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15|回复: 34

京城瑣憶(一)日據時代的烙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23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h- o& k; }' Z W$ n) u4 m. r2 F2 Y8 t

京城瑣憶

& X1 D' @4 R, }0 b" p5 `' @* R' S4 S" @4 X3 m9 |3 H* y5 ^, `

 

& I/ _6 Z: ?- Y* \" k$ I3 V8 \ / }0 Q5 L' s. U1 [0 e- |0 @

生于斯長於斯﹐雖然闊別多年﹐但是對於這座城市﹐仍有很多清晰的記憶碎片﹐深埋在心中的某個角落。

! }& I* U M9 F: g% R) A( e; s' k8 U. Q3 t& S1 ]

 

' y- n# \% P4 J7 T6 K/ P n( H; j9 K7 |4 k1 v8 N

長期在老北京網白看了諸多的精彩文字﹐再不做點貢獻實屬白眼兒狼了。打算陆续奉上幾片破磚爛瓦﹐權當拋磚引玉﹐同时作為對老北京網的感恩。



# a; a, e: Z' x $ e) W1 W, e, N/ v1 v

 

* j, `) v6 e+ d3 s ! y- L; k+ z$ g+ A

京城瑣憶(一)日據時代的烙印

, z& w2 Y% j8 v7 _7 T3 [3 b+ J9 D; ?7 p: t% @+ c# u' [- b

 

8 D9 C. x9 h& u! y7 m6 G# u! p% x/ ~8 G: m* ~

今年年初﹐讀到龍應台的《大江大海+ C4 f7 Z/ _8 C: Q' L 1949》﹐其中多處提及了台灣的日據時代。眼中看的是台灣的日據時代﹐心中卻浮現出了這樣的畫面﹕

! N1 o; R% C2 Q" M3 U$ `9 z 5 S# `" i* S+ i0 J) f( M$ {' @

 

0 k Y! H; f9 ?5 H+ D( P 0 p. M4 @- F% J+ D

90年代的北京城﹐雪後

+ ^4 A# P! P N; w( y, f: K/ D & {( S2 }1 _+ G& f& ?0 T

 

, |: ?6 U6 g' { p3 ~, }/ y+ k 7 u0 j0 v" W& Q8 ~

瑞雪中的京城多么美好﹐隨處都可以被鏡頭攝入﹐成為供人欣賞的佳作。或者放到報紙上﹐加上個《京城普降瑞雪》的標題,彰显如此盛世就连老天爷都来捧场。但雪後的北京就詩情畫意全无﹐童話世界不見了﹐所有被洁净的白雪覆蓋的事物又慢慢露出其原本的面目。由於反差強烈﹐反而覺得比平日更刺眼些。

a, m( D) t2 o; n$ n! Z& n+ ]8 Y. m% Q; B; w9 Q$ O0 d8 K

 

$ j Y5 m" k& G1 _( u- c: Y ) k9 e q3 B$ x$ u; P" r

我在地安門外的13路車站等車﹐眼看著不斷的車流將白雪軋成黑雪﹐再轧成黑泥。看厭了也不見車來﹐便轉過身去往後看。後面一排臨街的平房﹐地勢頗高﹐都座落在高台上。正對著車站的是一個公共廁所﹐得益於冬日嚴寒的壓制﹐所以沒那麼異香襲人。公廁前的幾級台階經往來如廁眾人的踐踏﹐上面的雪有些地方已經沒有了﹐有些地方反而被踩得更結實。上下需要格外留神些﹐否則摔倒只能怪自己命太苦﹐不能怪政府。

. K! {1 S! @+ ]) `" `; F1 F0 g; e; k: E; I: r

 

9 w) S- @: W& U8 L0 R8 ] 5 w6 T& }8 x1 Z D% z9 G

險相出現了﹐一位看起來八十多的老爺子拄著拐杖從廁所里出來﹐腿腳很不利索﹐又要在這泥濘的台階上尋找落腳點。所有目睹這一幕的等車人仿彿同時屏住了呼吸﹐好安静。那一刻如同被定格的畫面﹐馬路上嘈雜的車聲都聽不到了。我已經準備要上前攙一把。但是有人動作更快﹐已經向老爺子伸出手去。這是位年约七十多岁的老人﹐就在台階下面﹐應該是正要去上廁所的。看起來一副和老爺子很熟稔的樣子﹐可能是鄰居吧。

9 A4 A# ]$ c5 S5 Q! y! v$ W0 M ]$ l. R: @; d0 ~

 

9 z# T& C# j& W0 J/ b . b2 o* T! f3 P

險象環生的老爺子卻偏偏拒絕了這一好意﹐頗為大將風范的一擺手﹐嘴裡飘出了一句﹕“ l* Z' x3 c( _- [ Da –Yi-Jiao-Bu”。就继续在众目睽睽之下,艰难地寻找着步履的平衡,直到安然走下台阶。

