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O: N# }# b/ j4 d. K7 W/ y
8 F4 ]" J9 z1 B( g
0 |3 p3 J& X# N; s% u! \
说起北京小吃,老北京人自然会津津乐道,他们是吃北京小吃长大的。年轻一点的对北京小吃的念想儿就淡了。
( P. e2 X7 M0 U. D% C- <SCRIPT src="/script/ad.js">
+ J# Y2 W" [( _" b- D+ v% e
-
9 @, H* }9 @% H L# w. G
- <script>
复制代码 , ^2 D9 l1 F: F' F
" @" c8 O ]9 h) r# V
- <SCRIPT src="http://ad.tom.com/tomad/news/heritagepip.js">1 a1 K$ P( p2 _. x
-
4 ], v/ l+ I7 W) D. }! O5 a
- <script>
复制代码
9 J- J. k+ I2 i" a% \, x
. o4 x( s' e9 N1 V" z& U1 Y8 D: m7 `
0 c3 p& i, m$ i* H# E! B# r3 l
5 U0 @4 V8 @1 B- ~ |
. @. f; g; O' m7 f2 A. |孩子们呢?对北京小吃也许就不知是啥滋味了。小吃?他们脑子里小吃的印象是"麦当劳"和"肯德基"。提起这个话碴,真有点为北京小吃未来的命运感到担忧。 # O7 _! k* f) C
其实,这并不是杞人忧天。1997年,曾名噪京城的西四"小吃胡同""歇菜"了。"小吃胡同",名儿起得挺地道,它的前身是西四小吃店--60年代,北京小吃的"四大名店"之一。
; Z( e; J/ S0 c9 l想当年,"小吃胡同"的创意者雄心勃勃,想利用这条"胡同",为振兴北京小吃书上辉煌的一笔。然而,振兴北京小吃谈何容易?几年的惨淡经营,这条"胡同"的道儿似乎越走越窄,直到如今放弃了初衷,只好改换门庭。
% X- q& |; A, E+ ?$ O8 f"小吃胡同"走麦城的事有种种原因,咱们另当别论,也别说三道四。只说小吃本身,它好像又为目前北京小吃的尴尬处境找到了一个佐证:北京小吃怎么啦?这事说起来,着实让人感到惋惜。
9 j/ l9 |- e# z W. y3 z) Y鼓楼的后头也有个北京小吃一条街,创办三四年了,一直打着北京小吃的旗号,苦苦撑着门面。但是,您如果有兴致到这条"街"走一遭儿,就能体会到,北京小吃的味儿变了。其实,这条"街"上,制作地道的北京小吃的铺子没几家。有,也是串了秧儿的。 $ n. P: E/ G4 Q% J
记者日前在这条"街"上走了走,,发现独领风骚的是煎饼果子、贴饼子、煎小鱼、拉皮、拉面之类的"小吃"。您说这是咱北京正宗的小吃吗?倒是东华门的小吃夜市这几年的火爆劲儿经久不衰。可是,您在夜市上看到的是南北风味小吃大荟萃,地道的北京小吃究竟有几个摊位呢?川味小吃、粤味小吃、东北风味、河南风味、陕西、兰州、新疆……加上洋快餐,真是四面出击,把北京小吃挤兑得几乎没了站脚之地。
9 n" z; u8 L; Q: m% V* X从另一个角度说,正宗的北京小吃已然被外地人给"改良"了。"改良"的"北京小吃"自然失去了特有的风味,难怪人们对它不待见。
. j$ ]8 g/ D: V9 ]0 Z: E作家肖复兴曾写过一篇《北京人吃早点》的文章。文中说:"北京人吃早点,说来有些让人脸红,几十年一贯制,油饼、豆浆、油条、焦圈、糖油饼、薄脆……万变不离其宗。"
/ C+ J3 o1 d7 U# _1 e. w肖先生的文章意在说明:"北京人时时处处显出一副正宗和正统的姿态和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中,有几分执著,也有几分保守。"
3 i# E' [+ z. j0 r7 o, L其实,眼下北京人在吃早点上,想执著或保守,也执著保守不起来了。 8 L* k, Z8 [ Q" x- t
您就拿这油条、焦圈、薄脆来说吧,这些均属北京小吃。在早,京城满大街的小吃店,城里人吃早点或饭口前后垫补垫补肚子,走不了多远,花不了几大毛,就能把肚子问题给解决喽。
2 l4 H+ Z# G" Y* m: i1 R" d4 k现在的街面上,餐馆酒楼倒是不少,可是有几家卖这些小吃呢?即便是卖,那油条、焦圈、薄脆,是从前的味儿吗?焦圈。您还别小瞧这道小吃。眼下,京城的"勤行"(餐饮业)炸出像那么回事的焦圈来的有几个? . I$ @( M: b) J% ?8 G
记者为写此文,几乎转遍了京城能做焦圈的餐饮店,品尝了五六家店铺,结果大失所望。那焦圈炸得真称得上是"焦"圈,焦得都黑了,嚼在嘴里,又硬又皮,完全不是地道的焦圈的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