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22|回复: 15

[转帖]祖先傳承下來的‘字’誰有權利改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25 0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祖先傳承下來的‘字’誰有權利改?

3 d; E/ p9 A. C# X' G4 Z
2 @: ^: l3 C1 e, J0 C/ {
何平
( U2 v$ n8 c: l2 |
$ s [6 J z) H5 |! }/ k9 \9 D
; S/ s- M2 ~; G4 @+ i7 m
- e+ a/ K, i5 r0 _8 s, X
6 O' k) A: n7 z6 N! ^ s) ]3 f

祖先傳承下來的‘字’誰有權利改? - 何平 - 何平

# B+ p- [: g7 {9 O* q4 q* Y# H

; x4 u. D/ a- e8 e: t% a

 

6 u% N" c0 `8 C# d# X

% h" ]5 x3 A* m* W9 C. T

今天在《新京報》A18版上看到一篇關於‘教育部:不考慮全面恢復繁體字’的報導。繁體和簡體字之爭已有多年。五千年形成的繁體漢字礙著誰的事了?說不讓你用你就不能用,還立了法。

2 N& M: }5 Y/ h5 m

_; ^8 Q( U$ U- P6 ?7 r

 

k1 o9 k. e$ G/ L; h# M/ V9 t5 a7 J

7 |( c5 f, e3 {! x7 B" y8 x4 g

平常自己書寫倒是沒人管,所以我有時故意在寫字的時候用繁體寫,害怕把古老的文化忘了。但後來用了電腦,打出來的字就是簡體,時間長了有些不常用的字,繁體如何寫就記的模糊了。據說當年是為了掃盲,普及教育。可是香港、臺灣沿用繁體字,掃盲和普及教育比大陸做得好,也普及的早。顯然這理由站不住腳。那為什麼要改簡體字沒人能說服我。一個民族的字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五千年燦爛文明的靈魂從有形上講就是繁體漢字。繁體漢字是人類歷史至今保留下來最最完整的象形文字的後裔。政府說不能用,但不說為什麼。字是祖宗傳下來的,怎麼就不能在公開場合使用?政府可以建議用簡體字,但不能立法說不能用繁體字。比如店鋪招牌, 《麥田》這兩個字要用簡體寫那會多麼無趣。

~4 ^& K- |; k: Q( Z' w

3 [7 ? ?: O2 u$ N

 

7 Q5 x% n+ l. P

7 A6 \/ Y& @* e G C

公開發行或發表的印刷品等等都不讓用繁體字。我倒覺得應當雙軌制。政府部門、官方印刷品可以符合政府提倡的簡體字,民間用用繁體字可以將文化傳承下來。要不然再過五十年繁體字就成了外文了,後代都看不懂。字的形就是一種文化的精神,字形的傳承就是文化的傳承。字的形比字的音重要的多,全國各地對同一個漢字有著不同的發音,所以音可改字的形不可改。改了字形還高喊‘繼承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既然是‘偉大’的,我看還是應當首先在民間恢復繁體字的好。否則把‘偉大的傳統’改的不那麼偉大了,一定會遭歷史與後人的謾駡。就如同文革中狂拆古跡、廟宇、城牆,現今為了發展房地產和所謂的現代城市規劃而狂拆四合院、老胡同。如果中華民族還是個偉大的民族,我相信後代子孫們還會把今天拆掉和改掉的東西重新建立起來,但,那將是一種怎樣的悲哀?!

2 P( N9 h' B6 F+ F5 e. f. @

; g' U6 ^( N& K! [' X5 p* \# i

 

# o. Z1 b0 V; @- P9 E8 W1 p) c

, V/ R% [! U8 ]4 S6 k

對年輕的讀者說聲抱歉,此篇用繁體字發表。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8-25 1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改。仅仅四十四个字。听说由此代来行政成本需要天文数字才能解决。是不是有点太草率的决定。
发表于 2009-8-25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改祖宗的字儿,那就都用甲骨文去。
发表于 2009-8-25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明月清风在2009-8-25 8:17:00的发言:
* F c- t7 L, i5 ^5 }( g, y/ X I