4 ]! c# f! S9 n2 F+ i$ H1 N( `7 e! Y, n, Z

 

2 R9 N# n+ N' r/ v$ k) \; j% O3 J 6 a" M" A1 [& a- e, @

算是等车过程中的小插曲,方才一起为老爷子担心的众人都松了口气,继续该干嘛干嘛。只有我还在那边目瞪口呆,半天缓不过劲来。那句话,肯定周围的人都听到了。但是属于有听没有到,一般人没有人知道那是一句什么话,听不懂的按照常识都算到方言里面去。生活在北京,听到南腔北调的方言并不稀奇。所以不会有人在意。

2 u- J. ^& n0 \, J2 Y 3 C- ]4 M6 N4 | ?$ q* n3 f

 

$ d, ]- d* {4 E; y% b8 b! d # X* n" O4 @+ z

但是我真的很在意,因为我听懂了那是一句什么话。那是日语,没关系的意思。在场的恐怕只有三个人知道这句话的意思,讲话的老爷子,欲助一臂之力的老人,还有作为旁观者的我。

# ?3 Q0 E* {5 |% R! d) B. z9 C- ^+ Y

 

5 _1 m* @: w/ p' | ' j9 d! X# k% l+ N1 g8 n

那一刻我的惊愕,不亚于挨了一个雷劈。我试图论证自己听错了,顺着那句话的发音,找相似的北京话。一句也没有,而老人家明显就住在附近,所以也绝不可能是讲方言的外地老者。我是多么希望自己听错了,或者老人当时讲句“没事儿”多好。但事实就是事实,即使我不想面对。那个倔犟的自尊极强的北京老人,讲那句日语时是那样的自然,和他平日里讲任何一句京味十足的北京话是一样的自然。我的错愕也正是来自于目睹如此的自然。

9 q% r9 P/ ` W2 H 1 l8 w( f9 K1 V/ ~

 

, B6 V8 r0 z% W# Y4 O 7 e% `$ H( j2 K

 

: [ C# r& }8 g2 r- E& W3 K% n ' |" c H, [8 X% ~

我生的也晚,不可能赶上19371945的日本占领时代。却没想到短短的八年时间早就过去了,但是在半个世纪以后还会有那个时代的印记。那个时代上学的少年,纯净的白纸一张,就这样被染上了墨渍。随着时光的推移,虽然会越来越淡,但还是有痕迹在。我们如果好奇的去问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家,会发现很多人都会讲或多或少的日语。这是日本殖民教育的结果,他们的铁蹄伸到哪里,就开始教哪里的儿童讲他们的语言。1895年以后的台湾,满洲国时期的东北,1937年以后的中国各大城市。

& K' e6 i" i+ l I$ S$ c 5 _! S' B* h/ }. C( [5 w8 y% I2 q

 

! i. B& I9 F n; d& y ) l# H' w( T5 ]9 d8 j% {+ }

我有时候会接触一些台湾的老人家,他们讲台语我一句不懂,但是我可以和他们充分的交流,靠的是日语。这种便利却一点也不令我觉得庆幸,实在是很苦涩。会让我自然而然的想起我们民族不堪回首的那段岁月。

& w" X# \- f4 ?$ V' F) E 9 w$ s, K( F' _4 V) P" i, S `

 

F O& W- A3 e+ R y4 I, r. h 4 A; O8 B/ {- b8 X. |$ o I3 |

我喜欢老舍的《四世同堂》,它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后人能体会当年的北京人是如何度日如年,实在是可以起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那枚苦胆的作用。全国的日语专业实在是应该将其作为必读书的。

2 B4 U3 U& i1 _* \7 E1 I % X6 |" F0 d5 I- E- F

 

* N* z' y5 H3 A0 h) s/ ~, Z2 F6 @ / e$ k& y; @3 z) v9 j7 Y

这段回忆其实是我不愿想起的,如果不是因为一些外部因缘的刺激,最好让它永远尘封,甚至忘掉。

0 X9 Z0 b x! x# U: }- k ) c5 j( S+ Q* u; U$ y, X

 

6 |0 ^3 t1 G( w' J ! b/ |9 z' |; l. W9 r8 K

1949年以后的京城,政权更迭。红色时代的京城和日据时代的京城的唯一共同点就是同样的名字,都叫北京。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长远的影响,当年的八年殖民史还能有着几十年的印痕,更不用提我们长达六十年的红色政权了。对后世是什么影响我在此没必要评说,毕竟我们就生活在这影响中,自己用心体会就好。

) U& j3 S( o% K: }0 l5 k 5 i, @ @' c- T& i9 Z

 

( ]7 L5 [: i8 P: M5 t0 h8 p# I0 ^ * K1 ? u$ ] X R# t2 s3 S% O. X/ P

 

7 m8 g7 s7 H. J1 U * a, q6 S0 i; |; Z# C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精理由

; L( M( ^. v* t; l, B2 G

1:思索笼罩下的文字。

^. P/ ?+ v z. N k

2:真实情感统御下的文字。

( z7 S/ S9 \2 E

--------------------------------

8 D$ d/ M8 u2 k( I8 A, N; D

建议小贴士:繁简文字不协调,为使更多网友学习,楼主是否可以统一一下,建议使用简体。

/ E1 r( m5 l& i" [

欢迎您来,握手!!

