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04|回复: 8

[转帖]历史如何清算--当年如何"破四旧":以北京地区为例[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9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年如何"破四旧":以北京地区为例

! ]) F- z$ w/ w, i# ]- z+ k


来源: 国家历史(成都) 作者:杜兴

$ a1 u9 k4 e, Z6 y! d

 

. q" Y+ A# s/ s6 x


尽管迄今不过三四十年,但包括“文革”本身在内,许多“文革”时期流行的词汇——它们的身影屡屡出现,但往往讳忌莫深;人们貌似能脱口而出,但对其涵义的理解却含混不清。“破四旧”亦是如此。

$ ]( ]* w6 j- j4 i3 p3 n/ W6 [

( s/ {3 H* s' j6 k! u


1967年,广东高州帅堂中学在“破四旧、立四新”中焚烧“封资修”书籍等物资。资料图片

0 v7 D% E0 a- T( h* b

破四旧的时代背景

, |. o" L4 Z! ~6 @; i% E2 D! g

尽管迄今不过三四十年,但包括“文革”本身在内,许多“文革”时期流行的词汇——它们的身影屡屡出现,但往往讳忌莫深;人们貌似能脱口而出,但对其涵义的理解却含混不清。“破四旧”亦是如此。

6 S& ~2 ~4 \/ h+ ^

“破四旧”的提法,首次出现在1966年6月1日的《人民日报》社论中,这篇名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文章,传达的是“文革”纲领性文件——《五·一六通知》的精神。

3 w4 J, H: I1 R3 u

8月8日,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第一条强调,“资产阶级虽然已经被推翻,但是,他们企图用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来腐蚀群众,征服人心,力求达到他们复辟的目的。无产阶级恰恰相反,必须迎头痛击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切挑战,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

7 {% F: _0 ~: `3 R

移风易俗,本是中共自建立就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之一,但出现在这两个文件里的 “破旧立新”非同以往,逾出文化习俗层面,而是直接与“文革”的目标、实现途径等挂钩。

& e" e; H- a, u5 o u" [: U5 U: N

毛泽东当时的判断是,中共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要彻底改变社会面貌,建设他所憧憬的社会主义,唯有诉诸群众,来一场大革命。

3 n2 `9 z9 z W8 g' v5 ^, z

革命的号召很快得到响应。《五·一六通知》出台后的第13天,5月29日,清华附中预科651班贴出的大字报上,出现了“红卫兵”的署名,意为“毛泽东的红色卫兵”。6月1日之后,其它学校贴的大字报也纷纷以“红卫兵”署名。

) l; _2 C2 I2 q4 x) F, x

“十六条”通过之后的第11天,8月17日晚,北京二中红卫兵的几个头目聚在一起议论,决定采取行动,破除北京市服务行业的“四旧”,为此起草了《最后通牒——向旧世界宣战》。

0 g v5 d- p. z) l' m! r5 \

次日凌晨0时50分,这份首倡“破四旧”的文告起草完毕。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百万人参加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实际上是全面开展“文革”的动员会,后来习惯称之为“八·一八”大会。

- u. ]. o4 h% E) E5 `

会上,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的代表,戴上红卫兵献上的袖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现场直播大会实况,第一次正式向全国人民介绍红卫兵这个“首都大中学生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创建的革命群众组织”。林彪在大会上作了以“打倒”为特色的讲话,号召“我们要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 p; S3 R% d' Y3 x0 z' _

毛泽东的接见和林彪的讲话给红卫兵以极大的鼓励。8月18当天和次日,北京二中的红卫兵印刷、散发了他们的传单。20日,更多的红卫兵走上北京街头,张贴大字报,集会演说,反对“四旧”。22日,新华社发出消息,报道红卫兵“猛烈冲击资产阶级的风俗习惯”。2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好得很!》,“为北京市‘红卫兵’小将们的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欢呼!”

: O0 b1 ?% m/ B

“此举起初并不引人注目。主要是新华社连续作肯定性、歌颂性的报道,由于《人们日报》、《红旗》杂志予以高度评价,除“四旧”不几日就蔓延到上海、天津和全国各大城市。”已故国防大学离休教授、“文革”研究专家王年一在其著作《大动乱的年代》中如此说。

2 R4 n9 L( @* X) o

8月18日的“文革”动员大会召开之后,第一股狂飙运动,就是 “破四旧”。或者可以说,“破四旧”是“文革”开始后的第一个“战役”。之所以如此,在王年一看来,大概是因为北京的红卫兵认为林彪所号召的破‘四旧’既易实行,又易立竿见影,更易显出红卫兵的“威风”。

