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2008-10-03. 14:20 .
8 Z# m- e6 q! V) p4 M4 t( h我沿着慕陵西侧院墙外的小路向北走,到陵后的砂山上看看慕陵。
`- g* {2 g" y9 c7 g9 l* E) F& N0 n 20分钟后,我站在慕陵后面的靠山上。
1 ]5 y! P. E6 ]! H美丽的景色呈现在我眼前: 5 f, h" b% O' k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0 H, Y# n, c7 t( |; m3 A) J 5 F+ o/ |( q6 V+ ]( {
站在慕陵后面的靠山上向南望,远处是西华盖山。
2 F; h4 r: Z- a7 i2 Z向西望,阳光照耀下可见一座高大的四阿顶黄琉璃瓦建筑。
: V- q0 R- ~7 Q- ~3 w1 T) S那不是清皇陵,是国朝权贵建的阳宅。 8 C& K& y* ?7 D+ H' v2 E
东面偏北的远处可见一红墙黄瓦盖顶的院落————慕东陵。
: f- d, v0 u5 w0 r. H5 ? 慕陵始建于1831年(道光十一年),1836年(道光十六年)竣工。
* ^/ t1 D2 S7 z8 l9 D内葬宣宗道光帝、孝穆成皇后钮枯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咸丰帝的生母)。 # Y# D: f) _/ i0 L4 b7 e
南面近处就是慕陵: ; P3 O' ]1 O) d3 [2 w" }$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3 A# y# c& M* w+ P* _其隆恩殿、东西配殿三座建筑木构架均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做成。 ( E9 `4 [2 v% [; G5 y
殿内外均不施彩绘,而以楠木本色为基调,其天花、群板、绦环板、雀替等处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上千条云龙、游龙和蟠龙。
. A4 ~3 {: f8 E) `- o仅隆恩殿内就有木雕龙714条。 3 h- {% m2 @% s! l
三殿共有木雕龙1318条。 - p3 y! H0 I u6 v7 U1 c: s6 Y0 @* w, ^+ D
成为清代帝王陵寝中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 ( R+ Y' {# P& e j; P' T
隆恩殿平面略近方形,中央明间与东西两侧问之间各施隔扇,外绕走廊,这在清代九座帝王陵寝中是独一无二的。
- n3 T$ n9 x7 C1 u4 q* o+ g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6 j1 Z1 X0 m- i, `. i* b隆恩殿后增设玉带河一道,石桥三座,卡子墙中央建石级,其上改一般的琉璃门为石牌坊一座及石栏杆。
# G# V9 J6 b. u4 X其北方台上直接建圆形宝顶,无二柱门及方城明楼。
! J3 o/ O3 S* _& @* k% y% ~围墙采用磨砖对缝的手法砌筑,
4 f3 ]! p9 X0 p9 T- a' P“磨砖对缝”为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高级建筑工艺。 : h) @( ]1 H- p) w
即将毛砖砍磨成边直角正的长方形等,砌筑成墙时,砖与砖之间干摆灌浆,墙面不挂灰、不涂红,整个墙面光滑平整,严丝合缝。
& p% s* D/ y$ M+ ~3 j$ ?墙顶覆黄色琉璃瓦,颇为素雅。
' \, \( D. n* `( ~) V清陵罗锅墙一般为半圆形,惟此陵用弧线。
8 }6 e4 u$ Z5 Y5 w* P% [2 |我在山顶坐下,慢慢地欣赏慕陵景色,久久地不愿离开........
* m& i" k: h* P- ] 已经坐了30分钟,时间是:15:10 . 7 p0 ^6 T, c; e. N* M4 o
我所在的小山顶与慕东陵隔着一道山沟。
! L M: B7 A% j# ~3 ~远处可隐约看到有一条公路通向慕东陵。 / E' b" m! J( {+ v; v
我没有从山顶直插过去。(后来证明是错误的).