发表于 2010-6-24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楼主致以真诚的敬意!!!  当今,像您一样有着深厚民族情感的人不多了。
发表于 2010-6-27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凑一个相关花絮:新凤霞著书,说是文革时期,与溥仪同在政协劳动改造,工宣队强迫大家高唱样板戏《红灯记》“提篮小卖拾煤渣”那一段,然后捉弄溥仪,叫他独唱。所谓南郭先生合奏尚可,独奏露馅,溥仪不会唱词,居然唱得是“提着白菜七赤喀嚓”。工宣队大声训斥溥仪,叫他立正,叫他高声,最后挤兑得溥仪冒出一句:“哈伊”。
发表于 2010-6-27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还从来没在日常生活里听到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0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i( |' B) \; Q4 H' Q- F( }* D+ } * D( B4 @/ b& A4 o4 h6 h

毕竟是七十多年前,时隔久远,有过亲身经历的老人多已作古,健在的恐怕也不会上网来写一写。再加上又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我们这个民族固有的牢记光荣淡忘耻辱的特性。所以那个年代好像不存在一样,很少有相关的回忆资料。

3 q' d. N5 y) |# o0 G' p 6 J; q) J$ v* z$ \9 N

 

% J# ^2 @" v( A g . a( f# t* ~* z

我对于那个时代的印象,多半来自电视剧《四世同堂》。除此之外,我真想更多知道一些。希望有相关资料的达人能赐教。

) T. C% B& n$ ^9 N 2 \9 K- Z0 v) Z2 ~$ n# z' H" |

 

K7 u0 r9 O! g& ^ 6 K6 [0 i8 z% ]% j' P7 I) \

记得祖母曾讲过那个时候只能吃“共和面”的往事。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吃共和面的年月和解放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哪个更悲惨些?

( Z; l( \' i, B1 s 5 q0 F4 M( p5 f

 

2 \+ K" I+ ?) w8 N9 L- Q+ h; b: j9 Z. H/ ?% f

曾听台湾人不无遗憾的讲,台湾最好的人是经过日据时代的那些老人家。我所接触过的那些老人家确实很好,本分、善良、真诚、对人彬彬有礼,和他们在一起会自然而然的有如同面对自己祖父母的亲切。光复后长大的台湾人是比较有民国特色的,对人依然客客气气,喜欢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动动脑筋,拨开一层层溢美之词的烟雾才能知道他们到底想说什么。这是1949年,200万民国精英、人渣等社会各阶层人员突然掺入600万思想单一的本土台湾人的结果。社会结构骤然复杂化,人的思想也变得复杂起来。

B M9 \6 m* l) z$ |* `0 T; [. Y/ A, W% P

 

6 \, i/ u/ }. z3 B 8 c% _- }) g1 z l4 J# j! V2 c) s

乍听到还有人那么怀念日据时代的说法,我是相当的诧异。可是某些史实却又清晰的告诉我,我们这个民族,自己人对自己人的残忍,有时候要甚于异族对我们的暴虐。台湾有光复后的二二八,杀掉大批的台湾本省精英,这一事件一直影响到了台湾今日的乱局。内蒙古有文革中的“内人党”惨案,把蒙古族的精英杀得差不多了。所以到现在内蒙古是完全依附于中央,绝对出现不了蒙独这样的事情。

8 K2 Z! z5 c- E0 ]/ b4 S/ W ' O. m6 v9 x4 Y; k: g/ P0 x( S& N

 

- n% k O8 M8 i- m; R* |2 L* V; X3 P" R5 [% c+ C/ {

天地之间有杆秤,这杆秤是老百姓。在抵御外悔的过程中,百姓是倾全力支持自己的军队。但历史上偶尔也有的不和谐的乐章,日俄战争时,东北某地的父老乡亲是荷箪壶浆的慰劳日军,亲切地称之为“明朝大将军”。1944年,被河南民众列入四害(水、旱、蝗、汤)之一的汤恩伯被日军打败的时候,河南民众不但送粮食给日军,还武装起来痛打落水狗,连打带杀的瓦解了汤部5万国军。

