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042|回复: 8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含27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5-22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e" K6 w0 q. `! O9 M4 M

本帖由于篇幅较大,分为(一)、(二)两个帖子上传,恳请版主谅解并支持。


9 j' G |2 |1 J1 I/ o: \

会馆是旧时中国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北京的会馆,实际上包括了“试馆”、“会馆”、“行馆”。明清两朝定都北京,每三年在京进行一次科考会试,为接待本乡进京应试的举子的会馆称为“试馆”;后来,科举制度废除,大批各地的中小官吏及其家属、在京商人及学生借会馆居住,这些在京人员为联络乡谊,设立馆舍,称为“会馆”;此外,工商各行各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协调关系,联络感情,陆续建立商业联谊场所,称为“行馆”或叫“工商会馆”(名称可以是行业会馆、行业公会、公所、会所、商会等等)。

0 Q+ _" [' W6 U; w8 ]+ D9 q2 U

会馆既是谋求公益的组织,又是同乡同行集会议事、祭祀、宴客娱乐的场所。一些会馆建有戏楼(台),会馆戏楼早期和神庙结合在一起,成为敬神祈福的场所。

+ U. u; w b2 m0 W3 t' g

会馆戏楼是如何祭神演戏的,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今年“五一”到山西介休旅游,5月1日是阴历三月十八,正好是后土娘娘和王祖玉阳真人的生日,有幸在介休后土庙看到了酬神戏。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会馆酬神演戏的场面。上两张介休的片子。

* c! C' _4 [/ P5 H. K

图1:道教的节日

, T) Y% D% }2 ~/ q) g# ~, b4 q& t. T

 

$ {) j" x) P4 S0 T/ h

 

[5 x, A: A/ L0 g" [ \ Z5 y8 m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 ^: i# A0 X! x+ N- h7 q

 

8 e+ v3 @ P: J+ H

 

6 V0 e5 {$ H' Q1 i( P

图2:后土圣母公祭仪典条幅

/ K. |6 \8 j9 M7 H3 @


 

M% c6 h3 Y3 j2 f8 O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6 j" p& K9 m; Y

 

; q1 F1 g% p8 M& d

 

0 i3 O; T1 ]5 {" c2 D

图3:演戏现场

' Z! y2 f7 h2 w$ h/ P5 M


 

: O. @) h8 k/ T% v/ ^6 v. R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 y5 O8 ]4 j, z

 

/ X9 V. M# G: s$ r% x

图中左边是后土庙大殿,供奉后土娘娘的地方;右边是老戏台,可能是为了保护老戏台,同时扩大戏台面积,在老戏台上面又搭建了木板;在院子中间还搭建了凉棚,设置了观众座位。

R9 z; g1 D3 H5 R" S. M: E8 G2 n

许多会馆都建有罩棚(照棚),应该就类似于照片中的凉棚。我认为建罩棚主要是为了存放货物,有戏台的会馆,酬神演戏时,罩棚还可以为观众遮风避雨。酬神戏名义上是演给神看的,所以正殿正对戏台。真正祭祀酬神时,正对戏台不准坐人,观众只能在两边。我去过的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和河南社旗的山陕会馆都有这样的规定。而实际上,由于戏台高,神像也高,观众无论如何坐也影响不到神祖看戏。

+ Q5 W% a" }& }8 \) @

再上一张演戏的场面。如图4:

% C" C3 k" G& y7 o" Z

 

$ g! }% R6 R5 i+ n! M ^/ ]& J; ~3 {; B2 f

 

! i+ X6 d3 W; x% b5 J- {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0 W3 B" X% B% X" H' G u4 G

 

( _3 D* n1 X" d8 K) X% E

说个插曲。我们在介休县城向一对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妇打听后土庙,两人一脸茫然。还是他们上小学的孩子说出了后土庙的位置,孩子还告诉我们,后土庙东边不远的黄色琉璃瓦建筑是正在修缮的关帝庙。对此,我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 O" x ~ x7 B" d# N


 

" c3 L/ @9 u5 g8 Z, h: M2 Y

本人一直对会馆戏楼(台)感兴趣。旧京到底有多少会馆戏楼,说法不一。

9 p' N% m+ L) d* B9 J# X- r6 x

一是说,几乎每一个会馆都有戏楼(台);

. K( N) y R# B: a0 r4 i3 {% C6 c

二是说,较大的会馆都建有戏楼(台);

5 x9 X3 _0 c. ]( S E3 h4 g _

三是说,行业会馆都有戏楼(台);

G3 l2 l; `, |6 _: X. `8 K4 V% O4 e8 t. U

专门的会馆戏楼(台)的统计数目从17个、20个到32个的都有。

% D' m' t0 q% i0 K8 e& v( l0 B

要说戏楼,先要说会馆的祭祀。从建立会馆的初衷来看,无论是世家举子祭文昌,同乡祭乡贤,行会祭祖师爷、财神和关帝,会馆都应该有大小不同的祭祀场所。大的有占一间正房,甚至三五间房屋的,小的仅仅摆一个神龛。2006年,我拍摄草厂三条的太平会馆时,院子已经拆除一半。住户指着遗留的一间高高的带阁楼的西房说,过去会馆在阁楼上供奉着关帝和财神。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小的祭祀场所了。如图5 :

0 Q' M t: B" |

 

: m" T" u$ Z- e. G

 

1 f! L! ?, I' f) p& k( V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5 E# M: b9 C/ n; x! c

 

" d1 S7 q* I# b5 W5 O$ K; a6 O

 

) w+ N0 [/ m" `# P8 v

祭祀场所稍微大一点的,也可以演戏。但是不是所有的祭祀场所都用来演戏,原广渠门内糖饼行公所清朝道光二十八年六月《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中记载:“演戏祭神,在浙慈会馆。”说明糖饼行公所内是不演戏的。

