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65|回复: 18

今年腊八是周末,整腊八蒜喽!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22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

今年大蒜的价格是3元每斤,是前年的两倍,但是还得弄腊八蒜啊,年三十开坛吃饺子用!

今年腊八是26号!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翡翠碧玉腊八蒜

01/12/2005/13:55
华夏经纬网

    不知不觉腊月到了,又是开始泡腊八蒜的时候了。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的,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关于这简单的物件儿的由来,据说也是有点儿说头儿的。进入腊月,年关将至。做生意的也都要清算一下收支,算算账,准备过年。这个时候不管是欠别人的,还是别人欠的,也都该了解一下了。但是快要过年了,总也不能杀将到人家家里大喊:“欠债还钱”。中国人总讲个面子和彩头。于是收债的就会泡上一些腊八蒜送人。欠债的收到了自然心照不宣:年关了,一年的债务该清算清算了。“蒜”,“算”同音吗。北京有句老话说: “ 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 用腊八蒜当作催债提示,倒也算是难得的苦心。呵呵!不过这种催债的礼物倒也不是每个欠债的能够收到的。比如黄世仁就不会白白的再搭上几两醋和蒜给杨白劳。

    腊八蒜是不是真的这么来的,是值得研究的。不过腊八蒜的好吃倒是实实在在的。经过醋的浸泡以后,蒜的辣味儿去掉了很多。如果蒜选得好,比如用紫皮的蒜,泡出来的腊八蒜还会格外的脆口儿。而醋的味道中也平添了很多蒜香。也算是相得益彰吧。腊月初八泡上,天寒地冻的时节里,快的只要一周,蒜就能泡好。即使一周的时间不够,再多些的时间也一样会好。一般是不会耽误农历除夕吃饺子的。除夕时盛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沾着满是蒜香的醋,时不时地再来上一块儿湛青翠绿的腊八蒜。这景象想一想都会让人口水不止,垂涎欲滴。

    腊八蒜有没有做成功,主要取决于是不是变绿了。选择腊月初八开始泡,除了是因为临近年关,正好为过年吃饺子准备以外,腊月里天寒地冻的也是原因。说来也是奇妙,用醋来腌制蒜倒也不稀奇,其他季节也可以做,比如糖蒜,以及日本醋蒜。但是这腊八蒜必须是在天寒地冻的时节泡制,因为其他时候泡根本泡不出来那通体的绿来,而且味道也不能彼此相融。腊八蒜的好看好吃,想必不是简单的醋和蒜的化学物质的作用,也许还有一些物理作用。


    腊八蒜

    材料:

    大蒜若干头,醋一瓶(山西陈醋或者镇江香醋最好)。

    做法:

    1 冬至,或是腊月初八的时候开始泡制。将大蒜剥去外皮儿,切去蒜蒂。然后将大蒜放入可以密封的坛子或者瓶子中。

    2 将醋倒入,直至没过蒜瓣儿。

    3 将容器密封,放置到阴冷的地方。 7 – 10 天后,蒜变绿以后即可食用。

9 t, C' e9 F1 R" S' T1 a"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 16:24:1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近年来市场上紫皮蒜不多见。用一般的蒜,泡出来,别看瓣大但口感不脆,发紫。种蒜的又怎么说呢?紫皮蒜低产,比一般的蒜少收两成,谁还种?紫皮蒜在市场上偶有所见,麦收后就上市了,价格比一般蒜高三分之一。这道理不是一样吗?收成少,可能卖个好价呀!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也许这正是它的特色,其实这只是习惯罢了,好吃不如爱吃嘛!