* s$ n3 \9 J2 u P0 |3 ~ 我由原路返回到环陵公路上的慕陵道口。
" c/ j- q2 [# y. G g7 K! e* v9 w: Q下一站是慕东陵。 # b( a. U' H8 ^5 ^
" F! p A8 ^6 [; E! y2 t
2 Z6 |4 A+ X/ ]* r
+ }5 }' v; B# a3 Z7 O6 i; P W 现在的时间是: 2008-10-03. 15:20 . 5 [+ ~2 \4 E8 W% a2 i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9 H. g x4 D; m: M* N6 L S
$ A E. g9 x8 G: k. Z2 w! W; ^1 q' N我由慕陵道口沿着环陵公路东行约150米,路左边有一条小马路通向慕东陵。
1 }* C4 v4 n: F) g 慕东陵为道光帝孝静皇后的陵寝,位于慕陵东北方的双峰岫,原本是慕陵妃园寝。
! A( w# v: {( o6 j: ]- Q+ W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i& |1 F9 G! C: s; V* Q
# e2 S& |4 a: A; w
孝静皇后博尔济锦氏,曾生皇2子顺郡王奕纲、皇3子慧郡王奕继,均不足三岁即夭折。 % @% H: [4 R N; M/ j" Z
道光12年11月21日生皇6子恭亲王奕忻,封静贵妃。
0 U+ v. ^/ X( H$ k; n4 C) d孝全成皇后去世后,静贵妃代为抚养其子咸丰帝。
: U/ ?2 D: w/ ^3 b: W咸丰继位后,尊其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颇受恩养。
5 P q2 M. L+ _/ \但当她去世后,其子恭亲王奕忻请求咸丰帝授予她皇后封号入葬。 9 E3 r: L0 R/ Y( K
咸丰帝未置可否,仅以“哦,哦”两声作罢。 $ l* X' @1 t: k: }
但奕忻以军机大臣身份的便利,让军机处恭办“皇太后”封号事宜,迫使咸丰帝接受既成事实。 & Q* F+ z7 E8 r! @ Q
对此咸丰帝极为不满和愤怒,虽未取消皇后封号,但在丧葬礼仪上加以减杀,并且在谥号上不加道光帝的“成”字。 ' Q: j' K+ p1 B
咸丰帝并找借口罢免了恭亲王的军机大臣职务。
- g8 F. m% X; U( U+ z1 H# J咸丰帝去世后,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除掉了咸丰八个顾命大臣。
) {* Z, ~. h2 e4 `+ ?8 g恭亲王重掌军机处,封议政王,将其母神牌升入太庙。 ( @4 A- ~" R5 b
博尔济锦氏既非道光帝生前所立皇后,其子也未继位为帝。
^. H* O0 ^/ q, Z1 g5 m6 G博尔济锦氏竟然得到皇后头衔入葬并配享太庙,实为清朝绝无仅有的孤例。
& D% j9 z' J5 q# [& W; N/ I2 K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2 D. s) I) l, t5 \
$ z# u2 T" j) m7 o; R5 F
隆恩门面阔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原为绿琉璃瓦,后全改为黄色)。
: i7 v6 N( I* V" y ~门内燎炉两座。 1 t6 j) p" d- Q+ j2 A
东西配殿面阔三间(原无)。
) @; V" N" K( ^ B6 i隆恩殿面阔五间,前出月台,但无栏板、铜鼎鹿鹤。
( s2 z$ F1 f- x1 `* { o殿后为面阔墙一道,中门有门楼,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正面额枋上为青白石匾额,上书满蒙汉“慕东陵”字样。
2 p' _9 ^- y9 e0 H: z2 C6 R中门两侧开角门。 ; T i0 M, E4 c8 m
墙北是石五供,北为月台,上建圆形宝顶一座,无方城和明楼。
