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8553|回复: 24

书讯两则(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0 15: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掏黄牌 于 2013-11-18 08:44 编辑 - o( R4 B+ o$ Q4 e( D/ G* e" ]

. P$ F. J2 A" c0 B9 b7 w, V书名:《我和相声——青少儿相声教学与表演艺术论》9 F& ~5 B2 k3 [$ D' a
作者:马贵荣
8 @) K" r6 |1 j, T# T2 P; |$ a1 O-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 O  p" ?1 N/ G' y/ r( O9 {% a) z" b6 Z, Q0 b. V& `" _
发行时间:2013年9月3 x( c( R! E7 w& G

3 Y- |' R: G: V3 U# ?* \1 T/ o9 d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6: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期间 校内组建相声兴趣小组及相声社团 2 X/ `  l" n- n6 \5 V9 ?
应注意的问题 ' w; _% V( B+ `$ y2 n0 H3 c6 @# a

+ I+ W" B4 m, i6 A+ R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在自己的校园内成立了相声兴趣小组或相声团社,这是很可喜的一种现象,过去的相声艺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的实际问题,所以这门艺术既有它平民群众亲和力强、通俗易懂的优势,也具备知识贫乏难以总结发展的弊端,有这样一批高校学子来加入热爱相声的队伍,是给相声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活力。那么在开展这个活动中有哪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注意呢?我由于曾经到一些社团去做过辅导,所以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意见: & V$ u# q: ~2 F% Q3 w
2 s1 j8 }3 o4 n
校内组建相声兴趣小组或团队初建时常见的问题 ! P1 L; x6 E2 q$ o
  l2 u, _7 z4 {9 J0 ?! t& V" C, o
俗话说头三脚难踢 ,相声团社成立的初期很可能观望的人多,参与的人少,组织承办者先不要着急,可以先搞一个小规模的兴趣小组,五六人即可,每周周末及课余时间先去别的院校团社去观摩学习,回来后先不要盲目地多多益善,可以尝试着就练习两个相声段子,两个人一组,对台词的时候,把你们认为应该有包袱儿的地方做个标志,先体会一下自己觉得可乐不可乐,台词熟练以后可以试着先给宿舍里的人或好朋友试着演一演,看看反应如何,包袱儿的地方有没有效果,顺便也听取一下小范围的评价和建议,每周可聚会活动一两次,几个人相互把自己这组的练习情况交流一下,等这两个段子经过反复排练你们认为有些雏形了,这时可以请一名相声内行给你们说说活,也可以请别的院校团社的成员帮你们指点指点出出主意,在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就可以安排一次你们的首次演出了,就两个节目怎么演呢?你们可以邀请别的院校相声团社来你们这里,头场演出以人家的节目为主,把你们排练的两段相声穿插进去。有人会说:明知道水平不如人家,同台肯定吃亏为什么还要自找难堪呢?要邀请还不如请几个大腕,一来能更有剧场效应,二来跟大腕儿同台即便我们演砸了也不丢人呀!我建议你们这样做的道理是:你们要创办相声团社,靠的还得是你们自己校 内的同学,著名演员演得再好,解决不了他们不敢参与的思想顾虑,而只有让他们看到和他们一样的同龄人在台上表演,才会吸引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加入你们队伍的信心,在演出的报幕词中,要先把自己技不如人的实际情况诚挚地说明,对来支援的兄弟团社要感谢并加以介绍,让同学们明白,都是一样的大学生,人家能做到的事我们也一样能做到,只要刻苦努力也会达到人家的水平。然后再经过筹划把正式成立团社邀请大家加入的通知贴出去,相信会吸引一些人气的,人员太多也不好管理,一般二十名之内最佳。初建小组 的同学可做核心领导,排练活动要有专人记录,详细地记录每次的参与人数、具体内容、有何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活动时要合理安排,要有专门练习基本功的时间,要有不同阶段的及时总结,当然大部时间还是以排练节目为主。可以走出去和请进来,多和兄弟团社搞些联合演出,以便学习别人的好的经验提高自己。要多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尽量争取得到校领导的支持,每年要全力以赴举办一至两次较精彩的专场汇报演出。 ! X6 P4 W: a9 `5 w2 b' v" Q

