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4328|回复: 7

北京,北平,北平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8 09: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长鹰飞 于 2013-3-8 09:58 编辑 1 _! {' }7 t! c: x  S
$ _" C% H) c. }( J. P) }
$ ^- H2 {* E1 I8 m9 M  E. t2 }

9 \/ {) X+ c( g. F$ T: b: ^    不是新出的书,是新近才读。
编者王金昌先生在代序<沦陷时期的北平市井写照>中说,日记的手写本是他2006年10月份在北京报国寺市场发现的,编号从2到21(1号缺),共20本。记载着自1938年4月11日到1943年12月15日这段时间作者的生活历程,其中1939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的日记完整无缺。王金昌先生从出让日记的书商那里得到一个信封,上面有日记作者董毅的地址。出版社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作者。征得作者、作者家属的同意,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7 M" K0 J" [# D! `
    这是作者董毅1939年全年的日记。当时他是辅仁大学国文系二年级的学生。文笔生动流畅,平实细腻。因为是自己写给自己的日记,没有忸怩作态的卖弄,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炫耀。但读来感人,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叙述表达,靠素养和功底,渊源和勤奋都要紧。董毅父亲董元亮科举出身,在清朝和北洋政府做过官,有文字行世;和那时名流如陈汉第、俞陛云、夏孙桐、徐北汀等时有来往。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是读书写字。家庭熏陶,自身勤奋。才留下了这样出色的私家文字。
+ U  N2 i9 U) O0 v! q
    “诗穷而后工”,文也一样。董毅,出身仕宦家庭,家境殷实,但时代变迁,日渐衰落。日本占领北京,生活境遇雪上加霜。他和大哥同父异母。他母亲是父亲的继室,被视作“庶出”。受歧视,董毅怀了亡国的苦痛和心灵深处的自卑。身心压抑、个性不能抒发、爱情难以表白、精神苦恼郁闷。自卑,是无以为言的。可以是负能量,萎靡自弃。也可以是正能量,发愤自强。他人的“白眼”是自己的动力。幸是辅仁大学没有停课,学业得以继续。读书学习是他生活的基调。成就了他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
' r/ [# T; [; y1 M+ h
    1939年4月15日,他父亲病危,把子女叫到床前做身后安排。大哥以为父亲偏向,借机发泄。日记中记述了这一过程:“(大哥)他听了就立刻重重的怒了,还骂我“混蛋”!又搬出了许多不知多少年的老话来说,又说不是和我争什么东西,祖上传下多少东西都没有用,又举了许多例子,如林琴南姨太的儿子住会馆,一个穷的了不得,咱们家七哥,八哥也穷得很,三哥仍然能活,要饿死一定会饿死,有多少钱也不中用,不会饿死,总能活着,他的意思是讥笑,姨太太的儿子都无用处,看我的,以后事情创出来了以后摆摆看!大嚷大闹的,我气得全身发抖,我也不和他争,老父病重得这样,他还在面前这般闹,心里不知多么难过呢!?我再和他争吵,老父心中更不好受了,所以当时我忍了又忍,一句话也不讲,后来九姐劝他出去,……”。
8 g; H+ {8 M% T7 |
    他大哥喊出来的“姨太太的儿子都无用处”,正是他的最痛处,是他自卑的根子。发生在家族成员间的龃龉,他敏感,记得细致。4 s# w( b; @& R  [$ G; q: |5 R
    父亲去世后,他肩上的负担重了。原先父亲挡着搪着罩着,而今要自己出头露面的闯。亲身体验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不得不揣摩推测别人,也不得不时常剖析自己。日记中对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有生动深刻的描写。对自己的初恋,和情人的意惹情牵,对身边熟人、朋友形象性格的刻画,加上对环境绘声绘色的工笔描画。使人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青春躁动期的情感记录,烦恼、痛苦、甜蜜、沮丧、感伤。写得细腻动人。如
         1939年8月16日记载:) }7 ~) U; n* f+ L
    ……一会儿工夫天就黑下来了,哗哗的降起雨来,下雨了,五妹还犯小孩子脾气,反而持伞跑了出去。因为怕雨打进来的缘故,窗子都关上了,屋内只余了我和斌二人,此时真是一个好机会,我再失掉才是一个大傻子,与斌同坐在大沙发上,她很柔顺,靠在一旁,我俯下头去,四目相视,她眼中另外放射出一种平常没有的,奇妙的神气和表情来,娇媚媚的态度,我大胆的再俯下一些,立即四唇相接了,呀!幸运的我,她竟没有拒绝,只安详的接受我的柔情的爱抚,她和我接平生第一次和女孩子的蜜意的亲吻,相吻的时间很短,也只不过三四秒的时间,我吻完以后,斌只怔怔的待着,可能是在回味吧?!阴雨的屋中光线太暗,看不清这少女脸上的变化如何。这也是她第一次接受异性的亲吻吗?相挨的坐着,此时反没有话说了,雨在户外一阵大,一阵小的,下一阵,停一阵的,平常我最恨的雨,今天竟会给我造就了平生未曾遇到的好机会,而且是很迅速安全的达到了目的。如果不是连日斌对我的态度太好了,我也不敢如此要求她,也许前几次她已是默然的等待我,我竟不曾有所表示,或许已使她失望吧?!