要不然再過五十年繁體字就成了外文了,後代都看不懂。字的形就是一種文化的精神,字形的傳承就是文化的傳承。

, t& J/ E/ y$ t, `/ @

9 E1 V4 S+ h6 ]8 Q

 

$ u$ Q t: \+ o H

) K1 E% m$ l* v$ X/ H6 S4 W6 u+ q) W

很遗憾,我现在已经看不懂甲骨文,看不懂大小篆了。

发表于 2009-8-26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繁简之争说白了就是意识形态之争,至少gd的脑袋门是这麽想的,故,想恢复繁体字,除非旧貌换新颜

发表于 2009-8-25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中国文化的大规模改革是从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兴起的。“新中国”由于多是没文化的干部当权,索性就继续推进了各项简化,这里包括汉字的变革。

6 R/ O5 J0 N$ _6 D6 s* g7 @! O

对于目前的状况来看,既然繁体字已经被排挤到了角落,翻盘是不可能了。这也是它的命运。有兴趣可以自己学习,但没必要要求政府如何,因为。。。。肯定没戏。

发表于 2009-8-26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imhsb在2009-8-26 15:12:00的发言:
3 n9 i) c' U# ]! l9 {& [

繁简之争说白了就是意识形态之争,至少gd的脑袋门是这麽想的,故,想恢复繁体字,除非旧貌换新颜

: I. i* |) ]2 \1 c- k

CP的简体字算不上好坏,但拼音确实是一个大贡献,让汉字能拉丁字母化。

发表于 2009-8-29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意识可以感性,但在论坛上发表言论得理性。一篇纯粹是情绪宣泄的文章,价值不大。通读下来,人家只能得到一个信息:作者仇视简体字。仅此而已
发表于 2009-8-28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简体汉字没有罪,因为早在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发明了简体字,另外,在五四时期,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先驱都提倡白话文,既然流传了几千年的古汉语可以用白话文来代替(代替的作用并非为了遗忘过去), 那么汉字亦可以简化,港澳台的汉字使用情况与大陆不能相提并论,几十年前,共党的声威还远播不到这些地区,所以,他们当然是沿用繁体字。但是沿用繁体字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相对于使用效果而言,全面改版过的简体字更方便使用,更方便传承古老的文化。世间之所以有文字,就是为了要不断进化和改变,以求更方便令人掌握与使用,即使如英语亦如此,英语这些年变化很大,有些表达亦化繁为简。楼主不能因为继承古代而对当今的事物情绪化,如果你那么热爱古代,那么请你每天跑到大街上用“之乎者也”跟别人交流吧,别人一定认为你 有病!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09-8-25 21:28:00的发言:
要不改祖宗的字儿,那就都用甲骨文去。
# X# x% j$ ]6 H& Y( v/ j

一看就是受“进化论”和“工具论”的毒害太深。

0 W/ p1 M% X+ Z. |3 k

 

, s; X) b5 u% x2 q

个人的感受是,人随着享用物质水平的增高,精神和文化在全面退化。不是“进化论”而是“退化论”。因为一切都是以人的物质享用方便为准则。

& ~) ] Z G9 p, a4 N6 N3 x1 ~

 

. V& v( u3 F3 P

说句极端的话,真正的文化只存在于过去。不然的话,根本用不着保护古迹,也用不着建什么obj网,更用不着群情激愤地埋怨这个埋怨那个。因为如果文化没有退化和变质,你就生活在那样的文化当中,你自己就是那种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而现在的人已经丧失了这个能力,只有凑合用着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而且还在不断地侵蚀和破坏这些精神财富,有时甚至还会丧心病狂地自残一下。

8 U$ d; q% n& o) {7 I4 J

 

) D! @! V/ l# r/ u, E% ^

如果不知信仰为何物,侃侃民俗转转胡同探探古墓,着急了再瞎喊几嗓子,不过是一项新增加的娱乐活动而已。

发表于 2009-8-28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明月清风在2009-8-28 7:08:00的发言:
/ S A a/ A; m( T