0 @+ M. r. n/ }/ e* s5 P/ v 7 e; N: M- \, y2 X" Q

 

5 q# ^ e+ i. q 2 v) C: @, e/ g" J

真的很无奈。当百姓宁可接受异族统治,也不要我们自己人的时候。就可知我们自己人究竟对百姓做了什么。不要偏颇的职责百姓愚昧,不晓民族大义。老百姓更清楚自己的生命与尊严,更会选择他们该怎么做。

7 `$ ~0 L3 Z7 f4 U$ T- N' K9 C : C$ W) [7 q% g+ t1 ~1 M. T% v; |

 

9 ~, |" S$ \6 x3 ~* h ^/ O( d 0 s4 Q! ?1 h( ]2 t. u& y

再回到老北京这个话题上来,日据时代到底是不是北京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是我一直想搞清楚的。日据时代曾对北京有给城市规划,在玉泉路、五棵松一带,建设新的北京城,并着手进行了不少的市政建设。解放后的梁陈方案就有依靠这些已有建设继续发展的思路。现在回想起来,是个人都知道这个方案是好的,只可惜夭折了。

N( ~& H* ]! r9 _2 f; L " x8 Z8 _6 L ?1 Z P5 j

 

- P( E+ X% `: o2 e. n% i ) W0 ~* E! V# _: |0 p( j

历史的尴尬:假如北京城头还飘荡着膏药旗的话,北京古城一定还会是完好的;当红色旗帜高高飘扬的时候,北京城没了…….

发表于 2010-7-6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琉璃阁在2010-7-5 17:56:00的发言:
9 H( [) W# j8 J# U# m

由于我质疑了美化日本侵华战争的帖子而得到这么多精英的拍砖,我很欣慰。

6 @$ J( e3 q; ], R* V

 

2 g0 k5 ?; {5 _3 h# q' Y6 B- z

此贴我只回复至此。

2 y! p L" d6 c/ E, c# c7 Q& U

    我特想给您讲个真事儿。

' p, k8 k: ~* r7 f0 t7 \

    我们家街上一街坊,四十多岁,干什么职业不知道,无冬历夏总爱戴个宽沿儿礼帽透着学问,爱抬杠,到了逮谁跟谁抬的地步。

g S4 N5 [6 p9 b. W0 T% [

    某一天,这主瞧见别人遛狗,狗呢,很漂亮。绳子呢有些旧派且并非国产,大约是个日本美国之类外国货。别人夸狗,这爷们觉着也该说两句,不说两句透着自己不存在不是?于是说了。说可是说,狗狗的事儿他一点不懂,那只好从狗绳儿上想主意呀!

+ j1 H, P1 i! E K$ ~# f' K

    于是这主儿捻着狗绳儿念秧,甚至跑到派出所门口念叨,说是发现了一小撮人里通外国的新证据。

6 o9 D7 z; m, M9 W; x& @6 E( h

    派出所里的人呢那么多正事儿还干不完呢,谁有工夫搭理他呀,不软不硬一句话给撅出来了。

4 p/ e7 P7 |/ u- t8 U+ B3 M& |

    大爷窝着口气呢,又凑到夸狗人们的跟前儿,哐哐一顿自家的“高见”往外撩,大伙儿开始都没当个事儿,遛弯儿扯闲篇儿,咸的淡的客气客气就得了——善良的人们大都这样想。

0 k5 Q8 L2 D4 r

    这主儿呢,被人臊着觉着脸没处搁,声音越来越高,嗓门越来越大,甚至到了搅和的程度。

7 i$ ]) E! z. |* }! m) Y+ b

    有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不爱听了,上来给了这主儿一脚,这人扯住小伙子跟人家讲理。他哪儿有什么理呀,蒂根儿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存在拔拔奘罢了,只好胡搅蛮缠耍大赤包。大伙儿都挺乐呵的且都有孩子,谁有工夫掰开揉碎给你讲啊,这位爷开始闭嘴给你玩儿悲壮,好像含了多大一肚子委屈,实际上哪有什么委屈——除了最初争竞为了表示自己存在的那么一小点私心之外,真说不出来个子丑寅卯一二三,他不闭嘴开牙就吐稻草总不合窑性且有失了身份的大泥坑等着。

9 U% T2 M. C& o) a9 x

    从远处看,这位爷的嘴巴和眼睛都闭上了,实际上呢,嘴闭上了是因为心里没货不得不闭,眼睛可还眯着缝儿呢,手底下暗自使劲扯着人家的狗绳儿不松手。

8 b5 F* C. _" J

    为此,挨了几个脆的。

1 O" {! v5 W. }/ O5 D

    这位爷撒了手,长出了一口气,掸掸灰土吹着口哨走开,到胡同口回头小声嘀咕:嗯~~,不错,打我的全是胡同里有名有姓的主儿,真好,生活真美好啊!!