$ O- o* G5 D4 W(高校学生相声社团内容摘录)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6: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书还包括马贵荣老师与王玥波,应宁,徐德亮等青年相声演员的故事。
发表于 2013-9-1 15: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老师也不容易
发表于 2013-9-1 19: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69年五十三中学毕业的马老师也不易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09: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容易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09: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金融街少年宫和海淀少年宫相声培训九月七日、八日开课,现招少量插班生:
+ Q/ C( k  L9 W金融街少年宫初级班——(四名 年龄6——8岁)$ v; l. ~6 t# T. c6 D# o# l
中级班——(四名 有表演基础 14岁以下)5 Q1 M; |! I) ?7 W9 W7 o
学期半年(2013.9——2014.1)时间每周六上午8:30——10:00(初)  @, F5 _) l, L  v( {* ?- J
10:30——12:00(中)4 q- J* K8 P4 q
学费 30元X18=540元+5元材料费=545元3 g" `. `! c6 f1 G! V
海淀少年宫初级班——(四名 年龄6——8岁)* Q3 _% f7 U3 A7 H" ^4 f% b
中级班——(四名 有表演基础 12岁以下)
* U6 E  M8 L( {) w: U6 Q1 z2 N- _学期半年(2013.9——2014.1)
0 c+ p' q; R2 P8 f时间每周日上午10:15——11:45(初)" o9 m5 G7 g/ s6 T# z
8:30——10:00(中)
+ b7 s7 p% f# k5 n2 H( V学费 40元X18=720元3 |" L9 [2 Z5 z* [/ b8 c4 F: f
注:因海淀少年宫是区直属单位,金融街是区附属单位,所以教育局定的价格不同,课程质量同样保证
% X. ?, Z' A0 r7 T* M- h有报名者手机联系:13121595744   M6 F' U9 [5 M, m/ m6 j4 h$ ?! C7 j
; c, x3 V, l$ N5 R/ P
现马贵荣老师就在这两个少年宫开班教小朋友学相声,培养兴趣爱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8: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马贵荣老师《我与相声》一书即将于本周六(10月12日)晚6点在新大都饭店首发签售,随后还将举行专场演出。现将本书目录发到网上,请大家浏览。欲了解正文具体内容,请届时购买纸质本图书。. B7 v# {: B8 A( z! N. x& z: |  C

; L2 }2 F+ t8 `8 j7 ~( J8 a1 p: g目录:
3 t2 O7 [1 v2 Y; Z- N  ~1 T" ^# z2 o4 Y
引  子  相声艺术要从娃娃抓起0 {& N) y$ y" F* |

5 n/ k( C3 C* Y - b. |( ~3 o) j( g" E

/ Q4 g2 c; i) Z5 }( ~. k; Z第一章      四至六岁期间的幼儿相声培训
9 @9 V" \; U3 C  O* R7 c' E' j, R3 _' c1 I
    第一节  概述/ Q* F. ]2 D* V2 m" Q

5 M/ f6 i1 t. f1 K    第二节  教学中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T) g" `% y% I. ]

1 A! S3 A! c3 L% l9 _8 _            孩子胆小不敢张嘴,目光不敢看人,怎么办
- x  b5 ~! G, b# N  S# ^3 L+ G0 O9 B# M- Y" n5 u
            孩子手脚乱动,目光发散,怎么办
# X% [' N! C6 F* h6 I# [7 z
! r# u% f0 S( \" d* E7 W! [' V            孩子过于表现,声调动作过于夸张,怎么办, l4 z% M+ u  f/ x: u2 f
, b& L  ^( M2 D6 X3 a; |! N" h! \1 F0 n
            孩子或家长急于求成,只求背词速度,不注意咬字发音、气口儿,怎么办4 O$ `1 ^; U9 e( h, T, K9 _- M

5 Y% }( `* X0 q4 g            孩子上课不集中精神听讲,爱做小动作,怎么办
1 G8 ]! d' w/ J5 T& {2 R" ]- c6 A! |. k2 D
   附辅导教材" f5 c; j9 c' Q3 \" e/ N7 _5 [

8 M4 l6 a, g7 t6 ?  O3 e       练习气口的小游戏比赛:《数冬瓜》《班干部管班干部》《数麻包》! h3 |( a6 y* c- h/ o

$ u- L2 v4 H$ x5 O7 d       5—8分钟的小相声:《爱与不爱》《胖与瘦》《脑筋急转弯儿》《报菜名》
: \# C/ v; S) v2 ]4 Y7 `) \- Z# j* ^# Q3 x) M
       3分钟之内的小笑话:《不平衡》《小香吃糖》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8: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一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相声培训  o* p" E, e: g0 z; ]! z
1 B2 J2 B: E2 `- i. x1 q
    第一节  概述  N) Y4 C9 l& A% g- t5 z
2 `. a% B- g2 A; V& c
    第二节  教学中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3 B* R+ W' b) ^+ L5 n
3 o" v$ T  C' q" y* W
            如何让学员理解相声中的“潜台词”' s8 N1 T5 @: p7 Q4 Z
! }  Y5 |% r" c1 R, _. e
            如何让孩子学会和搭档、观众目光交流) L) s/ T3 g6 e# a( g# v% b
9 e3 i! X, s7 b1 x" g
            学员在表演中动作不到位,怎样纠正$ P4 d! N. S; y7 k- [  b

9 z5 c6 ]% C  N2 i" l1 ]2 n) a9 _. S            学员思维活跃,对教学内容提出异议,怎样对待5 ?6 u- y3 G0 u/ F8 }0 d) l+ q' g4 w
7 o8 z. ?6 ^% E1 l" j2 W
            学员在表演获得成功后不再认真踏实学习,怎么办* D# B  |2 c. \/ \
9 s9 x: N) m( ?9 O1 o) r+ K
   附辅导教材" {# _$ `8 ?# h  |

" N5 w' b& j5 Z       锻炼学员唇齿喉舌基本功的绕口令
( H! q6 ]% _) f3 R
8 V, h8 |% B( @2 e( c+ U, e       《诗情画意比心灵》《音乐教育法》《群星灿烂》《红旗谱》《八扇屏》《蛤蟆鼓》《报菜名》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8: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小学五、六年级期间的相声培训
4 e6 F3 t3 [+ ^# O& \; N6 j1 Q$ f( D
. Q/ c- o* I- S9 R) P    第一节  概述. _4 ]0 |* z+ v; \0 e
% g9 g4 ?; ^7 J! e. O4 U
    第二节  教学中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0 K0 b5 d8 f3 v0 d! D/ F