1 `. X7 H. |% K0 O) k

对于酬神演戏,各会馆是很重视的,有的还立下专门条款。

: t+ m" X" i, u1 X

如原西四北大街旧四十六号真武庙猪行公会清朝道光二十九年九月《猪行公议条规碑》记载:“凡我同行之人明年公财神献戏一天。新开猪店者,在财神圣前献戏一天,设筵清客,同行之人方许上市生理。”

9 d' G. U6 N+ b8 g0 V( t8 X

又如,原广渠门内糖饼行公所清朝光绪三十四年《糖饼行永远长久碑记》中记载:“收徒弟者,永远三年后各家收徒弟一名。如果各家不到三年后收徒弟者,合行诸位伙友,立罚柜上掌案神戏一台。”

# Y, ]4 i+ }" r, T0 \

会馆酬神演戏属于堂会戏。朱家溍先生在《堂会戏》里说:

" Y0 K* Y' i0 y$ A6 e# M, Z

堂会戏“就是在家里宴客演戏。如果住宅不够大,也有在会馆或大饭馆演戏的,都称为堂会。”

" s" d# K) ?. s6 }5 S$ P

“在家里演戏,又有两种,一种是住宅里面原有戏台,一种是在院中由棚铺给搭临时戏台。住宅原有的戏台,一是院中的戏台,一是室内戏台”。

D% a( X9 l0 D' i% d) \

   “临时搭建戏台,必需具备并列的正院和跨院。至少有五六十间房屋,才能在不妨碍平时家庭居住使用的情况下,选择一个最大的院落搭台,临近戏台的房屋则作为后台,另外还要有为男女宾客分别摆席的大厅。”“院中搭棚,是男宾看戏的地方。这棚和戏台都用的是正规建筑材料,搭得像一座富有装饰性的剧场。”

9 L6 g: a1 t9 _" A4 e

再参考朱先生的文章,会馆的戏楼(台)情况大体是:

; D/ S& T, L" R+ B' v

会馆基本都有祭祀场所。多数祭祀场所可以演戏;要求高一点的,还可以搭建临时性戏台。少数会馆还建有专门的戏楼(台)。

7 N& V3 F% c4 I) b

如果把祭祀场所和临时搭建的戏台都算上的话,关于“几乎每一个会馆都有戏楼(台)”“较大的会馆都建有戏楼(台)”和“行业会馆都有戏楼(台)”的说法都没有错。

* Z4 ]( W" ~5 n& S

但是,如果把会馆戏楼戏台表述为“具有专门的固定的演出场所”,有这样的戏楼戏台的会馆就是少数了。本文的会馆戏楼戏台即指此种情况。

6 r4 Y/ Y: A6 M- r

需要说明的是,大的会馆也不一定有固定的戏楼戏台。如介绍崇文区现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汀州会馆的资料说:

8 _) E4 t: q( L0 F2 u. R: @

“坐落在前门外长巷一条的福建汀州会馆,是北京目前尚存的具有江南明、清时代风格的建筑。汀州会馆有北馆南馆之分,北馆在长巷二条路北,南馆在长巷头条路北,其后门隔街与北馆相对。北馆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也有的说建于明弘治年间。南馆较晚,约建于清乾隆年间。”“北馆有大小六个院落,房舍50余间。中院是主院,正厅为五间面宽,是供奉天后娘娘的祠堂。正厅全部选用江南出产的杉木材料建成。房顶用台瓦覆盖,起坡平缓,前出廊后有厦。装饰极讲究,房椽头都雕出象鼻状,粱头雕着神牛、天马等动物纹图,门窗都是由雕花格子组成。雕工精细,动物形象逼真,花卉玲珑剔透,十分精致。除正厅建筑风格奇特,显露江南风格外,其他院落的房屋也都旌工精细,与正院浑为一体。现在虽然失去当年金碧辉煌的光彩,但依稀可见当年风光的痕迹。”

, Z$ p& S# ~$ F$ k% ]: _

福建汀州会馆要说规模也够大了,介绍得也很细,如果建有戏楼(台)的话,不会不说。所以,我认为汀州会馆没有固定的戏楼(台)。

0 R) W5 I' ^. K

那么,老北京到底有多少这种“具有专门的固定的演出场所”的会馆戏楼(台)呢?

1 F1 ^! K2 G5 k+ s- j, E

笔者搜集到演过戏或有戏楼(台)记载的会馆48处。分别作一简要介绍。

) C- F. W6 j8 x' W


 

. p% S# _- E+ E3 I

 

+ j% l9 j; Q1 \# O5 B. x; T# ?

一、现在仍然保留有戏楼戏台建筑的会馆有6处:

1 ~/ K! S; V% f) m% H8 O G


 

: g: Z V7 V/ V% Y4 h8 W+ _% p( z

1、宣武区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银号会馆(正乙祠)

& F$ s0 A& y1 \0 i G1 o+ r

正乙祠戏楼位于宣武区前门西河沿街,又名银号会馆、浙江银业会馆,原为明代古寺。

" r( D; `+ F0 S5 j

清康熙六年(1667)由浙江绍兴在京的银号商人集资,于古寺旧址创立祠堂会馆。康熙四十九年集资购买后修正乙祠,五十一年落成。内设戏楼,大堂供集会使用。

' R H2 [" c- } x

正乙祠坐北朝南,临街为九间倒座北房,进深五檩带前廊。正中为朱漆广亮式大门。院内偏东有南房三间,五檩加前廊硬山式。庭院东西长,南北短,两排客房南北对应。西部为戏楼,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东西面阔三间,南北进深十二檩,二层卷棚悬山顶,戏楼正中罩棚即池座,南面为戏台。戏台北、东、西三面设楼座,进深一间三檩,二层上加披檐。戏台顶设木雕花罩,侧面有架空木梯通二层楼座。戏台后(南部)有扮戏房六间,戏楼前接正厅五间,正中三间为厅,两梢间为戏楼入口。戏楼东侧有三间铺面房为原银号所用。台前看池约百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00余人。正乙祠戏楼历时300余年,不少名伶、票友曾在此献艺。

