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 ! ^. ]* `7 p7 _3 {
% w! L+ [. L4 r4 i
6 k+ M" p0 ]( i! I0 ahttp://news.sina.com.cn/c/2004-08-18/15214067203.shtml " J' Y$ [. V, v+ M+ ?1 e
+ N1 s T* v: y4 G# `5 c/ y
1 ^8 J1 T" }- T" O) o$ U4 P, u8 m3 K软禁生活 2 z6 P5 w" o( b# k
1976年1月,周恩来去世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愈演愈烈。4月5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安门事件。“四人帮”一口咬定邓小平是天安门事件的“总后台”。 2 X! |& _+ S- t" k0 f9 Q4 U! F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中写到:“身体已经极度衰弱的毛泽东,作了以下指示:‘据此开除邓的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但毛泽东仍然指示不能让人冲击邓小平。汪东兴于是安排把邓小平从宽街的家中转移到东交民巷。
1 e7 y- L+ p! ^; o 4月7日,中央警卫局的人来接邓小平。毛毛写到:“我们全家老老少少近十口人,年轻的扶着老的、大人抱着孩子,一起给父亲送行。邓楠灵机一动,在最后的一刻,想起往父亲的中山服口袋里放进了一副扑克牌……泪水涌上了我们的眼睛。也许,这就是与父亲的永诀啊!”
0 s; b9 x" t+ b, c; L. _ 邓小平被转移到了东交民巷17号,实际上被禁锢了起来。 6 G& Y6 _5 x: X" d0 z0 ]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东交民巷旧称江米巷,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著名事件都在这里发生。1901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将此地划为使馆界,因此这里还保留着许多西式建筑。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它们已经显得陈旧破败,但昔日的豪华还隐约可见。 2 L" z! L9 H; H& m S( H3 S7 z
虽然和人头攒动的王府井大街及车流如水的东长安街不过百米之遥,东交民巷却人少车稀,十分宁静。
! v: q* m' y9 J+ S 相依为命的日子
' d) @: y8 d; i! D9 Q) o; Q 邓小平住过的17号院坐落在东交民巷和台基厂交叉路口的西北角。听附近的老人讲,贺龙、罗荣桓、张鼎丞、李铁映、刘澜涛都曾在17号院里住过。 $ h: |$ t" g& @. X M/ r& i
院子由灰色的高大砖墙围绕着,墙顶由屋脊状灰瓦覆盖,灰色的门楼坐北朝南,是非常简朴的三间结构。墨绿色的铁门上有着方形的望口,透过不时打开的西边小门,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甬道通向尽头,甬道的西侧散落的几栋别墅式的小灰楼,被院内浓密的法国梧桐掩映着。 % d3 @+ n8 |) D- M" i1 I5 Q o% L: g
附近的居民较少,只有21号院是北京市委的宿舍大院。一位步履蹒跚的老者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这一带经常住着一些高级领导人,我已经习以为常了。我知道邓小平在17号院住过,但从未谋面,具体的时间也记不太清楚了。” 2 j$ [8 d7 a g# P1 U- _4 |: c: R, |: W+ \
正是在这里,邓小平与卓琳相依为命。一开始,他们自己打扫卫生和洗衣做饭,后来,警卫找来了原来的厨师,帮助做午晚两餐。寂寞之中,二老备感思念孩子们。
/ ^3 J! q7 ~, |2 U: L7 Z 不久,卓琳因病住院了,剩下了邓小平一个人。实在没事可做,他就拿出扑克牌,一个人在桌子上摆牌开牌。这副全新的扑克牌,到了最后,已被用得牌角都磨白了。 , U. j/ w7 M: i9 |+ U* g
直到7月19日,邓小平才被允许搬回宽街的住宅,与家人团聚。 6 w8 y: e/ [% U+ g+ K
但软禁仍没有解除。闲得无聊时,邓小平想找点体力活干,便找了一把大剪刀去剪院子里的杂草。毛毛回忆到,71岁的邓小平,穿着一件破了好几个洞的老头衫,在毒毒的日头下,一剪刀一剪刀地认真剪草,汗水从额头上流下来,湿透了衣衫。 : ^6 j1 [- {( i9 v7 j2 u! T
唐山地震时,全家人搬到屋外,在种丝瓜的竹竿架子上搭了几块塑料布,做成“防震棚”,邓小平和小孙子就坐在下面。 ! X& I( \. O4 H- ?- n% |
谈到邓小平的这段“文革”经历,邓小平研究专家李忠杰说,“文革”促进了小平同志的思考,总结“文革”的教训,不仅是他总结,大家后来也总结。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对后来推进改革开放,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人可能还认识得不是很清楚。 6 V- C/ q9 |" H7 a9 Q+ G3 p ]
8 `6 a* d& Q7 r; n
1 @3 Y) |- O' i, E5 g0 \6 }8 Q;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