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38|回复: 16

2008年7月19日(周六)“新”拍记活动公告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7-14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7月19日(周六)“新”拍记活动公告

集合时间:7月19日下午14:30

集合地点:珠市口路口西南角教堂南侧

联系人:掌柜 13522872255

拍摄胡同及相关资料介绍:(如网友有以下胡同相关资料,请跟贴补充,补充时请注名补充条目号)

1.铺陈市胡同西侧(东侧已被拆除)

1.1.历史名称:
    铺陈市、穷汉市(天汇夹道并入)

1.2.胡同简介:
    铺陈市胡同   (Pūchénshì Hútonɡ)
    在宣武区东部。北起珠市口西大街,南至永安路。长500米,宽3米。沥青路面。明、清至民国是座商、摊贩集中地。清称穷汉市,因贫穷劳动者常在此等候雇主,或以拆洗缝

补为生,故名。又称补拆市、补陈市、铺拆市。1947年雅化为铺陈市。1965年天汇夹道、十八寓、小眼镜等巷并入定今名。两侧多平房住宅,有百货、鞋、瓷器等店。两端通公共

汽车和电车。

1.3.文物古迹及保护院落:
    铺陈市胡同 115

1.4.相关资料及文献:  
    穷汉市在前门大街南段路西,现名铺陈市胡同。《京师坊巷志稿》:穷汉市亦称补拆市,拆或作陈。元代大都城内就有穷汉市五处,以鼓楼后为最(见《析津志辑佚》)。这种

市是零星出卖劳动力的地方,也叫人市。多数失业游民中,也有有技术的瓦工、木工等。平日没有固定工作地点,每天早晨便聚集在人市,听候雇主雇去做零星活儿。干一天给一

天钱,今天有活,明天就可能被辞退。如果到中午还没有人来雇,人群就散了。这种人市内城在东四隆福寺、崇文门里、西四、德胜门门脸等处。外城除铺陈市外,磁器口等处也

有。现在只留有铺陈市这个胡同名了。

1.5.未经证实资料:
    观音庵 铺陈市胡同89号 破损 现为民居

1.6.其他
 
2.校尉营胡同

2.1.历史名称:校尉营、后校尉营、前校尉营

2.2.胡同简介:
    校尉营胡同   (Xiàowèiyínɡ Hútonɡ)
在宣武区东部。东起铺陈市胡同,西至留学路。长304米,宽3米。沥青路面。明代已成巷,取兵营名校尉营。1965年定今名。清“五辈学堂”曾设此。两侧多平房住宅。

2.3.文物古迹及保护院落:校尉营胡同 5、14、甲14  8、16、36

2.4.相关资料及文献:

2.5.未经证实资料:

2.6.其他

3.九弯胡同

3.1.历史名称:
    九道湾、九曲湾、般若寺

3.2.胡同简介:
    北京市转弯最多的胡同是九湾胡同,它位于宣武区东部,东口与铺陈市胡同相连,西口从校尉营胡同通出,全长约390米,弯曲之处不下于13处,堪称北京城弯道最多的胡同。

3.3.文物古迹及保护院落:

3.4.相关资料及文献:  
    北京的胡同多是直来直去,但您万一走进北新桥附近的九道湾胡同准要迷路,小小的胡同一分为五却拐了十九道弯,不迷路才怪。西城区也有一条九道湾胡同,不过现已改名

为百代胡同了,前门外的九弯胡同仍在,实际上要拐十三个弯。九湾胡同的西口,有很多诡秘的说法:向西走不吉利。年过八旬的老人李虹一谈到胡同西口,她眼神里都还带着恐

惧的神情,说:“长这么大,我几乎没从胡同西口进出过。九湾胡同的西口比较狭小,比较偏僻,走的人少,住户多集中在东边。刚解放时,胡同西口出过一起命案,胡同里的老

居民们更加相信了‘走西门不吉利’的说法,于是各种说法就不胫而走。到现在,真正使用胡同西口进出的居民并不多。”家住九湾胡同10号院的李师傅说,九湾胡同的名称来自

于胡同有9个90度的拐弯,其实按地砖线划分,胡同里总共有13个弯。李师傅透露,在胡同里,男孩子们最快乐的游戏是骑着自行车在弯道里玩飘移。他在青年时也喜欢参加自行车

