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6|回复: 22

说不完的红塔礼堂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5-10-5 16: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座落在我们计委大院内的那座著名的红塔礼堂听说是因为濒临红塔路因此而得名的,但这礼堂的历史要比红塔路的路名的历史长很多。因为,那红塔礼堂建成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的中期,而红塔路却是因建设在月坛公园内的那座电视发射塔而得名,这座铁塔建成于六十年代的初期,大约在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前期,在坐落于军博旁的那座中央电视台大楼建成之前,承担着中央电视台对整个北京地区的播发工作。因此,当年的礼堂肯定不是现在的这个名字,按照历史顺序来排列,它最早曾被称之为计委礼堂,之后改称为经委礼堂,再后来改为计委礼堂,文革后才改称为今天的这个名字——红塔礼堂。" a4 ?& y9 q7 n. I7 S' t
当年,作为计委大院的配套设施之一,礼堂和国家计委机关的家属院、第二食堂及干部食堂应该是与大院中那几十栋三层灰砖楼房一起建设的,建成之后便天经地义的被称为计委礼堂。那时候国家计委的职能很大,作为指挥和管理国民经济的主管部门,除主管国家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及年度计划的调整、调度等项工作外,还管理着国务院所属的二十三个部委,权力重,配备的干部职务也高,第一任国家计委主任由高岗担任,高岗出事以后,改由李富春接任。所以,修建一座属于自己的礼堂是件合情合理的事情。5 G" P0 W7 Y/ S  m: q: R
大约在六十年代初,国家计委与国家经委分家,计委专管中长期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而国家经委则主管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因为计经委的分家,当年属于国家计委所有的那些财产也进行了划分,大院里那座计委家属食堂及干部食堂划归国家计委所有,而当年的那座礼堂便转入了国家经委的名下,所以,那礼堂便更名为经委礼堂。' a. L- x5 j, W7 [( v  ?
当年,我们小的时候,那时的礼堂就叫经委礼堂。当年我们看电影也好,看话剧也好,买票看电影也好,甚至学校组织我们看包场电影也好都是在这座礼堂里,记得学校组织我们看的第一场包场电影就是苏联彩色故事影片“攻破柏林”。6 D' [' U, j2 ^7 ?+ V( N) w
据说那礼堂门口高高悬挂着的电影广告画也出自我们中古友谊小学的图画老师贺德一之手。
1 n, G* D, L: c1 X" K% N/ {文革中,国家经委与国家计委进行了合并,国家经委被撤销,经委礼堂又划归到国家计委的名下,于是就被更名为计委礼堂了。) ~" [7 X9 P" J2 s" a$ q+ p# L
忘了确切的时间,计委对这座礼堂进行了大规模的翻建,将礼堂原来木质的尖顶结构的屋顶掀掉,加高,重新盖顶,硬是将原来那只有一层的的礼堂又增加出半个二层楼来。6 D5 [+ d7 c* X, M' {1 ]9 g
后来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到北京来访问演出,在北京众多的礼堂中,一眼相中了计委礼堂,又经过一番改造后,在这座礼堂中进行了访华的首场演出。据说这个礼堂的音响效果是北京众多礼堂(剧场)中最好的。
/ z! \' S8 p; ?! Q, `忘了具体是什么时候这礼堂被更名为红塔礼堂,由于这时我已经自己成家,独立门户,搬出了计委大院,所以,这座礼堂也就远离了我的视野,只有逢年过节时偶尔去那儿看一场电影。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10-5 17: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在沙发上听刘老师讲红塔礼堂的故事{:soso_e1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5 19: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10-5 17:140 A: q1 |# @3 V$ }
坐在沙发上听刘老师讲红塔礼堂的故事。
8 q4 r7 ?) l' B
呵呵!看茶!
发表于 2015-10-5 19:5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儿派
发表于 2015-10-5 20: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份儿乱,一会儿归计委,一会儿归经委,我都晕菜了。{:soso_e1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5 20: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15-10-5 20:26. p' o% m0 n# _/ W" v4 M
这份儿乱,一会儿归计委,一会儿归经委,我都晕菜了。

1 I6 K0 f' d# ~我是在叙述一座礼堂的归属历史!
发表于 2015-10-5 23: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次在红塔看电影名字忘了,可当年已少见的木质座椅却印象深刻,硌!
发表于 2015-10-5 2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文正 于 2015-10-6 01:03 编辑 - o, N- w( R! Z6 s* T

- A2 e% d6 h+ b  ]& z  T' q2 _回忆起最后一次在红塔看电影是《天崩地裂》,对当年已少见的木质座椅印象深刻,硌!
发表于 2015-10-6 00: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悄悄的问一句,楼主知道刘仰东么?
发表于 2015-10-6 00: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 发表于 2015-10-6 00:000 |6 Z* C& }( Y2 A' ?) `
想悄悄的问一句,楼主知道刘仰东么?