6 {9 E' r: D% \* H! h0 E圆形宝顶内葬孝静皇后博尔济锦氏。
$ V2 u% q! d8 O8 Y孝静皇后宝顶东侧并列建有宝顶一座,葬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4 E. k7 F( i+ J在慕东陵整群建筑中,为了突出孝静皇后的地位,大殿后按后陵规制置建三座门. + A- w% g. y! t8 x
中门饰有琉璃花,覆以黄瓦歇山顶。 / _ X, S$ E% Q- T4 {5 Y( Z
门前有石阶踏跺,进门面南设有石祭台。 ' P. u- u8 J; ?1 K8 I! P
绕过祭台是砖石砌制的月台,月台上有园形宝顶。 , B% r* n+ M9 s
宝顶后有弧形围墙至中门两侧,形成后寝部分的院落。 , a7 |, y/ k k
中门左右各有角门一座,三门间有覆以黄色琉璃瓦的墙壁相连。 5 o: V7 e& ~& A( |
两座角门可通向弧形围墙以外和外围墙以里。
' ]3 y4 Z3 \/ F9 _5 b& g众妃嫔环抱于内弧形围墙之外、外围墙之内的形式布局。 * D: _% V# w" v1 r' }
孝静皇后宝顶北部,分散建有宝顶三排,葬15人,计贵妃3位,妃4位,嫔4位,贵人4位。
6 C2 \0 q: X8 e6 _& A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7 a7 O; J4 d) a; N. n& R7 @
: s8 d0 @+ m7 \( U$ _' {9 u慕东陵在慕陵东北二里。
2 p: W' r9 e6 O8 r- `, }20分钟后,我看到了慕东陵。 ' v% \- D6 h" ?9 A
按清朝规制, , Y/ @* m! z# V. C8 s. r
皇后先于皇帝薨逝者,与皇帝附葬一处; 6 A: o/ p8 _) f% M8 A) k6 K
后于皇帝薨逝者,则另建山陵。
4 t" \" n# }" f+ w但慕东陵则有异于此,既非帝后合葬,亦非另建山陵,而是皇后与众皇妃嫔葬在同一陵寝中。
7 i5 V( _, F0 b0 W3 Q: m* d! A这是由孝静皇后身世的变化造成的。
. x K: _* ]1 w; `她由贵人累晋为皇后,死后本应另建山陵,但因后妃陵寝位次系由道光皇帝生前亲定,嗣皇帝不能变动。 * _# V% D( C0 e) i4 ]& B
转贴一段网友的闲言碎语:
$ K! r `6 H+ O.........................
. V7 p) x9 R8 U' g7 W5 s$ @ 还有最后一个要说的。 & {! o7 N; Z# z, y) {
以前一直盛传孝静的太后是小六(恭亲王奕忻)矫诏逼咸丰承认既成事实。
+ O* X+ Z5 s& C& V0 y9 K' y当然,下面这条材料并不能推翻这一点,不过多少有所补充。
7 B2 |* C3 i) b. j% \从下面这条材料,我觉得道光当年虽然定了小四,但其实就想让小四尊孝静做皇太后的。 ) m0 @# `% Z" _% U* y
我觉得他(道光帝)可能觉得自己克皇后,所以一直不肯册立。
. t1 z& D+ e" X6 W, h这条材料虽然来自我认为不怎么可靠的《清西陵探源》,但由于是内务府档案,她不至于去编这个。 8 a& l& \5 k# Q' D( w9 g" K o, Y
况且她用这条档案的意思,并不是来证明我要说的这个事儿的,所以我觉得基本可信。以下引用(224页): 6 q u& Z$ \! D1 e3 C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档案《新整内务府文件修建工程》中记载,
3 R! |0 k, }8 V( ~+ H* e妃园寝建成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末,道光帝曾降旨在妃园寝添建石券一座。
& F7 m7 f8 V" v$ C. W十月十一日又下谕旨:“妃园寝前层中座石券,着照龙泉峪宝顶式样,修建宝顶一座,再行踏看,绘图呈览。钦此。”(慕陵就在龙泉峪) . G/ T5 S- p6 ]
