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70|回复: 7

城南旧事:京城名人故居现状调查探访之旅(一)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17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Z! c* j5 i8 L4 d" h

 

3 ^9 t" c8 m: M- m3 a

名人故居是城市的特殊坐标,是不可再生的宝贵人文资源,需要你我他的关注和呵护


, ~+ y5 E9 m8 m; ?( a7 E

想探访北京的名人故居很早了,那是在06年采访了老舍故居之后,那个“丹柿小院”在老舍先生逝世40周年之际带给众人的回忆和思考太多太多。

7 K A5 F; V. P3 p

故居是你跟名人进行虔诚对话的理想所在,是你可以拼命发挥想像力的地方(当然你也必须充分发挥想像力,因为大多数故居都变了模样,确实需要在你的想象之中恢复)。


a6 F& s8 S$ H; N( P7 h

我们“京城暴走族”筹划探访京城名人故居行动后,把目光首先确定在了名人故居较为集中的宣武区,于是,在7月4日早晨7点,我们“京城暴走族”的走友就在宣武门地铁A口集合出发了。


+ K% U* s/ f! M7 U& t5 a: k

我根据在网上一个个查到的名人故居的大体位置,手绘了大概的地图,明确了在宣武大街至骡马市大街这片的十多个名人故居。只是大家都没来过这片地方,名人故居也大都隐藏在胡同里,所以,我们在“胡同游”的同时细心找寻着名人曾经在这片土地留下的痕迹与记忆。

9 F! S# C$ M& }/ F' E# l9 H

5 Y( G- R' Q" ?) g: @

俺的名人故居手绘地图起了大作用

/ C) n( e! S% L8 v9 N% a* N

 

8 n$ r/ E1 q, R) [

地图的指引再加上“十六”超准的直觉,使得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几处名人故居,只是随着探访而来的不是惊喜,而是心头愈来愈落寞的沉重。因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除了故居门口“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石牌显示几分“庄严”之外,故居大都已是面目全非,让人唏嘘!


+ d8 Z9 H% f) v5 ]! h

我稍稍总结了下我们的这次探访之旅,发现名人故居的现状因为三种不同的“产权”方式,如今的生态也是大为不同。

+ h: P3 G# q0 F; H0 g* M

其一,名人故居属于房管局的,现状最糟糕。故居里面已非“大杂院”能形容的了,里面各种私搭乱建的出租房拥挤不堪,甚至能形成“一线天”的奇观。里面的居民大都是普通的百姓或者外来租房的人,与他们交谈得知他们的房费要直接上缴当地房管局。这类故居大都在“文革”期间被“破四旧”毁损严重,如今也许是为了收取更多的房租吧,一个故居内大概能住上20到100户不等的人,新建的水泥小屋随时会跳到你面前。

$ x9 r/ @' E+ J8 Y1 W3 B# K

这其中,位于上斜街金井胡同1号的沈家本故居,仅有那100多年的楼梯还是当年风骨,隐约让大家想象这位清末修订法律,对近代中国法律有重要影响的进士沈家本当年的生活,他就是经常从此楼梯爬上他那藏书达五万余卷的“枕碧楼”,研究中外的各种法律文献的。只是,楼梯在,众人神往的藏书楼没了踪影,成了居民的筒子楼。

7 @# `: j. c5 K$ r$ [. y; w. r

9 j- X9 V9 e* p" t

2 ]9 {6 V- X$ N: ?: ?

通往藏书楼的百年楼梯

: s8 w) C6 p: V2 _2 ^& I9 v4 T- _

绍兴会馆旧址,在南半截胡同7号。是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之一。鲁迅1912年5月第一次来到北京时住此,直到1919年11月。鲁迅在此写了《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和《药》等文章。我们探访时正逢鲁迅故居在修缮,居住在此的大姐说:“这房子早就该修了,下雨时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外面停了里面还滴答。房管局也没有多少钱修这个啊,我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了,就按着原来样子自己请师傅给整修一下。”据她介绍,原本鲁迅在此时,还有个小花园,东西路是相通的,如今都被临时建筑堵死了。据修葺房屋的人说,就在这几天来故居探访的人就好几拨了,其中不乏老外。我暗想,是啊,人们对于名人故居总是有一种想往,如若整修好了,对外开放,房管局的房租不但能出来,还能使众人近距离的跟名人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岂不更好呢?

