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69|回复: 14

两件小陶器[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4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两件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器中的精致作品。

$ i, e' \0 @( p! N2 A

第一件高领小罐,奢口,饰以一圈竹篦纹、三个小钉。这种小罐是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器群中最少见的类型,这一件难得完整,又有两组装饰,就很不错。

4 o, q9 L+ Y# }1 x7 Z; t7 N

第二件直口鬲,这是非典型夏家店下层文化器物,是文化交流的产物。与其它典型器物同出,令人想象它可能是上古时代人们因交往、学习而增加的流行色。

4 Y* }4 s, `2 y2 R3 c

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000——3400年,分布北起西拉木伦河、南到永定河、东达辽河以西,西至桑干河上游。

) N/ ]+ T# L3 N

 

两件小陶器

两件小陶器

两件小陶器

两件小陶器

两件小陶器

两件小陶器

两件小陶器

两件小陶器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夏家店上层文化中也发现与西周政权类似的玛瑙,松石器,煤精串饰等表示规格的物品,此类陶器是不是在红山陶器中也能找到类同的形制?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10-1-24 23:1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310vrsdgh_n.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f7 E- i2 Z8 k( s$ o$ G" F

 

$ \2 l# \- Z- i+ c

 

6 b- r% D( w4 x5 u

这个小黑石沟.........这可不是夏家店下层文化!....这是夏家店上层文化!

7 ^9 R4 M- O* u4 n2 m

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虽然都以夏家店地名命名,但却是两种截然不同、又绝无继承关系的文化类型!

, m; n+ C9 _3 c, w. Q6 D. s/ V

居士可以这样理解:

- a; n$ O/ r+ e2 Q4 J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一种以农业、采集为食物来源的青铜时代早期文化,是红山文化系的最后继承人;

' f3 H. P6 r1 n2 y5 C; V

夏家店上层文化,是一种勃兴的草原文化。

# d6 o B/ T, S( f

夏家店下层文化,发现有金器;

/ I# d' g* J1 G1 e ]1 V+ ~2 p

夏家店上层文化,未发现金器。

4 `, X% I/ }) O& h9 g$ E$ `7 v

夏家店下层文化,只有少量小铜件;

, ?& ]6 R" m( L0 V! M: W$ {: }

夏家店上层文化,发现大量铜器,如武器、马饰、礼器...

; R. [% g2 ~- y$ y/ p/ \

晕了吧....

0 e" W+ t- j4 l* d; B2 p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山文化是没有鬲的,鬲是中原器形,是夏家店下层时期的舶来品。

/ N' M* K& u8 i1 ~+ t

您看,史前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江淮流域是三个大文化圈:西辽河流域是以直筒罐为代表器物、黄河流域代表器物是鬲、江淮流域是鼎。

9 y/ n- r) C' a- C, P- g& X4 h) Y

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序列是这样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通称红山诸文化。从兴隆洼文化到小河沿文化,容器就是以直筒罐为主,夏家店下层文化出现鬲。因为在小河沿文化以前,西辽河流域文明是与黄河流域文明发达程度相当的,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开始落后,而且因为交往增多,开始受黄河流域文明影响而改变。

1 Y! L3 S: d6 l

燕山南北及东北的早期文明,陶容器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直筒罐。还比如西辽河流域的小河西文化、辽河中游的新乐文化等。

! U9 c; A7 v1 L& Y

 

4 c; p% X( y* }# ^% n6 l3 @* s

 

- k- R: l; t; \4 ~3 F$ M) r

那个小高领罐在红山文化时也没有。红山文化小型罐就是小直筒罐。高领罐出现在小河沿文化,这样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如今极少见;分布在辽宁中西部的高台山文化多见高领大小罐。

发表于 2010-1-24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里净是好东西~~~

发表于 2010-1-24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25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1-25 10:43:00的发言:
) ^% |. K. `; Z l( d, }+ \' M0 l