发表于 2010-7-6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enovo在2010-7-6 6:11:00的发言:
! X" a4 }8 B# h! v

嚯,彼得森开始讨论公民了,哈哈。话题跑得远了吧

, N& k1 P8 U, l7 _, E' }; k4 f5 E4 B

不想讨论公民,只是想说说我们的今天和被不少人遗忘了的昨天.

发表于 2010-7-6 0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嚯,彼得森开始讨论公民了,哈哈。话题跑得远了吧

发表于 2010-7-6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一阵子了,终于找到缘由了,哈哈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9&Id=63845张巍成了人民警察了。版主的绝对算得上一流的编辑了。

) i2 L. B& P" O$ r9 V

鹰飞兄做得对,对于这种假借爱国来捣乱的人就应该骂,真爱国让他到抗日版去,少在咱们这里鼓噪。

发表于 2010-7-6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英格格在2010-7-6 17:32:00的发言:
请问先生:您是属于天真还是不天真的主人公?
0 \8 ], d9 d/ k4 n1 Z

 

/ F$ O ~* c0 J" ~% W1 z N

回复英格格:通过我的回帖或许您大致能判断出我属于前者或是后者,或者是其他.

$ t# K8 C0 K& Y

 

% I! O! R: ?/ W v% B& K4 Z2 Z% t8 o

看看您的判断力.

发表于 2010-7-6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琉璃阁在2010-7-5 17:56:00的发言:
4 b9 j, f ]) D; s8 P4 a7 Z

由于我质疑了美化日本侵华战争的帖子而得到这么多精英的拍砖,我很欣慰。

6 |/ q" L/ k5 D; T& J! F8 O

 

% m- k" y+ G" L- ~. p0 Y

此贴我只回复至此。

5 c2 t! w+ I& U9 {( n+ q8 E

您还真的较真,文章指不定是那淘换来的呢?

发表于 2010-7-6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先生:您是属于天真还是不天真的主人公?
发表于 2010-7-6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彼得森在2010-7-5 18:13:00的发言:
7 k8 I% K' |3 i* `: e

不少人天真地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公,其实主人公即"屁民"!把北京市内的众多居民迁到郊区宣武崇文区域合并把好好的一座古城毁成现在这个样子,都是主人公们全体投票的结果吗?显然那是公仆们的决定!

p2 T5 L/ I; T6 j$ \, H

 

# ?$ \5 y& o7 i i9 K0 ^" r

现在的"屁民"生存环境比以前好得很多吗?

; K+ Y$ F* }% _& T" d: H

请问先生:您是属于天真还是不天真的主人公?

, [; m3 b O* ~! U. e

发表于 2010-7-6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0-7-6 16:43:00的发言:
' O& a# y/ M5 a3 D( v7 S/ N* @

    我特想给您讲个真事儿。

1 u; J! A: `3 B* m

    我们家街上一街坊,四十多岁,干什么职业不知道,无冬历夏总爱戴个宽沿儿礼帽透着学问,爱抬杠,到了逮谁跟谁抬的地步。

+ o6 w3 S$ K: _; t) O

    某一天,这主瞧见别人遛狗,狗呢,很漂亮。绳子呢有些旧派且并非国产,大约是个日本美国之类外国货。别人夸狗,这爷们觉着也该说两句,不说两句透着自己不存在不是?于是说了。说可是说,狗狗的事儿他一点不懂,那只好从狗绳儿上想主意呀!

0 ?5 c: d! k5 V/ X5 \0 M4 K) q

    于是这主儿捻着狗绳儿念秧,甚至跑到派出所门口念叨,说是发现了一小撮人里通外国的新证据。

; m% `9 R" _) u/ ]/ ]- i+ t

    派出所里的人呢那么多正事儿还干不完呢,谁有工夫搭理他呀,不软不硬一句话给撅出来了。

- C8 T9 s S6 W4 c/ }% N

    大爷窝着口气呢,又凑到夸狗人们的跟前儿,哐哐一顿自家的“高见”往外撩,大伙儿开始都没当个事儿,遛弯儿扯闲篇儿,咸的淡的客气客气就得了——善良的人们大都这样想。

6 L6 P; C2 w w" ~% l3 o

    这主儿呢,被人臊着觉着脸没处搁,声音越来越高,嗓门越来越大,甚至到了搅和的程度。

. Z9 A/ R3 T# p5 `

    有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不爱听了,上来给了这主儿一脚,这人扯住小伙子跟人家讲理。他哪儿有什么理呀,蒂根儿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存在拔拔奘罢了,只好胡搅蛮缠耍大赤包。大伙儿都挺乐呵的且都有孩子,谁有工夫掰开揉碎给你讲啊,这位爷开始闭嘴给你玩儿悲壮,好像含了多大一肚子委屈,实际上哪有什么委屈——除了最初争竞为了表示自己存在的那么一小点私心之外,真说不出来个子丑寅卯一二三,他不闭嘴开牙就吐稻草总不合窑性且有失了身份的大泥坑等着。