9 B3 V) W# |, S- b! ]8 P. T            如何引导学员学会分析段子中的人物) f" P  |; t4 k" _8 [
9 D% [9 R  T: ]6 a& r
            相声表演不是歌曲与戏曲,还需要有节奏吗% z* @. _; Z) f, {/ s
# F! l! M, ?. _8 R5 j" J
            学校的作业压力逐步加重,如何让学员处理好学习和课外相声培训的矛盾6 b; i+ C! {8 q/ |
6 J1 n8 x2 Q- G# K* V# H
    附辅导教材( Z6 d' q' R$ J4 s! f! l
$ e9 d, A. w& S  M& L" d% s
        《欢迎您到北京来》《烦恼的双休日》《除夕风波》《比爸爸》《论捧逗》《酒令》; i* s6 q: l2 n" k9 t# ?

9 j! l( k8 b/ I7 }; n5 H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8: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中学期间的相声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T0 L/ Q  E0 f* d( B/ h' ]% `* b" v  I' @
    第一节  课堂培训如何与社会活动相结合1 m' C8 C2 @5 G6 F5 x) |% _5 {6 V

# n0 j7 n* G/ {" e    第二节  如何辅导学员排练“腿子活”8 V4 K. {: p/ P# Z3 ?- t

. D! p. S  w; a5 Y/ Y    第三节  辅导学员尽快掌握“倒口”的窍门儿% ]) ~# ~6 I  P  t+ z
! ^$ G/ A% N6 v. b/ z
    第四节 《大保镖》这个段子难在哪儿
5 c" d1 A  l9 j# D, V: q3 A& {4 \2 w( ?1 [" q: X* w$ _& U! y
    附辅导教材0 e, @! P" ^& Z  i
; m- _6 K0 r& x
        《地震那天 我说相声》《其父其子》《知识竞赛》《捉放曹》《大保镖》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9: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大学期间校内组建相声兴趣小组及社团应注意的问题   $ F) L" F) \; `& @5 H
5 b" M* k: x2 K
    第一节  校内组建相声兴趣小组或社团初建时常见的问题' D5 L: U0 L- A' |" _) p

+ d6 i( g. {& S4 Q) s6 v3 ^9 _    第二节  在校园内演出取得成绩后应怎样继续发展
5 ]. t% o8 N$ {! ?$ b3 v
+ {: z1 R! U2 v, S8 }    第三节  有机会参加小剧场演出,与专业演员同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 z, P8 s9 l$ [$ z
& w/ o6 J: I1 q# A: Z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9: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中学期间的相声教学活动如何开展2 O( ~$ q8 n( \+ L/ H; f8 q" b5 P

' J7 x6 i% Z" g7 u: O. Q    第一节  课堂培训如何与社会活动相结合2 |3 \( g" y1 |  n/ ]4 x) {3 T
$ g  _4 V  ?0 i- j# ]( r. T
    第二节  如何辅导学员排练“腿子活”% R2 e$ L( T. e. Y4 ]
( H9 W# Z  n* Q; O0 P; L- r; Y$ n
    第三节  辅导学员尽快掌握“倒口”的窍门儿6 r. ^& u! W. S# z( y6 q( K
6 b2 E+ {; p$ s6 C& G+ {, \
    第四节 《大保镖》这个段子难在哪儿
3 L; o& g* ]0 V* ~# P2 {) ~/ p. ]# C2 ~3 U
    附辅导教材9 E7 q% q" W* N, K& [

1 T/ {+ d9 n4 F  e, t        《地震那天 我说相声》《其父其子》《知识竞赛》《捉放曹》《大保镖》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9: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如何改编传统相声$ }4 W: R; v! y# [8 }0 V

& P/ J8 ^! q1 V6 J" t' _' Q3 \    附参考传统相声创编的几个新段子4 s$ p9 s& {2 K2 ?+ }+ f& G

' W- g4 o4 z, r       《乐园》《巾帼赞》《错位》《新导游》《出口成章》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9: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我和我的那些学员们7 z% I" o4 i% q- p7 y. N  m( W* u+ \
+ C9 @( F; C2 \' g* ~; S9 n
    我与王玥波:其实他是我的启蒙教师
0 {6 M3 O6 w7 U. Q6 X( k+ |
7 l3 T2 L3 I! L" ]! g9 V) T( R8 J    我与应宁:我唯一一次和他翻脸
0 a+ Z5 C/ P" Q. e, Y1 f* ]- i( y. Y* ^# G
    我与徐德亮:昔日我眼中的小老头儿
( h$ A% C6 h& B8 O+ u# {3 ~
& H4 N' Q" ?3 a/ L; [& j) G    我与高晓攀:我不后悔( b% J7 x2 M. M6 g
2 x7 ?# n4 ~' L9 \
    我与张伯鑫:我曾经为他流过泪' |, p9 i0 U! }& p  q% p
7 C" V& n% e4 a
    我与武然:昔日的“不争气”,如今的大编剧
9 a  F' @* ~6 k: n! ^
. j" |" K- D" m& x+ U    我与东清仁珠(张仁清):我教过的藏族学生
) m- z  a+ P$ N" ]  O
1 _3 P  s1 ?# h0 i3 ~1 v1 a3 H    我与石英山: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学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9: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我与相声的故事! J. [% ?5 L+ I& J

