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8153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1-3-14
最后登录1970-1-1
|
我接触到彩色胶卷比较早。早年我们国家还不能生产彩色胶片,这个瓶颈大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才得到了突破。+ ^; U& Z8 F* S+ Y( C' L+ R7 l
% q' V) y9 I5 _# C0 M9 y3 U7 }/ W那时,我们国家最大,也是亚洲最大的胶片厂——保定胶片厂终于在我们国家建国二十周年盛典之前作为献礼工程,建成并投入生产,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也开始试生产彩色胶片。/ g0 G- C# x* |
8 \' ^. ]* T. t* m3 p7 @8 O: q
刚开始试生产的是电影彩色胶片,那胶片由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种颜色的单色调胶片组成,根据三原色的原理,这三种颜色相互叠加就成为了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色彩斑斓的影片。照相使用的彩卷之后不久也试制了出来,爸爸不知道从哪儿买到了两卷,装在相机里照完以后,才想到那胶卷没有地方冲洗,即便能够冲洗,也没有相配套的印相纸。所以,彩照虽然照了,因为没有拿到成品(彩色照片),也不知道在那彩照中自己是个什么形象?, U& i' p. e, b" J, {6 r3 m
2 S( N$ _2 \8 ]* B# Q! x" C, l4 y
这辈子真正看到人影的第一张彩色相片还是在大学毕业时照的,是一张在学校操场上以教学楼为北京照的班级合影,时间应该是一九八二年代年底。
' Q0 S" P, }0 z; q' c
: J# d1 x* Q. ^3 o: r; e3 n( P那时候的彩照,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还是个稀罕之物,相机与彩色胶卷还是同学私人的,为得到这张彩照,每个人还收取了彩扩费人民币伍角。5寸的相片现在的彩扩费好像还是五、六角钱一张,价格三十多年没有大的变化的商品,可能也就属这彩照了。# R, Z- S0 s% K
8 k3 J- \# l8 U/ p$ R
随着傻瓜相机的普及,以及彩色胶卷、彩色印相纸价格的不断下降,照张彩色照片已经成了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特别是照相机科机含量的提高,数码照相机的出现以及计算机的普及,使得保存一张彩色相片,成为了一件基本上是免费就能办到的事情。
/ s g: r5 D3 q$ f+ A8 A+ f' `$ \' x
* ]3 ~* ]: E8 b8 E, k9 I至于说的我,由于早期没有照过多少相片,所以参加工作以后曾经恶补了一下,利用出差的机会,在外地拍了不少好的风景人物照片,并一直保留到今天。
9 G: K- P5 o4 E; ]/ G( N4 U*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