6 X8 J7 N1 ]+ _8 e6 [. V$ ^

    从远处看,这位爷的嘴巴和眼睛都闭上了,实际上呢,嘴闭上了是因为心里没货不得不闭,眼睛可还眯着缝儿呢,手底下暗自使劲扯着人家的狗绳儿不松手。

$ H `8 [8 M' x1 |; N

    为此,挨了几个脆的。

$ g6 t0 g% \. x( l

    这位爷撒了手,长出了一口气,掸掸灰土吹着口哨走开,到胡同口回头小声嘀咕:嗯~~,不错,打我的全是胡同里有名有姓的主儿,真好,生活真美好啊!!

: h8 s% h* p" q9 ]

支持斑竹的回复,对于那些口口声声是学者,人前反三俗,被窝看毛片。又想当教授,又想立牌坊的主就应该编排点这样的故事给他们敲响警钟。昨天还在电视上看到老郭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仗义多是鼠辈,三俗多是读书人。

6 l/ s! D9 K6 ~

斑竹给了这些人一个迎头痛击。

发表于 2010-7-4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清水一泓在2010-7-2 6:45:00的发言:
  # l0 M' @8 W' |$ S* a* X ! H8 y! u4 ~; ?' a% c% X0 E+ F* q0 }- K: h+ Q7 } : j/ t: X' P6 `. I) U1 q7 [ <!--[if gte mso 9]>2 i" o: |) L: u W9 k , J5 ~0 y# P+ U; H4 v6 ] Normal0 b, \. B) m% `! b2 O* v: L$ Y" Q 0 8 ?( i7 M# J" L4 L unctuationKerning/>. ^" p' b- [6 I/ M2 M( z+ H i/ n b0 p( Z; t false) C6 _+ {3 _: d3 M5 W: u+ S$ c false& ?1 g* ]8 w( Q; ^/ K" y false & @. b& A/ F" s6 h- k# X 3 {4 \8 g% p: W2 I- M + y5 F+ O7 H1 V6 E2 J/ s6 L 9 i% a* K4 P' s$ Y7 ]8 K 7 N! |, v, p1 n - Q& d9 T- j0 }) w& j% u% K' | ontGrowAutofit/>: P- P8 S; u- v* P0 t: P( X # A( Y0 w% g' ?4 w6 r$ o - H, {6 l! L5 A0 \+ B& n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4 r$ @0 c- v O9 j S; b7 W ^3 Q& J2 J4 o k <![endif]--><!--[if gte mso 9]>1 l* E+ z8 d9 Y4 B atentStyles deflockedstate="false" latentstylecount="156"> ( k2 Q* S' g+ ?2 s: z! \ atentStyles>7 N9 l7 e% p, Y. j" j# W. a) n( L4 B1 O- v <![endif]--> 5 S2 L7 x2 W0 \; s+ K+ ~! C* O5 ?" c7 O/ t <!--[if gte mso 10]> 3 `) U& m' i8 U Z& {7 U+ n. p/ A! S$ [! L* K# j( Q; E& k+ x* B <![endif]--> 4 f7 F8 u1 p" D

毕竟是七十多年前,时隔久远,有过亲身经历的老人多已作古,健在的恐怕也不会上网来写一写。再加上又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我们这个民族固有的牢记光荣淡忘耻辱的特性。所以那个年代好像不存在一样,很少有相关的回忆资料。

- o8 |) K& l) S/ d

>

) `# s9 u: H- x, E) r! k, \2 @3 b0 w

我对于那个时代的印象,多半来自电视剧《四世同堂》。除此之外,我真想更多知道一些。希望有相关资料的达人能赐教。

# t# {1 N. F# a: Q" j

>

/ k( C( h! a5 J' `' c3 C+ Y6 T4 i0 Y$ g

记得祖母曾讲过那个时候只能吃“共和面”的往事。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吃共和面的年月和解放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哪个更悲惨些?

