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48|回复: 6

[贴图]金榜题名时-清代小金榜[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4-3-3 0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洞旁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民间所说人生两大幸事,金榜题名即为其一。

  “金榜”即明清两代张榜公布科举进士名单的布告,也叫“大金榜”,张挂在天安门
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左门、右门之外,文进士之榜挂左门(即东门)外,武进士之榜挂右门外,供百姓观看。与“大金榜”内容完全一样,只是大小差得多的是“小金榜”,是呈送给皇帝看的。

  明清两朝科举制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及京城举行一次考试,称“乡试”,凡府、州、县学的生员,也即是秀才们,经“科举”,也就是乡试举行的前一年,由各省学政巡回举行的考试,通过后,成绩列为第一等,第二等及第三等的前十名,就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经有关地方官府选送参加乡试。乡试得中,即成为“举人”,来年春天,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的监生们又可参加在京城举办的“会试”,即全国统考了。会试一般取三百人左右,得中者称“贡士”,贡士于下日再参加并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后为“进士”。进士们按成绩排序为三甲,一甲限三名,为“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分别为“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

  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第一名称“传胪”。

  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员”,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倘学问大,运气好,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考下来都是第一名,即为“连中三元”了。

  得中进士的名单被称为金榜,足以显示进士们身份的高贵,和朝廷对开科取士网罗人才的高度重视。而“金榜”本身利用的纸张也确实是金黄色的,如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保存有清代的大金榜16张,小金榜175张,纸色、墨色仍如前貌,看上去典雅、庄重、凝聚着昔日的辉煌。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份金榜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殿试上榜名单。一甲第一名为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筼,1872年出生于肃宁付佐乡北石宝村。此次科举为慈禧七十寿辰时,特开恩科科考,也是中国科举制的最后一科考试,史称“甲辰恩科”。刘春霖及第后荣登状元,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因此,刘春霖自称是“第一人中最后人”。关于其及第的经历略富传奇色彩,欲知详情,请关注文章:《关于末代状元刘春霖》http://weizhouping.blshe.com/post/203/18482
发表于 2008-7-29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科的状元应该是朱汝珍,老佛爷一看他的名字,朱,就想到了朱明王朝,一看珍,又想到了珍妃,一看他的籍贯是广东,又想起了孙中山,太后大怒,遂定为第二名探花

是科二甲第五名是王庚,了不起呀

发表于 2008-7-29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个状元是刘春霖!河北人!后来定居北京。
发表于 2008-7-29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不尽出了最后一位状元,还出了第一位状元呢,好像在唐朝叫孙伏加,也是河北的。

发表于 2008-7-29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状元还是江苏、浙江两省多,明清的状元这两省占四分之一还多。

河北状元不多,但是普通进士不少,其中不乏张之洞这样的大才(张之万是状元)。觉得河北人不犀利,这可能是很少有人大魁天下的原因吧?

发表于 2008-7-29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祖籍就是河北呀。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确实不假,古有荆轲,李若水,近有狼牙山五壮

士,李大钊。个个壮怀激烈呀。

都说江南出才子,我倒不以为然,纪晓岚,刘墉这样的大才子可都是地道的北方人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8 15:04 , Processed in 1.14381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