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21|回复: 2

[原创]招魂的短笛(散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5-28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招魂的短笛

 

文/非墨

 

《招魂的短笛》是本诗集,作者是台湾诗人余光中。这本薄薄的小书的主人,是位名叫方瑛的小女孩。书现夹在我的书柜里,很是显眼。而方瑛却死了,公元1995年3月25日,她淹死在贵州遵义一个偏僻小县的一座叫海洋溪的水库里。死时,仅21岁。

人生为什么总充斥那么多莫名的悲剧和惋叹?一些恼人的问题总想方设法,有预谋似的地挤进我的脑子,煎熬我不堪承重的心。我与方瑛并不熟,只有一面之缘,更谈不上有什么交情。但能认识,也应是前世修的福份,人海茫茫,我们许多人终生都无法谋面。大约是1991年的深秋,我跟方瑛的哥哥一起去了趟贵州的遵义。我主要目的是去寻访游革命圣地,她哥主要是探亲。她哥是我的同事,在工地上当医生,他请我吃遵义小吃豆花面、羊肉粉,游娄山关和遵义会议会址。最后,我们还去了遵义师范学校,探望了正在读书的方瑛。

记得那天已是黄昏,天很快地黑下来。在一幢女生宿舍的较为阴暗和潮湿的三楼,我们找到了她。方瑛静静地坐在床沿上,腼腆而不善言谈的样子。个子不高,由于天气冷,她穿得厚,显得有些矮胖,略微臃肿。这让我想起沈从文叙述中第一次见着丁玲的模样。我本木讷少言,许是见了生人,她有点拘紧,我们好像没说什么多话。

翻书实是我一种业余的癖好,她便将床底下塞得满满的一纸箱书拉出来让我看。我从中找到了这本《招魂的短笛》,这是她哥几年前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她清灵地说:“你喜欢,就先拿去看吧。”我犹豫,这怎么可以,读书人都爱书如命的,怎么轻言借呢。她好像猜出我的心理,却轻轻地说:“我已读过好多遍了的。”

本计划要在遵义多待几天的,心想到时候定能看完了再还。谁知,后来尽就走了,也没说声再见。书却带在身边,当时还自我慰藉说:读完后,反正她哥是我的好友和同事,随时都可以还给他哥,由她哥再回遵义探亲时,再还给她就是了。可到如今,物是人非,书还留在我书柜中,方瑛却永远地去了,几乎在这世上没留下任何痕迹。我们的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了。

方瑛死时,我已离开工地。那年残冬,春天就要来了,天气奇冷,我在机关大院遇见她哥,衣裳不整,头发长而乱,精神状态极坏。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了,擦身而过,招呼也没敢打。后来才知是方瑛死了,哥去办了后事,才回来。

方瑛毕业后,据说本是有机会留在遵义市的。但她毅然分配到遵义地区所割的道真县的一所中学任语文教师,她善于教学,学生的作文频频获奖,自己的诗作也零星在《遵义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而自己也与贵州省著名诗人周家提、李发模等有书信往来,诗作得到他们的点评和赏识,虽然这种赏识,我以为是权威的某种霸道似的俯视。但我想,方瑛作为一位文学青年,定然是从中享受到许许多多精神上快慰的。而今,她却死了,诗人们却并不知道。因为这世上生生死死的事实在太多了,太多了。而大家都在各自奔忙?却都不清楚各自究竟在忙些什么,为何而忙,对于死似乎就有一种自顾不暇的冷漠和逃避。

方瑛的死,似乎是她自己的一次小小的阴谋。但这也仅只是她哥的某种合理猜测。在一次她精心策划的郊游中,在遵义道真县海洋溪碧蓝碧蓝的水库里,她和一名学生上了一条小船。在水的中央,船翻了,她不会游泳,并拒绝了只会狗扒式的学生的救助,她的理由是:怕同归于尽。她就这样很简单地溺死在这让所有诗人都爱的水里。

方瑛就这样死了,为她送殡的人据说多达三千人,多为她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还有一些不认识的当地人。来的人,我以为少数是方瑛的朋友,多数倒可能并不相识,只是对教师职业的天然敬重。而她哥总怀疑她是自杀。

后来,她哥想自费给方瑛出本诗集,找到我,把一叠厚厚的遗稿抱了来。沉甸甸的,这是一个少女呈示给这个世界短暂的一生呀,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手里划燃的一捧微弱的火焰。我以为自己的责任重大起来。想帮忙,却茫然发现自己能力太小,识人不多,四处托人,可最后终于还是没帮上忙。将诗稿原样奉还了,她哥见没多大用处,据说她哥便在她某个祭日焚化了,化作一缕青烟。我读方瑛的诗,很有灵气,想象突兀奇妙。若能假以时日,定能成气候,非我辈中人。现在想去,因她阅历尚浅,内容多郁闷,文笔显得稚嫩,眼界不宽,境界略小,有时不免造作,为赋新词强说愁。实在可惜。

魂兮,归来。在春天,诗人所曾歌唱过、哭泣过的地方都必将绿草荫荫。方瑛如一支短笛,曾在这片土地上尽情地吹过。那时候,似乎文坛似乎流行自杀,那是在三毛用双丝袜自溢在浴室里,顾城杀妻并自杀之后,海子卧轨自杀于山海关后发生的事了。难道自杀也有传染性吗?认为人生是荒谬的法国作家加缪说:“人必须生存,必须生存到那想要哭泣的心境。”不管生活如何,我们都必须一种坚韧的人生态度。

《招魂的短笛》到如今,还在我的书柜里,时常抽出来翻翻,就会想起一个人,想起方瑛。

诗人无名,谁来祭你?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5-29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愁苦的灾难时刻,读了这样的文字,倍感伤神。诗人多情善感,易冲动。性格决定命运,我想起诗人朱湘,也是投水死的。当时有人为文祭他,说:他不能容于斯世,他奔赴清流,他投江自杀!诗人大都如此吧。
发表于 2008-6-2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样哲思性强的文字,问候非墨老兄!!

这篇文字我偷走了,挂在我的博客里,最近奇懒,不愿意写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1 14:49 , Processed in 1.12859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