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27|回复: 4

我的皇陵情结之(四)唐世祖李昺 兴宁陵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23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百度博客

) W/ U) ^# n- K6 ?- n1 H

 

6 t) L0 P* W4 \ ^3 O$ Z! m' f% @

 

/ b$ h# b5 v. `& ^9 M

 

! b- m1 S; Q+ a6 i$ R

下一篇:我的皇陵情结之(五)唐高祖李渊 献陵  

5 X$ }9 T4 R! ~+ k) K- o' `& U

 

. R. b5 @& r4 M% S1 o0 s1 O. `. w6 r

 

# Z: {! y0 U; \( f% c; [! X

兴宁陵-简介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东20公里处渭城区正阳乡后排村。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之墓。

$ j' q8 L0 n* @* l% J

李日丙于北周建德元年(572)死葬咸阳。唐武德元年(618)追尊为世祖元皇帝,陵称兴宁陵。陵墓封土为圆锥形,底部周长133米,高约5米。陵前保存有石狮1对,石马2对,石虎1对,造型古朴,雕刻细微。

/ v- I7 y- Y- z: y Q& _

 

# A8 w9 X' ~4 O+ \' T$ c( y

兴宁陵-地理位置   

& Z. U) M1 ~7 O' D, [. [5 L3 [


兴宁陵位于长安西北17公里处,在汉高祖刘邦长陵的西南。从宝鸡市直到西安的渭河北岸是明显的河岸台地,特别是从兴平经由咸阳至泾渭交汇处一段被称为咸阳原,是典型的台原地貌。这一带的台地大致可分为上下两阶, 
     上下阶之际有改造古成国渠而成的渭高干渠流过。上一阶的南侧建有西汉诸陵及陪葬墓,下一阶也分布有许多西汉陪葬墓。从渭河南岸的汉长安城附近向北望,西汉诸陵可一览全景。唐的兴宁陵陵园在台地下一阶靠里的部位,杨氏顺陵则在咸阳原西汉陵区之北。这一地区的北侧,由西向东的泾河,地表有一些隆起和下凹,但大体平坦的原野,使人们视域可达云阳地区的北仲山、嵯峨山,视野极广阔。从这一地带向南眺望,汉、唐长安城可尽收眼底。

: z1 g! i* x( q. L! G0 `# o) z

谓河北岸的咸阳原上有先祖李昞的兴宁陵、则天武后之母杨氏的顺陵。兴宁陵位于长安西北17公里处,从渭河南岸的汉长安城附近向北望,西汉诸陵可一览全景。唐的兴宁陵陵园在台地下一阶靠里的部位,杨氏顺陵则在咸阳原西汉陵区之北。这一地区的北侧,由西向东的泾河,地表有一些隆起和下凹,但大体平坦的原野,使人们视域可达云阳地区的北仲山、嵯峨山,视野极广阔。从这一地带向南眺望,汉、唐长安城可尽收眼底。

" [3 U- J! L1 E5 n

 

: m* Q: b5 x& ?* a9 a' o& `

兴宁陵-修建历史   
兴宁陵是北周李昺墓。陵址在陕西省咸阳市东红旗公社红旗大队之北原上,,离咸阳市30多华里。唐代从高祖李渊 
兴宁陵
到僖宗李儇,有十八个皇帝陵墓在关中,称为“唐十八陵”。兴宁陵是“唐十八陵”之前较早的一座陵墓,建筑形制,特别是陵前的石刻群对“唐十八陵”有明显的影响。兴宁陵前的石刻群是诸唐陵石刻发展的雏型。神道两侧的石华表、石麒麟、石马、石狮等,都是饰墓之物。整个布局铺排有序,为后来各陵仿效,成为唐帝陵墓格局、陈设的样板。正因为如此,所以也是唐陵石刻艺术趋于刻板僵滞的开始。

6 s" g# r1 F' D; W$ k, Z

兴宁陵是唐开国皇帝李渊父亲李丙(左日右丙)的坟墓,李丙终于北周,这陵是初唐时节号墓为陵的产物。目前剩下石雕8件,石狮一对,仗马2对,天禄一对,形制和风格和三原县永康陵相同,不过兴宁陵石雕以及神道走势保存相对完好一些。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李渊建立唐王朝到灭亡,前后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包括武则天在内共有二十一个皇帝。这二十一个皇陵中有大部分都建造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黄土原和北山岭的顶部。这种依山背原、两翼展开、面临平原、并且隔渭河与都城长安相望的布局,体现了唐王朝的博大气势。尤其是那些倚山而建的帝王陵墓,气势更是雄壮异常。宏伟孤耸回绝的陵园主峰,广阔浩大的陵园区域,庞大的皇亲勋臣陪葬墓,威武雄壮的神道石刻,使唐代皇陵和大唐盛世一样,在中国皇陵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称它为中国皇陵继秦汉以后的第二次发展。

