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9|回复: 2

【原创】记忆碎片——韦陀庵上学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5-1 05: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长鹰飞 于 2013-5-1 10:52 编辑
3 x( B2 D1 z7 W) K3 d, W$ D3 t! i
; J) j% I" Y6 J4 k6 M
                                                                                                                            9 b; l+ u/ e) u( @8 J! c2 L* G
       那个时候很小,小到还不到上学的年龄。每天就是和大院和胡同里的小孩们疯玩。还真是小孩儿的心性一会儿一变,看到比我大的小孩开始上学了,院里玩的人少了,就一根筋地想和院里的孩子们一起上学去。看到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一个个走了,我心里那个羡慕啊!$ k; p; [% u( ]' r# S0 A' k
6 b$ q2 {% v7 I4 r7 v% B
      就开始天天和爸爸妈妈磨,“我要上学,我要上学 !”的天天嚷嚷。* ^) l0 u4 r2 |( v% V3 [
      ' J' z- w7 W+ o+ y5 r* ]
      爸爸妈妈是手艺人,做戏衣的。就是戏台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穿的服装。不过他们是做的半成品,到柜上去领活儿,领了绸缎、绒线、金线、银线、光片等原料回家做,把绸缎上绷框绣上各种图案。然后交活儿,挣点手艺和工夫钱。
8 Y0 s; O9 z  K7 v" ~7 W      
% u& T& O. E2 ?" j      我这天天一闹着上学 。可就耽误他们的功夫了,弄得他们干不了活儿,怎么说我也不听,就是要上学。可我不到七周岁啊,学校不收。就把我送到韦陀庵来了。7 n, G# X; B/ \; m
      
2 E4 l% [. n9 e0 ^      韦陀庵的位置在广安门内,广内大街马路北边, 有座不起眼的庙。叫“韦陀庵”,据说是康熙年间建的。三进,四院,七十来间房。在广安门一带很著名。老百姓口头上叫“韦子庵”;民国时就是大杂院了,庙的主持是位带发修行的老太太,靠房租生活。清朝道光末年,河北沧州来了位于老师,租用庙里第三进院子的东配殿,办私学;入民国,传给儿子。两代办学百年。桃李满广安。庙以私学出名,私学以庙著称。解放后,以私立至善小学的名义存在,到五十年代中被取消。由此看来,我在这儿里上学是赶上了这个学校的尾巴 。
9 v! T4 w) w7 u$ P1 i# ^      ; p( o# n# \( S8 g1 C: @
      记忆中当时的韦陀庵早已残败,只有大门外的红墙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一座庙宇。5 P; _3 K* V! ]
/ W% l$ }( X2 H. N6 g* {  X- j* I
      我对这个仅有的记忆就是在一个偏殿内放着的十来张长条桌子。桌子很长,并排坐四个人。桌子旁边是长条板凳,桌面和板凳面都很厚,黑,旧。正面一块黑板。一位老师手拿教鞭讲课,学生不到二十个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都有。老师就给这几个讲一会儿,再给另外几个讲一会儿。
; ?. _7 ?7 e7 \1 i3 p$ }* z      8 ]$ N9 T: e0 v  Z
      时间过去半个多世纪,那时年纪也太小。老师的音容笑貌已不记得了,印象里的老师很厉害,讲课很认真,给这个年级学生讲课时,其他学生要是闹动静,老师的粉笔头就会准准儿的砸在不安静的学生头上,准头儿没治了。还有那根教鞭,特长,有别的教鞭两三根那么长。打在身上疼得人直咧嘴,到现在还是忘不了那个疼劲儿... ...  ~4 I1 L7 f4 r+ m% u
        [1 D# V( _) o" W  u
      家里人送了我几次,以后就一个人背着书包上下学了。从家到韦陀庵不远,也就是两站地吧。那时候没那么多人,也没那么多车。不像现在,孩子上学又得送又得接,上下学时间学校门口是最拥挤的地方,挤满了接送孩子的车和人。' `/ L: u) w$ @( ]2 _: B6 w3 d
      
" N! }+ g- K( X5 A2 |      这个学也没上多长时间,上学时间不长天儿就越来越凉了。现在想起来觉得那个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多了,特别是北京,冷的邪乎,白毛风打得脸生疼生疼的。身上那点冬装风一吹就透了,钻心地冷。没有暖气,大殿里生了个炉子,那么大的大殿里也觉不出热乎劲儿。身上穿着棉猴,脚上穿着毛窝,手戴着厚厚的手巴掌,没多长时间手冻得跟萝卜似的,两只脚也冻裂了,脸起了冻疮。没辙了,只好停止了我的上学生涯。
4 z% N  k8 t6 N7 V. R3 k+ i2 c3 [8 A, l% J. a
      这个学上的时间不长,可能也就两三个月吧。却成了我一生中抹不掉的记忆,虽然这记忆很模糊,很模糊。3 h! x! g: D, N# Q2 K
    9 @, w- G: I1 ~& a. |4 q
      还能记起的是:学的国文第一课是“公鸡叫,天亮了。快快起床上学校。”* K5 K& s) A4 H7 Y  J
    0 x# e( Z7 A; H: v: n% V7 F* H
      学的汉语拼音是:“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ㄌ ㄋ... ... ”
. Q; j* B8 i3 t; Z. v( d     
0 \3 C, T* ?8 ^0 X     
" F- ~% c# `  G, j! \( S3 l8 x& K+ z: A6 Z9 l) O( M
! E9 m& M* Y8 k6 W: v

( h# X* a" N: H2 _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10: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韦陀庵的记忆,我从潘先生的文字里读过,您这算是第二份儿。
* _1 x! [# N* k9 ?) f; g6 p5 |  |+ ~- ~) S0 O( }9 X7 B
按照您的旨意编辑了一下。手碎,个别地方有些小改动,不知是否合您的意。
: [" H! P/ U9 h; s0 P7 E% B! U
, R' q$ w2 d: t; s2 ^& d$ X挺有趣儿的一篇小文。6 F4 [6 i8 Y( j0 S* Y! P

+ `# j, n- \; P  G. a- g问候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04: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长鹰飞 发表于 2013-5-1 10:56
: G( @3 T+ E  w4 C& F8 m" l! ?# s有关韦陀庵的记忆,我从潘先生的文字里读过,您这算是第二份儿。; K* o$ @! V! B. q9 @0 B& O. W
2 R) Q" g# o- H+ I% }  f4 |) V
按照您的旨意编辑了一下。手碎,个别地 ...

! t, ]: t/ {" ?+ B谢了!多谢援手并润色。1 ~5 O1 T7 F0 l4 B* `6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12:43 , Processed in 1.127791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