比赛:先是从东边骑向西边,谁骑得最快,并且车把没被墙擦着,谁就被认为技术最牛。

3.5.未经证实资料:

3.6.其他

4.鹞儿胡同

4.1.历史名称:
    鹞儿胡同、要儿胡同

4.2.胡同简介:

4.3.文物古迹及保护院落:
    鹞儿胡同 5、15

4.4.相关资料及文献:

4.5.未经证实资料:
    鹞儿胡同东口的第一个大门,据传是北平警察局的南城侦缉队的所在地

4.6.其他
 
5.四胜胡同

5.1.历史名称:
    四圣庙
5.2.胡同简介:

5.3.文物古迹及保护院落:

5.4.相关资料及文献:

5.5.未经证实资料:

5.6.其他

6.赵锥子胡同

6.1.历史名称:
    赵锥子胡同(花枝胡同并入)

6.2.胡同简介:

6.3.文物古迹及保护院落:

6.4.相关资料及文献:
a.“绱鞋不用锥子――真(针)棒!”是北京及华北地区很有名的歇后语。如今,家庭主妇基本上没有自己做(绱)鞋的了,锥鞋的锥子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在前门外却留

下了赵锥子胡同的名称。
    按北京地名命名的规律,此胡同内曾有赵姓工匠生产制作锥子,并且是本行业的佼佼者,故以此为胡同名称了。赵锥子胡同名称至少在清代已存在。1965年调整地名时,

将附近的花枝胡同并入,仍称为赵锥子胡同。在清末民初,这条胡同成了“八大胡同”的延伸区,曾有不少妓女、暗娼在这里活动,解放后才真正成为百姓居民的胡同。
b.天盛号盔头铺--戏曲盔帽店铺。1935年,由周文敏携同全家在前门外赵锥子胡同路北立店开业。经营软硬头巾,盔头、髯口、旦角的各种头饰等项目。于1955年并入北京市盔头

戏具生产合作社。

6.5.未经证实资料:

6.6.其他

7.荣光胡同
7.1.历史名称:
    莲花河、莲药玉河

7.2.胡同简介:

7.3.文物古迹及保护院落:

7.4.相关资料及文献:

7.5.未经证实资料:

7.6.其他

8.储子营胡同

8.1.历史名称:储子营、厨子营(古佛寺后身并入)

8.2.胡同简介:

8.3.文物古迹及保护院落:

8.4.相关资料及文献:

8.5.未经证实资料:

8.6.其他

9.灵佑胡同

9.1.历史名称:
    灵佑宫

9.2.胡同简介:

9.3.文物古迹及保护院落:

9.4.相关资料及文献:

a.宏慈道院(灵佑宫,住持人魏明文,道士,与灵佑宫同)、天仙庵(灵佑宫,同前)

b.曾经兴旺的灵佑宫灯市:自清朝康熙后期,灯市便不再设在灯市口了,而是迁到了前门外大栅栏、灵佑宫、琉璃厂和东四、西四、新街口等处。清初查慎行在《凤城新年词》中

就有了:“才了歌场便买灯,三条五剧一层层,东华旧市名空在,灵佑宫前另结棚”的诗句。清康熙年间,把灯市从内城迁到前门外以后,天桥西北的灵佑宫便成了京城一处热闹

的灯市。每年灯节,这里游人云集,热闹非凡。灵佑宫本是明朝建的十方道院,万历时,进行扩建,名为真武庙。辟地十亩,建有高阁,并有大殿五层。清朝赐名护国灵佑宫,也

有人传说此宫系由东华门移来。每年正月十五,灵佑宫点燃彩灯,庆祝灯节。可惜,时过境迁,当年热热闹闹的灵佑宫早已无存,只剩下一条灵佑胡同记载历史。

c.灵佑宫小学:前身系1916年外右五区警察署创立的外右五区第一半日学校。地址在灵佑宫2号(今灵佑胡同)。学生数十人。1919年改称为公安局立第三十五民众学校。1936年改

