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x! L b. v5 x- p. @工作人员洛布双手捧起一张干净的宣纸,托在被热水淹泡过的大藏经书页上。经过宣纸吸水后,洛布和同事一起,将10多页藏经放在装裱机上,将其干燥展平。 5 V S+ H" |) B3 r, _4 M& c" w * }$ W) i# O, c7 H* a20分钟后,洛布更换装裱机上用于吸水的毡子,从而保证大藏经能正常吸水。 9 ^# ?- e$ x6 ~7 K
4 x) h# u" _) ]* Y" s* k5 `% V E此前的一天,由于热力管道破裂,民族文化宫数十万件馆藏文物浸泡。除了偶然因素外,国图善本特藏部图保组组长周崇润承认,库房达不到要求也是文献受损的原因之一。 2 l4 t7 m; q2 {! @ \/ q* Y4 s 6 F, [4 n" k' b1 S5 M和民族文化宫一样,库房环境是诸多博物馆面临的共同问题。来自北京地区馆藏文物腐蚀调查组的报告显示,北京现有市级和区县级文物馆藏单位81家,仅18家库房拥有温度湿度控制。而这些单位馆藏文物62万件,其中80%为易腐蚀文物。 % N* B @( `! F! ?+ y5 l ; P' B3 E! t+ Y' d- I- g, Y文物锈蚀严重 ! Z7 D( ]3 ~6 L$ u+ M4 J% t+ `
3 A8 K- n h" A' [( Y' x11月8日,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展厅内,一件经过保护处理的铁器文物六銴铁斧上,厚厚的暗黄色铁锈明晰可见,文物的一侧已经开裂,有焊过的痕迹。就是这件已经锈蚀的文物,在该馆700多件金属器中,还属于保存较好的一件。 ( @# V+ [% g: [% X3 U
4 x/ p/ `- g y9 f. m5 v5 X9 \2 Y7 t
“有的金属器我们不敢碰,一拿就不断掉渣。”工作人员介绍,冬天的金属库里,有时甚至能听到噼噼啪啪的爆裂声。那是铜、铁质的文物受不了寒冷,一个接一个冻裂。 . S G6 c* S1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