* m: Y7 g" ]" E9 _1 T( {    在中央电视台我当了一回泼妇1 q5 B1 G- n, _3 q4 t- V! k! ~* f

/ q9 @- [* d4 M5 d) B    我唯一一次动手打学员
- Z; P$ I+ K2 `7 k! b* R) _6 J8 C) E2 ]  I4 X7 S4 M+ _6 h
    难忘的东城区文化馆春节庙会1 l4 |& W; i  L9 `7 I  U) B- b

% U/ L# ?/ a- c! G    西城区少年宫——我辛勤耕耘了十八年的地方     
# ^! x( d4 l0 x/ y! G9 T" V) Y& m; b
    令人怀念的笑友校友俱乐部/ T  _6 ^5 ]) ]3 k* x- T& Y

. s" \& x! c- l( }! H    金笑缘——相声爱好者欢聚的地方
9 z) V2 e0 q' E& ]) G" _4 d4 X  ^$ {
+ ^/ W; {0 c2 t    记相声史上的第一次女相声大赛
* B1 e$ {/ R* Q' z' m8 f0 P  r1 }2 {0 f$ c& W
    我最亲的观众,你何时能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9: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与相声的不了情
% V' C4 T2 y4 s$ g3 n$ [- b( [) a! |0 y5 b/ [2 b" w" s
   
# I9 r  _" v8 C5 p, V写在后面的话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9: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10-10 09:05
- J( y# o1 a6 c! d; b我与相声的不了情
0 D% N1 s( }- `6 J2 K& \" @
' z9 |. E! D3 Q. ^4 Z+ v3 v8 o   

* _) O6 j& m1 I- P1 p  `转自本书编辑梁彦博客
; M7 g4 D' z4 ~7 W, T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09: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这是相声名家孟凡贵为《我与相声》一书撰写的序言。
% ^8 x, N0 s  Y+ v6 k- C& Z
3 P! j6 A5 i3 _" r+ K" l  R
& E, |% N1 K4 d( Q, K
- o) K8 R) h( b8 p$ [) x: h0 X  S+ p9 p1 X9 j

7 Q: O" r2 u! n    提起马贵荣老师,在相声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是一位可爱的中年妇女,相貌虽不算漂亮,身材虽不算苗条,但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尊重。她已过了花甲之年,满足的人生应该颐养天年了,可是她依然忙碌在孩子们中间,为她坚持了几十年的相声启蒙事业进行着奋斗。我发自内心地对马姐肃然起敬。
1 E6 u+ i+ G0 Q0 x1 e
. L( L# [6 T% C, M! c  k# X) D* M+ P7 u. B! _& C

, v- I1 P9 ]( h0 h9 T! W    然而马姐的经历是苦味的,很苦的。她是我们北大荒知青,是我们的兵团战友。我们当年是兵团战友的时候,马姐却因为妈妈还是她的养母,一个不识字的家庭妇女,贴反了“忠”字,要被揪出来批斗时,而刚强地站了出来:“忠字是我贴的,跟我妈妈没关系!”大孝啊!中国人的美德!中华民族的美德!为了有这样一位人间大孝的相声大姐、兵团战友,我感到了骄傲!可正因为此举,马姐是作为知青中的“反革命”接受劳动改造的!她没有屈服,没有低头,硬朗地活在了知青的返城大军中,回到了梦想的家乡——北京,这座充满神秘文化的古城。
; f  \6 Y: {9 h# |
0 F3 t# L3 M+ t% _# y2 G' ]/ A- T2 D' d& K; Y

4 K( c% [$ H! T    北京的代表是什么?吃要吃烤鸭,听要听相声。从20世纪80年代,马姐就展开了她心中一幅美丽的画卷。让孩子们喜欢相声、教孩子们说相声,因为在马姐的眼睛里充满了善良,充满了爱。马姐喜欢相声、热爱相声,不,应该说是酷爱相声。她深知自己是一位女性,说相声、教相声,社会上有些人可能不能接受,没办法,自己认准了这件事,几个火车头都拉不回来。马姐投明师、访高友,她找遍了京城的相声名家,求得支持和帮助。马季、高英培、张喜林、李金斗、姜昆……能数上来的大家都被马姐感动了。问这些名家谁没演过马姐的作品,找不出来吧?马姐是一位相声界的高产作家,她创作的相声其实您在几十年的生活当中早就听过了。马姐教学了,教小孩儿说相声了,这是新闻,几十年后依然是新闻。在很多人打着问号时,几十年后马姐的弟子已成为相声舞台上的中坚力量。提几个您就大吃一惊,王玥波、应宁、王磊……当今京城的相声园子,只要您进去听相声,就会发现准有马姐教出的孩子。这些孩子都过了而立之年了,都立在了相声界的舞台上,好多都成了明星大腕儿,您说马姐多开心啊!' o2 N8 a6 K' W9 e- ?# l4 I  C

