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 h9 o. n9 v: m" a2 b 关于珍妃
2 I5 E. Y J' q, E
6 r f1 H. h8 ?, G8 t2 p( z7 Z7 ]4 Y2 t3 h5 O7 K; k4 v, {1 c
珍妃(1876~1900)姓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其祖父乃陕甘总督裕泰,其父长叙曾任户部右侍郎。其伯父长善乃广州将军,珍妃与其姊瑾妃自幼随长善在广州长大。广州将军长善虽为武将,却喜揽交文人墨客,他曾聘文廷式教习两位侄女读书。文廷式乃一代名士,后连榜高中得为榜眼。珍妃10岁那年,长善卸任广州将军,两姊妹随同北返京师。
3 l( J( f, p# X" z% P' E& D1 _+ h! V+ a0 o. S$ w B
# G$ i$ @8 c; X" y1 h/ Y* g2 I+ A. h: o4 _% p
) \! s% Y, Y1 H8 C$ L& S6 A. E+ H
1889年,两姊妹入选宫中,15岁的姐姐封为瑾嫔,13岁的妹妹封为珍嫔,为九等宫女序列中的第六等,直至光绪二十年甲午春(1894),因慈禧太后七旬万寿加恩得晋嫔为妃(四等),前面还有皇后、皇贵妃、贵妃三个等级。应该说,等级不是很高。因为,皇后隆裕是慈禧的侄女,慈禧当然不愿意自己的侄女受皇帝的冷落。 f* `5 ] V8 |6 s4 ?
" E9 @$ h" b: }- V6 K( N# X
* M8 C, k6 m+ E# ?* j$ F3 e! R+ K/ p) p( P0 m; H
庚子年(1900)7月20日,八国联军即将兵临城下。慈禧决定携带光绪等一行人出走西安。此时,大家都换了百姓布衣聚在寿宁宫,“慈禧忽感触前事,出珍妃于牢院。强词珍妃带走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因命太监将乐寿堂前的井盖打开,要珍妃自尽,珍妃坚不肯死。众人遂令太监将珍妃推入井中。”执行此命的是慈禧的领班太监崔玉贵。 , ]3 {- o, h' n. z5 y f! L
& g9 W, U# ~" |$ Z
@! d) F( V$ s( }
- ~6 W7 G# u/ y% `; i5 f
2 L% @. W# O/ F6 ]# Q$ y, e& R5 s# w t; ~" z
1901年春和议成,八国联军将退,慈禧命崔玉贵回京探听消息,并查看宫内事宜,见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内务府将珍妃从井中捞起,装殓入棺,7月24日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内务府太监公墓南面的宫女墓地。1901年11月30日即下懿旨:“上年京师之变,仓促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闱殉难,洵属节烈可嘉,加恩着追赠贵妃,以示褒恤。”慈禧假惺惺地以贞烈殉节掩世人耳口。民国二年(1913),45岁的隆裕皇后逝世,与光绪合葬景陵。瑾妃此时已升为皇贵妃,因上面已无皇后管着,成了宣统必须尊敬的皇太贵妃,对宫中事务有了相当的决定权,于是趁机将妹妹从宫女墓地迁葬光绪景陵妃嫔园寝。皇家规定,皇帝皇后的墓地称陵寝,嫔妃的墓地称园寝。瑾妃还为珍妃立碑称“恨恪珍贵妃之墓”,总算为妹妹争到了她应有的名分。瑾妃还在珍妃遇害的井旁立了一小小灵堂,供着珍妃的牌位,灵堂上悬挂一额纸匾,上书“精卫通诚”,颂扬珍妃对光绪的一片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