$ e" q! Q; i1 B) l7 Y不会就是楼主吧
发表于 2015-10-6 00: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塔礼堂,峨眉酒家,月坛公园内有大兵站岗的发射塔,还有苏式灰楼。红塔礼堂就进去过一次,印象较深的是动批后身儿大院里的放映厅。
发表于 2015-10-6 09: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程-山里人家 发表于 2015-10-6 00:09% m! P: E) I3 g1 a& t
不会就是楼主吧

5 j% r+ T3 m' {4 P. e) c我也想知道,即便不是,这些作品整理整理,不就第二本《红底金字》么..{:soso_e100:}
发表于 2015-10-6 09: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城胡同 发表于 2015-10-6 00:37+ i8 l' v7 a. }$ K- h
红塔礼堂,峨眉酒家,月坛公园内有大兵站岗的发射塔,还有苏式灰楼。红塔礼堂就进去过一次,印象较深的是动 ...

4 }" t6 w6 Q  _1 P发射塔还有人站岗?没印象...4 j2 R; d' Q. @3 @3 S% D3 [4 \3 x

# z5 i7 a" W) Q7 m; t( i就记得拿个小锅去峨嵋打凉面了.
发表于 2015-10-6 10: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 发表于 2015-10-6 09:14
4 N' S2 C( W! @, p9 ]- q" n我也想知道,即便不是,这些作品整理整理,不就第二本《红底金字》么..
7 @5 o* K8 B9 v7 y, X% A: v
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14: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文正 发表于 2015-10-5 23:489 X6 ~6 }& t# V6 R
回忆起最后一次在红塔看电影是《天崩地裂》,对当年已少见的木质座椅印象深刻,硌!
4 ^" J+ o, d& p, g) r+ v
据说红塔礼堂当年被称为京城四大礼堂之首。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14: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程-山里人家 发表于 2015-10-6 00:09
& Q# s# z4 f' y0 r不会就是楼主吧

& a, z) x: o1 G3 I( ^% s呵呵!我姓刘,但不是刘仰东,因为这座大院里生活的孩子太多,你所的这个人,似乎听说过,但不熟悉。
发表于 2015-10-6 14: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刘001 发表于 2015-10-6 14:153 M  P8 [* `2 L( s0 m2 u
据说红塔礼堂当年被称为京城四大礼堂之首。

& {1 w4 y3 C: K$ _' ]& @  }红塔、地质、物资、政协都去过。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14: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 发表于 2015-10-6 09:14
5 F1 j2 P1 H& W4 e% W% \; p' t, H我也想知道,即便不是,这些作品整理整理,不就第二本《红底金字》么..

& T  P6 y1 D7 z! r9 \红底金字这本书我看过,并受他的影响很深。我最开始写作,是五年前老爸去世以后,想写点什么纪念他老人家。于是开始慢慢的动笔,那篇回忆老爸的博文,一共是十万字左右。之后就开始写些回忆小时候生活环境的博文。这肯定是受浏仰东的那本红底金字的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14: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 发表于 2015-10-6 09:14
# j$ v4 R1 H" ~7 @我也想知道,即便不是,这些作品整理整理,不就第二本《红底金字》么..

. G; ^6 b, T# G& B: F% f* e红底金字这本书我看过,并受他的影响很深。我最开始写作,是五年前老爸去世以后,想写点什么纪念他老人家。于是开始慢慢的动笔,那篇回忆老爸的博文,一共是十万字左右。之后就开始写些回忆小时候生活环境的博文。这肯定是受浏仰东的那本红底金字的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14: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 发表于 2015-10-6 09:19
8 ~: b9 ~; J3 q发射塔还有人站岗?没印象...* I. U+ K/ l! ]) i- R. ?

- e  U8 @1 D4 O& g就记得拿个小锅去峨嵋打凉面了.
- J3 {; k/ f# g5 b! D5 O# }+ c) k
凉面是在峨眉酒家旁的峨眉面馆去打,不是在峨眉酒家里。
发表于 2015-10-6 23: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城胡同 发表于 2015-10-6 10:53
0 f; D- A8 w! E* f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
& j% k; S0 Y' \2 I  _( T' M
您补得完整。
. z& r* f. l8 l0 X. L- f
发表于 2015-10-6 23: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刘001 发表于 2015-10-6 14:23
; e4 q; z7 C7 a0 l" O凉面是在峨眉酒家旁的峨眉面馆去打,不是在峨眉酒家里。
. d! }. A% w6 f: E
那是后来买的人多了,另开个小门脸,最早就在一层。
$ S* V. F" w8 V8 D5 R
) W  a/ h, ^0 l! \和家长确认过了。
发表于 2015-10-6 23: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刘001 发表于 2015-10-6 14:21
( p7 p( l1 {; ~' p1 c& E6 V& P红底金字这本书我看过,并受他的影响很深。我最开始写作,是五年前老爸去世以后,想写点什么纪念他老人家 ...
7 H! r2 e8 W3 O( e  C) U
十万字?被孩子以这种方式纪念着,令尊有知当无憾,太珍贵的父子情深。5 u: l# c" v7 H" k4 d0 |. y$ Y

" O0 H, \& O7 \  h建议您将博客地址链接在个人资料或签名栏,方便大家访问您的博客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3 22:00 , Processed in 1.18158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