2 A/ d* ?# g2 l4 X7 D0 G

如图6:

( m" F' N. i9 u" W! v1 n

前门西河沿220号银号会馆(正乙祠)戏楼

, y7 O5 l: }6 [0 p0 i

 

- X1 T' i/ l3 r" p( U7 K


 

% E1 s9 D9 f6 n7 q( l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4 Z& r. [& }1 T- W. S; f. H8 J

 

4 P7 N- s7 j, R9 _6 E8 T. {( } S

 

3 q% A" y6 F$ U$ z; R! X

2、宣武区后孙公园胡同25号  安徽会馆

! v6 ?% V$ ` s# Y, D2 y

孙公园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孙承泽的别墅宅第花园。到了晚清时期,孙公园的房舍大部分做了会馆,如锡金会馆、泉郡会馆、台州会馆、安徽会馆等。

$ U3 R* X0 i) `" p2 D" W+ @% X8 }% [

同治十年(1871年),李鸿章兄弟为扩充淮军集团的势力在孙公园建立了安徽会馆。它只接待在职的州、县官,副参将以上的实权人物。

- k2 M2 y* A; Q( ~

安徽会馆有三大套院和一个花园。套院里有专门悬挂写有皖籍中式者姓名匾额的文聚堂,有祭祀朱熹和历代名臣的神楼,有清式戏楼(现在已经修缮一新),还有思敬堂、藤闲吟屋、龙光燕誉堂等。馆北有园,广数亩,叠石为山,开沟为池,花竹扶疏,嘉树延荫。会馆内亭馆廊榭俱备,屋数百楹,总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包括现在后孙公园胡同25号和27号以及后孙公园小学的地方。戏台和后台是过去演出堂会的地方。洪升的《长生殿》在安徽会馆戏楼演出,轰动一时。

4 Q) z' i% \* q& J7 ]' \8 Z

如图7:后孙公园25号安徽会馆大门

3 Z9 \9 G2 w9 q: I" b


 

+ q7 l9 d$ ~8 a4 h& Z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9 c3 {5 Q8 ]% f8 C% m: t- a

 

v+ R4 V/ { i/ C

图8:后孙公园25号安徽会馆戏楼

# w, _' A$ R( \5 c

 

: l% n5 x! M* ~; O" \

 

! \+ ?5 l" C2 U, S& f$ [, |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0 b1 O; e1 X' L% P d

 

0 m7 t6 i1 o# D) c& U

 

' C+ l, [! p8 Q( X. F6 n/ X1 U& B

3、崇文区小江胡同32-38号  阳平会馆

6 R5 }- v2 d8 j ~1 o- t7 W, a7 D

位于小江胡同的阳平会馆属于山西平阳府所属的临汾、洪洞、曲沃、襄陵等二十余县在北京的干果、药材业等商人所建立。

' M7 a* [! ^* e4 U

会馆始建于明代,会馆原为三进院落,后几经修葺。戏楼后建和改建于清乾隆年间,戏楼建在南部,舞台坐西朝东。系一座12檩卷棚前后双步廊悬山顶。戏楼内部雕梁画栋。看台分两层,二楼正对戏台,是卷棚顶前轩式的官厢,两侧亦为看台,可放桌凳。看台护栏有雕花栏板的望柱,四角都设有楼梯,供人上下。楼下场地放置方桌、长凳,为一般看客的坐席。戏台平面近方形,突出于场内。戏台分上下三层,上有通口,下有坑道,可设置机关布景。在戏楼两侧的墙壁上绘有壁画,设有审龛,供祭祀神祖之用。面对戏台的后壁嵌有石刻四块。

) h6 \5 [7 u+ I- z

戏楼,原为露天院落,环绕三面建有看楼。嘉庆年间修缮时,加盖了木罩棚,变露天为封闭的室内戏园,面积约1000平方米,上有高窗采光,夜晚以灯烛照明。

" f3 U* \6 N2 ^; @9 W

戏楼修前是药厂仓库,现在已经修缮一新,为刘老根大舞台占用。

9 g. y" b' j: ^

修缮前笔者曾三次探访,修缮时进去一次。修缮后尚无机会一睹戏楼内部精彩。

4 _6 v# \: {8 p. C# t

如图9:小江胡同阳平会馆大门之一

8 ?& w* e8 T; V8 p


 

% s' \1 v$ U' \9 w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 m0 e+ L! r; ]* d

 

" Q/ ~# C( ]$ J& B8 D

 

! Y* d$ F- Z `, m3 Z

图10小江胡同阳平会馆戏楼

* z- i/ w! r- y$ u


 

" ^( w: \: ]: x8 O$ ?& |9 M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8 C& b' I$ Y4 P* [% w) }0 V: `* d8 U

 

% s1 m" M6 m7 M( M9 P ] y

 

/ G' v9 _) I' u4 ^; o1 R

图11刘老根大舞台门口

( o% ^( k/ f3 \; k# R X4 n


 

- L: X2 V/ V1 v$ ?6 o' F! e0 n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1 Q9 @$ `) W2 l2 W0 s! B

 

/ \% M' @+ S( o; i Y' L) q4 V$ ]

 

; L# Y+ U6 ]1 P" B8 K

4、宣武区虎坊路3、5号  湖广会馆

) g1 a# z) I/ F8 l# @

湖广会馆位于虎坊桥西南角,是湖北、湖南两省的会馆。

) n# Y" B- ^1 u

湖广会馆最初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宰相张居正将自己的私宅捐献出来改建的,当时称作全楚会馆,清代嘉庆年间扩建,改称湖广会馆。

