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并非西方词。《晋书》就有载“颛(zhuān)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正”为正月,“朔”为初一。在汉武帝之后,我们就把元旦固定为正月初一,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 C# n9 e# G2 F& p* N
经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为了与世界同步,改用公历,把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正月初一为春节。 % X* L" \% I: c d8 E! T ^( J
现代意义的元旦,在中国只有百十年的历史,而且相比较而言,“春节”在国人心中分量更大。
9 W8 _: B& |6 H9 @故而本篇以中国传统元旦为题。 4 R/ k) L0 B# r2 _" S3 A# R
国内外的元旦都在冬天。冬天和什么最配呢? & E0 M3 [1 Y1 l: N
必须是火锅啊。  古人吃火锅的场景 清代 “三国演义”博古纹隔扇门(局部)观复博物馆藏 & x- X4 {! c N3 V/ G# }
清代文人严辰吟写道“熊熊烈火烧出天下美味,滚滚沸水煮尽人间佳肴”。 6 C6 j( Q7 j4 X. l! h: l! t4 q# k; w
提起火锅好像很现代化。其实古人远在汉代就吃火锅啦。江西海昏侯墓中就发现了一件青铜火锅,模样萌萌哒,结构还很合理。  汉代 青铜火锅 江西海昏侯墓出土
" p e- c4 ? M( G+ \/ Y C明清时期,火锅普遍流行,我们现在的铜火锅和清代的火锅型制基本一致。  清代 铜胎画珐琅人物纹火锅观复博物馆藏
- ^- m+ ~6 x: ^, E" P" X* c“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足见古人对火锅的喜爱程度。 0 ^ p2 r2 I3 O2 X
曹孟德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过年焉能无酒。 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1 e6 r! ^! H% P" R* z
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唐·顾况《岁日作》 0 A* F5 p6 n1 C2 u
腊雪初消岁又除,炉灰徐拨定更馀。 亲闱此夜思游子,客路经冬阻尺书。 卷轴随身成故友,乾坤何处是吾庐? 添年便惜年华减,饮罢屠苏转叹歔。 ——清·马之鹏《陈夕得庐字》  金代 磁州窑诗文梅瓶观复博物馆藏
Z, \4 m% i' k8 X从历代诗词可知,古人在元旦喝的是屠苏酒。这是一种药酒,据传为神医华佗研制,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4 W4 s5 s( w5 u; T& {; A/ q一般饮酒,年长者先饮,以示尊重。而屠苏酒则少者先。《时镜新书》载晋董勋云:“正旦饮酒先从小者,何也?勋日:‘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所以不难理解晚年的苏辙为何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的感慨。  宋代 福建窑口影青釉兽钮执壶及温碗观复博物馆藏 + [8 t3 o" q, l: F- _
直接饮酒太凉,古人便发明了温碗,在执壶内盛满酒,把执壶放入温碗内,在碗内注上热水,过一会便可以喝到温暖的酒了,一杯下肚,全身发热,古人在冬天常喝温酒,也暖胃。
, p# g7 p' T) a( I3 }, d! [1 n吃完喝罢,不妨来下一盘棋。  对弈图清代 万字锦地人物故事隔扇门腰板(局部)观复博物馆藏
' D9 {( Q: c4 B3 }/ \$ {4 A“琴棋书画诗酒花”谓之人生七雅。“棋”便多指围棋。  明代 黄花梨双面棋盘观复博物馆藏 + C4 n9 }3 K$ {* P2 _! V3 T: {
 明代 寿山石围棋罐一对观复博物馆藏
) g/ v7 u5 b3 r6 F! I; u ]黑白两子,看似简单,在361个交叉点的棋盘上纵横,却步步陷阱,暗藏乾坤,透露无穷的人生哲理。 “争名竞利,恰似围棋。至於谈笑存机。口幸相谩,有若蜜里藏砒。见他有些活路,向前侵、更没慈悲……”(元朝马钰《满庭芳·看围棋》)真是棋局即人生啊。 海日团团生紫烟,门联处处揭红笺。 鸠车竹马儿童市,椒酒辛盘姊妹筵。 鬓插梅花人蹴鞠,架垂绒线院秋千。 仰天愿祝吾皇寿,一个苍生借一年。 ——明·唐伯虎《岁朝》 唐伯虎诗中所提的“鸠车竹马”就是古代小孩子的玩具。 / S# j. U) k; k
晋人杜夷《幽求子》载:“年五岁有鸠车之乐,七岁有竹马之欢。”
# y, H% ~& L/ y* _7 p/ _( S0 l* w鸠车就是两边置轮可以拉动的斑鸠。  汉代 铜鸠车新郑市博物馆藏 1 y5 O9 m/ w* a+ S8 ]% v
据考古发现,远在汉代就有了青铜鸠车。  明万历 《三才图会》中的《鸠车图》 / c4 v( n% p* Y. Y
明代万历年间编写的《三才图会》还对此有明确的记载。可以看到鸠车是有一定规格的,尺寸大小都有要求。首要条件必须带可以转动的轮子,不然拉不动。  宋代 苏汉臣绘《婴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6 D7 @; o) _ N! H# r$ X& `
 宋代 苏汉臣绘《婴戏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G/ x% F9 R0 k4 |* ?. E 拉车图清乾隆 剔红百子图挂屏(局部)观复博物馆藏 7 D. f4 T8 b, T) P: o& m2 c
早期的鸠车是斑鸠的形状,但通过宋代以后文物可见,后世也多以小车来代替。  宋代 玉鸠车观复博物馆藏 . o3 q, ~6 Q7 ?6 I# b$ I5 v( ~& X/ F0 E
我们观复博物馆馆藏的这件玉鸠车,比较罕见,用料考究不说,关键就只有一个轮子,所以应该不是拉着玩的了。
/ Z$ ^ Q* i; M z; C“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庞眉识此生。”(鲐背:生斑如鲐鱼之纹的背,古指长寿;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通过清代曹寅的这句诗不难知道,这种只带一个轮子的玉鸠车,可能为老者对孩童时光怀念之物。
5 Q2 B- J* @ `2 U所以孩童时候,一定要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节选) “青梅竹马”便源于李白的这首诗。指俩人从小一块玩耍,两小无猜。  骑竹马图清康熙 五彩四妃十六子图折沿盘(局部)观复博物馆藏
! Z7 }; }, U8 a& X 骑竹马图清乾隆 剔红百子图挂屏(局部)观复博物馆藏 " \" t F4 P' s% |1 r% h& M
“竹马”就是以竹竿做马骑。没有明确的文物出土,我们只能在纹饰上一窥究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z% U: e7 x# h% @7 h3 Y: i: y3 o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放爆竹图清康熙 五彩四妃十六子图折沿盘(局部)观复博物馆藏 ( b5 k9 U7 P L* J
祝大家元旦快乐,新年新气象。
9 m6 g# F4 w) ~$ w0 h9 s% \#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