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40|回复: 15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含6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4-2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件北方草原民族的青铜器,又称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用在腰间系扎皮带,兼作装饰,饰牌上透雕两只双峰骆驼,悠然地咀嚼大树上的叶子。它是西汉中期的遗物,距今2000多年了,尺寸11.3X6厘米。

' p) I9 A' j: n4 O2 x% S0 X4 J

 

. [% h: P$ _( s0 h& Q% Q! A' S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

0 [9 g' Y% q7 W) u' b. `

 

% B, i! b8 T; Z" s9 F# d

铜饰牌雕刻生动,骆驼的眼睛炯炯有神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

% n6 G, W) b S9 Z0 e6 C

 

+ `, {" P' P7 X

细部

3 G& ], H( \( g5 T7 W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

6 I, w$ R* K) r0 ~- m: z& }

 

+ ~) U" m# h0 D5 d0 Y" L( Q

背面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

青铜双驼衔叶饰牌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东西很多吗

发表于 2010-4-3 0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匈奴文物精品
发表于 2010-4-2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东西还真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各位贴图、讨论。

2 r5 p2 W6 X% u8 \

 

5 [" Q! }: f7 D3 _% M: f- M

 

& N5 G& Q/ X) Y2 ^4 K; \

瞌睡虫兄,辽宁西丰县西岔沟墓葬出土青铜器,考古界一般认为属于匈奴文化。其中一件鎏金双驼饰牌的图案,与我所藏的除了带鎏金、尺寸及边框略微有出入外,颇为近似。老盘子兄所贴第二图也是同类,惜锈蚀严重。

* |" A+ W/ p/ o; M& @

 

! Z5 @5 L% ?& B- T2 |


发表于 2010-4-21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 r% L/ w' \$ Y6 s


: l8 H# i/ o! P- G9 O4 m7 m$ R

可否做个参考?

发表于 2010-4-21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也跟一个

/ H9 [7 a7 I, p6 b' ]; ?. ?. ^" v* Y5 ^

 

. W9 }! a& T* |

 


发表于 2010-4-21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省博物馆布展的3件夫余铜饰牌。第3件最珍贵,是骑士捉俘虏场景,双鹿拉车、骑士提着剑、狗扑到俘虏身上、老虎跳在车盖上。

: g( _ s% Q5 W2 \! [1 R) \

辽宁西丰西岔沟墓葬群一共出土20多面铜饰牌,都是成对发现在墓主腰带的位置上。吉林同一个时代的夫余墓也出土这类东西。

- ~: V/ n1 Q& T4 ^

 




发表于 2010-4-21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过去的认识有一个明显缺欠:匈奴跟东北古代民族之间,有一片弃地,有点像今天朝鲜半岛上38线的非军事区,这在当时是民族的“隔离带”。

5 J" k5 g* V& z8 J5 R" H9 Y* z

从现在的认识中可知匈奴族是没来到东北平原生活的。但是东北平原上的古族,的确曾经在政治上臣服匈奴,在文化上受匈奴影响很大。夫余铜饰牌就是这中间的“舶来品”。

# J' `! K! h% B$ N

夫余属东夷的一支,具有鸟图腾崇拜的传统。西岔沟墓葬群出土的铜柄铁剑有一部分是鸟首剑,这就是秘密的所在。可是当年边疆考古不如如今开展的好,认识不强烈,所以大家很困惑;又因为夫余族本身像迷一样,缺少可靠的佐证,所以在大概20年间,对西岔沟墓葬群族属认识含混。如今工作是有了进展的,夫余文化轮廓就清晰了。

0 p) q2 r7 M& f" T: Q+ B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4-21 13:40:00的发言:

西岔沟墓葬族属是夫余。

- X" v. w, ?2 u- A

以前有几种观点分别认为是匈奴、东胡、乌桓,但是最近几年对夫余族文化的认识渐渐清晰起来,夫余文物就被从北方民族文物中间鉴别出来,西岔沟文物归属为夫余族文物的事实就清楚了。

! B, c% ?& }6 O( }) t7 x) O2 ~" I9 v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楼上提到“吉林同一个时代的夫余墓也出土这类东西”。

7 e* M8 w3 V* P+ C& Y: a

您看西岔沟铜饰牌跟长城沿线出土的匈奴铜饰牌截然不同。夫余族所在这个地区曾深受匈奴影响,所以也有这类物品。

) u! @* t" L) w - r' |7 Z/ U6 P6 i* W/ w哦,长见识了。新辽博还没去过,对夫余文物十分陌生。前面提到“考古界一般认为属于匈奴文化”,出自早先对辽博藏西岔沟青铜器的解说(见《中国文物鉴赏辞典》p164,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谢谢虫兄。
发表于 2010-4-21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岔沟墓葬族属是夫余。

9 `) b4 v- I( L

以前有几种观点分别认为是匈奴、东胡、乌桓,但是最近几年对夫余族文化的认识渐渐清晰起来,夫余文物就被从北方民族文物中间鉴别出来,西岔沟文物归属为夫余族文物的事实就清楚了。

) q* r e1 Q# i8 [- v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楼上提到“吉林同一个时代的夫余墓也出土这类东西”。

5 ]6 z# [7 S0 d9 a

您看西岔沟铜饰牌跟长城沿线出土的匈奴铜饰牌截然不同。夫余族所在这个地区曾深受匈奴影响,所以也有这类物品。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再谢虫兄。这两天找找关于夫余的参考书看,有问题再请教。
发表于 2010-4-20 0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博展出的铜饰牌是夫余族文物,夫余铜饰牌跟匈奴族同类文物相比显得更粗犷。匈奴艺术水平和技术水平都领先夫余。

7 E1 g4 L- [2 \) o

辽博藏品也有匈奴饰牌,都是征集的,不是出土的,所以布展的时候不会展出。展出的夫余饰牌是西丰县西岔沟夫余墓出土的,那是好大的墓葬群,出土文物都是典型晚期夫余文物。

3 F. A# D' J' ]8 d7 o

您这件文物是匈奴的铜饰牌,看锈色估计是内蒙古或者西北的沙土地出土。这类文物内蒙古最多,陕北和宁夏甘肃也有。文物商是到处走的,估计是内蒙古来人卖到北京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0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些天没来,先谢过瞌睡虫兄的讲解。
3 u# p6 j. L6 R7 Q! i3 j* v6 I* W' X0 D  m
这件青铜器正是匈奴的文物遗存,年代大约可定在西汉中期。- _; q  R$ j5 h7 ?* E1 E, u+ _
5 z2 i0 D& X' S- O/ `' |9 `
战国-西汉早期的匈奴青铜牌饰内容多为猛兽嗜羊等图案,到了汉武帝平匈奴后,北匈奴西逃,南匈奴内迁,阴山一带成了和平的游牧场,此后青铜牌饰多为羊、骆驼等食草动物的安详图案。此牌与辽宁省博物馆藏青铜骆驼牌饰风格相同,应为西汉中期的作品。有意思的是,我是在北京的地摊上买到它的。
发表于 2010-4-20 0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恕我直言,北京地摊上买到很正常,因为潘家园批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子兄认为是潘家园批发的仿品,咱们畅所欲言,欢迎辨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02:17 , Processed in 1.19344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