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76|回复: 13

[原创]变迁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3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X0 F6 d3 v' O- h. W

                                             变

0 [$ z& f: A" U& R+ j

     

: b: J0 p( T9 i$ Q

      一条小死胡同,原来没名儿也没牌儿,老有人走到头儿又退回来的,都以为从这儿能通到大街上。

* ?5 ^- u6 X0 J

      胡同儿不长,人家儿也不多,几十年了就这三五个门儿。

5 z& u8 t/ f! u

      都是贫民百姓,谁跟谁都认识,孩子们见天儿一块儿堆儿玩,大人们只要时见着自己的孩子,在这堆儿里玩,言语都不言语一声儿,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 r# F5 O; _( c( A

      只有那个小门儿里是私房。有俩孩子,娇嫩点儿,长得白白净净,就是瘦弱,不像别家孩子疯跑疯颠儿的。他家奶奶一到点儿就端着杯子出来了:“英啊、三儿啊,喝水嘞!”孩子们就一块儿哄着:“喝水嘞!喝水嘞------!”玩儿的正起劲,俩孩子也不情愿,尤其是三儿,有时还得扭屁股。小门儿里常进出的是三儿的爸爸,一个瘦弱的男人,带一付金丝眼镜儿。听说有肺病,不上班儿,但每周在中山公园有会议活动。从来没见过三儿的妈。

" }# H0 N3 n4 \+ M0 q5 C8 C

      平平静静的、一年又一年。胡同儿里安安静静,谁家也都不关院门儿。俩木头电线杆子,清清爽爽的几根电线上,常会站几只鸟唧唧啾啾的;中午,磨刀的喇叭会招的午休的人们甩出点怨气儿;下午,崩铁蚕豆儿的吆喝,又把人们从自家院儿里招呼出来;晚半晌儿,下班儿的、放学的,买菜的,胡同里热闹一阵儿,剩下就是孩子们的玩耍笑声儿,和各家院儿里流出来的一阵阵蒸饽饽的香气儿------。

0 ]1 {0 m) z& ]$ D9 \

      相安无虑。

- }7 y8 g/ [2 l x: j' `+ L% C( U. Q% k

      后来,孩子们都慢慢长大了,不再像混沌未开时那么放肆了,见到了,笑笑,打个招呼;男孩儿女孩儿就装没看见,低头儿过去了,其实心里都知道。

: H5 V; p6 |4 _" c

      运动来了,胡同儿里的院门儿开始关上了,都小心的呆在家里,就怕哐哐的声音是砸在自家的门上。私房小门儿里老有红袖章的影子飒爽。大家都小跑着过他家的门口儿,想看可不敢往里看一眼。黑漆小门儿那么穆重,透着股阴气儿。

3 d( |" Q$ e6 K7 B

      三儿的奶奶是地主,一下子就丧命呜呼;三儿的爸爸吐血了,但不是因为肺病。原来他是早期加入的民主党派,言论反动,还有点历史问题。再加上这点儿私产就有了彻头彻尾的罪恶------。

; Q* x% k! t p

      英子和三儿,一个去了内蒙、一个去了北大荒。

" d% B7 }, }6 V9 J$ X: r* o* N

      ------。

" @2 K% O% h: r- ^

      有一天,小院儿的门,就换成红色的了。从那会儿起,门口儿也常坐着个奶奶。这奶奶大眼儿、胖胖的,跟谁都爱说个话儿。都知道她可不简单,俩儿子。大儿子是部队上一大官儿,指挥着千军万马,在外地;二儿子在北京,在公安上,说话管用着呢。有什么事儿,您就说话——这是这奶奶常说的一句话儿。可贫民百姓能有什么挨得上大事儿呢?!

; X9 j# a l& S6 P0 U2 M- n" T

      这房还是私房,成这奶奶家的了。拆了,翻建成了二层小楼,八十年代初就住自家的小楼儿,真是一件幸福事儿。

( N5 Q* H, Q4 D7 s4 y' J, l

胡同儿里的电线杆子早已经换成水泥的了。电线多了起来,粗的细的,有电线,也有电话线,鸟儿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了也就不来了。

. x ?" V, B) ~8 h

      每日清晨的静寂中开始听到高跟鞋落在水泥地上的哚哚的声音。老人们说,这是私房楼奶奶家的二儿媳妇,长城饭店的经理。身材挺好,披肩卷发,走路扭扭的。小汽车儿在胡同口儿等接她呢,司机是一卷毛儿小伙子。