8 C  I! a" ]9 j4 i, i3 d* {' N- g" k2 l, I% u2 W* M
8 k6 D$ c* V* w' o- v; D
    我不想奉承马姐,只为有马姐这样执着的相声教育家高兴。您问我做了什么?我还真有的说。20世纪80年代,马姐在新街口的一个小茶馆里收徒,我主持的;马姐的相声名作《省略语》、《鱼儿问答》,我和我的老恩师高英培先生演过;相声大家回婉华先生收马姐为徒,我参加也讲了话;马姐开办相声学校,我去客串给孩子们上过课;我还推荐马姐作了我们兵团战士网站的版主……好了,不多说了,四个字:马贵荣女士、马姐,在相声事业上功德无量!这是四个字吗?您就记住——功德无量!0 ]9 v& @2 Z1 S0 X2 L, c* K
) y0 j, g9 l) H, r4 p
http://www.xiangsheng.org/thread-39052-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09: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认识的马贵荣; P/ x1 M7 f* T( |1 N. N+ ?+ T, p, Z
崔 琦
5 J* E- d& D5 e; z
; o7 P1 x. [" F. r6 r马贵荣是一位胖胖的中年妇女,在普通老百姓中没有什么知名度,但在相声行内,上自马季、姜昆,下到刚入道的学员,提起马贵荣,则没有不知道的。( b8 t* m5 ?* Y/ F) F% ^
现在您上网搜索“相声马贵荣”,关于她的介绍比比皆是,人们给她的定位是“相声创作家”,因为她在这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我还想给她加一个头衔,叫“相声园丁”,是说她在相声教育方面功不可没。
# e+ j) J- i1 J) d. Y我第一次见马贵荣是在1975年,怎么记那么清楚呢?因为那年我们西城房管局宣传队排演了一出小曲剧《一间房》,马贵荣特喜欢曲剧,就去看了,散场后她打听谁是编剧,见面后她开诚布公地发表意见:“您这剧本写的还行,就是这仨演员太差劲了,一点儿曲剧味儿都没有!”初次见面,她的直率,给我印象很深。
/ [# }! b6 d  d5 G$ i后来,马贵荣也写了一个曲剧《祥市口》,到家里来找我,让我提意见并帮她设计曲牌唱腔,这个戏经原崇文文化馆李士尧、郭兵等演出后获得好评。" P/ D! V7 j2 b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这样一件小事。一次在西城文化馆,两个小孩儿在台上表演相声《洋药方》,甲要在现场找一个“病人”,找来找去,最后目光落在乙身上,说:“还真有一位。”乙:“谁呀?”甲:“你!”这时,坐在我前面的马贵荣和赵小林发生了争执。赵小林说:“乙问谁呀,甲应该说‘阁下’。”马贵荣说:“就得说‘你’,多一个字儿也挡包袱儿。”俩人为此互不相让,这时我拍了拍赵小林的肩膀说:“别争了,贵荣说的对!”$ f6 K1 |' e/ V& E' M$ j; b8 \" b
虽然我和马贵荣过从并不密切,但我很钦佩她。首先,她喜爱相声,这就和我有了共同语言;第二,她对相声的理解度让人刮目相看;第三,她对相声执着追求,没人能比;第四,她的创作和教学成果在相声界有目共睹……
% Q* F/ O6 @7 D% g& o0 s" f/ B! n# |对于相声的追求,马贵荣够得上四个字:走火入魔。不吃饭、不睡觉写相声对她早已司空见惯。青年时代的她,工资很低,生活清苦,有时每天中午饭就是两块酱豆腐拌米饭,而那时的酱豆腐是3分钱一块!别看她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可舍得花钱买书,通过学习、积累、提高,一段又一段相声作品从她笔下脱颖而出,如:《马路吉他手》、《赞女排》、《戏改歌》、《巾帼赞》、《诗情画意比心灵》、《欢迎您到北京来》……有100多段吧(这其中也有与人合作的)!您可别小看这个数字,因为相声特别难写,或者叫相当难写。一个相声作家,一生能留下两三个成功的相声作品就算是好样的,而马贵荣居然写了100多段!虽说不上每段都是精品或成功之作,但她在相声创作方面的功力和成就实在是不可小看。很多知名演员,如姜昆、李金斗、王谦祥等都说过马贵荣的相声。平时不常演对口相声的我,也还曾和王凤丽说过她写的《巾帼赞》。郝爱民、赵炎曾说过一段她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之作《电影漫谈》,对电影中出现的公式化、程式化的虚假现象,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在表现“英雄不死”时,捧哏一句:“小郝,发奖金了!”那真是一个兜四角儿的大包袱儿,强烈而持久,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夏衍称赞这段相声是“对电影工作者大有好处的良药”,足见这段相声影响之大。$ k! H/ f2 B. A" q
马贵荣的相声创作,很少追风赶潮,多为另辟蹊径,有时还突发奇想,如她曾写过一个妻子为丈夫找情人的段子,真是大胆想象!不管成功与否,敢想、能写就是第一步,如果没有何迟的相声,有谁想到千货公司会买猴呢?2 ^; h3 q) [: L1 Y0 o
