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0 a0 G# a3 Q; A- W2 G8 F 0 B, N# j+ K% D$ K7 R/ {# o1 T
年岁不大,戒烟次数不少于三回。 D* o6 @: F M7 k8 {
头两次闲的属于没事儿较劲型,参观一次展览,不小心看见泡在大粗瓶子里的黑肺,以为那就是自己的,一害怕,停了三天饭食,捎带手戒了几日,目陷面黢确有从新做人的慷慨,过了五六日,探头儿看看,周围没了动静,就如大呼小叫追兔子而兔子死命跑进土洞以后,洞外一片凌乱的脚丫子无主乱踩——收不住追击时短暂的亢奋,时候久了,散开,又去追草垄那边惊起的另一只。我呢,钻出来,蹦跳着走在青草田野,叼根儿烟更绅士不是?! # r' o) v8 J! r9 i
还一次有点儿意外,大约是个机缘,与一支燃烧的香烟对望的,懵住了,我弄不清到底是谁在吸谁,好像那天我喝了点儿,我,一个泛神论的追随者,但凡是我喝了点儿以后,我觉着谁都有灵魂,并且上赶着跟我说话儿。于是我又戒了些日子。这一戒,有点儿老胳膊掰着老腿儿非要往脑后头别挂——就是你们白领、金领、白金领所说的瑜伽的意思。这是个游戏,开始掰呀,比较容易,升级难度不大,越往上越费劲,疼就不说了,熬得慌,没着没落,心里空荡,甭说孤鹜荻花,连根儿云彩丝儿都没有。空荡荡的人生路上逐渐荒凉,既然孤寂是人生的恒久主题,我干嘛非要估计、顾忌恁多给自己拴绊马索让日子的小驴儿跑起来磕绊从而颠簸自身呢?!想通了这一层,摸出一根儿,还没点呢,身边枯萎的花草立刻就有了褪黄返青的吉兆。
3 S5 a6 S$ U) R# ^' j o 这最后一次事发突然,坍塌似的,没来得及回味,人已经被埋在坑底——流沙坑底,周围没一点儿空间,动一动砂子进一进,知道腊肉如何在熏烟中失去弹性与水分的嘛,那时候我的生命就是挂在房梁上的腊肉,意识如同水分般缥缈上升散失。
, z1 A. l) f1 G# W 我记不起我是以何种心态与姿势抽的最后一支,看来人生的不确定性随时存在。苍冥之中一定有一种本能的保护一直跟随着你,要不,侧身而过即成永诀,凭咱这柔软的性子,涕泪滂沱一把有股子依稀人味儿才合道理。
; v# Z$ U! A$ a. V) @2 B% g ( w+ G$ R T( M8 e
辑了点儿戒烟的小事儿,有点儿没事儿找事儿的意思,就像初寡的女人天黑以后往卧室地上倒的那一笸箩黄豆。
m# A6 e1 ?; S1 M ^
$ |8 v6 l* ^! S 《大清律例》:
) T' X) |& o* |; ^: U 凡紫禁城内及仓库坛庙等处文武官员吃烟者革职,旗下人枷号两个月,鞭一百;民人责四十板,流三千里。该管官员见而不行捕首,被旁人捕首者,该管官员俱罚俸半年。 / t8 K7 u( J9 P; T: g+ S
, s: \) l c. T, S3 a 太平天国《天条书》:
* X- N' G/ A* g& O1 c 凡吃黄烟者,初犯责打一百,枷一个礼拜;再犯责打一千,枷三个礼拜;三犯斩首不留。 $ W+ D& i. e; `/ y& u, G# J2 b
) q, N7 [8 d7 ~& E/ g8 c9 A8 r4 Q
两个政权对待香烟态度不完全一样。清廷明智而必要,一般场合可以吸,避开仓储重地就成;太平天国有点儿小题大做的行为艺术还,《金陵省难纪略·贼禁》(张汝南)记载:“犯吸黄烟者的枷责,以烟置枷上,荷之游街。”汪坤《盾鼻随闻录》:“贼众禁食鸦片及水旱各烟,伪王及大头目均私吸之。洪逆嗜食黄叶片烟,其物本产广东嘉应州,刻不离手。伪宫中均效之,竟以珠玉镶嵌烟管。”
4 y1 E9 u# o$ ?7 N 民国初年,形势有了转变,戒烟针对的对象更加具体,变成以针对纸烟为主,大约那个时侯用烟袋抽叶子烟已经普及于城乡各地,禁起来成本忒高,并且不利于维稳。
) K K/ @; Q) u 191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本《共和国民唱歌集》收录了当时流行的30首爱国革命的歌曲,由华航琛作词作曲的《戒纸烟》即是其中之一: 7 I/ [' E* h- S! ~( _5 S5 ?- C4 Y+ L
纸烟纸烟,害人真不浅。精神脑筋损伤胜鸦片。
! y6 \) K$ A" d6 O- A9 k/ p. t& h4 z 劝同胞快快戒吸纸卷烟。 9 `9 j# i/ u; ]9 a9 }; Q/ I. d
纸烟不吸,名誉保全,谁人敢轻贱?
8 { `5 S/ T; s. J4 K! c 这首歌的出现是民国初期反对吸烟运动的一个成果,这个运动发源于上海,当时的一些进步人士发起了“禁吸纸烟”运动,成立了“劝戒纸烟会”、“不吃卷烟会”,会员们抽了疯到处张贴宣传品,开会发表讲演,前后持续好几个月,有一帧漫画,画着一只口叼纸烟的乌龟,旁有文字一行:吸纸烟者是乌龟。
4 c$ x% W# B% `' H1 D( _8 M- \ 与之相对比的是鲜灵的生活,张焘等人《津门杂记》记述了1884年前后发生在天津的一些与纸烟有关的事儿:紫竹林通商埠头,粤人处此者颇多,原广东通商最早,得洋气在先,颇多效泰西所为,尝以纸卷烟叶衔于口吸食之。、、、、、、更有洋人之侍童马夫辈,率多短衣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卷烟、、、、、、
- T* z2 }$ E" N 同一本书,载有一首天津举人冯向华所作题为《烟卷》的竹枝词:
4 L& [5 n0 ^6 {! ~/ Y) B; q 寸余纸卷裹香烟
( Y! F. G+ l, l 指夹欣尝吸味鲜 + Z& ?8 \. n. w
倘使延烧将近口
9 M! W& [, H1 A7 s 舌焦唇敝火连牵
4 o0 c1 H3 `* z$ C+ [+ ~0 B ' o# P/ F4 }$ ]) i
算起来大约已经十五六日没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烟凝噎。
! ^$ Y/ C v. _ 远岸谁家柳,孤烟何处村?
2 Q5 W: E: S4 D 床头夜雨滴到明,坐看无烟鄙人手! 1 J& k" A N8 y' J: W
我特想知道张少帅把自己绑在椅子还是炕上戒烟想的是什么?我还特想知道小平用夹着香烟的中指食指划了一个圈儿的时候董文华大姐的朋友圈子里有没有姓赖的,太平天国里有,他的名字叫赖文光,蒙古王爷僧格林沁特恨他!
+ {. i/ V+ r- Z" n' c& h7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