# A. e, u& q7 q$ W1 F

“年轻人有点荒唐本不足怪,连上帝都会原谅;问题在于上面加以支持和鼓励,以致这股歪风刮遍全国。”王年一认为,“上面的支持和鼓励不是出于荒唐,而是出于发动群众的需要。支持破‘四旧’可以使‘红卫兵’的‘革命造反’精神得到发扬,可以使社会震惊,发动群众的效果远非几篇文章可比”。

% a9 K2 d6 D+ L$ j


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8月22日,公安部转发给毛泽东和中央的报告《严禁出动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其中规定“不准以任何借口,出动警察干涉、镇压革命学生运动”,“重申警察一律不得进入学校”,“重申除了确有证据的杀人、放火、放毒、破坏、盗窃国家机密等现行反革命分子,应当依法处理外,运动中一律不逮捕人”。

, B. r% }8 [" Q- |# z7 Q% J6 M

很快,“破四旧”就从思想文化批判,从改商店、街道、工厂、学校的名称,放大并简化为“破除”一切物化形态的“封资修”,一切物化形态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各地红卫兵竞相抄、砸、烧……

4 q/ A% P' ~# l" u# u

9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用文斗,不用武斗》。迅速升级的严重暴力行为在9月初开始受到抑制,下旬,全国性的“破四旧”运动逐渐平息。但此后直至“文革”结束,各地仍有“破四旧”的提法和行为。造成的财产、文物的损毁,至今无法全面精确地统计,更难以计算的,是隐形的损毁。

. }( _* H7 V( p+ S0 `

[转帖]历史如何清算--当年如何"破四旧":以北京地区为例

[转帖]历史如何清算--当年如何"破四旧":以北京地区为例
1966年8月23日,闻名遐迩的北京东安市场被革命群众改名为“东风市场”
如何“破四旧”——以北京为例

! ~* N' [ F! J# z4 l( k

改名:8月24日,首都红卫兵组织了40万人的大会,将苏联驻华大使馆前的“扬威路”,改名为“反修路“。北京协和医院改名为“反帝医院”,北京“全聚德”改名为“北京烤鸭店”。不只是“改名”,还包括:剪长发,剪长辫子,剪烫过的头发,剪小裤脚管,剪漂亮的裙子,改警服。

% G& N: \. U+ n4 y$ A, x

烧戏装、道具:8月23日,北京市一些红卫兵将市文化局集中收存的戏装、道具,堆积到国子监(孔庙)大院中心,纵火焚烧。

) Q: }9 U0 r. s, `0 j

打人:1966年8、9月,北京市打死1000多人。其中最为骇人听闻的是大兴县。自8月27日至9月1日,大兴县的13个公社、48个大队,先后杀害“四类分子”及其家属325人。最大的80岁,最小的仅38天,有22户被杀绝。

1 T& Y5 p6 [2 H/ j4 X& D: s( m+ U

砸文物:8月23日,北京体育学院“八·一八”红卫兵、教职工和家属273人,到颐和园佛香阁砸碎了佛像。几天之内圣安寺、昌平汉城遗址、延寿寺铜佛被毁殆尽。北京市1958年第一次文物普查中保存下来的6,843处文物古迹中,有4,922处在文革期间被毁,大多数毁于1966年8-9月即破四旧期间。另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仅从各个炼铜厂就抢救出各类金属文物117吨,从造纸厂抢救出图书数据320多万吨,古旧图书235.7万册,其它各类杂项文物53.8万件。

" e2 G: J' O+ ^& ^


打击爱国民主人士和摧残民主党派:除民主建国会外,民主党派在京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约有100人先后被红卫兵斗争或抄家,占总数的36.5%。全国工商联8月24日下午有13人被斗。8月23日夜到24日晨,个别红卫兵散发到各民主党派的《最后通牒》,限令72小时内解散并登报声明。从8月25日起,各民主党派机关停止办公,贴出了内容大致如下的《通告》:我们坚决接受红卫兵的意见,自即日起停止办公,报请中央处理。

3 k. v2 k7 Z; O8 e3 ~0 q/ z

抄家:所谓“牛鬼蛇神”,普遍遭到打骂、凌辱和抄家。1966年8、9月,北京被轰回原籍的85198人,被抄家的33695户。各地抄出的财物,大量的是生活用品,有家具、衣服、被褥、化妆品、鞋袜、毛巾、电视机、钢琴、手风琴等等。一般存放在公共场合,堆积如山,后来廉价处理。一堆堆图书被七手八脚地投入冲天的烈火中,不管是莎士比亚还是托尔斯泰的名著,也不管是司马迁还是王实甫的传世之作,都在滚滚的浓烟中化为灰烬。
“破四旧”展览记