除了创作,马贵荣对相声的另一贡献表现在相声教育方面。相声从娃娃抓起,在她这儿得到了践行,除了马贵荣,又有谁能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低报酬或无报酬地教小孩子说相声?更何况,“家有二斗粮,不当小孩儿王”,这没人爱干的差事,马贵荣一干就是27年!而且还干的挺好。经她教过的学生累计有1000多个,不光有数量,还有质量,如今正在冉冉上升的相声新星王玥波、应宁、徐德亮、王磊就曾是她的学生。& m; k  b5 q, }% h' L* y
马贵荣爱好广泛,对评戏、单弦、大鼓也都喜欢,偶尔唱几句,还颇有些个韵味。她还写过一个很有情趣儿的小岔曲《小凉菜儿》:1 l2 J9 H; ?4 e; y( t* d, B( f9 a
周末难得来相聚,拼上几碟儿小菜儿,咱们在家里凑个饭局。清淡可口,不油不腻,边吃边聊,再来它十桶儿罐儿啤。【过门】2 y! Q# y, A$ ]+ C
“苤蓝丝儿”点点儿香油,切得真细,“肉丝拌粉皮儿”,“白肉加蒜泥”。“咸水儿煮毛豆”,“金糕拌鸭儿梨”。“炒红果”,“拌茄泥”,“玫瑰小枣儿”甜【卧牛】5 ^( a3 T, ^/ z' ~9 H; ]5 x9 i  A
甜如蜜。“芹菜拌腐竹”,“老醋花生米”。“桂花江米藕”,“凉拌海蜇皮”。“酥鱼”、“香椿豆儿”,还有“香椿鱼”。您要还嫌不满意,我再给您端上一盘大菜:“爆腌儿萝卜皮。”- g2 X6 S8 O* @9 Q+ G
生活中的马贵荣,一门心思扑在相声上,不太善于交际,口直心快,个性鲜明,说话直来直去,有时也会得罪人。马贵荣还是个球迷,北京国安足球队的铁杆粉丝。听说有一次球迷论战,有人对国安队微词诽谤,马贵荣竟上去给人一嘴巴!) B2 C9 K# J* P1 ?* {
还有一次,北京曲协开完会聚餐,我和马贵荣、郭兵等同坐一桌,盘中剩一只油焖大虾,都不好意思吃。我说:“女士优先,这给郭兵吃吧!”马贵荣一听,急了:“哎,崔老师,您这可不对!虽说我没郭兵长的漂亮,您也不能不拿我当果食(女人)呀!”全场哄堂大笑。6 b, b; F* a' `& ]( |2 P  ]
我所了解的马贵荣是一位相声才女,也许她不是为相声而生,但她确实是在为相声活着,在她的生活中若没有了相声,将会失去她活着的全部意义。
- B. C4 R8 [* q" R& c, F0 f马贵荣最初是浴室服务员,但英雄不论出身,她用自己的辛勤汗水,靠着孜孜不倦的追求,至少在北京相声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她的名字还被载入相声教科书。这作为一个没有任何优越条件和显赫背景的平常女性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 a- m& w( |6 Z# q8 c
马贵荣多年辛苦没白费,她教出王玥波这样一个好学生,玥波让我为他老师出书题写书名并留些文字,推辞不过,于是就有这篇小文和本书的题字。
& ?& a3 X- P6 _5 D6 G: c
! N# N& V2 A* s6 l1 [                         2012年7月13日于乌金墨玉斋
6 M6 ^* j: e/ z: M) U  F) ], A( }2 W8 G% d# _. x; {/ ?
http://www.xiangsheng.org/thread-39059-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09: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老师马贵荣》(王玥波撰)) w! z# e4 e# n
; E( T% C1 ~3 z9 J
我是马贵荣老师的入室弟子,从小跟马老师学说相声至今。万丈高楼从地起,今天我在相声领域取得的一点成绩和马老师是分不开的。在艺术、工作、生活这几方面,我对马老师都是了解的,和师兄弟们早就想为马老师做点什么,可是一直没有实际行动。直到去年,马老师把这部教材交到了我的手上,希望我帮怹把这部书出版,我特别高兴,能为马老师帮上一点忙,我感到光荣和幸福。去年(2012年)是马老师本命年,我想在怹六十大寿时把这本书作为献礼,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未能实现,我和师兄弟们觉得无比的遗憾!今年我四处奔走,现在,这本小册子饱含着老师的毕生心血和师兄弟们一片孝心及我们对相声的挚爱,与大家见面了。在此,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的老师马贵荣。4 v6 h: z0 F" A: I* S
' y; I1 G& j& T/ T# s. b- j
    马老师传奇的身世和坎坷的经历使怹练就了坚强的意志和倔强的性格。可以说,怹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大家提起来马老师,都说怹快人快语,心无杂念,大好人一个!记得小时候,为了教我们,怹每天要上景山公园去练几个小时的功,回家后写活、写教案、做道具、裁服装……这一切都是为了相声,为了怹的学生。有些活怹不会,还要找前辈和其他同行去学。怹认真负责、好学向上的精神是许多相声学员都比不了的,治学之严谨也是许多相声教师比不了的。  X4 T, `5 i0 ?" Q" n) a
5 J2 U4 _" o! i& @
    所有跟马老师学过的学生恐怕都要承认一点:马老师对学生们从不计较名利,吃饭怹请客,说活不要钱,道具白给,服装白送……我深知怹教相声赔大了。至今,我还保留着马老师送给我的演出服和道具。而且,怹对学生一视同仁,艺术上、生活上都是倾囊而赠。我还可以肯定地说,只有学生对不起怹,而怹对得起怹的每一个学生。4 h: I# w* G( ]1 r$ D! t* o