, \) s. K1 t$ c" ~

会馆内现保存有大戏楼、文昌阁、乡贤祠、宝善堂、楚畹堂、风雨怀人馆等建筑。

) g/ Q# L0 f# ^8 z( v# }4 }

会馆于1997年修缮后作为北京戏曲博物馆对社会开放。

2 N! C/ V( Y. b3 o

孙中山先生一生多次来京,并与湖广会馆结下不解之缘。

5 I) L5 i7 M. i& S

如图12:湖广会馆戏楼

, z; _9 M R# S


 

, `4 Y! G5 I/ ^$ d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b: {2 _4 J' A( r( Y5 }. j

 

9 O0 U% C3 S5 T* I3 H8 r

图13湖广会馆子午井

! n2 F2 e% i E; w7 r

 

5 V# r. R) b8 a0 ]' e/ L5 R8 z+ @$ T

 

$ d5 O/ c, y$ A( W1 X0 O& h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 L8 t: ]' ^/ B, t' z7 v+ {

 

( H9 a- C5 q5 T3 g; r* z" N

图14湖广会馆风雨怀人馆

/ d* a _" o( _! M

 

. n, ~/ [; z9 q

 

: d; |4 O! ?5 r2 A% v& W/ f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9 a& `# H/ n8 R

 

$ I* b# Q J1 `, z2 P

银号会馆、安徽会馆、阳平会馆和湖广会馆4所会馆,仅戏楼而言,规模不相上下,但是各有各的特色。

. i% r) D' F/ R0 P" V* A+ c

正乙祠戏楼二层悬挂着戏界大师的照片。一层和二层都设有包厢,私密性较强。戏台两侧有扶手木梯,从二层可以很方便地走到戏台上部的房间,估计是演戏时特技之用。

# y8 f& ~, o' ~+ M7 l$ e: x$ G

阳平会馆戏楼,修缮中,可以看到舞台下面的地道。据2006年12月27日《北京青年报》载,暗道“可直通34号院的扮戏房,当年演神怪戏时,妖精就此这里钻出,而戏台顶部也有一块掀板,神仙从这里降落人间。”

( r2 U; D0 R! @! E6 m, D/ D

安徽会馆戏楼已将主体建筑修好,目前还难以推测它的最终面貌。

8 S- U7 _- l0 t2 B. \( X3 D

目前在这四个会馆中,湖广会馆规模最大,分为四个院落。特别是文昌阁院,有子午井,文昌阁内开设为戏曲博物馆,还可以品尝楚畹园的湖广会馆私房菜,好像这是4家中目前唯一一家可以吃正餐的会馆。

9 d [$ X3 v ~ A# E8 F7 L5 f

个人认为,这4家有戏楼的会馆中,从现有规模、历史影响、建筑特色看,首推湖广会馆。

: r- I/ ~9 C$ e

 

, S# [9 } x2 S3 P

5、丰台区长辛店大街128号  山西会馆(老爷庙)

1 m+ E4 h; e- [" O4 r2 h

山西会馆(老爷庙)位于丰台区长辛店大街128号,建于民国初年,是当地商号集资兴建、铺户集体活动的地方。会馆尚存东、北、南三排平房;老爷庙现存有前殿、后殿、戏台。戏台与老爷庙大殿相连,歇山顶,覆盖绿色琉璃瓦,下部由四根红漆立柱支撑,和其他会馆戏楼比起来显得简单得多。

, k2 Y! m% A% s2 c/ E3 q. V

1986年以“老爷庙”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8 p7 m; T; N1 B ]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宛平县公署曾由宛平城迁驻此地。民国以来至1949年以前,长辛店商会设于此处。今为长辛店社区服务中心。

w0 r; C R1 h

1999年5月市区两级政府曾投资对戏台进行修缮。

8 i/ \, e: V" D* P

图15长辛店大街128号山西会馆

4 v0 e* [, K, S9 T7 B* y

 

6 L5 t" o. F7 L9 Z! B

 

7 L- M6 p l! ^( [) n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 l( Q" v a5 b6 j% M% R) j+ Q

 

" U+ q' K7 k0 i1 J& J) Z2 s

 

( p; H7 m( k, E2 U* k" {$ p/ ~, C

图16长辛店大街128号老爷庙戏楼

3 v$ L+ d9 j! v


 

( q/ D7 c& y- s7 j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1 @4 g5 j- e I0 I

 

, k* L- S; P" w( z h

 

( k# @2 W3 l9 Q; n/ r$ A

6、崇文区北庐草园胡同85号、青云胡同24号  平遥会馆

. W6 v3 q( z1 h$ Y0 m

平遥会馆位于崇文门外芦草园,属商业会馆。由山西省颜料、桐油商人建于明代,乾隆、嘉庆两次重修。最早的主体建筑为仙翁庙,如清康熙十七年(1678)《重修庙宇碑记》所载:“京都中都中,东北芦草园地方建有仙翁庙一所,祀者有年矣。乃风雨剥蚀,既不足以人凭依,栋字摧残,且不足以尊瞻仰。……于是敬卜吉期,重修大殿。设口关圣、玄坛、财神于左,真武人帝居中;葛、梅二仙于右。”

. O# Y6 l* ]0 f! a ~, Y+ V0 d

乾隆六年(1741)增建戏台罩棚,届时会馆由三院组成,内有大厅、戏台、罩棚等建筑。会馆坐北向南,西至大沟,东至本城坊衙门,南至官街,北至金行会馆南截,中至火神庙殿。总计戏台草棚一座,大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西厢房后正房二间,后阁上下一间,东正房三间,阁西空地一块,前后共房二十三间。

# w7 X" }) e# J- I$ [! z( P

清道光十八年(1838)《颜料行会馆碑记》上记刻着会馆修葺沿革:“重修肇在康熙十七年,馆之建始上莫之考。次则乾隆六年,添造戏台罩棚,后立有碑记可考,且记内载明馆地四至。追下考暨于嘉庆二十四年重修碑记,并知将与会馆仙翁庙毗连之火神庙一律整修。”