过去人们都说不是腊八这天泡的蒜颜色不绿。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醋泡蒜的反应就是绿蒜瓣辣酸;醋酸香而辣。如今您要是到老北京风味的餐馆用饭,吃炸酱面,一年四季都给您上一小盘翠绿的腊八蒜。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古代腊日没有定期,到了晋代以后,都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甚至朝廷也做腊八粥,以赠百官。山东各地腊八日吃腊八粥极为普遍。德州的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黄河口垦荒人家,家有新妇,腊八日用黄米、红枣制糕,名为“吃碗糕”。即墨把腊八节作为农家的节日,据说取自“七人八谷”,是对谷的纪念。
  腊八节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叫化。”旧时,邹平等地的地主为了表示对长工的仁慈,过了腊八节才行辞退,临走时,赠送几个腊八糕。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附:腊八节的由来

  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臘八節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在中國,農曆12月又被稱作臘月,12月8日就叫臘八節。臘八節是中國漢民族的傳統節日,也被視為春節的前奏。 

  據記載,臘八節最早源於中國古代的臘祭。中國自古就重視農業。每當農業生產獲得豐收時,古人便認為是天地萬物諸神助佑的結果,要舉行慶祝農業豐收的盛大報謝典禮,稱為“蠟祭”。蠟祭儀式結束以後,古人要進行宴鄉活動,用新產的黍糜作粥,大夥兒聚餐,歡度佳節。後來的蠟祭,發展成以祭祀祖宗為主的節日。西元5世紀,政府把農曆12月8日定為臘八節。 

  佛教傳入中國後,借助臘八祭祖與吃粥的民俗,又新編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的傳說故事。其大意是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放棄苦行。這時他遇見一位牧女,送給他乳糜充饑。食後體力恢復,坐菩提樹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為了紀念這件事,佛教徒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屆時供佛,稱為臘八粥。 

  中國人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當時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都要做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闔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粥的種類非常豐富。民間傳統臘八粥,講究選用八種主料,八種佐料,以與臘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 主料以豆米為大宗。豆類有紅豆、綠豆、豇豆、扁豆、豌豆、蠶豆及各色蓮豆等等。米類有小米、大米、黃米、粳米、江米、稗米、小麥、燕麥、玉米、高粱等等。主人可以根據喜好和習慣選用。 

  臘八粥的佐料,習慣在桃脯、杏脯、核桃仁、棗泥、栗子、柿子、瓜子、蓮子、花生、榛子、松子、果脯、梨幹、葡萄乾等裏邊選擇。 

  主輔料配齊後,用砂鍋加水在爐火上慢慢地熬,熬熟後再加上白糖、玫瑰、桂花等甜味調料。如果是比較講究的家庭,特別注重臘八粥的顏色,凡是深顏色的豆子都不用。只用糯米、薏米、菱角米、蓮子肉作原料熬成粥。粥的質地雪白透明,盛在精美的食具裏,真是又好看又好吃。試想一下,在冰天雪地的臘月,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喝著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是多麼愜意美好的事啊! 

  老北京人歷來把臘八節看作春節即將到來的信號,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喝臘八粥。北京曾經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老太太你別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拉拉二十三(送灶王爺上天的日子)……” 

  臘八節,除了熬臘八粥之外,中國北方民間還有泡“臘八蒜”的習慣。家庭主婦把大蒜剝去皮,放在壇子裏,再倒滿米醋,從臘八這天封上壇子口,放在較暖和的屋子裏。到了新年除夕夜晚,吃餃子時再拿出來享用。泡好的蒜瓣呈碧綠的顏色,就像翡翠一樣,配上深紅的米醋,非常好看,給團圓家宴增加了節日的氣氛。

0 O/ P0 U$ l, W" x& Z% K%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 16:23:4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腊八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即“腊月”的意思,为什么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呢?史学研究者指出,在我国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称“大腊”。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的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将冬祀称为“腊祭”。因此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哪一天。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并不吃腊八粥,只是祭祀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 n& ~: ~* V' o0 M7 v2 F

众所周知,腊八节最普遍的风俗就是喝腊八粥。腊八粥的来历来众说纷芸,大致有以下几种传说:7 t. {- g! }% m* A

1 “佛祖修行”说: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 @7 w, p' r2 [* W9 H