一看就是受“进化论”和“工具论”的毒害太深。

6 O" U) L" z" U

 

4 \' L! \4 Q) Y& y

个人的感受是,人随着享用物质水平的增高,精神和文化在全面退化。不是“进化论”而是“退化论”。因为一切都是以人的物质享用方便为准则。

4 U) x3 {6 P3 @- {. ?! b2 n

 

, n1 F V5 A9 f, \5 p& w

 

+ q. x- n' m! j) P

那您回原始社会去吧,那时候人的精神文化水平高

发表于 2009-8-28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imhsb在2009-8-28 10:09:00的发言:
( p, T1 Z9 @! C/ i( ~! P/ N

 

) y0 K$ j5 J* A ] h+ C: ?

   说的太好了,赞!

* \( O5 k4 e8 m8 Z/ m2 ~2 H

 

0 I9 I3 K1 J( o; S. s, d

   Tyger同志,如果您真的不是五毛,鄙人在此致歉。

& @5 B2 P. r g7 w" b! Y

 

9 C; a/ L! X( k' K1 T# N4 g! V

   不过Tyger的很多话确实很有官方口吻。

1 Z, h) G) T" c& @8 p. M

天啊,谢谢。但我真的不是五毛。

+ f, W$ O" y( a" d! L2 K4 @; w X5 G

人好歹得有自己的思想,不至于逢官必反,什么事儿都得跟官方对着。

发表于 2009-8-28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明月清风在2009-8-28 7:08:00的发言:
+ h, B- L$ j3 {7 }( b3 n- O

一看就是受“进化论”和“工具论”的毒害太深。

6 C9 P: `+ Y+ a; Y/ k) r7 v

 

0 A' q7 _! @3 j0 B) n

个人的感受是,人随着享用物质水平的增高,精神和文化在全面退化。不是“进化论”而是“退化论”。因为一切都是以人的物质享用方便为准则。

6 N0 H7 P X9 L' D7 j! r

 

6 |* h' K! z3 Z# z

说句极端的话,真正的文化只存在于过去。不然的话,根本用不着保护古迹,也用不着建什么obj网,更用不着群情激愤地埋怨这个埋怨那个。因为如果文化没有退化和变质,你就生活在那样的文化当中,你自己就是那种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而现在的人已经丧失了这个能力,只有凑合用着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而且还在不断地侵蚀和破坏这些精神财富,有时甚至还会丧心病狂地自残一下。

# e& |' g) S; t/ M" ~. w; _

 

- S5 O% P; f8 N) J5 S! r

如果不知信仰为何物,侃侃民俗转转胡同探探古墓,着急了再瞎喊几嗓子,不过是一项新增加的娱乐活动而已。

, J% ?) J. V2 w& b/ ~3 o. h

 

8 x- i% d" c, K% N k0 U) I6 X8 W

   说的太好了,赞!

7 X% y5 @& L" k5 e; j8 A+ e3 c

 

& Z/ ` H2 }9 `0 [; N

   Tyger同志,如果您真的不是五毛,鄙人在此致歉。

* w" D& I0 y) ~6 C0 v

 

- `; c; [. |2 O) f0 [2 B: f

   不过Tyger的很多话确实很有官方口吻。

发表于 2009-9-2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之所以存在“文盲”,正是因为汉字并不简简单单是语言的附庸,像韩文一样的拼音文字。即是说,不仅汉语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亦承载了我们数千年的文明。

' o# y* R7 }, i8 W1 O+ i

我们知道,作为一种文字,汉字始于象形文字,这是汉字给世人最重要的印象。我和一位外国友人聊天时,谈起汉语,他告诉我说汉语非常具有逻辑性,比如火山(fire mountain),而当谈到汉字时,他就用了graphic一词,很显然,汉字是象形文字的概念是深入人心的。