* i5 z* \3 n: [# Q+ k

该会馆戏楼目前正在维修。

% F1 Z0 _- O2 i ]' C! x

如图17:青云胡同颜料会馆戏楼正在维修

8 h' K- X2 V: j! P


 

3 i; w) Z" ?: u: }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 e- a7 [' w) \) \1 i4 @! o7 M

 

9 y: b- K* M+ m2 t+ G2 D

图18颜料会馆

0 v3 U- v2 C: O7 C; Z) A& a

 

) _! ~" E: B. }# F2 U; ]) h" |. {

 

3 c6 I" X- O3 d2 k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 j8 P8 Y3 Z. l6 O( E0 U% O1 Y

 

7 J" p0 a4 n: |9 |# S9 `6 ~8 n

 

( T$ V# T( Z0 N

二、曾建有戏楼(台),而戏楼(台)现已不存的会馆36处

0 s& [ q2 M) y B% w" G

 

$ b) [: z- t5 t6 L/ c. h1 c: O# F

1、宣武区鹞儿胡同28、30号  平介会馆

& B5 S- ]2 H0 p3 ?

1950年2月24日《山西平介会馆调查报告》记载:

* A) A1 c9 y" r" r

“平介会馆是山西平遥、介休两地旅京商人于乾隆年间所集资筹建,当时建馆的目的在便于同乡聚会及年节祭祀。……该馆共有房屋一百四十余间。中六十六间租与三晋戏院,……另四十八间分由乡亲租居”。

~1 g( j4 v0 t. g$ t

杨小楼约在前清光绪二十八九年,最初演于前门外鹞儿胡同平介会馆。庚子年因火灾大栅栏之戏园几乎都被烧毁,只剩广和楼一家。各戏班苦于无处演唱,都各觅前门之外会馆饭庄演戏。一些有戏楼之会馆,成为营业性戏园,仲芳氏的《庚子记事》记有:“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二彰仪门大街河东会馆演福寿班,洪洞会馆演宝胜和班……鸥儿胡同平介会馆演太平和班……”。平介会馆就是这种情况。

0 p" A9 f0 g3 w6 Z o6 R* K

图19鹞儿胡同28、30号平介会馆

- W: G- o( r; [- [; A


 

$ v0 c0 l6 x/ G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5 A$ f6 @; @ u' m) x) g7 V) l1 g3 K

 

" E( j4 t) ?2 K3 v4 S

2、宣武区珠市口大街146、148号  越中先贤祠(稽山会馆,浙绍乡祠)

* O$ N. {5 k: n; Y- k# @& b

万明路西侧的胡同叫大川胡同。清代称穿巷胡同、川心胡同。胡同北口路西,是越中先贤祠,旧称稽山会馆,建立于明朝,清初康熙年重修,是浙江绍兴府属会馆,光绪甲申年(1884年)改浙绍乡祠为越中先贤祠。清朝同光年间大名士李慈铭从近二千年的历史中遴选出248位乡贤,精心编订了《越中先贤祠目》,并将他们的牌位供于堂内。

1 z% o: N% U I; ]& M3 S

该祠坐南朝北,气势恢宏。中路有前、中、后三进院落,左右有东西跨院,东跨院有戏台一座。由于浙绍乡祠有戏台,常常被附近的会馆借用,举行重大的活动。这里曾留下多位名人的足迹。林则徐在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元宵节来此观看焰火,并在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正月多次到浙绍乡祠团拜观戏,探亲访友,并搭席宴客。鲁迅先生日记中也多次提到浙绍乡祠观剧访友的活动。

5 r. a9 T% ]! m' D* o8 t4 ^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浙绍乡祠是“中国画学研究会”会址,会员多达千人。

4 ]- Q& m$ P* K5 y2 J# Y' _

1826年《山阴会稽两邑会馆记》记载:“吾越之有会馆,最初曰稽山,仅醵祭为社耳。拓而为浙郡乡祠,乃始可以馆士。建馆初以醵祭为重,作歌吹台于前庭,士多厌喧而避处他所,馆日以敝。”说明在改浙绍乡祠为越中先贤祠之前就有演乐的舞台――歌吹台。

% w. o2 Z" T5 j2 ?0 G% n+ ~0 k

现在会馆大部分建筑已经消失,前院变为马路、人行道,还有一个公共厕所。仅存的一排西房也在原址翻建。望着这个小小的街门,你能想到这就是当年那喧嚣的越中先贤祠吗?

9 ]8 l) u% O+ W: o

图20珠市口西大街148号越中先贤祠

- R( J3 a, m U% N& \

 

) w7 b, U8 V! l

 

y5 K- C0 b% a, n8 J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 [8 [- J- O! w" w( z e- {

 

# D+ n s* `$ j9 Z) l3 [) Y

3、宣武区珠市口大街88号  当业公会

3 j, V( e5 M7 ^8 ]4 p: r6 x

民国二十九年(1940)由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调查室编纂的《北京典当业之概况》记载:“北京当业同业公会,创于逊清嘉庆八年九月,初名为公合堂,后改为当商会馆。光绪三十一年,曾一度改组,鼎革后,改名为当业商会。现遵政府颁布之工商业同业公会法则,改称北京当业同业公会。” 

! R( V( n M \ p4 A

馆中建有火神殿、财神殿。每年祀财神、火神及关帝之日演戏酬神。

, Q0 F4 ]9 f. }5 M# G/ b

有资料讲,商馆的神殿及其附属建筑,均处于中轴线上的显赫地带,成为商馆中最主要的部分。典型者如当业会馆,“为面北神殿三间,殿旁东西耳房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殿后厨房五间,临街罩房七,殿前大罩棚一座。棚内台址巍然,为岁时祈报演剧之所也。”

