6 \4 X$ i: F- g
9 H; ^( L, A, |5 I王揖唐可以说学贯中西。这是其翻译的书籍之一《新俄罗斯》 8 l! K7 U8 R! G6 \7 v
+ A% n* n4 g! s

% N) A S4 }- ?! x : z4 T9 p+ x4 P+ ]6 r! w& ]
王在国学领域也建树颇丰。还资助其他学者出版著作。这是他题署的蓝印本《海日楼秘史补注》
& _9 X3 O0 E( p ; K7 @+ z/ q: }. |, k
" n( _2 `# U. t1 @& u
王的著作《今传是楼诗话》此书在当时的学术界就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本书共收录591首诗话,撰写采用了传统的摘句方式,内容包含较多与诗作相关的本事和掌故,还引录了大量诗作,一大批名流如王闿运、李鸿章、袁世凯、齐白石等,都成为诗话对象,并有许多掌故佚事。凭此书,当时王揖唐就已被列名《国学宝典》。 ) H1 Y1 z0 ]% b5 F8 U
 6 `: R5 H! K: U
" Q2 q3 U: v* f Z/ R! k王揖唐的书法造诣颇深。
+ T- H7 `# Y o; B* B+ E + i: O' j; w+ W+ U' O' d+ [
. A7 e" B0 ?0 H% s( m( P& A4 C8 r2 z! n
5 @1 D. P, ?6 z# v2 }! L王揖唐本是个才子,学识渊博,著述丰富。五官端正,美髯长衫,气度儒雅。若不投敌叛国,可称一代国学大家。然其事寇,并非所谓“迫于形势”而是主动积极,汪精卫投敌叛国还以”曲线救国“为号召,而王则主张日本彻底灭亡中国,实现所谓“王道乐土”因此对天皇以外臣自居。“把人力物力精神总力贡献给日本”是其真实想法和政治主张。北洋皖系政府垮台后,他在政治上暗淡一时,但是不甘寂寞,究其本因“名利”二字是其人生追求主旨。只要为此二字,什么气节良心都可以不讲。正因如此,其误国害民比一般汉奸更甚!为害最重,罪恶累累。抗战胜利后被处决是罪有应得!七枪击毙不冤枉! ) E# a% V3 P- P" |- a
他的一生给后人最大的启示就是:人无论有多大能力。都应把自己摆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上。叛国投敌,卖主求荣。都没有好下场。终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s3 C, N: q# y3 G
# j0 k+ F# T: {, c6 V) J6 X王揖唐像 如果不知其历史,看其相貌颇不凡
$ Q2 {- y% {2 ~& \
- C- [" j. }4 V- g5 j" W+ x9 s& U& _ % r+ Y+ [4 r$ ~7 I! _8 c1 M# {8 u' d
5 L4 F( n6 R8 m G& k; Y. f王逆奴颜婢膝的汉奸嘴脸
2 W* {4 v& Z+ @3 U0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