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3|回复: 8

中國茶的名品(8)-安徽名茶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6-12 17: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war4073 于 2013-6-12 17:41 编辑
+ V) B% d0 _$ q7 r1 {) X  ]5 i! V* q1 ]+ Z  n
自中國茶文化叢書:《紀茗》節錄之「茶的名品」,介紹中國各地的名茶,有簡體及繁體二種版本,請網友參考:2 b' z5 g, U; O! l; O% r9 y
/ }1 z0 J! ]1 ~9 }4 _! d( C% c/ X
繁體版; p3 I& G$ Q$ ?) d- S
六安瓜片
7 z( o, J$ r) `7 l8 I3 B0 Q/ D

) v- e. ~/ P# S0 j2 W
金粉裝修門面華,徽商競貨六安茶。
                      清•李光庭
    六安瓜片產於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縣的毗鄰山區,其中產於金寨的響洪甸、鮮花嶺、龔店,六安的黃漳河、雙峰、龍門衝、獨山,霍山的諸佛庵一帶的稱內山瓜片;產於六安的石板衝、石婆店、獅子崗、駱家庵一帶的叫外山瓜片;產於齊雲山(舊時為六安管轄,現屬金寨縣)的名為齊山瓜片,是六安瓜片之極品,尤其以齊雲山的黃石、里衝,特別是蝙蝠洞口所產的品質最優,故又稱「道地瓜片」。蝙蝠洞在齊雲山南坡離山頂不遠的懸崖峭壁上,洞口離地10餘米,攀登十分驚險,洞內左側,自下而上有一巨大石縫,深不可測。洞中四周蝙蝠數千,洞口滿地蝙蝠糞,無疑施下良好的天然肥料,尤其是蝙蝠糞富含磷質,茶樹生長在這裡,所製茶葉香氣特高,齊雲山瓜片茶品質之優,顯然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六安瓜片在明時已頗有名望。明屠隆《考槃餘事》載:六安茶「品亦精,入藥最效。但不善炒,不能發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實佳」。明許次紓在《茶疏》中說:「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名品亦振南,山陝人皆用之。南方謂其能消垢膩,去積滯,亦甚寶愛。顧彼山中不善製造,就以食鐺大薪炒培,未及出釜,業已焦枯,詎堪用哉。」
    清初,六安茶定為貢品,每年春茶季節,大量好茶都被皇室官府掠去,有一首《竹枝詞》描繪當時貢茶的情況:
春雷昨夜報纖芽,雀舌銀針盡內衙,
柳外龍旗喧鼓吹,香風一路貢新茶。
    六安茶隨著人貢京師,在北方亦盛行起來。清代有本筆記《鄉言解頤》,作者李光庭是寶坻人,距離北京不遠,曾久居北京,目擊京師商賈市肆、民俗風物和軼聞瑣事,他在「開門七事」條下,多處提到六安茶:「金粉裝修門面華,徽商競貨六安茶。」當年北京茶店的門面都塗飾金粉,十分考究,安徽茶商競相推銷得最多的是六安茶;又說:「古甃泉逾雙井水,小樓酒帶六安茶。」其時北京新開的酒飯肆,都賣酒帶賣茶,並以喝六安茶為時尚。        
     江南許多地方,也很喜愛品飲六安茶。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敘到杜慎卿在南京寓所「薄治杯茗」,他們那天吃的酒是永寧坊上好的橘酒,喝的茶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喝六安茶當時成為尚雅脫俗之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也說到六安茶。這些雖是小說,卻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生活風貌。六安茶還常作藥用。清張英《聰訓齋語》說:六安茶「尤養脾,食飽最宜」。飲六安茶對於消除口垢及油膩,或是胸中鬱悶等都具有較好效用,所以人們更視為珍寶而樂於享。
    六安瓜片採製方法獨特。春茶於穀雨後才開始開園採摘,標準以一芽二、三葉為主。最突出的是,鮮葉採回後要經過「扳片」,將第一葉、第二葉與第三葉分別摘下,分別炒製。第一葉所製茶葉稱「提片」,第二葉所製茶葉為「瓜片」,第三葉所製茶葉為「梅片」。所留嫩芽製「銀針」,嫩莖製成後,稱「針棒子」。其製作功夫之深,確有獨到之處。第二葉老嫩適中,內含有效化學成分較高,所製瓜片茶品質較高,是十分有道理的。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不含芽尖、茶梗;泡飲時,色翠綠,味鮮爽,香氣清高,經沖耐泡。大觀園中的賈母不吃六安茶,只是因其汁濃味苦,不合口味;同樣,劉姥姥吃了老君眉茶卻嫌其淡,想再濃些。茶的濃淡、口味各有所好,老君眉、六安茶同是我國名茶中的珍品。
5 c6 L, o$ w# u" l' m* g
简体版
六安瓜片

