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时俱作客,此地且盘桓。
7 h _: V/ t7 n. Z' v/ G去路黄尘满,征衣白日寒。& [4 s- O1 a, X9 x5 m( j8 j8 J" {
吴歌聊自和,燕月暂同看。+ g) l6 f) ^* n, O& H7 b; Y) H& L' m
因悔长安陌,蹉跎未尽欢。- U7 ~' }8 g( Y' F4 r% c5 ^" ^
4 K/ N! t# Z9 J' ^0 `$ b5 P
! \5 s8 F7 X+ a* t+ `, {2 K关于潞河驿的背景介绍:$ L/ {% h& z9 T* u% R
近日通州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了明代永乐年间的潞河驿遗址,后来又成为乾隆年间的东路御酒厂旧址。 在通县东关附近的赵登禹大街5号院,一处古宅小院坐落在街口,大门、马厩房、正厅和东配房保存完好,原通州区文物所所长周良告诉我们这就是此次文物普查中的新发现——明代永乐年间的潞河驿旧址。潞河驿就是通州驿,潞河在古代是通州的别称。潞河驿被称为京门首个驿站,是一个很少见的水陆两用驿站。 据了解,当年外国使节走水路出入北京都要从这个驿站的码头上下船,并由礼部官员到此接送。潞河驿的码头在赵登禹大街5号东侧大约50米远的地方。原大运河西岸,码头南侧岸边驿亭遗址已被破坏,颇具皇家气的驿亭也已看不到,当年的辉煌只能从文物志上了解考证。据记载,乾隆45年,正逢他70大寿,各国纷纷派使节祝寿,当时朝鲜祝寿团,汉学家朴趾源过运河入北京时,站在潞河驿看运河胜景曾有“舟楫之盛,可敌长城之雄”的豪叹。在清代康熙三十四年,为保障漕运,潞河驿被移到如今张家湾镇附近,到了乾隆年间,东关要兴建东路御酒厂,就选定了潞河驿旧址。潞河驿旧址是北京地区唯一幸存的驿站遗址,它凸显了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产物和运河文化的载体。而东路御酒厂旧址则见证了大运河北端商业发达程度和北京酒文化的悠久历史。 $ |; ^& }/ i1 n'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