# Q" j8 r7 S8 b8 c0 ]+ N1 G

1966年10月的一个下午,丁大华突然接到命令:啥都别干了,准备行李,去北京!那一年他27岁,是解放军第66军驻天津某部宣传干事。抵京后,被送到北京展览馆。

8 F2 M. F4 f& h: L+ @/ t

张国义和高玉森也来了。他俩当时均为18岁,在汇文中学念书,一个班,“老在一块玩”,一个多月前,又一并加入了红卫兵。

% K' h, ?1 B3 j

不止是他们,200多个来自解放军、北京各院校红卫兵组织、公安部及市公安局、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 “骨干”,也陆续来展览馆报到。新的“革命工作”,是筹办一场大型展览。

~3 E7 M6 l* ?$ F/ A: ?+ X

展览的名称,丁大华回忆,最初叫“首都红卫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抄家战果展览会”,“抄家”,是“破四旧”的方式之一。而张国义和高玉森却记得,筹办时的名称是“首都红卫兵革命造反成果展览会”,展览“破四旧”的东西。

, ?+ s: {4 p& L# z( d- o) [4 K

筹办

. H5 K" ~8 l9 |& \7 N+ R8 F+ z

此时,北京的 “破四旧”运动已经接近尾声。但筹办展览,必先调查研究“辉煌战果”。展览会的牵头单位是“林彪办公室”,丁大华等人身穿军装,配有军车,随意出入各个“抄家”仓库。

; c# y! }' m, }4 c1 R' ]* y9 | X3 f

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在中国文联,丁大华看到大量古籍线装书和文物古董,以及所谓“封资修”的私人用品,封条上贴着冯友兰、翦伯赞、尚钺等人的名字;尚钺收藏使用的几十把扇子,也成了“修正主义罪证”;从田汉、老舍、萧军、骆宾基、端木蕻良等著名作家里,以及马连良、荀慧生、白芸生等著名京剧演员家里,也抄出成堆的字画和艺术品。

4 \% {: T4 k" i ~

有一天,张国义在街上走,突然被一个老太太拦着,交给他一个瓷罐:你拿走吧。“因为我胳膊上戴着红卫兵袖章。”张国义说,“当时觉得,这个人还真主动。现在想来,她可能是害怕。”

) W6 `# J& ]; w& \- H& l

事实上,在筹备展览的过程中,丁大华们发现,不少所谓的“抄家”大案要案是捕风捉影。有一项“战果”是,参与杀害李大钊的一名凶手被揭发并抄了家。赶过去一看,所谓的证据,只是有“造反派”听说某人解放前曾在北京第一监狱当过伪警察。“但我粗略估算,李大钊遇难时此人只有七、八岁,他怎么可能在监狱工作?”丁大华说。

?; I- R' s5 i

筹备工作中的一项,是观看“破四旧”的原始记录片。丁大华记得,画面几乎都是红卫兵直接破门而入,任意翻找,屋主小心翼翼地站在角落。“连续看了一个星期,千篇一律,看得人头昏脑涨的。”

9 J) ^: ~8 r; p4 H( X

在“抄家”的高潮中,北京也发生了几起“反抗”事件。崇文区揽杆市的一个市民,用菜刀砍伤了来抄家并暴力批斗他和家人的红卫兵。这个市民是丁大华一个朋友的父亲。

" \* _7 M% y' P' i

展览

( Y- N: P2 u) A- c @

经过8个多月的漫长筹办,1967年6月2日,“首都红卫兵革命造反展览会”才开幕。展览名称里,将“成果”两个字抹掉了。张国义和高玉森回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刚开始说‘成果’,大家主要关注破四旧抄来的物品,后来说,这造反要讲什么政治意义,做了很大的调整”。

4 v7 j7 f8 a1 O( {) b. l+ c# d( h

北京大学教授印红标的研究印证了张、高两个人的说法。印红标调查发现:1966年就开始筹备的红卫兵破四旧展览会,后来因为造反派的兴起而被搁置,到1967年6月开幕时索性改为革命造反展览会,以造反派斗争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司令部”为主线。

- {* |+ v+ Q! }( J4 w% K3 t, Q

首都大专院校红代会、首都中等学校红代会1967年主办的《首都红卫兵革命造反展览会》一书,清晰地介绍了四个展馆的主题,分别是:第一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万岁;第二馆,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第三馆,横扫社会上的牛鬼蛇神;第四馆,伟大的红卫兵运动震动了全世界。

! F. K+ F# d6 B5 o ~ Q7 s2 J' m

聂元梓等人所写的那张大字报,毛主席的《我的第一张大字报》,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和《海端罢官》的材料,介绍清华附中等大中院校红卫兵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文字……都放在展厅的显著位置。

* U7 I% |) `8 M& a/ {, S

“这些司空见惯的泛泛宣传并没有什么新鲜内容,也引不起观众多大兴趣,展览会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第三馆。”丁大华回忆说。