5 h; _( ^. A% a) F# W# g

      早上接,晚上送,一来二去,小楼里就传出了男女争吵的声音,越吵越烈。私家楼奶奶也不常坐门口儿了,见人也只说孙子的事儿,孙子中学了,赶明儿给送国外念书去。

2 L( s# Y7 Z* a& D' b

终于,小楼分了两半儿,楼上给媳妇儿,楼下给儿子。小楼奶奶回老家去了。

; v0 m6 W5 o( t* ~; C" A$ r

      胡同里从此多了一个门儿,是小楼儿的楼下新开的。

/ u9 ]) j# }# I! [, c: j

     “长城饭店”带着儿子出国了,胡同儿里卷毛儿出出进进,酒商不断地给他送着货。他家的空调,主机在胡同儿里,一年四季的转着。磨刀的喇叭,稀罕的还会响几声儿,是卷毛儿定期给叫来的,磨他们家的菜刀。小楼的楼下再没有人出进,门锁着,有污水从门下流出时,居委会说,他们家的下水管儿又坏了。

- G8 m' C1 ?* y$ y8 {

      胡同儿紧里面儿的大院儿,已经全出租了。开饭店的、开小铺儿的、------,还不断的有人在胡同儿里贴租房启事,也有人遇着就问,有空房出租吗?最牛的是那个做珠宝生意的南方人,让自己的父母也别闲着,开个小伙房,让打工的弟兄们吃了便宜热饭,自己个儿还挣了钱。这下可热闹了,饭点儿一到,这不长的死胡同就让自行车给停满了,那家院门口儿,站着的、蹲着的,一个个捧着饭盒吃的可真香!远近有名儿了,男男女女都来了,边吃边打俏、乱扔垃圾、随地尿尿,------把个小死胡同折腾得无地自容。老街坊有了意见,居委会也来过,没用,打工者的需要,要不是翻建了,房租提高了,没准儿这会儿更热闹!

|0 B# V" l. k

      仅有一家儿是北京人租了北京人的房住,是一路公交的司机,腿坏了,下来了。因养了良种狗狗,得有地方才行。住在这汪洋似的异地口音中,他把自己的两条大狗训练的威风凛凛。为了不吓着老街坊,他用滑动门儿把胡同一拦两截儿,狗儿就在它们自己的圈儿里活动。谁要是不小心碰开了门儿,那狂吠狂窜的劲头儿,得把人吓个半死。都叫他养狗的,他说得也对,在这环境下,我的安全谁管呢?

4 @/ \) {# y. v5 ]: Q

      奥运一开、大庆一过、房屋一改,这景儿都没了,多的是每院儿门口墙上的煤改电的电缆箱、满墙的电缆线,和家家户户为应付撤了炉子而供暖不足新装起来的空调主机。

0 J, G) V" X3 s2 g

      电线杆子又加高了,路灯亮的院儿里夜如白昼。但是,不仅晚上,就是白天家家院门儿都是紧锁的,有的还换了防盗门。胡同口儿开的几家店,开始把不用的东西往胡同里面放,躲开城管的检查。这下儿,不长的小死胡同儿,里面儿清静了,口儿上又开始了。

) P, V1 O9 |' D! z. b

      去年,“长城饭店”回来了,快六十的人了,夏天还穿超短裙,现在可没身材了。见天儿早晚儿用婴儿车推着她的贵妇儿去遛弯儿,这狗狗爱炫耀,有人儿没人儿,一出门儿就叫,叫一路儿,谁都知道她来了。这胡同现在也就这点声儿了。

$ b) N4 P% b8 n

      小死胡同儿不长,虽然门儿都换成新的了,但还是这几个。只是胡同口儿已钉了牌子:此巷不通。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是我们院儿里昨天今天或明天发生的故事!赞!
发表于 2010-1-15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休闲,看看您的文章,写的真细腻。我们家那里原来是一条近百米的胡同,后来不知谁出的主意,从中间给堵上了,变成了死胡同,大棚压小棚的,外地来京淘金的朋友乌秧乌秧的,成了贫民窟。
发表于 2010-1-15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来没感觉给别人的文字写个评语是这么难的事儿!!

. ?; s- Y+ g+ y4 S+ q& z

在这篇文字面前我卡了壳。

% P4 n& J# i$ W+ y

实话,这是我在老北京网上读到的好文字之一。

, B1 P4 W9 v& h. ]

自打我看到她,一直在我心里打转。

5 {5 b* k G7 L7 D; ]9 A

然后每天都来读一遍,然后说不出话,走开!!