Y) w4 l2 D2 @: X

可见,当业同业公会是有戏台的。

/ h5 `& t- ^+ _

图21珠市口西大街88号当业公会及当铺

; _' ] H; p( H, P5 \/ p3 z

 

) L8 ~( {, k5 T* W& Y5 \

 

% k* K! D; x" B9 B. K6 M7 O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d) }2 `: ]! {! l

 

2 ~7 y5 ^9 p6 d0 l' P6 m

 

+ A$ @5 d5 J W8 F: J* G

4、宣武区宣武门外大街203号  福建会馆(全闽会馆)

; B# e1 k0 y( `4 y5 |2 o# S

《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记载:

4 k: `5 W7 k' W! u. X, H! ]4 l: E4 l

福建会馆坐落在宣武门外大街南头路西,老门牌64号,大门临街,后门在车子营,门额之匾为曾任内阁学士、末代皇帝溥仪之师傅陈宝琛于宣统元年应召来京时所书。

2 N8 q% P8 V5 d Q+ E

福建会馆建于光绪三年,由王可庄集资购置为省馆。馆址前身为一财神庙,光绪初年为祭酒盛伯熙别业。会馆分前后两院,前院为同乡三品以上大员之行台,后院为福建旅京同乡公会。会馆建筑有大厅,厅址即财神庙旧殿,殿前牌楼,上有“福建会馆”四字。殿侧有高槐,乃百年之树,树下有拜石,方形,叩之声铿然,石前有一汉白玉圆柱,为旧殿的香炉座。馆中有乡贤祠。本馆为王可庄所建,故会馆乡人饮水思源,乡贤祠内只供王可庄一人。王可庄,字仁堪,福建闽县人,祖王庆云,工部尚书,《清史》中有传。王仁堪于光绪三年考中丁丑科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武英殿协修官。在与沙俄签定无理的割让伊犁条约中,内持正议,外斥敌谋,得朝中上下官员好评。光绪二十八年,各省竞立学校,陈玉苍集资又收买北侧破旧房屋,得地十余亩,辟为讲舍,召收同乡学生,定名为闽学堂。1916年3月,由会馆董事黄树莱等人与首善医院院长石珊议定租约,故前院一度为首善医院。三年后医院外迁,前院又借给春明女子中学。民国二十六年,学生宿舍失火,被焚二十多间房。福建会馆有戏楼,能演戏。夏仁虎《旧京琐记》一书中记:“堂会演戏多在宣外财神馆,铁门之文昌馆。”《福建馆志》中说:“福建会馆戏楼本为堂会、演戏、集会之所,非专属闽人,他省人亦可借用。”可见当时福建会馆来往各界名流之多。

9 n) {/ N& s) E) G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里为菜市口中学。现在这里是北京市宣武区第二职业学校。(好像还是一个保安公司?)原来的建筑只遗留了北侧的几间平房(也已翻盖)。

) E" I( R0 D$ ]& f& i

图22宣外大街203号全闽会馆

; | j0 G' |5 _& d. J+ S+ |


 

! G2 _$ k7 D0 h/ z. I! J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2 a$ Q# S2 w$ t: n' k0 @* W* u

 

; i/ n4 y; G$ j" \& t; e% _. E

5、宣武区宣武门外大街旧196号  江西会馆

& K! [" J; \* {- u7 o

江西会馆筹建人是曹秀先,乾隆元年(1736年)二甲第二名进士,后历任侍讲、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官、吏部侍郎、内阁学士。曹秀先于乾隆三年(1738年)移居米市胡同,将其原宅捐为江西会馆,并曾为之题写匾额。后馆匾为张勋所题。

' [" K: ]7 g1 u c

会馆原有四合楼、戏台等。馆内戏楼前建有罩棚,可容纳两千多名观众。江西会馆建造较晚,部分吸取了西式筑法。戏楼其形制与一般的商业剧场相似,舞台每边长六米,观众席类似湖广会馆,二层,三面环绕。各种堂会、义务戏都有演出,当时的京昆名角儿都曾在这里演出,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爆发。民国年间蔡锷、陈师曾等著名人士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1916年为反对扩大天津法租界,全国公民会在这里成立。1917年张勋复辟的当天晚上就跑到这里听戏。1922年11月17日,前长芦盐运使、财政总长张英华为其子完婚,也在北京江西会馆办过堂会。

4 ?5 z6 F) o! k8 D. J1 _5 g

还有资料说,会馆北部原为南昌移民熊氏四代祖业,清雍正二年,熊氏又买下相邻南院,将其改建为南昌会馆。张勋得势后,捐资将老馆辟为“瑞园”,花园内建有假石山、礼堂和亭台,形成一组完整的园林建筑,后人称其为张勋花园。后南昌会馆又将相邻南院并入,建成南昌会馆。

4 J3 r; K! L; R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馆舍拆除。原址改为北京第三服装厂,后改为北京长城风雨衣公司营业大楼,今为招商银行。

. O0 b& ^& g9 U" j0 x9 g+ s


 

: j# i+ N7 k7 ]: b8 }: [6 j

6、宣武区棕树斜街26号  汾阳会馆

. H) z2 I$ b& q9 Z4 ]% v

1947年《汾阳县旅平同乡会总登记表》记载:“同乡会属汾阳会馆创建于明代,嗣于清代历朝。本县在京士宦及历年应试科第暨在京商界人等经募补修添建,为汾阳共有公产,专供本县籍在京士宦科甲人员及旅平贫苦同乡住居,内更建有关帝大殿、戏楼等。”

% x/ e) Q4 U5 U6 K( i9 @. M1 t/ M* \

1912年,汾阳会馆戏楼改为民乐园,以演曲艺、杂耍为主,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演出的营业场所。1913年,民乐园经理金瑞泉与李继良、著名河北梆子老生孙培亭等人在三乐班基础上,合伙创办了“正乐社”,该班正式移至汾阳会馆内民乐园。既演梆子又演二簧。正乐社的尚小云、白牡丹、芙蓉草,时人誉为“正乐三杰”。