阵雨,今天真成了我的恩物。第二次吻斌,成了我在下,她在上,就我的姿势,我那时真爱极了她,我不知怎么样表示才好,只是紧紧地搂着她而已。青春恋爱之火,那时在我二人之间猛烈的燃烧着,斌的心头是起伏不定,显示她的激动和兴奋,幸而我还极力用理智抑制我的热情,免得做出更激烈的,不易收拾的,后悔莫及的,彼此不便的悲剧来!冷一冷心情,抱着报纸去读,心还好一些,斌似乎也安静一点了,态度渐渐恢复了平常,又开始说话,吐出可爱的声音了,六点半归来。我在第二次吻斌的时候,心里更加冲动,坐在怀里的斌真柔顺极了,我真恨不得一口吞下去,但我一时脑中电闪一般的亮了一下似的,就是斌肯从我,我也不能做的,这样子,不是爱她,反而是害她了。我爱她,不能令她受一辈子的罪,适可而止吧!就这样子好了,这样子已经够了,斌要是看了这,也一定会以为然的。青年人感情冲动时,冷一下脑筋想一想,再办才好!年轻的人需要热的力量,爱的激励,少了这,就缺少了青年人的应有的要素!今天是多么甜蜜的日子,可纪念的日子!: k: `! F. e" e0 P
    这些叙述,容易联想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时间空间断不开人们的心有灵犀。
3 M- N( v. q% R$ Z. s
, D6 x$ q, W* r! w5 }
    日记文笔好,作者有天分,用刻苦勤奋使天分得到发挥。刻苦勤奋的内在动力是:“姨太太的儿子都无用处。”他要证明自己“有用”。
0 {4 u6 @4 u$ U' Y7 u  O1 n: w9 _
    北平沦陷到日本手里,老百姓生活艰难,精神痛苦。亡国奴的屈辱压在心头。日记中有这样的呼喊:
" y+ x; [: ^" h) s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我的成绩同心绪大受影响,要好真难也,恨我不幸,遇此时艰!恨我年幼,负此重担!……”
! w  ^1 p* e9 i9 v( _2 F7 ^% [; H5 T
    1939年9月18日记着:
    “进城门受检查,每一胡同口都有日军士兵在把守,明晃晃的刺刀装在枪口上,威严得很,旁边陪着一个中国警士,我立刻感到是要戒严了,并且下意识的感到今天是什么日子”。2 u- I7 r9 C2 P8 y! p! x% P: w
    1943年10月10日又写道:
    “今天又逢双十佳节,在此环境下又是什么心情!想想大好河山,如今如此破碎,不知何时方能收拾清楚,国土破碎,同胞受苦,不知何时方能恢复原来面目。这个可怜的古老的国家,这些可怜受罪的人们,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享到普天同庆的快乐!”
& G# N, d3 h8 ]8 j% B( P
    作者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日记里时有表达。理性真诚。没有过激的粗暴语言。细微处见修养。0 M1 t" t/ \' o9 n  a! g: A  r) `% q
    这本书读来亲切,如邻里间说家常。如相约相伴同行。1949年后,1954年前的一段时间,北京的街道格局、市容面目没有变动。日记中提到的我多有印象,达智桥邮局,口儿外南侧,座西朝东。房基高出地面小两米。门前平台,南北两侧石砌阶梯。九十年代才拆除。他父亲“出殡”,走老墙根、五条(校场)、达智桥、菜市口、教子胡同到万寿西宫(坟地)。都是常去常走的地方。他和同学、朋友一起的活动,场所、内容,十年后(1949)大致依旧。所以能和我幼时印象相呼应。他常去中南海游泳、滑冰。这时当然就进不去了。
! }+ i  m& v( b$ n  Z( q- U- B; d
    编者在书前有一篇文章,题为《沦陷时期的北平市井写照(代序)》。日记内容写照的是当年社会的中上层,市井该是引车卖浆者们的底层百姓。是社会一部分的写照,有可贵的史料、文学的价值在。
2 H4 b2 x9 Y8 D6 ?, t
    作者是福建人,礼仪习俗多随南方,如父亲后事(入殓、接三),细节上不合北京风俗礼仪。
7 y( {3 t6 I6 R2 t3 a
    作者偶有笔误,如提到储教授讲《洪亮才与崔瘦生书》,洪亮才是洪亮吉。“吉”误写“才’了。洪是清朝诗人,黄仲则的好朋友。
6 ?  e! x/ i' s0 B2 Y( o0 l0 x
    当年无论大环境,小环境,都令人烦恼忧愁。可作者不辍学业,读枯燥的《说文》,写大字,练小楷。没有点毅力绝对坚持不了。记日记本身也证明着作者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害苦了人。急功近利,浮光掠影。掠影就得利,谁人肯刻苦?: S5 S* I7 a- q( A9 L6 S
    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读好书是最美的享受。享受生命给我们的一切!享受是最大的利!
3 i, _  h* f: h; Z: @) h3 v) }# j3 ^/ q* [% [* O
- b+ ^8 Z8 F) F1 Q/ I7 t
发表于 2013-3-8 10: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值得看看。{:soso_e179:}
发表于 2013-3-8 10: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意义上所谓的不朽,往往夹杂在速朽与必朽当中的。
( Z1 I+ m# Q3 o4 H* ?3 A. \, [: I0 r' I1 ]' A) ^/ u
----大约,那是一种铺天裹地的倾倒。
! \$ M6 N" U" H+ q5 B* S5 l
  b! T# \, i7 e1 {----大约,我们面对那种埋葬似的朽片中,顺手捞到一片自以为不朽而确实也是不朽的文字,那,那该是一种多么多么大带着幸运晕光的消受啊!9 Z( B' ?" e5 ~# m& ^7 G

