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55|回复: 7

胡同里的手艺人之二 补锅匠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13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r( ~* _% l8 A7 p

 

3 r8 }) j) F) @8 _( `: r

北京的补锅匠也叫补漏锅的,走在胡同里边走边吆喝“锔锅——补漏——锅——唻!”标准的名称应叫小炉匠,因为他们工具是一座小炉子。说起来补漏锅的和锔碗匠还算是“表兄弟”:小炉匠有时也用铁锔子锔铁锅。

% f; n. D9 N! F6 F8 s; X* M

补锅匠是专门修补生铁锅的,也就是铸铁锅。熟铁打造的炒勺,摔也摔不坏,当然用不着补锅匠来修了。当时家家户户都是用铸铁的锅和饼铛,炒菜用三爪带把的炒锅,蒸馒头用大铁锅,烙饼用铁饼铛。这些炊具使用年长了,免不了有个磕磕碰碰,锅体上出个裂纹甚至破个窟窿什么的,这时可就要请补锅匠来修理了。

! l) H* n# w7 Q& J( |' s. F9 h* a

补锅匠的挑子,一头是一个不大的风箱,另一头是个箱子,里面有各种工具,首要的是一个可以熔炼铜水的小炉子和坩埚,还有铁砧子、手锤、铁钳子,以及一些块煤或者焦炭。补锅匠熔炼铜水的炉子是用铁皮做成,内膛用耐火泥膛出炉膛。炉子的一侧有个圆孔,用一根圆管把炉子和风箱连接起来,就可以向炉子里鼓风了,以增加熔炼铜水时的温度,熔炼铜水的容器是一个小坩埚。

1 V9 I; q2 K7 g7 ?' Z6 F: i$ s. ]

补锅匠修理铁锅视铁锅的破损程度,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作业。如果铁锅只是被摔裂了,补锅匠则会使用锔锅的方法,把摔裂的部分用铁锔子锔好,达到不漏水的程度。如果是铁锅被摔的比较厉害,甚至摔出了洞,补锅匠则会先用铁锔把裂缝锔好,然后再用熔化了的铜水,把破漏的部分补上,。如果只是摔出了一个洞,则用熔化的铜水不上就行了。

4 j. V$ z5 g) ~6 R' _ q

生起炉子熔炼铜水,再用赤热的铜水补锅是补锅匠的拿手好戏。补锅匠用熔化的铜水补锅时,主要工具是一个炉子,一个坩埚,一个托垫,一个布卷。炉子上面介绍过了,那是为把铜片铜块熔化成铜水时获取高温的。坩埚是用来在高温的炉火中盛铜水的器皿,一般是用耐火粘土制成,大小和小酒杯差不多。托垫是用来把熔化了的铜水放到修补部位的工具,一般是用一块厚厚的自行车或人力车的外胎,大小和手掌差不多。布卷是一种用旧布紧紧地卷成的棍状物,和煎饼摊上用来给饼铛擦油的那个布卷差不多,只是直径要小得多。布卷是用来与托垫配合,把铜水固定在要补的窟窿两侧的工具。布卷的大小,要根据修补的孔洞大小来确定。一般布卷的直径要比孔洞直径稍大一些,所以补锅匠需要准备各种规格的布卷,以备不时之需。自然,过大的孔洞是没法修补的。

, {! p( q' W7 ?7 s. l' D/ m/ _

补锅之前,补锅匠先用一块破转头或是砂轮片,把破锅的空洞四周清理干净,除去油渍锅烟和锈蚀,创出新面。补锅时,补锅匠先用一点木柴在炉子里点着,然后在木柴上放些块煤或焦炭。这时就要用那个小风箱轻轻地向炉子里鼓风,当浓烟逐渐变成淡淡的青烟时,就可以加大鼓风量,很快小炉子就冒出了红红的火焰。这时补锅匠就会拿出一个小坩埚放在炉子中央,再找几块碎铜片放进去,上面再盖上一块破陶片。补锅匠用的铜,大多是以前的铜钱也叫老钱,一般有一两个打碎就够用了。