/ }: d2 B' W. E

>

, R) b* ~, a: U

曾听台湾人不无遗憾的讲,台湾最好的人是经过日据时代的那些老人家。我所接触过的那些老人家确实很好,本分、善良、真诚、对人彬彬有礼,和他们在一起会自然而然的有如同面对自己祖父母的亲切。光复后长大的台湾人是比较有民国特色的,对人依然客客气气,喜欢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动动脑筋,拨开一层层溢美之词的烟雾才能知道他们到底想说什么。这是1949年,200万民国精英、人渣等社会各阶层人员突然掺入600万思想单一的本土台湾人的结果。社会结构骤然复杂化,人的思想也变得复杂起来。

7 m- b4 h1 D* j3 G0 u& q+ U' o

>

; V. n* t7 S' s4 \ s( N

乍听到还有人那么怀念日据时代的说法,我是相当的诧异。可是某些史实却又清晰的告诉我,我们这个民族,自己人对自己人的残忍,有时候要甚于异族对我们的暴虐。台湾有光复后的二二八,杀掉大批的台湾本省精英,这一事件一直影响到了台湾今日的乱局。内蒙古有文革中的“内人党”惨案,把蒙古族的精英杀得差不多了。所以到现在内蒙古是完全依附于中央,绝对出现不了蒙独这样的事情。

$ s: A3 ?7 B/ @: n1 }/ ^+ S6 K

# k$ r' \0 z; @' _

天地之间有杆秤,这杆秤是老百姓。在抵御外悔的过程中,百姓是倾全力支持自己的军队。但历史上偶尔也有的不和谐的乐章,日俄战争时,东北某地的父老乡亲是荷箪壶浆的慰劳日军,亲切地称之为“明朝大将军”。1944年,被河南民众列入四害(水、旱、蝗、汤)之一的汤恩伯被日军打败的时候,河南民众不但送粮食给日军,还武装起来痛打落水狗,连打带杀的瓦解了汤部5万国军。

3 b8 y) l1 g; ?& M. O

 

% P# S6 ?/ Z! h; Q1 h* K4 P4 V

真的很无奈。当百姓宁可接受异族统治,也不要我们自己人的时候。就可知我们自己人究竟对百姓做了什么。不要偏颇的职责百姓愚昧,不晓民族大义。老百姓更清楚自己的生命与尊严,更会选择他们该怎么做。

( O+ O& P8 H$ u7 T0 Z

 

! [3 m O/ y4 k- v1 W5 W9 E3 p- P( K

再回到老北京这个话题上来,日据时代到底是不是北京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是我一直想搞清楚的。日据时代曾对北京有给城市规划,在玉泉路、五棵松一带,建设新的北京城,并着手进行了不少的市政建设。解放后的梁陈方案就有依靠这些已有建设继续发展的思路。现在回想起来,是个人都知道这个方案是好的,只可惜夭折了。

: K8 R2 G& u& G. f% ~7 V8 U. i

 

+ Z! ^+ H$ |% _9 s. J' B% i9 T

历史的尴尬:假如北京城头还飘荡着膏药旗的话,北京古城一定还会是完好的;当红色旗帜高高飘扬的时候,北京城没了…….

& q. l5 X7 K/ Q3 A% \

 

3 k+ q4 X D/ j* v% e$ L

 

/ m5 n# g* y3 C% B, N; y

无语,不明白此版版主加精的理由

" p1 S# t* |5 z8 o3 O) L) E

 

$ P! I# L( y! X% P! w5 B, N. ~! b

下面是此版版主草长鹰飞先生的加精理由

$ ]5 z# B& I& V6 k

 

: p7 _% H& y- K0 p- Z
l) T* y d. g3 \2 E* y2 `

加精理由

4 [$ s* S3 e( Y4 i# H/ `( c# m8 W3 L& q

1:思索笼罩下的文字。

& _6 V: ^3 A' `" p0 r( M

2:真实情感统御下的文字。

1 I. U- m9 I) N: B1 L, F2 `! w% E

--------------------------------

- c' R* |" W/ ^3 A# Y! \

建议小贴士:繁简文字不协调,为使更多网友学习,楼主是否可以统一一下,建议使用简体。

% F3 u5 j g% f1 A/ Q/ D- v

欢迎您来,握手!!

发表于 2010-7-4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太明白,真要是做了亡国奴,会比现在过的日子好吗?还是没有仔细看文章的内容?

! C! V% ~0 e6 j, n. D& J

 

( F w! A) S+ n

 

发表于 2010-7-4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

发表于 2010-7-4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琉璃阁在2010-7-4 17:38:00的发言:
8 r( B2 i `( J. r. p8 C* u

无语

) f3 L0 i+ e/ A

1:我所理解的“无语”就是没瞧明白之前站一边看着,弄懂了才说话。看来我跟您还有差距,所以我还需加强学习。

4 ~, s' L, g$ `" [

2:楼主记录的是一种属于自己真实的想法,行文流畅——凭这个,加精不屈心。

/ l) _3 `& w2 ]) f% y

3:我的一个老朋友跟我说过,所谓吹毛求疵,首先您手里得有块皮子且带毛儿,弄片麻袋片托手里愣说有生机还长了虱子,按常理理解起来比较费劲。

7 H' R( A% A* s- E! p9 i

4:思考下写就的文字填补了这个版块某些方面的“白”,不应该加精嘛?