为第二十三简易小学。同年移归社会局管,改为市立前外灵佑宫简易小学。校长苏兆熊。学制4年。有教员2人,初级班2个,学生130人。1944年改为外五区灵佑宫小学。1946年改

为市立灵佑宫小学校。1947年改为北平市第十二区第九、第十一保国民学校,成为四二制完全小学。1949年改为第九区灵佑宫小学。1952年改为宣武区灵佑宫小学。1966年改为壮

志小学。1971年改为留学路小学。1995年撤销。

9.5.未经证实资料:

9.6.其他

10.居仁里

10.1.历史名称:

10.2.胡同简介:

10.3.文物古迹及保护院落:
    居仁里16号(赛金花旧居)

10.4.相关资料及文献:
    赛金花旧居-居仁里16号
    民国时赛金花,她从小就窈窕风流,后来家道中落,就穿梭于秦淮河的花船之上,不用人逼迫,自己卖笑为乐,许多富商显贵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后嫁于洪均状元为妻,

陪他出使欧洲,因此与一些金发碧眼的社会名流有了些暧昧的关系;洪状元去世后,她为生活所迫,再回青楼;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她与联军统帅瓦德西关系暧昧,利用这种关系

她救了不少无辜百姓;再后来她又经历了两次婚姻;最后63岁时穷困潦倒病逝于北京居仁里。

10.5.未经证实资料:

10.6.其他

11.留学路

11.1.历史名称:牛血胡同

11.2.胡同简介:留学路   (Liúxué Lù)
    在宣武区东部。北起珠市口西大街,南至永安路。长435米,宽6米。沥青路面。明、清因有宰牛户得名牛血胡同。1915年扩建成路,以谐音雅化为今名。两侧多平房住宅。两

端通公共汽车和电车。 

11.3.文物古迹及保护院落:

11.4.相关资料及文献:
    广来油盐店:胡同里以前有个广来油盐店特有名,听老辈儿说,明清时期就有这个店了。留学路和板章胡同交接的十字路口上,东北角是小广来,专卖油盐酱醋;西南角是大

广来,专卖米面等粮食,大伙儿平日吃饭就全靠广来了。我记得大广来门口有个大磨盘,店里的伙计就在外头磨面。1950年左右,广来店没了后,胡同北口建了个大合作社,大门

漆成黄色,我们都管它叫黄门合作社,说快了就是“黄门儿”。合作社里什么都有,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还有卖布的。那时不管买啥都得凭本儿,副食本儿、粮本儿、肉票,

少一样都不行。一到腊月,家家户户要囤吃的,每天在合作社买东西的人要排老长的队。后来拓宽珠市口西大街时,合作社被拆了,北口的不少老街坊也搬走了。

11.5.未经证实资料:
    关帝庙 留学路33号 破损现为民居

11.6.其他

(拍摄胡同介绍为随时修正,欢迎大家提供资料,对提供资料的人,拍记队将表示感谢)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7-14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发专业了!

发表于 2008-7-14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明天回来后,补充资料.

发表于 2008-7-15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又回到南城了!!!资料也详细了!!!期待新一轮的拍记!!!可惜草厂也已然面目全非了。。。
发表于 2008-7-16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拍记!详细!不错!

可惜又是周六去不了!

发表于 2008-7-16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补充:校尉营胡同44号为宜兴会馆

资料和精神上支持新拍记,有空就去!