0 v2 t, Y4 Y$ ~0 T3 G4 V    几十年过来,今天的怹著作等身,佳作频出,业内多少大蔓儿都曾上演过怹的作品;今天的怹桃李天下,高才辈出,业内多少明星都曾当过怹的学生;今天的怹载誉颇丰,女相声演员、女相声作家、女相声教育家,业内的每一个人恐怕都无异议,交口称赞;今天的怹虽已白发苍苍、病痛累累,蜗居陋室,却仍然努力奋斗着,为相声事业煎熬着自己每一滴血汗!
, m2 v4 r3 m. J+ }, O' X5 }0 C3 U6 j- O6 o+ Y6 v) K0 q$ @! k
    马老师,您深深爱着的相声和您的学生们也同样深深地爱着您!- O9 q0 j; ^' Y, B6 d  @  z, l3 Q

/ q- [1 @8 {" p  ~" M. E  k    我代表马老师全体学生感谢姜昆、李金斗、连丽如、王谦祥、孟凡贵、刘洪沂、崔琦、张德武、徐德亮、梁彦诸先生,并祝马贵荣老师身体健康!# R% D0 j  K9 Z* z4 y: y

& _# M* z) {2 E1 \                                            2013年春' T) r# b) b; y. h/ _2 k
http://www.xiangsheng.org/thread-39065-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13: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血结硕果,桃李满园芳——我所认识的马贵荣老师
$ X$ t5 n2 A0 `, M/ j8 o8 o4 s, A% X+ q
作者:梁彦8 N7 V& `3 C/ N' R

' n$ l  N7 K- _9 O* U9 s0 d* {第一次听说马贵荣,是在一本书上,《中国相声史》(1995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诚如书名,这本书介绍了相声从古至今的演变历程,尤其“厚今薄古”,对清代相声成型以后至上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域,所费笔墨尤多,且不乏真知灼见。因此,这本书对于研究中国相声的历史和理论都具有重要价值。此书之意义不遑多论,单说其中“1976年至今”一章之“女相声的新面貌”一节,首次提到了马贵荣这个名字:% |$ ^8 s) }+ l3 H! c

) X9 Z1 D# ?8 c5 Z% X+ Y/ W    “有些女作家和女演员开始积极参与女相声的创作,马贵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是多产的相声作家,以女人特有的细心观察生活,通过女性化的语言去表现生活,创作了《巾帼赞》、《温暖》等专供女子说的相声段子,受到好评。”
9 t- H( @! L; H. D3 n: G- E4 s0 B0 D9 H1 Q. Q; g
    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将马贵荣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我知道了,她是一位相声女作家。
2 {0 [) L- ~6 s  j) `& I+ J- u0 p  c& H+ E$ h2 I0 g6 y0 x& H7 Z
   读过几行,进入“儿童相声的兴起”这一节,令我意外的是,马贵荣的名字再次映入眼帘,而且“应接不暇”:4 E2 D  J) t4 M. p3 D0 U
# r! |+ O6 N8 o) Y3 r
    “1992年6月,以前门少年之家的名义成立了希望少儿相声艺术团,发起人是马贵荣、赵小林……早在该团成立之前,马贵荣、赵小林就专门从事儿童相声的辅导工作,并创作了许多适合儿童口味的相声,深受广大儿童和家长的欢迎。”3 x8 \2 V. A: f' t- ?6 L% p; v