臣工们尊谕旨进行了“踏察、设计、绘图贴说,恭呈御览,奉旨钦准。” 3 D0 V4 O+ r* H1 S' |
我认为道光帝大概觉得咸丰不会这么绝情。
7 s o: U3 a' F0 D& Y" c孝静以皇贵妃摄六宫事多年,又养了小四。
3 V4 K( o- z& F& }- T/ E, m他(道光帝)大概觉得小四继位,应该会尊孝静为皇太后; " n! e( o% I3 {- H9 ?
但是他(道光帝)又希望省钱(皇太后整寿他都能请臣工吃面条~~~~而且慕陵规模这么小,花费却比裕陵都多,想必喜欢省钱的道光十分心疼~~~~), 0 y5 P4 @+ b* A3 @+ \1 k A5 `
不希望再花钱给孝静盖新坟了,所以就一定要先给她定下,提高宝顶等级~~~~~ 5 h4 s# K2 t. w3 F' y4 G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咸丰说“……山陵大事,亟应敬诹吉壤……唯念慕陵妃园寝为皇考亲定位次……谨将慕陵妃园寝恭定为慕东陵。”
! \4 Z- X2 u/ K, k% ^* Y3 e以前一直觉得是咸丰有意减杀孝静丧失规格,现在看来还另有蹊跷。
; x# O2 u2 O# R4 j我原来就觉得奇怪,的确,小六如toutou所说有点“精于处事,疏于为人”,但也不至于狂妄至此。
" X/ I9 K5 w- I/ a/ P7 w现在想很可能是道光生前对孝静或他们两个(小四和小六)有所暗示透露(比如说无论你们谁当了皇帝都要好好孝敬母亲之类……),小六才如此坚持~~~~~~ * U4 k: P# e/ s7 c" o6 j
.....................
: x; O5 v. l- Z" M- @8 L 该文章转自☆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www.ourjg.com 原文地址:http://www.ourjg.com/bbs/dispbbs.asp?boardid=22&ID=3339 [# A" G6 j1 z3 a/ ^$ G
可见慕东陵系孝静皇后葬入,才由原名慕陵妃园寝改称现名。
! v: i/ ]/ _# v' q; J5 C慕陵妃园寝的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
s6 {9 @, g4 Z4 d* y3 w并按后陵规制,添建了祭台、东西配殿、燎炉及神厨库等项工程。 . V6 |: K& g, g8 U/ P9 ^' g
慕陵妃园寝变成了皇后陵的建筑规格。 : |. D w7 Y( o- d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 X& S- y- B) _# m+ [" x5 U0 H. ~ 6 G9 m& W: r! U0 Q, m, |5 ]
最南端是神道旁两座下马碑,左侧有神厨库和井亭(原来作妃园寝时均无,后添建)。 # @$ \ q z) Y
神道全为砖墁,没有皇后陵神道的中心石和两侧牙石。
$ a; M3 \7 }7 F# C3 ^三座五孔石平桥,都是妃园寝留下的痕迹:
0 T4 l6 P7 I6 D5 J( k7 K, G; X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 }, d' X4 M6 X/ A j: l, ?
" L+ Y2 a9 W: ^5 N( j) k
中路五孔石平桥桥北的左侧有神厨库和井亭(原来作妃园寝时均无,后添建)。 ( }" s9 \: u+ k6 Q8 p* n/ i
4 o" P, B4 S0 B9 p% o3 W+ t6 ?/ U
# T; V' Y/ e/ h+ }9 K, L
远望慕东陵: 4 v- {3 n" o8 ^* `. L9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5 a% W/ G/ o- U1 g# Z$ b6 I 中路五孔石平桥桥北的左侧有神厨库院和井亭(原来作妃园寝时均无,后添建): - a L- N( V9 S" H) d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 A- Z1 E7 y7 b4 O ) X/ U. `- c3 F t; z8 L
东西朝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原为布瓦)。 ) B% A+ v) ~' v
布瓦东西班房各三间:
4 |7 u3 t5 [! h; d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 N) O% y! }* I# R$ o 隆恩门面阔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原为绿琉璃瓦,后全改为黄色): ! O5 R L" V. W8 X4 O- Z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 w% u/ x m$ D6 {& R3 I 隆恩门门上悬匾:
6 L- Q. S5 W8 ^9 E/ q1 \7 k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十四)
" u; ?) b" `1 N) S
慕东陵现不对游客开放。(似乎从未开放过).
, h; [& E, o- y: K9 a$ a + Z* Q$ J$ m3 P# |8 s3 x! |
% B0 l- N& R/ e
) N) r( |6 K' n( j' M7 J
4 i& `; L R! W$ d$ u
. K) a( m' ^+ k2 Y: z" \; V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