5 R# C, v$ S" a7 u

在旗帜套垫行业中颇有影响的名店吉庆昌曾租赁汾阳会馆的房屋。

2 {) Q& J- E" Y7 {8 ]

会馆旧址现为棕树小学,旧迹全无。

2 E* R7 O) R; F! c) o( }1 J% K4 E+ W


 

, v4 u% X9 L. G- c; o8 V

7、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  洪洞会馆

: Z( O' R. f+ N9 j' @, R4 Q: B

有资料说,洪洞会馆在菜市口以西几百米路南。会馆的戏台建在会馆后院(南院),原乃赵城县和洪洞县在京商人的聚议之地。

$ U. ]1 r& i/ R T) o/ X

洪洞会馆旧址位置在现在的烂漫胡同北口西侧(广安门内大街路南),原阿拉丁餐厅处,现阿拉丁餐厅已拆除。

, W) L9 N5 ~6 ]2 p7 e( G$ \5 x

据1947年《洪洞会馆总登记表》记载:

, _, X. v/ o6 Z1 k z+ u# e. e% s

“洪洞会馆创自清乾隆二十二年,经乡前辈留京官商捐银二百两,置得杨应魁房院一所,原为灰瓦房十五间,计地二亩五分六厘。同年新建正殿五间,过厅五间,东西厢各三间。乾隆五十一年增建戏楼五间,截至民国十五年,计折去旧房四间,添建新房四十七间,完成大小房五十八间,先后报税补税,并于民国二十年呈验注册,旋因戏楼塌坏,改建住房,核计房间并无出入矣。”

2 T0 d8 @# v# I) k4 e8 O

按此可知,会馆戏楼建于1755年,毁于1931年,历经177年。

) c3 C0 p2 k' n% N z


 

" x. [$ X0 s* U

8、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  惠济祠(天寿堂)

: R/ U2 S7 W, y& R( Z4 u" k3 s6 ^2 |

正乐育化会成立于1914年6月18日,前身为北京戏曲艺人的行会性组织“梨园公所”,原址在前门外珠市口迤东的精忠庙,后迁于前门外粮食店街南口路西(即西珠市口路北)的惠济祠。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秦腔名家魏长生在京城演出大获成功。之后,魏长生将自己的住所安置在惠济祠,将其更名为天寿堂,同时作为梨园馆馆址。程长庚、刘赶三、杨月楼、谭鑫培等相继担任过负责人。

5 }5 Q5 n1 @3 ? E5 @

据张次溪考证,“梨园馆最初在陶然亭西南半里许”,为义园。“次则在西珠市口天寿堂,旧为梨园馆,明时为惠济祠,乾隆嘉庆间名伶魏长生尝卜居于此。中有楼台,士大夫多于此宴会焉 。”

' C! G; a" j$ |9 Y; H1 J/ s


 

, \1 R C% @6 D9 L

9、宣武区下斜街或长椿街  全浙会馆

8 r$ p5 F% O: R* }: q3 h9 C

《北京名胜古迹辞典》记载:

/ f" X4 n9 y$ K' E0 ]- C; S

下斜街全浙会馆原是高阳李文勤的别墅,乾隆年间归赵吉士(恒夫)所有,改名寄园,赵吉士因和其子籍贯不同,其子中式后而遭弹劾,由给谏降官助教。遂以寄园捐作全浙会馆。嘉庆年间,浙江人重建全浙会馆,并竖碑为记。解放初期尚存有戏台、假山等景物,现仅存坐西朝东的会馆大门。

% Q. ?& E& x6 S

1927年6月16日,阴。王国维悼祭大会在北京下斜街全浙会馆举行。

. w. T* M, s) Q0 L

民国初年,革命报人邵飘萍、林白水曾在此从事反对军阀和新文化运动。1928年北平建市后,曾在全浙会馆举行邵、林二烈士的追悼会。

0 ~! b: D/ X+ Z# f0 F- u* w

全浙会馆当年规模很大,包括现在小径连廊的长椿苑草地和宣武医院的一部分。

/ w! Y2 ?/ Q4 j% c* A

图23长椿街绿地全浙会馆

, O8 c" ?% \" F- U, A; d

 

/ T* c9 ~) l7 v

 

+ f) W. t' l( \4 u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 _# h. e- I7 s# b6 l+ V# O/ w& ]

 

. ~9 c& U0 z2 q! t' Y5 ~

 

& u, c) ] n Z1 R6 e5 z( p

10、宣武区南横西街11号  粤东新馆(粤东邑馆)

6 ^. l# K: Q+ p* _1 i' N o8 I& |5 P, X

粤东新馆原在宣武区南横街11号。该馆建于清末,原为明代严嵩的别墅。戊戌变法时,全国性维新派组织“保国会”在此成立,并以此处为主要活动场所。13号院正是粤东新馆的西跨院,是当年给僮仆们用的偏院。 

5 ]+ D- h! L( T8 i$ {* j

菜市口大街马路南延前,会馆坐北朝南,南北长90米,东西宽48米,有房78间,原有格局已不完整。建筑格局大致分为东西二路。东路只留正房3间,7檩前出廊,西附耳房2间,配房3间,5檩前出廊。西路建筑较完整,由三层院落组成。大门5檩进深,旁附耳房。门内为第一层院;过穿堂后为第二层院,正房3间,7檩进深前出廊,东西配房各2间,进深5檩;南房(穿堂)亦为3间5檩;最后一层院前正房3间,进深5檩加前廊,东西配房各2间,5檩。在这组院落西面还有3个小院,最西一院南北房各3间,较为正规。会馆东路曾有戏楼,戏楼之西为花园。现在粤东新馆西院尚存,东院已经变为马路。