# n- U/ }: P) d* z7 ?1 x

而第三馆,展出的恰好是“破四旧”的成果。

- B7 m6 `( ^- f% Y' ^/ K8 n- [

第一部分,介绍的是“大破剥削阶级‘四旧’大立无产阶级‘四新’”。《首都红卫兵革命造反展览会》称,“在英雄的红八月里,首都红卫兵高举革命造反大旗,天不怕,地不怕,向旧世界猛烈开火……砸烂旧招牌,大改旧路名,铲除封建迷信,横扫妖风邪气,在苏修使馆前大造修正主义的反,和山东曲阜革命群众一起火烧‘孔家店’,把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把毛泽东思想传播到每个角落,大立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北京城里尽朝晖。”

: w% }6 f* H* D m. Z* b4 L

“在苏修使馆前大造修正主义的反”,指的是“改名”浪潮。红卫兵认为“北京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大街上怎能容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留下的臭名字!”于是倡议把苏联大使馆门前的“扬威路”改为“反修路”,把 “东交民巷”改为“反帝路”, “王府井百货大楼”的“王府井”三个字被革除,“东安市场”被改为“东风市场”。一些红卫兵还更改了自己学校的名称,如清华附中改为”红卫兵战校“。

1 Y- v' U2 `' l: T4 }' y& {& B

第二部分介绍,首都红卫兵在大破“四旧”的基础上,“乘胜前进,从各个阴暗角落,揪出时刻妄想变天的牛鬼蛇神,阶级敌人贼心不死,磨刀霍霍。他们把地契、反动证件当成‘命根子’……首都红卫兵……摧毁进行间谍活动的反动修女会,揪出一批反革命分子和反革命资本家,缴获大量武器及发动罪证……”

7 Z) r! b0 }7 z# P7 I

展览的《首都红卫兵横扫牛鬼蛇神主要缴获品统计》表(据1966年8月至10月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战果”包括枪支268支;弹药11,056发;凶器19,676件;地契、变天帐41,294件;反动旗子1,048面;反动日记、诗文6,820本(篇);反动证章、证件14,398件;反动官服902件;黄金103,131两;白银345,212两;现金55,459,919元;文物、玉器613,618件。

! j5 @ u# _8 P

展览印制了门票,免费派发到各个单位和学校。一直持续到1968年底才结束。

6 g) i) a- @4 N, G0 j

余音

* R5 z+ Z7 J# a

离开展览馆时,张国义拿走了一张长达两米的纸条。这个纸条本来是贴在毛主席画像下的,“上面写了毛笔字,我喜欢书法嘛,就留下来了。”

7 o: @$ z# }- y* g! ^1 j

“撤展之后,枪支被公安部门处理了,珠宝黄金之类的送交金融部门,古董文物送博物馆,各有归属。而地契、大字报、红旗等物品,至今堆在午门的一个仓库里”。丁大华介绍,

" u5 z/ R4 }; v2 }

“破四旧,现在想起来,那是非常可惜的。”张国义说,“有人说过,红卫兵破四旧对国家带来的损失,不亚于八国联军烧毁圆明园,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夸大了,但后来想,确实是那么回事。为什么呢,八国联军烧圆明园那只是一个点,红卫兵破四旧,毁的是一个面。全国上下,书画,雕塑,建筑,艺术品等等。”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9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八国联军还能折腾。
发表于 2010-1-9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0-1-9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堪比“焚书坑儒”。
发表于 2010-1-9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悲
发表于 2010-1-9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C8 A& R# n" N" S7 G

 

& ]( X) t6 f( ?6 P4 g! n4 N

改名反帝路

) W5 J/ O# ~7 Q+ J# j* t( E* {


- I0 H. m d! ?, U

 

* l+ |/ r; K( H# W- m

 砸清华园

; d ^9 G( D2 V h


# d$ S: C; H5 _5 H: \0 `' n

 

. |9 w& p# e- R: {8 q

文革时的故宫

6 V( v0 N5 y$ A* t! c9 }


发表于 2010-1-9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武门上那破字写的,还有脸往那贴。
发表于 2010-1-10 0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想请教 这类行为算反人类罪么?

发表于 2010-1-10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革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命,八国联军日本鬼子没做到的,一个文革全做到了。

) {1 t2 w2 B* r5 ?

远的秦皇焚书坑儒,近的纳粹的暴行,有过之而无不及。

3 W# J8 d: M4 }" y

文革使中国人抛弃了传统美德,做人的基本原则。中国人变坏了。

6 Y/ |* z% N. z0 d3 A

向钱看的今日,大部分中国人的心已变成黑色。

. v) _ b) R J7 X& p$ y3 G2 j) b

现在对北京城的继续破坏就是文革余毒的继续发作。

% {! g7 _ R6 Z) [9 s( C6 o

看你我中国人怎么回头,怎么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6 22:53 , Processed in 1.25653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