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70|回复: 3

[转帖]汶川重要文化遗产盘点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5-14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汶川地震,从事文物工作的我们,不仅揪心着那里受难的同胞,揪心着国宝大熊猫,也揪心着那里的文化遗产。

根据国家文物局5月13日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四川地震灾区包括成都、绵阳、阿坝、德阳四个地区共39个县、市,涉及世界文化遗产1处(都江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其中成都25处、绵阳7处、阿坝12处、德阳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5处(其中成都108处、绵阳38处、阿坝56处、德阳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4处(其中成都266处、绵阳195处、阿坝144处、德阳79处)。此外,还涉及历史文化名城1处(成都)、历史文化名镇3处、历史文化名村1处。

位于震中的阿坝州汶川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6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汶川县近年来文物保护工作稳步发展,2007年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此次受灾严重。

汶川是羌、藏、回、汉各族人民相交汇融合的地带,有羌族35535人,占34%;藏族19743人,占18.6%;回族1377人,占1.3%;汉族48975人,占46%,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羌族主要居住在县北部的威州、绵虒地区;藏族多聚居在岷江以西地带;汉族主要分布在南部漩口、映秀地区;其他民族散居各乡镇。独特的民族特色,造就了汶川独特的文化景观。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汶川最著名的一处国保吧,在国务院正式文件里,归属于“阿坝羌寨碉群”

阿坝羌寨碉群,时代为“明至清”,类型为“古建筑”,分布于汶川、理县、茂县,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波碉楼。已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属于汶川县的,主要是布瓦村碉楼,位于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2007年11月3日《四川政协报》对其的介绍如下(作者陈康):

布瓦村属威州镇的一个高半山村寨,地处岷江河以西的高山地带,俯瞰汶川县城。该村共有49座碉楼,依山傍势,呈南北分布。早期碉楼遗址多分布在北部,中期多分布在一组和四组,晚期分布在二、三、四组。整个群碉分布东西长4000米,南北宽3000米。

黄土碉楼45座,均为四角碉。碉身为石片砌,高1.6米,宽1.5—1.7米,碉身为当地丰富的黄泥土夯筑,整体下大上小,内置木质斗拱。共7至9层不等,每碉第一层底部东墙中部开一门,高1.8米、宽0.9米,第四层东墙中部及第五层南墙上各开有一道小门,高1.4米、宽0.8米。每层均开有1—2个竖长方形或小三角形的瞭望孔,孔高0.2—0.3米,宽0.1—0.2米。

石砌碉楼4座,其中八角碉和六角碉已毁,五角碉和四角碉尚存,为明、清时所建成。此种碉均用石块或石片为材料,用小石块楔缝,黄色粘土羼合草为粘合剂,搭成上小下大高4米到数十米不等的截顶锥体。碉墙下宽上窄内直外斜略带收分逐层垒砌,内置横梁隔成数层,横梁同时亦起支撑拉扯的墙筋作用。

碉,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之际盛行于川西北高原,据《史记》载:“居山依止,累石为室”之“邛笼”指的就是碉房。早期为防风防盗,关畜贮物住人的民居,其后不断演变为官寨碉、界碉、风水碉和战碉。官寨碉,是其权力的象征,战时成为避难藏物之处;界碉为分界地的地理标志;风水碉造型奇特美观,形体较小,建于村寨附近用于驱魔镇邪,保境安民;战碉雄伟高大,多建在交通要道,山梁隘口,间沟交叉处或视线开阔地带,以燃狼烟、鸣枪炮、吹号等形式报警,传递信息等。战碉有单个或数个相连,互为犄角,首尾呼应,构成了极其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而布瓦黄土群碉均包罗万象,它填补了我国民族战争史、建筑史的空白,它历经数次地震后仍巍然耸立。

布瓦黄泥群碉在我省仅存一处且分布集中,土碉和石碉数量共达49座之多,时代上下连绵2000多年。依山势成南北分布。布瓦黄土群碉巍峨雄伟,高耸云天,墙体光滑如削,棱角笔直分明。分为八角碉、六角碉、五角碉、四角碉等。

布瓦黄泥群碉是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族建筑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建筑明珠,是羌族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是川西北羌族人民智慧和汗水的凝聚,是羌民族之魂。

关心同胞生命的同时,看到那么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房屋倒塌,我们也在关切:

碉楼,你们还好吗?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0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悼念!

发表于 2008-5-17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悬了,以后只能在照片中回忆了

发表于 2008-5-18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悼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7 10:49 , Processed in 1.14275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