# n% k7 w$ V+ w0 [

兴宁陵-李氏家族   
李虎有八子。李虎长子李延伯,生于山东,后李虎入关,李延伯仕北齐为散骑常侍。李虎的其它六个儿子是谯王 
李世民
(真,字长宣)、蔡王(冈同)、毕王(漳)、雍王(绘)、郇王(棉)、大郑孝王(亮)。

% L- R& p( h& f

李昺是李虎的第三个儿子,由于大哥仕北齐、二哥战死,所以李昺继承了李虎的陇西郡公的爵位,557 年北周建立后改封为唐国公,任安州(今湖北安陆县)总管、柱国大将军,举家迁居长安。

0 b, H" u, y. I C" R5 @) Y

隆尧县境内有李熙、天赐、虎、昺的茔墓,和光业寺碑。陵寝造于李唐建政之前,规则均依汉人旧制,而寺碑颂词有“维王桑梓”之语,证明那里就是他们的故乡。李熙及妻张氏皆汉族,李天赐及妻贾氏亦皆汉族,李虎及妻梁氏亦皆汉姓。

$ a% a8 V+ p1 {. N7 ^) \

李昺次子梁王澄、李昺三子蜀王湛(渤海王为其后)、李昺四子汉王洪。李昺娶独孤信第四女独孤元贞(杨坚妻独孤伽罗之妹)为妻生长子李渊。

2 ~' i1 m7 Q8 p6 H

不包括玄武门事变中被射杀的长子李建成、三子李元吉,李渊共15子,分别是楚王智云、荆王元景、徐王元礼、韩王元嘉、彭王元则、郑王元懿、霍王元轨、虢王凤、道王元庆、邓王元裕、舒王元名、鲁王灵夔、江王元祥、密王元晓、滕王元婴。李渊娶妻纥豆陵氏(其父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纥豆陵毅,其母为周武帝宇文邕之姐襄阳长公主),生次子李世民。

7 j$ J1 S8 m1 f' }' n% o


 
兴宁陵
关中地区汉唐陵墓雕刻艺术是中国古代雕刻最珍贵最精彩和最有价值的遗存之一。考察团利用模制,拓印、照相、绘图、写生等多种方式 ,取得了大量能永远保存的资料。

- u, L- f3 r& A: Y1 y8 A

对汉唐陵墓雕刻艺术作了系统论述
王子云先生认为:“古代遗迹遗制存留今日者,以雕刻艺术品为多,其分类可大致为陵墓石刻及佛教雕像两类。虽均受西方之影响,但已属于中华民族之天才创作。尤以陵墓雕刻实足以代表中国固有之文化精神”。考察团在考察关中汉唐陵墓工作中,特别注重对陵墓石刻艺术的考察研究。王先生对汉唐陵墓雕刻艺术,特别是汉武帝茂陵汉将军霍去病墓大型石雕刻群,唐高祖献陵及永康陵、兴宁陵石雕刻,唐太宗昭陵六骏浮雕,唐高宗乾陵石仪卫雕刻,武则天母顺陵石兽雕刻,唐弘太子恭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石雕刻,玄宗泰陵、肃宗建陵及其以后各帝陵石雕刻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 I4 A Q: Z+ k* Z' w( J$ d* q* d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宁陵石刻

- K# n( }- ]2 }1 U8 \; V


仗马2对,坐狮1对,天鹿1对

5 O# z9 B/ {7 @* O

 

! | w; I5 g: X8 } V* L5 t





) o8 J& a7 J X! w; v( @

 

; P0 V4 i9 h$ |* X$ F



+ A r) a: x+ R; O

 

4 d# k- J1 x) A) T: w5 Y7 r% i3 }

 

7 u9 X2 {: `2 B) l

 

( p8 \9 U% k- M# X- p, Q


 

4 l/ C7 y1 s3 b! _: A, h- M5 ~





! j, P7 `3 w( T

 

5 f( n5 d" `1 L8 O

 

( N$ |! N0 X/ Q5 R; T5 F7 i9 h. h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宁陵封土

5 Q9 D' W+ s) e- K9 ?% G, |


/ n8 g8 {& I& f; g: Q! w! `



, R9 s, {; \' T; E


 

- Z, C5 n' u! Q) i& \: r2 H3 N

 

; w" f/ j$ g9 C0 N/ b- [' n

盗洞!!!!!又见盗洞!!!!

5 j% h, o8 c% Z: ?$ x

 

/ ]8 v- W; r- _ s/ x

! X, A4 c- Q% j) @& F% h4 u- F

 

8 c7 y) n; p$ A h; T( p


 

4 Y+ c' n( k Q; \

倒在地里的文保碑!!!

( f. _8 \; A' m7 H

 



发表于 2009-4-23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发表于 2013-7-13 22: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不力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02:24 , Processed in 1.12188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