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83|回复: 3

民国残碑见证的历史[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8-14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 
! I+ ?7 `  t: W" j1 E[BR]* N0 h/ `* o7 z
[BR]# }3 @2 `& T2 \) V/ K3 ]) K4 f# Q
[BR]民国残碑见证的历史 # A2 Y2 X, Z$ ?5 ]5 v( ~
中共中央党校南院内有残碑一通,卧碑式,碑材为青白石,镌云鹤纹,现残存部分约为原碑的四分之一左右,长142厘米,宽58厘米,厚39厘米,切割平整,似曾做过建筑材料。此碑刻工精湛,字体挺秀工整、流畅自然,但由于多年磨损,碑文现已漫漶不堪,经捶拓后,粗略可识,现将残存文字抄录如下(标点为笔者所加):" c9 t7 G* l1 `6 h) g9 g, R8 D
详审壁书(下残)……
3 A. l0 M* g7 C0 Q; `* \  s我商民奔走骇汗,咸觉□于大祸之临,恐难幸免,幸我(下残)……8 P) _4 A! X' O% J
……兵,有勇知方,不旬日间,收容资遣,仁至义尽,弥天大祸,涣然冰释,使我西郊
# I% O/ y1 i2 R1 o, y( m. [……无损失,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其为功德,宁可思量。夫乘德而处万物,昭昭然9 e1 o: d  l1 Q$ y3 V8 j$ k
……滔滔乎犹四渎之纪于地,一德无爽,六幽允洽。现我4 c1 Z, s- p, l7 t
……都统将见,惠与八风俱翔,迩无不悦;德与五才并运,远无不怀。容光必照,庶
' ?9 ?9 B$ y8 U: ~) W% H' ~……□寰之□表,人世之福星也,岂惟西郊商民感恩戴德而已哉。爰勒贞珉,俾
9 ^  ~; l7 o- e: {8 {; D……
  [. e9 Z7 j) L( Q+ ] 8 W8 X5 c0 N! n! A) A
丙午优贡钧阳赵人杰撰文
9 h* o- o$ E- i8 a3 `$ e& s北京法政学堂毕业周曰庠书丹
" e  N+ c* C) M 7 [8 w" F$ M2 P. V
壬戌仲夏之月谷旦立- P* ~0 \7 O: x0 l5 d5 e
碑阴文字是捐资立碑的西苑地区诸商户和商号的名称,抄录如下:
4 [" L# d( X; u, w第一列:……□营市 马柏林 那企芗 李文珍 卢长玺 徐国治水旱地窖 □兴泉 □诚海 □连瑞 □□禄 □□林$ r6 {1 C" B& |
第二列:……□益栈 □和号 □兴顺 万福浴堂 万香居 王振海 天顺号 天成店 聚源号 内兴盛日新浴堂卫生药栈2 f( N" O4 f' k# P* v+ D
第三列:……正兴□ 谦益馆 万升馆 天德盛 西德顺 王记豆腐店 修德堂 万顺栈 永兴和 俊义厚万增恒玉泰成: r: I! K' |! _
第四列:……□恒昌全盛永 日升永 德源水果局 华源果局 东昇泰 同源永 乾泰恒 三合馆 天和顺振盛号广发厂
/ h" W, Z) W3 s0 p, k第五列:……永□□ 三义□ 毓丰号 森和栈 永兴合 德和成 天元亨 益丰成衣 聚元茶店 义顺兴东天隆西永泰
' r6 `% s" X* M第六列:……永兴店张春元 陈永礼 四合益 人和栈 汉文斋 益增号 勤利馆 连升轩 刘记通合成5 \, p8 O% \6 k" j8 Y
第七列(似是主持立碑事务的人):……王树□ 白恒□ 孙德发 廖兴琳 张舒亭 孟永寿 杨麟冯文锐
. A1 {* H+ S" u0 R, D7 m+ N由落款中的“壬戌”等文字可推知,这应是一通立于中华民国十一年壬戌仲夏之月(农历五月)的功德碑,壬戌年为公历的1922年。文中记述了发生在北京西郊的由第一次直奉战争引发的兵祸及其被平息的过程,并对胜利一方的直系某将领备加赞誉,极尽溢美之词。6 k7 a& V0 |! ^7 Q' {% y' }