1 l$ g; N$ M' S" a

汉字发明之初,必然是单一的,象形的,如人、水、火等等。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复杂,我们祖先最初选择的并不是造词(此处词不同于英文的单词,而指由若干文字组成的词组),而是使字的结构复杂化,把单一象形的部分进一步组合,进而逻辑化,所以要说的是,不仅汉语很逻辑,汉字亦是逻辑的,而不仅仅是象形。

8 t+ ? o8 r, j0 T4 W

每每谈到恢复繁体字的时候,会有一种声音出现,认为如果要恢复繁体字,不如大家都写甲骨文算了。这种论点混淆了一个概念,就是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隶到楷书的发展过程,其固然有内部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结构和内涵的丰富,然而最重要的是书写的规范化,也就是说主要在于字体的变化,而不是字体结构的变化(我这两个概念可能使用的不准确,理解意思即可)。如果说甲骨文由于数量少,且其内在逻辑性还不很强故而不典型的话,那么从篆到隶再到楷,就表现得再充分不过了,更多的不是内部逻辑的调整,而是笔画的进一步规范。

% P( G& k. P4 i" V; D: b

而对于繁体字和简体字,可以都是楷书,其改变的不是字体,而是内部结构,也就是前述的字内在的逻辑。这一变动就使汉字所承载的几千年的文化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毁。现在很多年轻人看不懂篆体字,其原因最主要的并不是篆书与楷书间的笔法差异,而是在于年轻人对于繁体字的字体结构没有充分的掌握。虽然我们通过玩台湾的游戏,唱台湾的卡拉OK,对繁体字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是浅层次的,符号式的,甚至是需要上下文的。对于一个繁体字,我们可能认识,但我们不会写,为什么不会写,因为我们对这个字的结构没有完全掌握。把这个字用楷书规规矩矩写好了,我们可能认识,而当把这种我们似曾相识的繁体字变为篆书时,虽然结构没变,也就是内在的逻辑没变,但笔画书写,也就是其形式有所变化时,我们马上就不认识了。

$ n [; T4 X( [- l! l7 t& u# G

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是因为收藏古代玺印,尤其是先秦玺印,要求我们必须拆字,对字的结构先分后拼,才能最终识读。而繁体字原本自认为认识不少,但到此时便感到掌握的层次极底。
最后我想得出的结论是,繁体字到简化字,其规范的不是笔画,而改变的是字体结构,进一步损害了形式虽几经变迁,而内涵却不曾流失的汉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在这种意义上,简化字在完成其短时期内的历史使命后,是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

/ E. i$ i/ ^) N, v

补充:关于简体字在古代就曾经出现并且被广泛使用的观点,首先承认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我们仍要指出,这种简化和使用是一种符号化的使用,是没有动摇繁体字作为最具逻辑汉字的存在的。最后强调一点,文字固然是符号,然而汉字这种充满逻辑的符号,是值得珍视的伟大创造。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上!由此可见,字形的变化并不能佐证所谓文字“进化”一说。

$ Z; {8 ~, s) ~4 O& G% O7 [- |# n

 

* D9 m" C$ w9 U" R( t

再补充一点,就是所谓简体字有助于扫盲的说法。

; d5 a* M5 {( H( G

文盲是什么概念?文盲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文盲的多与少并非跟字形的繁简有直接联系,倒是跟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战争时期,教育失控,文盲立马儿就增多了。

' u3 P/ @" s: N% F0 \

再者,扫盲并不等同于认字,如果道德教化跟不上,认字儿多了还不如不认呢。那些开着车横冲直撞的、制假贩假的……不都是认字的、懂技术的吗,他们还真不如村里一点文化都没有的人可爱呢。

. \* N" |. B2 K& F( S e

 

7 x5 D' ^6 z3 W$ H

现在民粹主义好像成了万能的挡箭牌。比如一说城市人口无节制膨胀,就可以用人人享有平等机会来搪塞;一说老胡同拆得太狠,就可以说这是为了改善广大居民的居住环境。每每这种片汤话一甩,你还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要不然弄得好像要跟群众作对似的。

发表于 2009-9-6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还是简繁同用  以简为主  毕竟使用的人多也比繁体汉字容易书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6 10:55 , Processed in 1.16707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