- u. n3 S. }9 Y2 H, b7 A0 W% P

当补锅匠用力地拉动风箱时,小炉子里的火焰也从红变成蓝白色。不一会,坩埚里的铜片就会被火熔化,变成橘黄色的炽热液体,有时还会呈现出蓝绿色。到这时,才是补锅匠最紧张的时候。补锅匠先把自己坐的小板凳,四腿朝上地倒放在地上,将破锅支在上面,把要补的地方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并在孔洞四周撒上一点硼砂。讲究一点的补锅匠,还会在补锅前,把锅放在小烘炉上先加热,以便补锅的质量更高些。不过加过热的锅,补锅时是很受罪的,弄不好还会把人烫一下。

% n: {1 V5 J( B+ B) U; N

补锅匠左手拿着一块用车轮胎做的托垫,托垫上面放着一堆锯末。然后再往坩埚里洒上一些锯末来增加温度,保持熔化的铜水不凝结。这时补锅匠会用一个手钳夹住一个小铁勺,把橘红色的铜水小心地舀到左手里托垫的锯末堆上。立时锯末就会被高温的铜水点燃,冒着红红的火焰。其实这正是补锅匠要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通水的温度。补锅匠左手将冒着火的托垫迅速地从锅底放到要补的洞口下方,右手迅即拿起一个布卷。两只手上下配合,下面的手把铜水向上放在洞口里,右手把布卷的一端迅速地压向铜水。两只手要同时用力,把铜水牢牢地按在洞口的上下,这时的补锅匠的两只手里的工具,都会冒起烟火。当炽热的铜水遇到铁锅的时候,就会急速降温,凝结成一个铜铆钉,把漏洞严严实实的堵住。补好的漏洞,上面(锅里面)是一个圆形铜帽,中间略有突起。下面(锅底面)则是一个较大较厚的铜片。

, N1 s3 s6 H6 y- N ^( y" n2 P+ P: n

补好的锅,还要用一块破砂轮把补丁磨平。补好的地方,锅里面是一个圆圆的稍有突起的铜帽,用起来不方便。于是补锅匠就用砂轮片,把铜钉的四周磨平,使得铜补丁四周和铁锅之间形成光滑的过渡,这样才能保证使用时不会把铜补丁铲掉。技术好的补锅匠补过的锅,里面的铜帽四周光滑,与铁锅成为一体,虽然略有突起,却不碰锅铲。技术不过关的补锅匠,补出来的锅,就只能蒸馒头熬粥了,炒菜肯定是不好用,不是碰锅铲,就是被锅铲把补丁铲坏。

. r2 T4 `0 `" M3 h- `# G- Z8 d

补锅匠也用锔子锔铁锅,但是由于铁锅很薄,不能像锔碗那样,把锔子钉在碗胎里,而是钻穿铁锅,把锔脚用铆锤铆在铁锅上。锔好的铁锅,也能达到不漏水的效果。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3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家胡同南口一个大杂院里就住着一家补锅的,那家孩子太多,大家都叫他们“锯漏锅”家的。大杂院里老扣着好几口大锅、水缸什么的。
发表于 2009-12-13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是吆喝:有钢拢锅换底
发表于 2009-12-13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毂辘锅换底!
发表于 2009-12-14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配给楼主张图.

$ M+ } u7 b0 q! P8 _% N! _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12-13 11:48:00的发言:
我小时候是吆喝:有钢拢锅换底
$ R8 _* S) K2 {! ]

不是“钢拢锅换底”是“钢种锅换底”,“钢种锅”是老北京人对铝锅的叫法。也有的地方把铝称作“钢精”,比如铝锅叫“钢精锅”。铝锅的称谓,好像是在六十年代以后才普及的。

发表于 2009-12-14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我的什刹在2009-12-14 10:28:00的发言:
5 y0 S- E- g4 ? K6 X

不是“钢拢锅换底”是“钢种锅换底”,“钢种锅”是老北京人对铝锅的叫法。也有的地方把铝称作“钢精”,比如铝锅叫“钢精锅”。铝锅的称谓,好像是在六十年代以后才普及的。

w" X1 b. o# {9 I9 B8 N/ D+ G

领教,这个以前还真不知道。听来的口语,并不知道是怎么写的。

发表于 2009-12-14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好。细,具体。是那麽回事。和记忆中的一样。复习一遍。

' p* [( \* }0 x

  照片不是北京箍漏锅的。挑子不对。风箱是挑子一头,炉子是个矮盆。照片里那麽高,没法化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 18:25 , Processed in 1.15570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