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71|回复: 14

[转帖]北京城为啥建成“凸”字形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7-27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传统的都城多是呈方形或矩形。如唐长安、元大都等。然而,唯独北京城为“凸”字形。说起来,这与明代奸臣严嵩还有关系呢。 & \/ o2 l" c" t/ q
    明初,为防务需要将元大都北城墙废弃后,在南五里新建一城墙。永乐时又将南城墙向南移了二里。中叶后,正阳门外市肆繁华,城南人口增多。为防止瓦剌、俺答等部落的侵扰,嘉靖二十一年(1542)掌都察院毛伯温等即倡言修筑北京外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给事中朱伯辰上书说,城外人口激增,应添修外城。北京城郊尚遗存有金、元土城故址“周可百二十余里”如能“增卑补薄,培缺续断,可事半而功倍”。此言与中国古代城市“内城外郭”的重城制正相吻合。因此,嘉靖帝即下令兴工修筑。可是外城修筑费用巨大,当时明廷财政拮据。嘉靖帝以工巨款艰,成功不易,责成严嵩等实地核查后提出一个妥善的办法。严嵩到工地巡视后提出应先筑南面城墙,待以后财力充裕时再“因地计度,以成四面之制”。于是将北京城南已经筑起的一面城基,“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北京外城自嘉靖三十二年动工修筑,十月完工,三面全长二十八里。于是北京城才形成了“凸”字形。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8-14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原因有三个:

1、辽金元时期的居民主要居住在南城,修南不修北主要是保护他们。

2、皇家祭天场所------天坛建在南城,为了更好的保护它。

3、工程巨大,北方战事不断,国库匮乏,再加上修明陵及失火后的故宫等都需要钱,明政府无法再支付修全部外城的巨额开支。

鄙人的总结,请各位多多指教

发表于 2005-8-14 1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条是根本原因!
发表于 2006-3-1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钱才是硬道理![em33]
发表于 2006-3-1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长知识

发表于 2006-8-9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嘉靖没钱 又贪财 二十多年不理朝政 修城也不会负责到底的
发表于 2006-8-9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嘉靖把钱全修道观了!
发表于 2006-8-13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设想外城将内城完全围在里面,形成一个回字形,等到工程开始后才发现实际工程量远比设想的要大,人力物力财力都负担不起,于是只得决定先修建南面的城墙。

外城基本有三面墙。南城墙长7950米,东、西两端南北方向的城墙,各长3100米;由于外城比内城宽了1300米,所以在外城东西城墙的北端各修了一段约650米左右的城墙,与内城的东南、西南角相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北京城独特的“凸”字形布局。

发表于 2006-11-2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同意楼上滴!楼上的想必是这方面的行家吧,
发表于 2006-11-29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穷啊
发表于 2006-11-29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一半没钱了
发表于 2006-12-1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库亏空,国家就要灭亡了
发表于 2006-12-18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想修一圈得,可惜修了一半就没钱了[em09]
发表于 2007-1-26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修了日不完了

干吗修成凸啊

发表于 2007-2-1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iguojun1984在2007-1-26 21:52:18的发言:

那修了日不完了

干吗修成凸啊

也是。不知当初是何用意。可能如前面有人所说,想把老城包在里面,修成回字形。

但当外城东西墙已修之后,北边却不再修了,所以只能连接成“凸”字形了。

可真要是那样修成了,北部新老城墙之间的距离岂不太近了?(也就是说北部老城并没扩大多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 17:34 , Processed in 1.19117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