2 i# Z* W1 R! U; K8 }1 g# V

菜市口大街马路南延时,据说曾承诺3年之内将粤东新馆平移30米,在粤东新馆西院的北部复建。

+ x8 D4 o- W. z) R+ {

图24南横西街13号粤东新馆西院,右侧为菜市口大街

' A5 W L) c5 K


 

: O8 r/ Y& s |* k8 Q( ]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6 R5 H' V# G# V4 y2 Q

 

. ? q% h5 ^7 Y/ B& g2 v

11、宣武区烂漫胡同99号  湖南会馆

6 w% o7 ~/ O/ q- c- M, H

1923年《北京湖南会馆志略》记载(标点为笔者所加):

# H ?8 w: V7 |5 w

“光绪十三年八月购烂漫胡同中间路西朱氏所管房屋一所为湖南会馆。如是湖南会馆始立。又同年十一月购烂漫胡同南七井胡同关帝庙一所,为本馆专嗣,即今之乡贤祠(原名忠义祠)。馆共三十六间,内设戏台一座,文昌阁楼房一座,东厅署望衡堂,西厅及中庭均横敝为平时集会之所。”

2 M) l# ~( i- I" L

“北京湖南会馆财产录

5 R7 b# S. o b, r6 E

不动产

* }% j6 X1 u; q2 {0 Q! Q

湖南会馆座落在北京宣武门外彰仪门大街路南,外右二区烂漫胡同中间路西,门牌四十一号,计房屋大小二十六间,戏台一座,外文昌阁楼房一座,上下十间;

! Z% s* q7 H9 I& i6 a$ U

会馆对门住房一所,门牌七十四号,计房屋大小二十一间半,现由陈君毅谋租赁;

( S9 H$ m% f4 S

会馆间壁门牌四十号,计房屋大小三十五间,分前后院。前院十八间,现由胡君彦博租赁;后院十七间,现由朱君师晦租赁;

& p( p8 W5 j6 ^: I. C) j

会馆对过木厂一座,门牌七十五号,原系马号,由赵振兴木厂承领改建,二年期满,收为本馆所有,另行起租;

; ~ Z4 f8 X/ j% e/ o. ]$ \

……”

. T8 J* u0 _3 \0 L3 Y5 u& V

北京湖南会馆为湖南学子进京赶学安歇之处,民国后逐渐成为湖南同乡、学子赴京求学或谋生的旅居之所。

6 e! J( N9 s; S% ~. o4 D

1919年毛泽东曾在此居住,1920年2月至7月又带领湖南驱逐张敬尧代表团到京住此,并在此召开了有千人参加的湖南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大会。

( S( B* I+ V$ d" z

图25烂漫胡同99号湖南会馆

c0 M. O8 u8 a# | [; V' |6 V

 

8 m1 Z7 z4 [* j9 Z

 

4 j# T8 \ i' n9 K2 p* {# Z! b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 e, S. ~! e1 k% p% E' S0 J

 

7 B0 h3 H3 l0 ]% k

12、宣武区鹞儿胡同16号  浮山会馆

7 L+ D) L* c, w) T7 Q4 v; E1 z

清咸丰乙卯年《浮山会馆金妆神像碑记》记载:“我浮山会馆,建自雍正七年(1729)。其馆北位五圣像,神德灵应,佑我商人;南建演乐厅,依永和声,仰答神庥。我乡贸易诸公,每遇朔望,咸集于此,敬修杞神。虽异地宛若同乡,皆得以敦亲睦之谊,叙桑梓之乐焉。…又重修台后罩棚三间。”

# {6 ~; P0 r' {3 r j

民国三年(1914)《重修浮山会馆碑》记载:“馆内大小三院,前后两院原有房二十余间,西院正面有五圣神殿一间,左右耳房各一间,西楼罩棚共十二间。…自光绪庚子,拳匪扰乱之后,百凡俱废。…幸有旅京诸公…集会捐助,共成义举。前后两院,新建修补,共房二十二间,并重建西院殿前罩棚三间。自民国元年开工,至今春而庆落成焉。

6 `+ u1 U- {6 I% Z* W% o7 b0 u

笔者认为,碑记中记载的“演乐厅”即为固定的演出场所,所以将浮山会馆列入存在过戏楼(台)的会馆。

) X1 p# M1 U# B6 ?& }! X0 Y- K

图26鹞儿胡同16号浮山会馆

1 b5 c: S: r( I, y

 

, U J( p7 J! \) Q$ R" Y

 

" T9 P; {8 J3 I+ p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 t, I4 l4 A, R: l6 m8 s

 

3 i( m# ~9 r3 q z5 L2 W

 

/ j9 y) \. |$ `! S% f b! E8 N

图27浮山会馆内石碑

l1 A# q. h+ Q6 C/ L


 

1 X# t2 o, M7 ~1 t3 Q" e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一)

4 P! Y/ c* P* T `- |. X

 

5 y+ k# }, L' F" ?8 ]. |! N* u

 

8 d5 ~: d! d2 S; D# x- N# C

第一部分完,请看下帖:《旧京会馆戏楼知多少(二)》

\4 g' s5 s$ z, o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5-22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辛店,离这不远了!我打小那长大的。
发表于 2010-5-22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珠市口大街88号,离俺家就差俩门呀,俺的中学同学就住那座院子呀~~~~
发表于 2010-5-24 0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尤其是没修之前的片子.
发表于 2010-5-24 0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前门南,最近新闻说的那个台湾会馆,对外开放没?

发表于 2013-7-6 11: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 f2 E2 [( @# [' Y
保护会馆,人人有责
发表于 2013-7-8 09: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hwar4073 5 @/ P6 L0 `( V7 p
来看看这帖,和你们台湾的酬神戏差不多哟
发表于 2013-7-8 09: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感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3-7-8 10: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多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4 16:48 , Processed in 1.16984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