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宁靖王墓位于高雄县湖内乡,为乡内主要观光地。日据时期起,明宁靖王墓便被视为古迹,目前经台湾内政部核定为陵墓类第三级古迹。墓园今日古榕参天,花木扶疏,假日常有游客前往,感吊此一末代王孙。 ' T! Y* @$ X; ^8 h+ K1 _8 t
宁靖王,名朱术桂,字天球,别号一元子,是明太祖九世孙辽王的后代。初授辅国将军,崇祯帝死后,福王在南京即位,封朱术桂镇国将军,镇守宁海。1645年受封宁靖王。后曾监郑成功、郑鸿逵军。郑成功驱荷复台后,宁靖王携家眷于1664年到达台湾,积极响应当时“督兵屯田,休养生息”的号召,在万年县的竹沪(今高雄县境内)开垦良田几十亩,每年收获相当丰富,把余粮都赏赐给当地农民。不久原配罗妃去世,葬在竹沪。据《台湾先贤列传》载:“宁靖王为人相貌魁伟,美须眉,擅长笔墨,而书法尤其苍劲,承天庙宇匾额,多半都是由他亲笔所题,成为后人所珍藏的宝物之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成功旧部已降清的施琅,率水师偷袭台湾,郑部诸将战败。宁靖王见大势已去,遂将5个妃子(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召到身边诀别:“孤不德,颠沛海外,冀保余年,以见先帝先王于地下。今大势已去,孤死有日,若辈幼艾,可自计也。”5位妃子节烈不让须眉,声泪俱下,表示“王生俱生,王死俱死”。遂先冠笄被服,同缢于堂。时间是同年六月二十六日。宁靖王见状,悲痛欲绝,提笔在墙上写下了一封遗书:“自壬午流寇陷荆州,携家南下,甲申避难闽海,总为几茎头发,保全遗体……今已四十余年,六十有六岁。时逢大难,全发冠而死,不负高皇,不负父母,生事毕矣,五妃庙愧无怍。”次日,宁靖王将家中全部财物分送给邻居,然后穿上大明宁靖王的朝服,将宁靖王的印绶交给降清的郑克塽,再面向祖国大陆河山遥拜列祖列宗。提笔写下绝命诗一首:艰辛避海外,总为数茎发。于今事毕矣,祖宗应容纳。写完投笔结帛于梁,自缢而死。随从侍臣也有二人殉节。当时周围观者莫不悲伤叹息:“王孙与此地争烈矣!”随后乡人将宁靖王遗体葬于原配罗氏墓内。 - H! m) J! B8 w7 F9 x ) d: b. L$ ^7 b H: M Y/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