发表于 2008-7-16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去.
发表于 2008-7-17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诱人

发表于 2008-7-18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板章路啊,还真不知道,我一直以为前门下呢,然后走着过去。
发表于 2008-7-18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苑出版社,陆元、况晗合作新书《消失的胡同》图说106个胡同,其中有《留学路、牛血路》:
    留学路,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南侧。明代属正南坊管界,清代属外城中城辖区。

留学路在明代旧称“牛血胡同”,清代《京师坊巷志稿》记述牛血胡同时说“血”或作“油”。相传牛血胡同因旧日曾有牛肉市场,市场上每天宰牛流血而得名。牛血胡同附近的珠市口,明代旧称猪市口,周边还有宝鸡巷、养牲所、埋马坟、养羊胡同、焦狗头胡同等涉及牲畜的地名,因此牛血胡同曾有牛肉市场的说法大致可信。

老北京城的南城地区,以珠市口东、西大街为界,大街以北市井繁盛,居民稠密,大街以南除了永定门内的先农坛和天坛之外,其余地带较为荒僻。旧日在先农坛以北至珠市口西大街一带,称为香厂地区,民国时期有一篇《记城南》文章说,这一带“原有明沟,以通街市积水,夏日暑气熏蒸,行者掩鼻而过……名为香厂,其实是恶臭逼人”。1914年,北京民国政府内务部总长朱启钤兼任京都市政公所督办,他决定在香厂地区建设北京新市区。

朱启钤1914年提出的香厂地区建设计划说,“南抵先农坛,北至虎坊桥大街,西达虎坊路,东尽留学路,区为十四路,经纬纵横,各建马路,络绎兴修,以利交通”,在这个建设计划里,牛血胡同被改称为“留学路”。1938年编纂的《北京市志稿》收录1918年《京都市已筑道路及筑造时期表》记载,1916年建成香厂路和万明路,香厂路以老地名“香厂”得名,万明路以旧有“万明寺”得名。1918年建成留学路,以旧名“牛血胡同”取谐音雅化得名。此后,又将先农坛北侧的龙须沟西沟改建为地下排水暗沟,在地上铺设了道路,以旧有“永安桥”而命名为“永安路”。1918年又将先农坛外墙拆除,修建了北纬路和南纬路。现在的北纬路东口有一条弯弧状的天桥市场斜街,就是先农坛外墙弧形拐角处的遗迹。

香厂地区经过十余年建设,相继建成了大森里、福长街、禄长街、寿长街等住宅区和城南公园、城南游艺园、新民戏院等娱乐场所。《燕都丛考》记述香厂新市区“两旁商店林立,多为新式建筑,可谓为北京最新式之商埠”。在万明路和香厂路交叉处,还建有4层楼房的新世界游艺场,内设电梯,开有剧场、电影院、杂技场、餐馆、商店,还有屋顶花园,一时成为城南胜景。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曾在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告北京市民书》传单,被军阀政府的警察逮捕。

1928年,北京民国政府南迁与南京政府合并,京都市政公所撤消,繁盛一时的香厂地区也逐渐冷落。近年,随着两广大街的开通与天桥历史文化区的复建,这一带又重新萌发了生机。

发表于 2008-7-18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Owangqing在2008-7-18 12:37:01的发言:
新来的,想参加,但南城不熟,谁知道集合地点怎么坐车,我在积水潭!谢了!![em09]

一、您坐826在积水潭上车,到珠市口南下车即可,下车后往北走几步就是教堂。

二、您坐5路汽车德胜门上车,煤市街南口下车南行过两广路后往东走几步就行。

发表于 2008-7-18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活动
发表于 2008-7-18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班,去不了。
发表于 2008-7-18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报名,要没有其它事情,就去。

发表于 2008-7-18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Owangqing在2008-7-18 12:37:01的发言:
新来的,想参加,但南城不熟,谁知道集合地点怎么坐车,我在积水潭!谢了!![em09]

最方便的坐5路公共汽车到板章路下车往回走!就看见教堂了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8-7-19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同新人同去。
发表于 2008-7-19 0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厂路忆旧

香厂路忆旧


(组图)



