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tianyuanxiang在2005-3-11 11:35:36的发言:4 B% _5 i y1 R9 J
' _ X* A! s$ `0 R关于油炸鬼 3 \# ]5 S4 r7 \# ]$ F, T5 x
北京的早点铺,在早称烧饼铺或麻花铺,麻花铺以炸货见长,麻花的种类有普通的麻花,就是“油炸鬼”。 R8 u7 p8 f! R& u$ J; b0 I
过去北京人吃早点大概分两种,一是去勃勃铺买,在那里通常是要一两块儿点心,喝碗儿茶,所以称之为“早点”。二是去一些临时小摊儿,或者挑着担子钻胡同叫卖的。tianyuanxiang同志所说的烧饼、麻花儿通常是在这里买,在南城南横街,以及牛街等这类回民聚集区域内,多有烧饼、麻花儿铺。 # ?7 A: ?7 s, A0 x' |1 V
我记得“油炸鬼儿”还有一种说法是“炸油条”。无论是麻花还是油条,都与人民痛恨秦桧而发明“油炸鬼”的传说有关。 s! e% s' l0 E, \- z8 c
因为过去麻花儿的范围很广,散子、油条、焦圈儿等,都属于麻花类食品的范畴。通常所说的“油炸鬼”应该是指的是炸油条。 " d8 B4 n: x8 Q6 r; f2 c t
这里还有段记载:张林西《琐事闲录》续编卷上云: % q. t' k: m% h5 C7 U
油炸条面类如寒具,南北各省均食此点心,或呼果子,或呼为油胚,豫省又呼为麻糖,为油馍,即都中之油炸鬼也。“鬼”字不知当作何字。长晴岩观察臻云应作“桧”字,当日秦桧既死,百姓怒不能释,因以面肖形炸而食之,日久其形渐脱,其音渐转,所以名为油炸鬼,语亦近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