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56|回复: 4

北京清理中式英语 老外遗憾失去特色(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2-7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年来,中国公共场合标志牌上的那些古怪而可笑的英文翻译经常让外国人忍俊不禁。这些英文标识的“毛病”可谓五花八门。有些涉嫌“人身攻击”,比如残疾人专用卫生间门外的英文标牌是“Deformed Man”,翻译过来成了“畸形人士专用”;有些听起来过于煽情,比如一家公园草坪上有块提醒人们爱护绿地的标牌,上面写着“依依芳草,敬请爱怜”,下面的英文翻译是“Show Mercy to the Slender Grass”,呼吁人们“对脆弱的草地发发慈悲”。
华尔街日报报道,北京市政府感到,不能再听任这种让外国人看笑话的状况继续下去了。上周他们拿出了一个具体计划。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北京希望清除掉各种指示牌上英文翻译不规范的地方。在接下来的8个月时间里,将有10个语言规范检查团对全市各处公园、博物馆、地铁站和其他公共场所进行巡查,以便发现错误加以整改。

不过,很多深以这些滑稽的英文翻译为乐的人士却在哀叹一个“时代”即将结束,一些专事搜集各种滑稽翻译的网站也因此点击量急升。从事金融服务咨询业务的乔什 ·柯吉格(Josh Kurtzig)说:这些不知所云的标识正是我们奉献给网站访问者的最有趣东西,消灭掉这些标识真的会使中国失去一大乐事。柯吉格来自华盛顿,目前长住北京。

但很多中国人可不这么认为。在一家大型体育用品公司担任市场营销经理的中国人Olive Wang说:我们不能因为外国人觉得好玩就把它们保留下去。

很多中国人认为,2008年奥运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它在中国上升为一个全球大国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对奥运的期待在中国人中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关部门也为此发起了“微笑北京”等提高市民文明礼貌素质的活动。

这次标识牌英文用语清理活动是北京市改正公共场所不规范英文用语活动的内容之一。发起这项活动的是“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这次规范英语标识活动的负责人就是组委会顾问、著名英语教授陈琳。

陈琳说,我们希望标志牌上的英文各方面都能做到准确,不论是语法、用词还是文化内涵都没问题。陈琳接受过正规的传统英文教育。他扫了一眼堆满字典的办公桌上那些不规范英语的照片说: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到北京,我们不希望任何人(因为英文翻译问题)笑话我们。

北京市副市长吉林说,检查团将到全市各处进行现场检查。

不过,外来语翻译不规范的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在美国,同样存在中文用语不当的情况。最近十年,汉字纹身非常流行,但用字不准确导致许多人的身体上留下了各种毫无意义的汉字组合。

陈琳参与领导的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是2002年成立的,当时得到了外交部的支持。陈琳表示,组委会在奥运会前的一年半时间里将加大活动力度,可能会有数千名政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参与进来。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更换了6,300个英文措辞让人不知所云的路牌。比如,有个提醒行人“小心路滑”的指示牌上用的英文是“To take notice of safe: 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如果按这个英文翻译过来应该是:要注意保险箱;那些滑的是非常狡猾的。虽然更换标牌需要的具体开支还不清楚,但肯定不是个小数。陈琳说,有些不规范标识是刻在大理石上的,在那里已有几十年历史了。

陈琳出身于干部家庭。高中时代,陈琳因为读了根据莎士比亚作品改写的简明读本而迷上了英文。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英文爱好让他成了被批斗对象,后来他被下放到农村参加劳动改造。

到了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陈琳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他担任了中国第一个电视英语教学节目的主讲人,并因此成了名人。他回忆说,当时不管去哪里他都得带着墨镜,即使是冬天也这样。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间,虽然中国人的英语水平未必有太大提高,但使用英语的场合却大大增加了。各种标识牌上和服装标牌上都喜欢用英文,以显示国际水准、增加异国情调,但很多都存在用词不当问题。

陈琳说,政府部门有时会把翻译公共场所标志牌的工作交给只有基础英文水平的人去完成,他们的参考对象只有一本字典。在北京某些著名历史景点,外国游客经常对着难以理解的标志牌云里雾里、不知所措。

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开通了一个网站,招募志愿者翻译标志牌。同时进行的另一项活动是为餐饮行业翻译中文菜名。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网站就吸引了7,000多人报名。陈琳说,市民们参与的热情很高。

陈琳最近这段时间经常在北京各处查找翻译不正确的英文标志牌,陪同他一起巡查的有美国人杜大卫(David Tool)。杜大卫曾在美国军队服役,现长住北京。北京电视台的一个摄制组有时会跟踪拍摄巡查过程,记录下他们的发现。摄制组据此制作的专题节目已在电视台播出了两期。

许多住在北京的西方人认为,消灭不规范英文翻译的活动是推进北京现代化进程的措施之一,不过,在这同时,北京也丢失了它的某些特色。还有外国人则对失去一类让他们很逗乐的东西感到非常遗憾。

在北京旅游或居住的外国人会在某些网站上(比如chinglish.de)张贴被他们认为非常“Chinglish”(中式英语)的标牌的照片。随着这波消灭不规范用语活动的进行,这些网站的发贴量和访问量似乎都在上升。

比如,软件工程师埃弗里特·格里菲斯(Everett Griffith)说,他开办的网站pocopico.com最近几个月的日均访问量上升了25%,达到500人次。这个网站上有张洗手间标识的照片,上面写着“Genitl Emen”。

有些外国人对北京市政府是否有必要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修改标志牌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相比之下,交通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似乎更值得关注。

在北京生活多年、给自己起名“金玉米”的南非人Jeremy Goldkorn说:坦率地讲,我更在乎厕所的卫生状况,而不是其英文标识是否正确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4-13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事儿啊???哦,我们到外国去,就得先学好外语;他们外国人到怎么的中国来,不但要让我们学习外语,还得给他们换他们习惯的外语,让他们感觉出行不是那么困难,我们犯得上么,我们太没最基本的准则了!!!
发表于 2007-4-19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不可这样片面对比,英语是世界范围通用最广的,汉语是吗?英语是商业语言,简单易学,汉语是吗?我们到国外去,就得先学好外语,一般指英语,否则您带个翻译,成本呢?中国富吗?外国人到中国来,中国需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等,西方现代社会发展比较成熟,有许多中国可学习的地方,别再孤傲自大了,走出去,多开阔开阔眼界,多学点知识,多动动脑子,我个人观点:英语这么简单的语言不会都不好意思!起码等于少个工具

中式英语还是消失为好,那不是英语,带来的误解等麻烦比笑话多,笑话有的是,何必在意这点呢

发表于 2007-6-4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T~
发表于 2007-9-12 0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English signs in China must be standardized and finalized, Beijing in particular, for 2008 Summer Olympics. This represents China in the whole world, not special interests among tiny foreign group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 12:53 , Processed in 1.17174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