' o5 i S3 Y3 i/ r

5:不知道我的解释是否周全妥帖,如您还有不同意见,请您明示在下,或者干脆点儿,您给在下一个加精的规则咱们再探讨何如?

. [- ]0 l9 O0 F5 U: D- v

6:谢谢您的质疑。握手,一笑!

发表于 2010-7-4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版主的意见,版主给楼主的帖子加精,不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是因为楼主写的好,如果要是日本人在的话北京或许不是现在的北京,而是比现在更好。

" f+ n' ?$ A& w2 T" E1 r

蛤蟆咕嘟追着王八跑,装王八孙子的事情要少干、少说、少做

发表于 2010-7-4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3 U6 X6 ~2 x# `7 [( P* a* H" t

个人对于那段时间人们的生活了解的太少了

发表于 2010-7-4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楼主写的还好,毕竟仍我们了解些不同时代的烙印。

& j9 Y/ r7 w- @( _: N+ x7 w

 

) T2 y$ y# t: g! {7 Q {/ B; y

至于其他吗。。。。

2 R8 R5 _2 {7 m( R9 @6 ~) J5 i

 

, L5 k" e% J+ T6 B4 \

至少有些事是一定的,只有先进发达的一方才可能会侵略其他国家,他们的先进发达毋庸置疑

2 h4 @6 K4 V) j& F1 J6 |3 f

 

& A- r; H4 Z# ^/ R8 x

另外侵略就是侵略,并不是以做和多少促进地方事情,战后多少忏悔,就可以改变的铁的事实。

+ @6 Y+ ~, f: O. k

 

# j9 z6 u0 f0 t( T, ]# w

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还是无可替代的。

. h8 ~. e6 T9 J) y: q1 Z

 

# v2 v' B1 I0 r, y1 d

对于思想成熟的朋友们这些也许不用说,但对于一些不了解历史细节的年轻朋友们,

1 ^6 H- `% S# Z9 p

 

( x! `' {/ V) c8 m$ g" A$ `' N

不说清楚可能会有些不好的影响。

发表于 2010-7-4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谁当朝,只是庙堂上的人更替了,对于草民来说,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新奴隶主罢了!
发表于 2010-7-4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文献中还真没有记录,当年日军在北京时曾破坏过老北京的古城墙!

! A9 O: L% ^3 P8 \, s/ X8 @0 W

 

- l) N9 j$ T3 x _' n- T

 

7 n3 _, ?" j# ]: n8 t

要说皇军还真得要感谢!

5 P& r, B6 e k0 \

 

( a, o" j6 u3 B4 B

1961年1月24日会见日本社会党议员黑田寿男,一句顶一万句的伟大圣祖毛泽东曾实话实说:

5 y1 E/ V" x3 ~, u

"如果沒有日本的侵略,我們現在還在山裏,就不能到北京看京劇了......日本壟斷資本和軍閥給我們做了件好事,

* l. z/ c* N/ J' \- F/ }1 f

如果需要感謝的話,我倒想感謝日本皇軍侵略中國。"

发表于 2010-7-5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我质疑了美化日本侵华战争的帖子而得到这么多精英的拍砖,我很欣慰。

8 n2 R2 K( E+ E2 N+ n3 T4 X" D1 l

 

G* {, X) o6 {/ O: [4 t- V) v

此贴我只回复至此。

发表于 2010-7-5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少人天真地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公,其实主人公即"屁民"!把北京市内的众多居民迁到郊区宣武崇文区域合并把好好的一座古城毁成现在这个样子,都是主人公们全体投票的结果吗?显然那是公仆们的决定!

, z! Q8 p5 V9 c/ `, @0 J

 

% h7 O& b- U% Z E

现在的"屁民"生存环境比以前好得很多吗?

发表于 2010-7-8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 e" I5 w, ?; z1 z8 n9 ?

装王八孙子的事情要少干,少说,少做。支持!

发表于 2010-7-8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有个同学,家里是知青,他父母在黑龙江虎林县呆过。他说他们那遗留下很多日本人。早就泯然众人,很多都不会日本话了。没想到北京也会有日本遗民?我有点不大信。
发表于 2010-7-8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老北京网的网民不一定都是北京人,也不可能都是北京人,只不过借助老北京网平台闲聊老北京罢了。
发表于 2010-7-9 0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伪满时期的学校客观上也为新中国培养了不少日语方面的外交人才:王晓云、肖向乾、孙平化、王孝贤等等。我的岳父和父亲也是伪满时期“国高”和大学毕业的,一个后来成为著名儿科医生,一个成为中国的克格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20:46 , Processed in 1.22880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