# l1 ?- F# d1 g

: [, B0 E$ y0 t4 y5 M' ~! v

% [& g4 s( v5 {5 p: [

正在修缮的绍兴会馆里的鲁迅故居


6 Z" F" t* w* s( J

类似房管局托管的情况稍好的故居当数“湖南会馆”,会馆建筑整齐宽敞,从大门看进去,几个消防灭火器特别醒目的立在影壁墙前,一看就是有专人守护打扫,只不过大门紧闭,俩“铁将军”把门,我们进入不得。通过门口的牌匾我们才知道:1920年毛主席曾经在此会馆居住过,并召开湖南旅京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大会。

- Z5 p. Z& y9 K6 x6 l4 \6 g

6 S6 ^) y" W& w# C7 g+ v+ n

+ ^, u' V* u& B0 j9 I( |

/ C ^& B# [; W: a& g0 l, i7 b$ h

湖南会馆保存完好

% k2 ^; Y3 c( I0 H8 J9 @+ H

最惨的当数谭嗣同故居和康有为故居了,只有门口的标牌显示这里曾经有他们居住过,虽然两处故居分别是宣武区和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但里面拥挤不堪,杂乱无章, 丝毫看不出是仁人志士呆过的地方。

4 K& g2 s* Y; Q. X. }0 E& u+ B

8 o: ^7 P2 ]& `" o/ h8 c1 n

: n& [4 r+ t4 m9 J$ `- T3 S

/ I5 [: r- ~ C. [. \/ i9 r

故居门口

; Y$ ?/ g4 h# _8 h* W/ W! }2 R

 

: c. K4 ], E; ~9 h, v: `. I& \

" I. \3 W; e2 f G: Z6 s

* \- \; P( E1 K5 q' e$ |9 K9 z

故居内被挤成了“一线天”

8 U2 h& U4 _8 `% Y4 H0 D

 

, W" p- |9 v+ Q) M; D

其二,是名人后人居住守护的故居,情况略好些。到这样的故居,也许房屋由于个人能力的原因不能得到很好的修缮(因为文物要求修旧如旧,耗资巨大),但在此你会在名人后人身上感受到更多的精神的、人文的东西,这些活的精神才最能打动人!

6 }- }" ?$ _+ h7 m& i

我们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拜访荀慧生老的故居了,故居在西草场街的山西街甲13号,走进胡同时,我们向几位聊天的大妈问路,她们热心的指引说就在前面西侧的那家,当年荀慧生老唱完戏就是回到这里来,话语中充满了乡邻里特有的那种亲近!只可惜胡同东面一侧拆毁的房子在提醒着我们,如今的场景过不多久也许就不存在了。

) o V8 i+ f% |* w

 

) l: ]# {) A" `) n$ T

来到故居门外,大门紧闭,我们端详门口牌匾的当口,一位大姐告诉我们这里住着荀慧生老的儿子女婿,这个点儿他们应该上街买菜去了。可以等一会儿,或者摁摁门铃试试。当我们摁响门铃时,荀慧生老的儿媳妇接待了我们。一开始她想婉拒我们进入,说房子年久失修,恐怕会让大家失望。我们说想看看荀慧生老的一些照片,精诚所至,大门即开啊。大妈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南屋里,给我们指点介绍客厅里摆放着的几幅老照片。其中有一幅是荀慧生老他们四大名旦在上海聚首时的留影,个个风流倜傥啊!还有一张是荀慧生老跟母亲一大家子的合影,真是弥足珍贵。

" Z) A {; Q$ [; v

' J. `# k2 h. `1 @9 y1 E8 k

3 Q6 Q% P0 w, ]& \3 Z: l, U! o; h

荀老儿媳介绍相片

5 y/ X7 f) j; N8 z2 e% l0 E3 V

来到院子里,恰逢荀慧生老的女婿、女儿买菜回来了。女婿姓崔名惟民,给我们的四方的小名片精致的很啊,上书:退休小老百姓,闲侃电话:xxx;北面是自勉的对联:世态已更千变尽,心源不受一尘侵。交谈起来,崔老爷子的幽默豁达深深感动了我们。虽然已经77岁高龄,崔爷仍然对于时尚的东西不落伍。他得知我们不是来自一个公司时,就说“那你们应该是网友、驴友,但最好别是发烧友,目前“发烧”会比较麻烦,会被隔离一周啊!”这老爷子真逗,听到小枫子的网名后,他就自嘲“你要是疯子,我就是傻子喽,老年痴呆,呵呵呵。”他甘于做本分的事情,当了一辈子的中学数学老师,不为名利,不图官职,自得其乐!

. [. C0 Q1 H2 s

0 _ r9 G' _7 h* x/ D

) ?4 Z6 B! @# ^" o3 x; c4 ]

听崔爷侃大山

& A' T$ P" R d6 F! n

荀慧生老的这个院子分给了四个儿女,崔老爷子住在北屋,北屋红色的瓦片薄薄的,给人很清爽流线条的感觉,他介绍这瓦都是清朝时候的,已经百十来年了,如今很难找到这么薄的瓦片了,可不,房檐西边换上去的几片瓦就明显“臃肿”了很多。西房的主人目前不住在北京,年久失修,屋顶都漏了几个大窟窿了,但因为是文物,他们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修旧如旧。上报给上级主管文物局后,文物局来勘测了,记录了,走了,完了,没下文了,到文物局就是句号了。但西房的残破在继续扩大,老人家很着急,却也不能乱动。

2 x) m5 k& s% Q- F- ]6 m( y7 ^

还好的是其它几面房子因为有人居住,维护的很好,尤其是小院,干净的很,荀慧生老爷子当年亲手栽种的柿子树和枣树依然茂盛,果实累累,犹如这个小院里薪火相传的精神!

