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黑龙

大清门和中华门探疑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09: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诸多网友的补充,最近又查看了些民国资料,证实张勋换匾确有其事。我之前判断有误。
! p% C6 W0 z' u0 z
0 B; O4 Z5 J' F$ N& R8 G7 u譬如:1917年许指严著《复辟半月记》中提到: 。大清門自共和後。其匾額久已撤換。改為中華門者。復辟中人物。謂國體既變。名稱不可不符。於是急急派工人多名。將門匾再换大清。今午過其下者。見各工正支搭木架。將中華門匾立換大清門。金碧輝耀。亦短期帝制之一紀念品也。$ }6 F) e' V6 Q0 H" b9 `7 H6 g% U2 e

4 f+ g+ B$ D0 M) |+ R另外,河豚网友从彩绘方面也证实,右侧有竹竿的大清门照片,和之前的大清门彩绘风格不同。应该不是一个时期的。可以进一步验证那张照片确实是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讨逆军搭架子,准备更换大清门匾时的照片。: j& A. l! Y9 f; U
# L/ \- j& _4 V+ d7 K2 M
继而证明斑马贴出的搭架照片也是1917年相同时间拍摄的。
3 V* u- ~, e6 f" E% X2 t) ]9 o; @8 o! H# z4 g, V' G
! J! ]2 Y: f" j5 q4 \*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3-3-15 20: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不起来下面这张照片是从哪位帖子里曾贴出来过,想必和16楼上的一样是当时搭架子换匾的照片。
3 P% a0 Z9 B+ N# C, A+ Z- L& f0 e
1 ^# h/ |) E" ^0 g+ D# y 045040slbcf1z11ll165fm.jpg - U3 M8 s# j' }$ U8 c

+ Z- O8 C' f- Z4 L4 L顺带说一个与讨逆有关的事。就是前几日也想找到关于换匾的文字资料,当时没有找到。但发现了一个在复辟期间比换匾还出人意料的事情,就是此次讨逆之战,竟然连飞机都出动参战了(北洋政府设在南苑的航空学校参战了)。并且竟然还轰炸了故宫,并投弹3枚,分别落在乾清门外,御花园内和养心殿前之水缸内,最后一枚因进水未爆炸,炸伤几人,炸死扎伤了太监和狗。
$ h, Z7 {1 z5 U# S) R# ~* h' x$ n9 B3 U/ |1 D9 q  P
据说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空军对地面实施轰炸,也是第一次陆空联合作战!
0 R' z: z" a; E6 h) S1 P+ Q1 b, {9 }2 \' d- F) J
试想要是当时投弹员除了兜里放着炸弹,脖子上在挂着相机就好了,一定会给今天留下好的老照片来。, O% T1 E& I, v7 B
a.jpg 1 \) T1 y7 A+ e
下边是当时参战的飞机,注意尾翼上的五色标。
; a& z: P' e, f: u' S 08f790529822720e5b6a3f767bcb0a46f31fab92.jpg
* C; [! X% _( T; u; s: x# I% k# U* S0 |. M) c

点评

难道没炸到过延禧宫前的水晶宫?  发表于 2013-5-11 13:00
发表于 2013-5-21 14: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气定神闲 于 2013-5-21 14:34 编辑
6 p8 f) C+ P9 h! @! s) ]0 H3 k. H5 v5 ^; Z* t1 |
一本民国26年由张恨水审定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收录了一组中华门的照片,其照片说明的地方,讲到当时中华门横匾存于先农坛,竖匾是民国三年更换的,想必就是黑龙所说的“1914年王治馨因“宋教仁”事件被袁世凯枪毙,而所提的匾额如依然悬挂,非常不合时宜”而当时就更换掉了。而大清门匾经历了张勋复辟后当时存于故宫。
: @9 Y0 Y$ T( x1 k# d' S- `' X& k: {+ R6 ?+ \3 o' A5 C5 o+ Q) F
zhonghuamen.jpg - L5 R- g% q8 O
) T* L) q# g# f) _
发表于 2013-5-21 14: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郭大誌 于 2013-5-21 15:01 编辑 / S3 |. I. s5 J0 Z8 \( \  k1 k
黑龙 发表于 2013-2-25 12:58
4 b" M2 l: r. u" y5 m在我能接触到的有限资料中查找,叫“王治秋”的著名人物;
1 M6 h  \6 V* U, M. s$ B5 ]只有建国后的第二任国家文物局长,但他1907年才 ...
. x" x5 m  _) o! L3 U! Y
6楼写为“王冶秋”,7楼写为“王治秋”;建国后的第二任国家文物局长实为“王冶秋”(一直干到“文革”前)。
发表于 2013-6-5 18: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越辩越清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6 13:32 , Processed in 1.13923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