+ |* \/ D+ U/ a: x+ E6 R
* g# `/ g: B% v/ i0 d1 `
金粉装修门面华,徽商竞货六安茶。
                      清•李光庭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县的毗邻山区,其中产于金寨的响洪甸、鲜花岭、龚店,六安的黄漳河、双峰、龙门冲、独山,霍山的诸佛庵一带的称内山瓜片;产于六安的石板冲、石婆店、狮子岗、骆家庵一带的叫外山瓜片;产于齐云山(旧时为六安管辖,现属金寨县)的名为齐山瓜片,是六安瓜片之极品,尤其以齐云山的黄石、里冲,特别是蝙蝠洞口所产的质量最优,故又称「道地瓜片」。蝙蝠洞在齐云山南坡离山顶不远的悬崖峭壁上,洞口离地10余米,攀登十分惊险,洞内左侧,自下而上有一巨大石缝,深不可测。洞中四周蝙蝠数千,洞口满地蝙蝠粪,无疑施下良好的天然肥料,尤其是蝙蝠粪富含磷质,茶树生长在这里,所制茶叶香气特高,齐云山瓜片茶质量之优,显然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六安瓜片在明时已颇有名望。明屠隆《考盘余事》载: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明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名品亦振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甚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以食铛大薪炒培,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
    清初,六安茶定为贡品,每年春茶季节,大量好茶都被皇室官府掠去,有一首《竹枝词》描绘当时贡茶的情况:
春雷昨夜报纤芽,雀舌银针尽内衙,
柳外龙旗喧鼓吹,香风一路贡新茶。
    六安茶随着人贡京师,在北方亦盛行起来。清代有本笔记《乡言解颐》,作者李光庭是宝坻人,距离北京不远,曾久居北京,目击京师商贾市肆、民俗风物和轶闻琐事,他在「开门七事」条下,多处提到六安茶:「金粉装修门面华,徽商竞货六安茶。」当年北京茶店的门面都涂饰金粉,十分考究,安徽茶商竞相推销得最多的是六安茶;又说:「古甃泉逾双井水,小楼酒带六安茶。」其时北京新开的酒饭肆,都卖酒带卖茶,并以喝六安茶为时尚。        
     江南许多地方,也很喜爱品饮六安茶。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叙到杜慎卿在南京寓所「薄治杯茗」,他们那天吃的酒是永宁坊上好的橘酒,喝的茶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喝六安茶当时成为尚雅脱俗之举。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说到六安茶。这些虽是小说,却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六安茶还常作药用。清张英《聪训斋语》说:六安茶「尤养脾,食饱最宜」。饮六安茶对于消除口垢及油腻,或是胸中郁闷等都具有较好效用,所以人们更视为珍宝而乐于享。
    六安瓜片采制方法独特。春茶于谷雨后才开始开园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最突出的是,鲜叶采回后要经过「扳片」,将第一叶、第二叶与第三叶分别摘下,分别炒制。第一叶所制茶叶称「提片」,第二叶所制茶叶为「瓜片」,第三叶所制茶叶为「梅片」。所留嫩芽制「银针」,嫩茎制成后,称「针棒子」。其制作功夫之深,确有独到之处。第二叶老嫩适中,内含有效化学成分较高,所制瓜片茶质量较高,是十分有道理的。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泡饮时,色翠绿,味鲜爽,香气清高,经冲耐泡。大观园中的贾母不吃六安茶,只是因其汁浓味苦,不合口味;同样,刘姥姥吃了老君眉茶却嫌其淡,想再浓些。茶的浓淡、口味各有所好,老君眉、六安茶同是我国名茶中的珍品。

7 e# f; o& b  {. L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8-24 21: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楼主| 发表于 2013-8-25 00: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5 |1 J4 B' A- t謝謝捧場!# G, W* }' w# ?, }9 S* @
发表于 2013-8-25 21: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这个,就想起茶饮料来5 P* z( v0 I5 b
国内第一个是 旭日升 可惜很早就没了
发表于 2013-8-25 21: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喝茶从不放糖,要的就是苦尽甘来
. Q8 k! N, c# {% ~+ J; L
6 j8 V) b8 f) p- t! E- c- `. G没有文化的洋鬼子才会喝咖啡,还要拼命加糖加奶
9 J, K  U) c. O
# M, C6 q  v3 r7 z7 R$ @2 ^
发表于 2013-8-25 21: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比一下 猫屎咖啡 和 女儿茶 就知道什么叫“文化”与“文明”0 D. J* U' T6 T+ m; v1 v
高下立判、, Y5 d  s& i$ @5 a

) I* L2 ]. T& n$ J; o8 @# @" |' d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 日 ”明“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00: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chi 发表于 2013-8-25 21:12
) h8 _, }( f& P. V说起这个,就想起茶饮料来
: _# S, H4 H! C1 R5 {2 w1 Z+ N国内第一个是 旭日升 可惜很早就没了

# e' \& ]. ]: @# q, m「旭日升」是茶飲嗎?先說明一下吧?+ @/ Q( V0 k: u) b) n& 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00: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chi 发表于 2013-8-25 21:14% j# o2 O. n7 c" q7 _1 ^5 P' Y
中国人喝茶从不放糖,要的就是苦尽甘来( d' j) p4 K$ Z* E# X& }6 {
! `. z2 f. Y7 B0 Q6 A' H! r
没有文化的洋鬼子才会喝咖啡,还要拼命加糖加奶
8 A7 B: @- H9 g0 l$ e
世界三大飲料,茶、咖啡、可可,說洋人沒有文化,也許不夠中肯,但是茶的歷史超過千年倒是不爭的事實,每個民族都有文化,時間長短不同,自然環境的不同造成飲品文化的不同也是事實,各有所好,您我都是好茶之人,不喜飲咖啡也無須批評咖啡文化,說茶文化的好便是了!
4 W' N# M# F: J% _8 @! a5 t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00: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chi 发表于 2013-8-25 21:18
* p8 L. \4 V3 [2 l$ O8 P对比一下 猫屎咖啡 和 女儿茶 就知道什么叫“文化”与“文明”* o/ ], m1 B8 i. m+ w, }
高下立判、

6 m) ~$ D4 B3 Y! F- e用這樣的比喻來比較「文明」,似乎有點不公允,貓屎咖啡畢竟不能代表咖啡文化,人家洋人喝咖啡也喝出學問來了,也有一套理論,也是文明的一種,茶與咖啡只是文化的一環,文化廣博似海,要全面的探究,單一飲品文化的比較,並不能作為文明與否的結論!9 Y) ~4 J: `5 }1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 02:41 , Processed in 1.13895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