( d# T, N w' N& j" n: L

; v) `2 Z! m$ M4 `9 J* ^

2 o! }4 d3 o3 N& e9 p

故居门口合影

& Q. T) h2 k, }$ K" x. Y

 

o+ e! T8 i. q: q" p

第三种情况是故居结合市场经济运作的,这类故居保护最好,发展也最好。典型代表是湖广会馆和纪晓岚故居。

6 K* _3 v+ u. ~/ W" J# j+ u4 E

湖广会馆里的大戏楼、茶楼、酒楼、私房菜、戏曲博物馆样样红火,保存了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还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看到每晚21点到23点多,郭德纲的德云社还到此包场演出了,会馆还真是紧跟时代潮流啊。我得给我们润京卡的市场开拓刘经理说说,把湖广会馆签成我们的特约商户,这样,就可以用手里的润京卡直接去刷卡听德云社的相声了。当然,这是后话。我只想说,故居可以活起来,关键是要紧跟时代步伐。

+ ^' U5 p( o7 ?0 x. q

这不,我们在会馆里发现了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的留影,来访大陆时他特地来了湖广会馆,这个当年孙中山成立国民党的地方,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戏曲演出。由此看来,传统的也可以是时代的,时尚的东西。

9 E; B# }& s: L

' O$ R% o4 G: f. O* ?

4 x2 c4 a: g9 y% K! N5 B

大戏楼爆满

) ^6 p" n2 }0 J- P. b

4 ]# M4 t6 m4 k

; |8 ^. t; M. z4 C/ y

吴伯雄来访

0 {! o- w* Y+ D% e& n& C2 U- b

 

. I- `1 [$ g4 @: c4 D

“此日晋阳庄,昔日纪公宅。上溯乾隆中,计年过二百……”这是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翰林蛰庐老人87岁时在晋阳饭庄“重宴琼林”时题的诗句。开篇首先提到晋阳饭庄曾是纪公宅,就是说晋阳饭庄所在地确实是当年纪晓岚居住的阅微草堂。

; [: }* S$ t8 E) O: A0 @+ A9 Z0 l

; w0 J. _- `/ r" P" u* o

晋阳饭庄占用纪晓岚故居,应该算作双赢的一件好事。来晋阳饭庄的客人大多数是冲着山西饮食来的,但同时也保住了阅微草堂的人气,而来纪晓岚故居探访的人大都会选择在晋阳饭庄直接用餐了。坐在纪晓岚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点一碗刀削面或者一碗拨鱼儿,如果再带一本《阅微草堂笔记》,利用间隙读读讲鬼说人的故事,仿佛是与纪大烟袋的一次对话了。

% ?( ~% m7 p/ W4 c

% r) \5 @5 [, m! [9 Z

 

+ a+ k! U& J# ]

临近中午,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由于晋阳饭庄人超多,我们就选择了去旁边品尝老北京的特色名小吃“褡裢火烧”了,只可惜店很小,没法刷“润京卡”了。

# q( n! _2 e! y

9 U o* j# Z# }9 [% g Z

6 l! m0 P! F; i0 w3 e

那就期待着下次名人故居探访之旅了,下次估计得去故居集中的另一个地方后海那片了,哈哈,到了那片可以去吃精品川菜“巴国布衣”了,用俺的润京卡还可以打折呢。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批评,欢迎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独上传老北京网?怎么上传呢?

3 q; P& h* n& E4 ?! L* M: C$ _8 U

 

0 I n8 X1 [6 x& e/ ^

这次发帖,我看在文章中插入图片的话,还的确得先发到别的网上,然后把那个地址粘贴过来。

! _# d! Z3 K8 s/ g" B1 ]( b

 

0 O1 l, c0 j# I' U$ K- X- q

慢慢摸索摸索就好了,呵呵呵

发表于 2009-7-17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精神让人佩服!不过希望您今后把照片单独上传到老北京网,其他网站的图库一般是不支持外连的,我们看不到。

发表于 2009-7-17 1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uzhijie954在2009-7-17 13:12:00的发言:
y; M6 F* k' O8 C) }3 Y

单独上传老北京网?怎么上传呢?

, E a& k+ t& p! N) T1 D5 m6 E ^

 

$ _3 Z& Q* @. T9 q1 R$ C

这次发帖,我看在文章中插入图片的话,还的确得先发到别的网上,然后把那个地址粘贴过来。

1 N# V9 _# ]4 \! R- n9 S

 

- X' S. v' F9 o- `3 U

慢慢摸索摸索就好了,呵呵呵

9 |& Y% n4 y9 g* }% ~

 

# v( ^8 x2 @1 O2 a4 a

请您参阅这个帖子: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9&Id=4167

' O+ Q2 _4 T2 r, k$ x

 

! w+ W+ e/ e4 O

里面什么都有。

发表于 2009-7-23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城的故居很多,保护起来真的是不太容易,但希望还是尽力吧!!!
发表于 2009-7-25 0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题材,跟白鹤群老师有一争!支持!
发表于 2009-8-2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6 10:45 , Processed in 1.13886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