红山文化是没有鬲的,鬲是中原器形,是夏家店下层时期的舶来品。

2 P: O2 o7 F. ?* e

您看,史前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江淮流域是三个大文化圈:西辽河流域是以直筒罐为代表器物、黄河流域代表器物是鬲、江淮流域是鼎。

7 b3 ?8 j% `7 a6 |

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序列是这样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通称红山诸文化。从兴隆洼文化到小河沿文化,容器就是以直筒罐为主,夏家店下层文化出现鬲。因为在小河沿文化以前,西辽河流域文明是与黄河流域文明发达程度相当的,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开始落后,而且因为交往增多,开始受黄河流域文明影响而改变。

5 o' A4 y! y) c7 z2 Q5 o

燕山南北及东北的早期文明,陶容器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直筒罐。还比如西辽河流域的小河西文化、辽河中游的新乐文化等。

* Z8 B7 u' U( Z. M- P6 R8 I9 a

 

( d- k# w% M8 C/ ?* m; L0 A6 ^0 d# |

 

! u: L9 r* T) J

那个小高领罐在红山文化时也没有。红山文化小型罐就是小直筒罐。高领罐出现在小河沿文化,这样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如今极少见;分布在辽宁中西部的高台山文化多见高领大小罐。

7 h0 Z5 H% K$ Y1 f6 Y6 |( S' v

很详实,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46级词汇手册,当时买了没用,现在没事就拿着瞧瞧。最近我只看看英语书,其它书看了也是没用,英语书看看就会少忘几个词....
发表于 2010-3-29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藏书很丰富,只是那个四六级词汇还放在案头
发表于 2010-4-4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件,怎么那么像小渣斗,看来我们的文明史很长呀
发表于 2010-4-2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
发表于 2010-4-2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N* @. A& K  ?  ?9 Y2 r
% x$ _; ]6 n( b8 z( U* i

( k, e$ Y& C# @2 D  K. ~% O" ~$ o
请问虫兄:带双耳的直口鬲,应该是哪个文化的典型器物?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0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地区史前文化到商周秦汉时代的鬲都包含有双耳、单耳形制的,总得来说有耳鬲比例少。泛泛的想一下,大概黄河中上游和西辽河流域的鬲,有耳的情况比较多,这可能跟同一种器物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方法存在差别有关,也有可能跟饮食习惯有关;鬲的耳都是非常实用的形制,从这点判断,只与实用相关而与审美无关。

/ r6 J' n$ B9 q: A) o* @& [

直口有耳鬲,没见到实物只好推测吧: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流域的鬲,袋足比较大,不大多见直口。但是商周直口鬲很多,若是有人制作一个有耳的..也未可知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4-4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69]那是一个颜料罐,里面有赤铁矿石呢...
发表于 2010-4-20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4-3 3:04:00的发言:

各地区史前文化到商周秦汉时代的鬲都包含有双耳、单耳形制的,总得来说有耳鬲比例少。泛泛的想一下,大概黄河中上游和西辽河流域的鬲,有耳的情况比较多,这可能跟同一种器物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方法存在差别有关,也有可能跟饮食习惯有关;鬲的耳都是非常实用的形制,从这点判断,只与实用相关而与审美无关。

& L( Y* W+ {- Y# [2 `

直口有耳鬲,没见到实物只好推测吧: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流域的鬲,袋足比较大,不大多见直口。但是商周直口鬲很多,若是有人制作一个有耳的..也未可知呢...

# N, m+ w" L/ H4 d0 p: @ ; h8 b) e$ t1 I! i3 ?* ~非常感谢虫兄指点。5 ^% o, a1 @: h/ N / P0 t7 C3 T; f6 q' ^) n$ B$ X7 Z 2 a/ }; q0 t& W, F: M- U ' [3 z4 a* a' U( N我的数码相机出了毛病,暂时不能拍照,简单用语言形容:我的直口鬲形状与虫兄所展示的极为相似,只是口沿上加了两只方形耳。确切地说“直口”带一点唇边,另外是灰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5 23:17 , Processed in 1.18027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