2 “牧女乳糜救佛祖”说:

这是流传最广泛,也最被认可的一种说法。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离开宫殿修行,但苦苦修行多年一无所获,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牧女苏耶妲(意为善生)将他拉上岸,并给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此日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佛门弟子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逐渐形成了腊八吃粥的习俗。 7 b5 X3 E, C' S" V( x

3 “秦长城修筑”说:

传说秦修长城时,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但粮食要靠家人送。有的人因家遥远或贫穷,粮食不能及时送到,有一年腊八这天,民工们断了粮,大家翻搜粮袋,将收集的豆、米等各种粮食会集到一起,熬了一锅粥吃了,但最终还是饿死了。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到腊八就吃腊八粥。 / u \* k1 x6 W$ @

4 “宝娃悔过”说:

传说有一个叫宝娃的人懒惰贪玩,而且生活奢侈,不久把父母留下的家产糟蹋完了。这年腊月初八,别人都开始准备年货,而他家却粮仓见了底。望着满面泪水的媳妇腊花,宝娃羞愧难当。乡邻们闻讯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碗豆,送来了各种粮、菜。腊花将乡亲们送来的粮菜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解决了一时的困难。从此,宝娃不仅勤奋劳动,而且生活节俭,很快富裕起来。为了让宝娃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腊花每年腊八就熬腊八粥。人们为了用宝娃的故事教育子女,也在这天吃腊八粥,渐成风俗。 ! u; k7 \4 O, L+ t4 ]7 i

5 “张家败家子”说

有民间故事说,一张姓富翁老年得子,对其万分溺爱,老两口刚过世,这小子便大肆挥霍败家,很快成了穷光蛋一个。腊八那天,北风呼啸,小张饥寒交迫,把家里各处粮囤的囤底子扫了一遍,将扫出的各色粮豆煮了一锅粥,但粥未熬好,人已冻饿而亡。以后,人们便在腊八弄些杂粮杂豆熬粥吃,以此告诫后代,凡事不可奢糜,不然连粥也喝不上。# g/ d; b: O) o5 k& R

不要小看了腊八节,这一节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到来,标志着中国传统大春节序幕的正式拉开。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还有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腊八已经到了,春节还会远吗?换言之,以冬祭为序曲,以腊八为标志,辛劳一年的华夏人民开始进入了一年中最安逸、最舒适的时段,汉民族的狂欢月就要开始了。; k0 M1 F6 r2 b8 \

传统腊八节的主要民俗 

①喝腊八粥& @6 S% A6 w( p

说到腊八节,就不能不说节日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风俗,喝腊八粥。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许多地区的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其它的各种用料可谓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Z. w1 T7 o0 M# @* J R

按照古俗,人们从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淘米、洗料,然后下锅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熬,一直熬到次日早晨。腊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再分给亲戚朋友,最后家人才一起吃腊八粥。0 m6 k. m" c1 w& H

有文章为人们描述了过去人们做腊八粥的过程和腊八日的景象:“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 m- r* [2 u) G& S) K

②其它食俗 ' |. P! k B% K/ }

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Z2 t& }8 _8 a/ N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V7 T. \4 p' r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4 `$ G$ m- s6 P0 p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4 J, p9 |! y) d; x' N

关于煮“五豆”也有个民间传说。相传,宋朝欧阳修不得势时,卖文谋生。遇一李姓员外女飘彩选婿。欧阳修中彩后,李员外嫌贫爱富,将女儿逐出门外。李小姐倒是一位义气女子,誓与欧阳修终生为伴,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欧阳修便把卖文得来的钱交给妻子掌管。其妻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饭,苦日子熬到开科,妻子取出平日攒下的银子给欧阳修作盘缠。欧阳修问银从何来,其妻说是吃豆子稀饭省下的。后来,欧阳修金榜题名,一步身荣,做了大官,携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腊月初五给他煮了一顿五种豆子的稀饭。欧阳修一尝,连说:“难吃!难吃!”妻子接着就讲述了过去经历的苦难。欧阳修深感妻贤,他给家中定了个规矩,每年腊月初五吃豆子稀饭。流传到民间,就形成了煮“五豆”的习俗。% T+ Y' R& e2 B* o% b$ t