2007年08月05日10:10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北京日报   祁建










  香厂路在天桥西面,先农坛的北面,现在的人对这一带已经没有什么过多的印象,而在北京城的历史进程中,这一带却记载了一个有价值的章节。

  此地相传为明朝的废园,清朝末年曾经临时移厂甸的商场于此,开辟南北新华街的马路,工程未竣,厂甸无法举行,临时迁移到香厂举行。从此香厂每年正月,商贩聚棚,丛集于此。民国之初,新世界、游艺园等相继在这里开设,一时间成为北京首先引进西方文明的地区。张恨水审定的《老北京旅行指南》中说:“民国七八年间,新世界、游艺园等相继开设,一时顿呈繁华气象……”

  过去宽阔的马路,今天走在这里已经是显得拥挤与狭窄,岁月已经将曾经的繁华与荣耀洗涤的没有一丝踪影,在仁寿路的一个十字路口,偶见一个保存完好的楼,让我几乎被它的惊艳痴迷了,古色古香的窗户,古朴的楼梯……

  “新政”延续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从西安回銮之后,当时的现实迫使她考虑如何接近西方和学习西方。



她聘请留学归来的女官,研究西方,开始实行新政。当然其中也涉及到了市政建设,比如翻修马路,兴建新的住宅等。这种对北京市市政建设的改革首先从今天的宣武区香厂路一带开始。《光绪顺天府志》中说“香厂,有永安桥。万明寺,元水浙庵也,其后门亦在虎坊桥大街。”由此推算,香厂的范围很广,远远超过今天的香厂路,《京都市政汇览》中记载“南抵先农坛,北至虎坊桥大街(今天的珠市口西大街),西达虎坊路,东尽留学路区,区为十四路,经纬纵横,各建马路络绎兴修,以利交通……”这是一百年前香厂地区的范围。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香厂路地区的建设没有终止,北洋政府建立时,继续在这里“延续引进西方文明的建设”。1914年北洋政府在北平成立了“京都市政公所”,进行市政建设。《京都市政汇览》中记载“当查香厂地区虽偏处西南,而自前朝之季已为新正游观之区,一时士女骈集,较之厂甸或因过之,且可验位置之适宜,人心之趋向,遂于民国三年悉之计划着手进行。”

  当时的《市政通告》还记载,当时的香厂有个“中央广场”,清理广场,拔掉了大量木橛……张恨水的一些小说里,提到过这个广场。现在在天桥剧场前的广场,是模仿重新修建的这个广场。

  当时的北洋政府还翻修了宣武门到正阳门、还有前门大街、西珠市口一带的马路,这原来是宣统二年(1910年)的计划,开辟香厂地区,是继续了清朝末年的市政思路,同时还带动了南城周边地区的市政建设。香厂地区的建设,大约进行了4年,不仅铺装了地面,修整了便道,安装了新的马路牙子,两侧的新式建筑也相继建成。

  短暂辉煌

  1915年9月上旬,在先农坛举行了国货展览会,为期10天,为了这个令人注目的国货展览会,特地修建了东门和北门,北门出去就是香厂地区。“四部汽碾连夜工作,北坛门内外,亦将道路修垫平坦,游人车马往来,无不称便。”(《市政通话》1915年)

  1915年京都市政公所在香厂路建立仁民医院,1916年11月开诊,因房屋纠纷于1917年5月停诊,于是暂时借外城官医院和西医诊察所开诊。

  1917年香厂路和万明路交界处建起了四层的新世界商场,游人在这里可以看电影,听歌曲,看杂耍和曲艺,还可以吃东西……这种模仿上海大世界游艺场的做法,作为当时西方文明的象征,轰动了北京,香厂路一带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1918年在现在的友谊医院的位置上建起了城南游艺园,香厂路一带确实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期。附近开起了西菜馆和百货商场,每天晚上都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但不久在新世界游乐场四层有个游客自杀坠地身亡,城南游艺园也出现剧场倒塌砸死观众的事情……一时间非议四起,怨声载道。那一带的游乐场立刻萧条。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国民政府南迁,香厂新市区的开发也就有头无尾地不了了之,从此成为一条安静的马路,而关于它曾经是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引进西方文明的桥头堡的典故便被人们慢慢忘却。