7 y- b# ^. o. v( N1 I

----------

" z$ H2 d: i8 L, e/ ?1 v

我为咱们大家的进步而高兴呢!!

; H0 q) p6 L8 x

---------

0 y0 I7 d b! N" N4 i

谢谢路丁先生!!

( V: T. ]) x3 p" j! p

谢谢,鞠躬!!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old81在2010-1-13 15:36:00的发言:
 好文章
$ i+ L8 e2 w) n3 @- i

谢谢您喜欢!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烟濛濛在2010-1-15 14:28:00的发言:
好像是我们院儿里昨天今天或明天发生的故事!赞!
* F! `9 o) ?) W: \

胡同儿、院儿、今天还能在这里生活着也是一种幸运,看着它的昨天、今天、明天,感受着变迁------。

0 f" ^4 o Q( |6 F

谢谢您!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英格格在2010-1-15 17:25:00的发言:
今天休闲,看看您的文章,写的真细腻。我们家那里原来是一条近百米的胡同,后来不知谁出的主意,从中间给堵上了,变成了死胡同,大棚压小棚的,外地来京淘金的朋友乌秧乌秧的,成了贫民窟。
谢谢英格格!现在的胡同儿随着北京的变化已是千疮百孔、狼藉一片。在胡同儿里生活过的和还在胡同儿里生活的老街坊们,只要一走到这熟悉的地方,一准儿会想起过去的日日月月------。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0-1-15 23:07:00的发言:
$ v! ~, U& h r) \7 W5 n

我从来没感觉给别人的文字写个评语是这么难的事儿!!

2 j4 n3 \" P. v

在这篇文字面前我卡了壳。

; k0 O; d X+ t; i

实话,这是我在老北京网上读到的好文字之一。

; W9 `/ k( v K7 o* g% O

自打我看到她,一直在我心里打转。

" ?/ j) c' a) ^

然后每天都来读一遍,然后说不出话,走开!!

- J; S! Q7 P: E b# h

----------

# q" @+ Q2 q9 a. k) i

我为咱们大家的进步而高兴呢!!

" P, d/ S C& f+ ^

---------

( D6 A& M% H2 F6 v3 W& i

谢谢路丁先生!!

; m1 [. b, G4 S, [5 o1 f( c ]

谢谢,鞠躬!!

+ J1 m, U; C4 P0 X2 k

草长版主,您客气了!凭心努力,既抒感也是学习,当继续!

D. k6 i2 I; P2 \" I

谢谢您!

发表于 2010-1-16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10-1-16 11:05:00的发言:
谢谢英格格!现在的胡同儿随着北京的变化已是千疮百孔、狼藉一片。在胡同儿里生活过的和还在胡同儿里生活的老街坊们,只要一走到这熟悉的地方,一准儿会想起过去的日日月月------。
4 x! G! l$ `8 a! Q( \

路丁先生:您的文章写的很好,有感情,生活的积淀,向您学习!

发表于 2010-1-14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丁先生的短文就是北京城千万条胡同变迁的缩写,是以大写意的手法把一段历史活生生的呈现在纸上,画面并不饱满留有余白给人留下畅想的空间,这就是中国画的魅力,先生的手笔恰到好处,非常欣赏!收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了然客在2010-1-14 10:47:00的发言:
路丁先生的短文就是北京城千万条胡同变迁的缩写,是以大写意的手法把一段历史活生生的呈现在纸上,画面并不饱满留有余白给人留下畅想的空间,这就是中国画的魅力,先生的手笔恰到好处,非常欣赏!收之!
4 ?) Z2 u. U/ j/ k

谢谢您的理解!一个画面大而望之,微而收之,从中得以体会。个人填充余白,将是感受一个北京城变化的方方面面。写字时,我满脑子的蓝天、鸽群、白塔、鸽哨,眼前却是胡同的前前后后------;满腔的情情感感,落笔的却是淡淡的语言------。悟感吧,有些非语言可以表述了。

发表于 2010-1-13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10-1-17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仔细看了,顶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0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积雪庐在2010-1-17 17:07:00的发言:
好文!仔细看了,顶一下!
4 R1 m( f, q$ l6 E3 k2 s5 X

谢谢您!我看您的网页了,生活很丰富,真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0 14:32 , Processed in 1.16462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