民谣日:绿豆绿,莫忘苦当初;黄豆黄,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汤汤;蚕豆蚕,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贪。 k$ \$ M. h) H7 v) x" `7 f' U4 s

由于腊月初五距初八很近,当地人就把煮“五豆”和“腊八粥”混同一起了,把“五豆”也叫“腊八粥”,实际上“五豆”和“腊八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9 V$ t' x" W* R' f

③其它风俗 % d9 u* e! k% C0 M+ W- Y' Y; }

中原地区有用腊八粥喂枣树的风俗。用刀、斧砍破枣树皮,将腊八粥糊入斧痕谓之喂枣树。这样来年枣树就可以多结果。民谚曰:“砍一斧,结石五,砍一刀,结十稍。”足见人们期盼丰收的心愿。+ |+ D s9 z0 ?1 [

有的地方腊月初七夜,家家都要为孩子们“冻冰冰”。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红萝卜、白萝卜刻成的各种花朵,用芫荽作绿叶,摆在室外窗台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冻起了疙瘩,便预兆着来年小麦丰收。然后将冰块从碗里倒出,五颜六色,晶莹透亮,煞是好看。孩子们人手一块,边玩边吸吮。据说,清晨,有的农人一起床,便去河沟、潦池打冰,将打回的冰块倒在自家地里或粪堆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表达了劳动人民期望丰收的美好愿望。

发表于 2007-1-22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我一步啊 总结地真全!

记忆中我们家倒是没特意做什么腊八蒜,不过自己腌过咸蒜,酸酸天天好吃极了~

是不是腊八哪个寺院还施粥啊 ?

发表于 2007-1-22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在腊八到来之际,阅读到如此全面介绍的文章,"好象那,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啊!"
发表于 2007-1-22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将腊八蒜放在暖气上可以"催绿",不过口感很差,另外保存期也不长,仅仅是好看而已
发表于 2007-1-22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地道

我爱吃

爱乌够快的啊

发表于 2007-1-23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生日是腊八```[em01][em01][em01]

到时回家喝粥去.

发表于 2007-1-23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7-1-23 10:35:37的发言:

今年的生日是腊八```[em01][em01][em01]

到时回家喝粥去.

 

 

呵呵..............看到爱屋的腊八帖子,想到还有人答应带我喝粥去呢,俺没法休息,估计是没希望了.

楠,赶上腊八的生日,真幸福哦,提前祝福你生日快乐!!!不仅要喝腊八粥,还要吃面条哦!!!!长命百岁了!!!!呵呵.....

 

[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1-25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布小棉袄在2007-1-23 11:30:00的发言:

 

 

呵呵..............看到爱屋的腊八帖子,想到还有人答应带我喝粥去呢,俺没法休息,估计是没希望了.

楠,赶上腊八的生日,真幸福哦,提前祝福你生日快乐!!!不仅要喝腊八粥,还要吃面条哦!!!!长命百岁了!!!!呵呵.....

 

[em01][em01][em01][em01][em01]

谢谢 棉袄`````    偶会先暂停减肥,好好吃一顿```[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1-25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北京有名的寺院都要舍粥!舍粥的寺院都是三宝具足的寺院,比如:广济寺、广化寺、雍和宫、法源寺、通教寺、天宁寺、灵光寺、居士林等。大家可以早上过去喝粥!

[em01][em01]
发表于 2007-1-25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三宝具足??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同上。[em04][em04]
发表于 2007-1-26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7 07:11 , Processed in 1.15973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