查阅史书得知,1922年初,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为了争夺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产生了尖锐的矛盾。4月上旬,奉军开入山海关,威逼京津地区,直军随即宣布总动员,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集结12万人,分东、西两路沿津浦、京汉铁路发起攻击,直军以吴佩孚为总司令,率10万人迎战。双方在北京郊外的长辛店、琉璃河、卢沟桥以及河北固安、天津马厂等地展开激战。战至5月3日,吴佩孚避开正面之敌,攻击奉军后方,使卢沟桥的奉军腹背受敌,最终导致奉军全线溃退。5日,张作霖率奉军残部败退出关,战事结束。据当时报载,在长辛店、门头沟地区被击溃的西路奉军之第十六师及第二十五旅、第二混成旅的溃兵6000多人纷纷向西苑地区麇集,一时间散兵游勇遍布西郊,骚扰恐吓商民,对当地治安构成了极大威胁。获胜后的直系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安抚民心的举措,联合地方政府,由负责京畿治安的陆军第十三师勒令溃兵缴械并予以收容。步军统领、第十三师师长王怀庆制定了《收束溃兵简章》,由步军统领衙门与京师警察厅于5月6日发布,规定“分设收容所,专备各处,收容溃兵暂住”“遣退回籍之溃退官兵,应分别发给川资,计下级官兵,一律发给二十元,营长以上三十元,其士兵应一律发给十元,有特别情形者酌量增加”。这个简章大概就是碑文中提到的“壁书”(贴在墙上的公告)。至5月15日资遣溃兵工作结束,先后共遣返了10096人,这就是碑文中所说的“不旬日间,收容资遣”,于是西苑地区得以避免了更大的灾祸。
2 D7 Z3 z5 q1 r  p这通碑从未著录于任何碑刻目录。从碑文来看,该碑立于1922年6月战事平定之后,原应在西苑地区的通衢要道上,而毁于何时却不得而知。碑文记述了战祸初起时,北京西郊民众“奔走骇汗”、“恐难幸免”的真实情景,对督办资遣溃兵工作的直系将领表示赞美。据推测,这名直系将领应是时任京畿卫戍总司令、步军统领、兼中央陆军第十三师师长的王怀庆,他在战时负责指挥京畿地区所有不参与内战而只负责北京治安的部队和警察,更是资遣溃兵事务的主持者,他的私家园林--达园就毗邻西苑地区。该碑是北京地区少有的记述战事短暂的第一次直奉战争的碑刻,对研究北京近代史有一定的价值,碑阴部分所列的商户、商号名,更是研究民国初年海淀西苑地区商业史的珍贵资料。
' J) y1 J( r' P% \* }7 o& R碑文的撰写者赵人杰是丙午(1906)科优贡。优贡是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清代每三年由各省学政于生员中选拔文行俱优者,与督抚会考,每省不过数名,经朝考合格后,可按知县、教职任用。1905年9月2日清政府虽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停止1906年的科举考试,但从碑文看,至少优贡的选拔还保留到这一年。赵人杰不使用当时通行的中华民国纪年和公历,而采用干支纪年和旧历,无疑是个以清朝遗老自居的守旧派人士,所以格外看重自己在前清取得的科举功名。然而时代在进步,书丹者(书写碑文的人)周曰庠就是北京法政学堂这样新式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旧时代的科举功名与新式教育的学历作为头衔并列,是此碑的最大特色,也是其价值所在,它见证了那个新旧纷争、风云激荡的时代。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8-14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O2 [' y- ?/ a5 i" o

拜读,多谢分享。两幅图片不能正常显示,稍感遗憾。

3 K; f" ?" |% F8 V1 p

 

& J/ l) E* a$ \ r; t

1925年上海《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 )编辑出版的《中国名人录》(Who's Who in China)中王怀庆肖像及事略。 

民国残碑见证的历史

民国残碑见证的历史

民国残碑见证的历史

民国残碑见证的历史

发表于 2011-9-6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1-9-5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黄金台兄:很欣赏您的文章,写的很好,如果有时间和我联系,我对老北京的历史遗迹也非常感兴趣,我的电话是13717831542,尽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3 01:35 , Processed in 1.13539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