! h6 s! {2 J7 E8 ?& M( C- a读老先生这篇文字,有润籍感。
& z' h5 p, z' i6 b0 g  ~" k( M5 E" C8 C2 S) X+ }
发表于 2013-3-9 09: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评秦观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 u* }/ T, h! O( N
% a/ M; o" k" x5 m1 `* ^/ n% {& s老先生文字反之,故实多而情致少。是少,不是没有。, r  n8 i. d) t+ R- J2 W

3 X4 Z- `# n1 i( J" W2 d" q+ z4 B乱分春色到人家的 到 没有,不乏 暗随流水到天涯之 到 也。
( `; `( f, m8 C( |: m
6 u. x! y9 r) V9 f6 S- ^-----此滋味不深读难细品,举腕寥寥数字,情致浓得化不开。' ^1 v4 p* j3 Z3 L- r! |

9 M/ m: ^; l2 a* f  h-----乱扫竹叶烹茶叶,茶中竹香沛然。
5 o8 L6 y: x, [" w4 O
, k+ `/ U! J6 M) `5 G5 P-----闹市中,得此一味,当得好酒数升。
# v7 ]6 G* X7 P6 n5 V; Y1 r! m8 x* o/ \. Z2 x: z9 l9 z) h
-----没甚可惜的,邈远就邈远,总比没有强。+ t4 R! Q  y4 Z( x
------------------------------------------------------------" f9 h% F8 b* n/ W7 e
昨夜醉酒,再读此文字,有心得涂纸上,今日敲给老先生吧。

点评

这一段时间查得紧,没敢下来,孤陋寡闻了,呵呵!  发表于 2013-3-16 19:33
不知您看新闻没有,截止昨天,都落梃了。您呢,也满可以松口气儿歇会儿----甭老跟他们操心----碎了可就再也长不到一块儿堆儿!天暖和了,抽时间酒酒大家伙儿,新雨旧雨全来,呵呵-----  发表于 2013-3-16 09:29
鹰兄您好,会议期间出来不便,但还是很想您们的!问候您问候各位!文醉就好,文醉就好。  发表于 2013-3-11 22:41
发表于 2013-3-9 2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先生文字,心中一股温润感油然而生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0: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诸位!
7 [  T% W. u, F9 x7 f回老鹰:不是豪情废,不是雄心退,月底花前。好些话,没说。你说得对。问候。
发表于 2013-3-15 09: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发表于 2013-3-23 18: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在真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4 07:54 , Processed in 0.128958 second(s), 19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