, \7 d0 `: u( w1 [8 }    “1992年9月,小花艺术团聘请马贵荣担任副团长,负责儿童相声的培训工作。她……认真从娃娃抓起,全身心地投入儿童相声的培训工作。她曾选择一所小学,挑选了一对年仅六岁的孩子,进行培训试点,立下‘军令状’:三个月登台,半年内获奖。她跟孩子们一起,刻苦训练,潜心探索。皇天不负苦心人,仅仅两个多月,这对小演员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录制了相声,并在崇文区儿童会演中荣获二等奖。”
0 j; [1 |. @  i( o  [( z
6 k1 K+ V& Q- }7 d. ^7 v0 a    “1993年举行全国少儿笑星大赛,北京市入选的八对选手中,有六对是经马贵荣、赵小林辅导的。……小花艺术团在两届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获多项奖,并在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春节联欢会、蒲公英、七色光等专栏、晚会中频频亮相,受到多方面的好评。”8 ?! [) _7 N3 }, ^3 X
5 _2 e9 E& Q5 N; x
    “儿童相声必须反映儿童的心态和情趣,艺术清新,格调高尚,给人以健康的艺术享受。近年来涌现的马贵荣、赵小林的《爱与不爱》、《诗情画意比心灵》、《群星灿烂》、《比翼齐飞》……,都属于儿童相声的优秀之作。”
# G5 Q& {  G7 ~+ D( f- t6 j0 m& q& D' h5 L
    马贵荣的名字如此频繁地出现,使得这一节俨然成为“马贵荣专场”。由此,我知道了,她还是一位相声女教师。
, T7 v) u* }) H( J& u* M) B! q: y: o7 _% ~9 c. [' w; H$ e; ?
    2007年,我正式拜评书艺术家连丽如先生为师,习学评书艺术。同时,王玥波拜贾建国、连丽如二老为义父母,我们也就从一般的朋友成为师兄弟。通过玥波的介绍,我对他习学评书和相声的经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其中马贵荣这个名字是他经常提起的。玥波不止一次地说过:“我的相声是跟师娘马贵荣学的,她是我说相声的老师。”而且,从他那里我还听到了很多当年他学艺时的趣事,往往说到最后,我们哥儿俩开怀大笑。玥波记的是那样清楚,眉飞色舞,娓娓道来,一切恍如昨日发生的一般。
3 n0 P! ^5 L. o( ?0 T" n2 i( q" x
    第一次近距离见到马贵荣老师是在一笑春秋票房。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票房组织了一期活动,我那天正好没什么事儿,溜溜达达去看演出。节目单上本来没有马老师的节目,可能是临时增加了这么一场,由马老师和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合说相声,马老师量活。说的是哪段相声,我已然记不起来了,但马老师那天的表演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她不像一般成人说相声那样,既照顾逗哏一方,该铺的铺,该垫的垫,该缝的缝,该翻的翻,又照顾观众,台上台下轮番互动,而是一心专注于逗哏的小姑娘,嘴上说着台词,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尽是关心和鼓励,即使小姑娘打个磕巴儿忘词儿了,她依然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就这样,一段相声说下来,尽管包袱儿不那么多,甚至效果也并非最佳,但马老师却连连点头,对小姑娘的表现予以充分肯定,这种甘做绿叶衬红花的情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虽然只是参加一场票房演出,但马老师前前后后对观众又是托付,又是感谢,足见她对演出的上心和对观众的重视。作为一名相声教师,马贵荣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兢兢业业,在相声教学上“传道授业解惑”,这难能可贵!
+ E' u1 D* K/ b- o: t# X
* G/ ]( X, w# C, E. W. Q    结识马贵荣老师就是在宣南书馆了,师父、玥波和我,我们娘儿仨一场买卖,马老师经常来听书。通过玥波的引荐,一来二去,我们也就认识并熟悉了。真正和马老师有所交流,还要感谢这本书,也就是您正在阅读的这本《我和相声——青少儿相声教学与表演艺术论》。承蒙马老师的信任,我有幸作为第一读者拜读了全书,因为我的职业是编辑,在拜读过后我也斗胆对书稿做了一些编辑加工,并形成了几点意见,准备与马老师商榷。本来我是想通过玥波把意见带到,至于马老师能否采纳,我也是惴惴不安,毕竟我是一个晚辈,而且对相声的认知,不过是略知皮毛的门外汉而已。但没有想到的是,周五我刚刚告诉玥波,转过天马老师竟然冒着酷暑,亲自来到书馆,一见面就深鞠一大躬:“太谢谢您了,我这稿子给您添麻烦了!”当时我脑袋“嗡”的一声,丝毫不敢怠慢,原地还了一个90度的躬:“马老师,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唐突之处还得请您原谅!”就这样,关于这部书稿,如书名的修改、篇章标题的处理、部分章节增加照片、自序与他序的设置,以及“贯口”标点的划分等等,我们进行了细致而愉快的交流。承蒙马老师厚爱和信任,基本采纳了我的意见和建议,而她的谦虚和诚恳更是令我难忘。: @3 W2 [0 \: u& d  h# J1 C$ i
* o2 V5 a) O1 J# D
    拉拉杂杂,我回顾了自己与马贵荣老师交往的点点滴滴。相比于相声作家,我更加熟悉她相声教师的身份,上至喜爱相声的成年人,下至天真烂漫的孩童,都曾受教于这位勤勤恳恳的相声园丁。而马老师以她对相声的无比挚爱和辛勤耕耘,多年来培养出大批人才,其中很多都已成为当今相声演员中的佼佼者。我想,这足以让马老师自豪,因为她的殷殷心血已凝结成累累硕果。, q, v6 T8 }' }- a4 A7 A$ |

% f) s' x7 [4 p! p  p' U    在此,我谨代表一个相声爱好者,向马贵荣老师新书出版表示诚挚的祝贺!愿花甲之年的马贵荣老师身体健康,继续在相声教学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功成之日,必是百花争艳斑斓色,桃李芳菲满园春!' b) |: G: ]: M( H, b  \- L! w4 n

, }4 e# t$ P4 _1 U  Rhttp://www.xiangsheng.org/thread-39071-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9: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声教育家马贵荣先生,新书《我和相声—青少年相声教学与表演艺术论》已经正式出版,如有需要邮购需求的的同行及读者,零售价35元一本快递费自理(快递费单本10元量大单算)请与杨磊联系索要汇款账户 电话:15901202661、微博:鸣乐汇杨磊、QQ:121889842。
' T( L/ w9 Y$ ?! n" q, C+ l* n* W1 x8 h) N1 l3 h* ~+ c& |
(转)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9: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明天晚上东城区交道口东城区文化馆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本书作者马荣老师有场签售。十佳大约五点半以后,七点半之前!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8: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根儿 发表于 2013-9-1 19:07
7 S# C% ^0 h5 T; V( j1 I' P% b69年五十三中学毕业的马老师也不易

) k3 Y, v/ q4 }- g, b书里写了,那年毕业了,去兵团了........................................% o+ ]- L4 d- \4 m$ g9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 04:25 , Processed in 0.131721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