  街市遗痕

  市政公所决定建设香厂一带之后,立刻修建了香厂路、华严路、永安路、大川路、留学路、永定路、虎坊路、阡儿路等14条马路,这几条马路现在也是主要的干线。

  万明路因为万明寺而得名,就是元朝的水浙庵,明朝的万

  历年间重修,改称万明

  寺。民国时期拆除,改为万明路。万明路与香厂路交界东侧为新世界游艺园。新世界游艺园为曹锟的四姨太太等人出资,完全仿造上海大世界的布局,由英国包工包料,建筑的外形像一条轮船。经营也是入园一次购票,进门后随意玩耍,票价为30枚铜圆。开业以后,立刻轰动了当时的北京城,一时间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新世界的斜对面就是著名的东方饭店,当时为三层楼,它的北侧应该是已经消失的宝吉路,现在那里至今还遗留的一些二层楼的民居,多为那个时代的建筑。据记载万明路上还有乡村饭店和新丰楼等,现已无遗迹。北京最早的出租汽车公司——小小汽车行,也在此。

  仁民路原来叫香厂南坡,因有仁民医院得名,《京都市政汇览》中说:仁民医院建于“民国四年,本公所鉴于市内贫民日众,遇有疾病,医药维艰,而公立医院尚待扩充,爱即择香厂官地,着手建筑,筹建京都仁民医院。”而后演化为市立第一医院。还有附近的华严路,因为华严寺而得名,仁寿路因为仁寿寺而得名,香仁路因为在香厂路和仁民路之间而得名,华仁路因为在华严路和仁民路之间而得名……今天走到那里还能够找到仁民医院的旧址,在大门的上端还能够看到隐约的医院名字的痕迹。

  板章路因为附近的板章胡同而得名,《顺天时报丛谈》载“自城南游艺园至第一舞台之南北马路,亦系最近开辟者,因其地原有板章胡同,故命名为板章路,沿此路而南两旁商店林立,多为新式建筑,可谓为北京最新之商埠。该路一带饭庄、饭馆极多,其次化妆品公司、绸缎庄,最近又新辟落子馆等……”从现在路两边的老建筑上,依然能够想象当年的繁华与喧闹。

  独特标本

  香厂地区的开发与改造,成为清末民初街巷建设的范例。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欧美各国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民国初年出现了相对平稳的和平时期,北京的城市建设有了一个相对的发展时期。

  从新型的住宅区和新型的公共建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北京建筑受西方建筑影响的痕迹,除了香厂地区,还有北京饭店、前门火车站等,聘请西方的城市设计师,购买汽压机、汽碾等先进工程机器,使用它们铺设街道,进行城市建设。

  当时香厂地区被誉为“模范市区”,“查香厂地面,虽偏处西南,而自前朝之季,已为新正游览之区。一时士女骈集,较之厂甸或且过之,是可验位置之适宜,人心之趋向,遂于民国三年,悉心计划,着手进行,计南抵先农坛,北至虎坊桥大街,西达虎坊路,东尽留学路,区为十四路,经纬纵横,各建马路,络绎兴修,以利交通。其区内旧有街道尚未修理,则分年赓续行之。路旁基地,编列号次,招商租领,凡有建筑,规定年限,限制程式,以示美观,约计放出各地,迄今四载,已占全数之九,而次第建筑,在八年度底均可竣工,揆之开放初意,尚属相符,迩年以来,商市渐盛,南部一带民居颓败,公所亦拟从事收用再行暂拓……”

  现在虽然已经过去90余年,但无论是从城市建设还是市场开发的角度上,香厂地区的改造与建设仍然不失为北京城市建设历史上一个有着独特价值的标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 15:33 , Processed in 1.16351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